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2277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剑阁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项目实施建议书

项目名称:

省剑阁县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主管单位:

剑阁县人民政府

项目责任人:

田现平(县人民政府县长)

项目负责人:

荣健(县发展计划局局长)

双全(县畜牧食品局局长)

项目实施单位:

剑阁县畜牧食品局

项目实施年限:

4年(自2006年1月起至2009年12月底止)

项目技术责任人:

何国雄(县畜牧食品局副局长)

项目编报单位:

剑阁县发展计划局

剑阁县畜牧食品局

项目编写人:

刚(剑阁县畜牧食品局)

王资耀(剑阁县发展计划局)

项目编报时间:

二○○五年七月

 

1、项目区基本情况3

2、项目建设概述3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

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9

5、项目实施方案13

6、项目建设时间及年限14

7、项目建设容及规模14

8、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15

9、完成项目的主要措施17

10、项目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分析20

11、结论22

12、附表23

 

省剑阁县

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剑阁县位于盆地北部边缘山区,居嘉陵江畔。

全县共辖12个区,1个商贸园区,56个乡镇,527村,19.18万户,总人口6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33万人。

全县幅员面积3204.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3.36万亩,林地216.3万亩,有各类草山草坡157.2万亩。

(二)境属亚热带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常年气温14.9℃,南北温差1.4℃,年平均总降雨量1086.6mm,常年日照1357.9h,无霜期270天,总积温5451.1℃。

(三)2004年末,全县出栏生猪80.45万头,存栏70.01万头,出栏小家禽954.3万只,存栏485.73万只,出栏肉牛2.94万头,存栏牛12.67万头,出栏肉羊38.02万只,存栏27.62万只,畜牧业产值达7.5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57%,畜牧业产值中,生猪产值达5.28亿元,占70.12%,非猪畜牧业产值只占29.88%,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禽潜力巨大。

二、项目建设概述

在当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而“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将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是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资源化原则是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

我县是农业大县,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67.5万亩左右,农作物秸秆(副产物)产量可达100多万吨,过去许多农户将秸秆作为燃料或就地焚烧,很少加以利用,既浪费了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据测算,如果我县所有农作物秸秆全部通过青贮或氨化处理后用以喂牛,可新增载畜量6万个黄牛单位,创造相当可观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

实施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通过修建青贮池,利用青切机等机具把农作物秸秆切成一定长度,通过装填、压实、密封、发酵等过程来改善秸秆的适口性,提高其消化利用率,增加畜禽养殖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

本项目通过配套修建牛舍,改善肉牛养殖场兽医卫生环境,增强防疫抗病能力;通过配套建设牛品改站,全面推广牛细管输精冷配改良本地牛,推行杂交生产,改善和提高本地牛肉品质,增加牛肉市场竞争力,增加养牛经济效益;通过配套修建沼气池,对牛粪等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达到“无害化”排放,一方面粪便发酵所产生的沼气,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为人们生产和生活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另一方面沼液可用于灌溉施肥和作为水产养殖的原料,同时,通过使用沼气,可减少对林木的砍伐,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

因此,大力发展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符合“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可以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大力实施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要求

1、符合国家、省市有关“循环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04年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并牵头制定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指导意见》,提出了从“四个方面”采取“八项措施”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近日,国家环保总局也决定采取六大措施搭建政策平台,促进循环经济“起跳”。

为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扎扎实实的抓好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工作。

此后,我省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清洁生产、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2、符合农业部、省政府办公厅“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

当前,人们对畜产品安全越来越重视。

2002年农业部发出了《关于印发<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农市发[2002]12号),2001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发了《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通知》(川办发[2001]89号)。

拟通过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从而基本实现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销“无公害”化。

此后,一系列行业和地方标准的相继制定出台,拉开了“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的序幕。

目前许多大中城市以对农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开设“无公害”农畜产品市场专柜,以此来推动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大力发展草食牲畜符合中央对经济建设的“五个统筹”的要求,也符合全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两稳定,两加快,两突出”的要求,其中“两加快”为“加快发展牛、羊肉生产”。

在全国畜牧业发展产业带规划布局上,我省被规划进了生猪产业带、肉牛、羊产业带。

今后一段时期,草食牲畜的发展必将是我县畜牧业发展的重点。

而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大力发展环保畜牧业,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者的有机结合,必将推动我县畜牧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符合市场发展需求

1、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

牛羊肉等草禽畜禽产品是人类理想的绿色“无公害”食品,牛的一生中疾病相对较少,精料补充料一般多为天然原料加工而成,很少添加激素和抗菌药物,牧草也很少喷洒农药,牛肉产品很少有污染和药物残留,是畜产品中比较安全的绿色食品。

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习性的转变,人们的膳食结构明显调整,对高蛋白质动物性食品的需求量显著增长,草食牲畜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脂肪含量低,倍受青睐。

人们的消费习惯最终将从以食猪肉为主转到以吃牛羊肉等为主,发展秸秆养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许多涉外宾馆和单位所需的高档牛肉多从国外进口。

近3年每年需从国外进口高档牛肉约1200吨以上,平均每千克牛肉40元。

我国每年活牛出口基本维持在20万头左右。

鲜冻牛肉出口量逐年增加,每年平均出口8.44万吨。

目前,我国鲜冻牛肉出口量比重还很小,预计今后几年我国鲜冻牛肉的出口量将达到20万吨以上。

我国人均牛肉占有量只有4.19千克,而世界平均为19千克,发达国家则高达30-50千克。

如果我国人均牛肉占有量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年总产量要达到1200万吨以上,因此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生态、环境、营养和健康意识的加强,优质牛肉有着巨大的国际和国消费市场。

(三)、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

自从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我国在推动新世纪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秸秆养牛,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

通过对以往被人们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进行青贮或氨化处理,改善其适口性,提高利用率,用以生产大量的牛肉产品,变废为宝,符合“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通过对粪便等废弃物进行发酵等“无害化”处理,产生沼气这一清洁能源,沼液用于养殖或作为农作物的肥料,也符合“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

(四)大力实施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可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草食牲畜饲料报酬高,生产成本低,多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不与人争地夺粮。

纵观发达国家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节粮型草食性畜禽是其主要农业支柱产业,节粮型草食性畜禽创造的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例达50%。

目前,我县畜牧业产值中,节粮型草食性牲畜创造的产值仅占畜牧业产值的29.88%,而以生猪为主的耗粮型畜牧业产值却占70.12%,节粮型草食性畜牧业发展空间巨大。

而我县有丰富的草地和秸秆资源,而且绝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如果合理、有效利用,既可生产出量多质优的牛肉产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料,改善土质,促进种植业发展。

同时还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幅员面积大,草山草坡广,自然条件好

全县幅员面积3204.33平方公里,有林牧用地12.15万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7.9%,有草山草坡面积33万亩,草地面积157.2万亩,占土地面积的34%,有可利用草地面积149.4万亩,占草地面积的95%,大多为疏林草地和灌丛草地,产草量高,载畜量大。

同时,草地主要由74种禾本科、39种豆科、103种其它品种组成,同时,我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各类牧草生长,适宜肉牛羊生产发展。

(二)饲草饲料基础好,为大力发展优质肉牛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1、秸秆资源足,利用潜力大

我县是农业大县,200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101.9978万亩,其中:

玉米播种面积22.2463万亩,大豆播种面积2.41万亩,红苕6.08万亩,水稻31.59万亩,小麦33.3万亩,年可提供可利用作物秸秆(副产物)100多万吨,如果全部通过青贮、氨化处理用以喂牛,可新增加载畜量6万个黄牛单位,能创造相当可观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

2、农民对种草认识深刻,人工草地面积广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发展人工种草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场革命来抓,通过战略性结构调整,“粮—经—饲”种植比例日趋合理,全县累计种草面积近30万亩,其中紫花苜蓿8.6万亩,2005年,全县仅高赖氨酸饲料玉米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0.2万亩,全县种草面积1000亩以上的乡镇有40多个。

(三)畜牧兽医技术服务过硬,体系建设完善

1、技术力量雄厚。

全系统有畜牧兽医人员456人,职工继续教育已完成,都具备有中专以上学历。

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以上职称120余人,初级职称300余人,均有多年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经验。

2、技术服务体系健全,设施配套。

县上成立有肉牛羊生产办公室,配备有7名行政技术人员专职从事全县肉牛羊生产发展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

全县57个乡镇(含1个商贸园区)、12个区站共建有畜禽品种改良站40个,其冷链、品改设施设备配置齐全,有专(兼职)品改技术人员近200名,大多经省、市、县级上岗技术培训,相当部分从业人员有多年从事牛羊品改工作的经验。

县区、乡、村兽医防疫、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实用技术入户率、到位率均在95%以上。

3、有开展肉牛品种改良的基础。

我县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牛冷配改良以来,已有10多年牛改历史,牛细管输精技术推广成效显著,技术普及面广,并于1999年获得过省畜牧食品局牛细管人工输精冷配改良技术推广一等奖。

(四)肉牛养殖技术和物质基础好,基础母畜数量大

我县农民素有养殖牛羊的习惯。

1991年开始,我县即在全县推广肉牛育肥试点,1992年被省上列为秸秆青贮氨化肉牛育肥项目县,1993年被列为省财政扭补项目县,1994年被列为省级示县,2001年以来,我县先后实施了以工代赈种草养牛(羊)项目,省财政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以工代赈南茶北草项目等项目,为肉牛产业化开发积累了经验、教训。

养殖技术的普及,秸秆综合配套技术的广为推广,提高了广大养牛农户的养殖技术,增加了肉牛养殖经济效益,为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基础,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肉牛的产业化发展。

2004年末,全县存栏牛12.67万头,出栏肉牛2.94万头。

常年存栏能繁母牛7.07万头,充足的基础母牛基础群为发展优质肉牛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

全县已建成各类种草(秸秆青贮氨化)养牛示基地18个,有年出栏肉牛15头以上的养牛大户0.23万户,秸秆青贮氨化利用率示户达95%,全县达23%。

(五)龙头企业带动,为实施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本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方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进行牛肉精深加工,提升产品档次,实现二次增值,推进我县“循环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

我县有以汇丰食品公司为龙头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厂房设备基础好,有广阔的销售网络,通过技改扩建,可扩展其加工生产围,促进产品增值提效;同时,我县成立有牛羊养殖协会5个,通过龙头企业加基地联农户的运作机制,建立联合体,合理有效地组织生产,实现“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模式,可实现企业与养殖户“双赢”;2004年,我县又与陵金坤公司达成共识,由对方提供优质肉牛羊冻精,投资建立育肥场、产品精深加工厂等,拟通过合作开发,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川北地区最大的优质肉羊生产加工基地。

(六)各级党政重视

1、剑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草食牲畜的发展,在2002年初提出的畜牧业“3353”工程规划中,把牛羊产业化发展列入其中,并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全县肉牛羊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02年9月,通过空气、土壤、水源等质量检测,材料审查、专家现场检查评估等我县被省畜牧食品局授予“无公害”肉牛羊生产基地,2004年,经过严格的审查评估,我县被农业部授予“无公害”肉牛羊产品生产基地县。

2004年,县委、县政府再次将大力发展优质肉牛羊生产列为全县畜牧业三大支柱产业,出台了《关于实施优质肉牛羊产业化开发项目的决定》(剑委发〔2004〕22号),推动了全县优质肉牛羊生产的快速发展。

2、2004年,县委、县政府充实、调整了畜牧产业化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并由两名县委副书记,一名县委常委、一名人大副主任,两名副县长,一名政协副主席具体主抓畜牧业生产。

同时,为加快全县肉牛羊生产发展,县上成立了肉牛羊生产办公室,配备有7名行政技术人员专职从事全县肉牛羊生产发展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从经费、人员、政策上给予保障、落实。

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由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亲自主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专抓。

同时,为了发展优质肉牛羊生产,县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多方筹措资金解决发展经费不足的问题。

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民都深刻认识到了大力发展优质肉牛羊生产对增收致富的重要意义,且尝到了甜头,发展肉牛羊生产的激情日益高涨,社会氛围业已形成。

五、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央提出的“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大支柱产业”的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循环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发展循环经济,走环保型、质量效益型、节粮草食性畜牧业发展之路,通过发展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实现我县畜牧食品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

2、坚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的原则。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即其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通过组织有效的生产,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推行“清洁”生产,变废为宝,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的原则。

“循环经济”方兴未艾,尽管国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鼓励措施,但由于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策、资金、技术和资源条件等一系列条件作为支撑,故要按照全县畜牧业发展区域规划,率先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试点示,然后逐步推广,稳步推进。

(三)建设区域

在全县围发展,其中重点在北五区。

(四)奋斗目标

通过大力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配套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利用四年时间建青贮池2.4万口,沼气池2.2万口,发展秸秆养牛大户2000户,建养牛示场12个,带动2万农户发展秸秆养牛,形成年出栏优质肉牛5万头的能力,促进秸秆资源的再循环、再利用,努力把我县建成全省农业养殖领域循环经济示基地。

六、项目建设时间及年限

建设时间为四年,自2006年1月起至2009年12月底止。

七、项目建设容及规模

(一)在全县发展秸秆养牛大户2000户,户均年出栏肉牛15头以上,达到年出栏优质肉牛3万头的规模;改造圈舍2000间,面积75000M2;配套修建青贮窖4000口,容积2万M3;修建沼气池2000口,容积1.6万M3;

(二)培育养牛示场12户,户均年出栏优质肉牛50头以上,年出栏优质肉牛600头;改造圈舍24间,面积2100M2;配套修建青贮窖60口,容积360M3;修建沼气池12口,容积240M3。

(三)在全县发展肉牛养殖带动户20000户,户平年出栏肉牛1头,年出栏优质肉牛2万头;每户配套修建青贮池1口,共计20000口,容积20万M3;修建沼气池1口,共计20000口,容积16万M3。

(四)完善品改体系建设,配套建设县级品改中心一个;建品改站15个,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相关设备设施;

(五)建牛羊交易市场4个,每处修建面积400M2;

(六)完善配套汇丰食品公司牛羊生产宰杀加工线1条;

(七)引进小型青饲料切草机2000台,大型切草机12台;

(八)开展技术培训10期,发放技术资料30000册(份);

八、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概算

项目计划总投资8498.1万元,其中:

1、发展养牛大户2000户,需投资2072万元,其中:

(1)改造圈舍75000M2,单价200元/M2,共计1500万元;

(2)修建青贮窖4000口,单价600元/口,共计240万元;

(3)修建沼气池2000口,单价1500元/口,共计300万元;

(4)淘汰本地公牛400头,每头补助800元,共计32万元。

2、建肉牛育肥示场12个,需投资141万元,其中:

(1)引种投资:

引种600头,单价1500元/头,共计90万元;

(2)改造圈舍2100M2,单价200元/M2,共计42万元;

(3)修建青贮池60口,单价1000元/口,共计6万元;

(4)修建沼气池12口,单价2500元/口,共计3万元;

3、带动养牛农户20000户,共需投资4200万元,其中:

(1)配套修建青贮池20000口,单价600元/口,共计1200万元;

(2)修建沼气池20000口,单价1500元/口,共计3000万元。

4、完善品改体系建设投资327.5万元,其中:

(1)购置设备投资15套,单价0.8万元/套,共计12万元;

(2)购置液氮、冻精等耗材若干,每站2万元,共计30万元;

(3)培训技术人员8万元;

(4)、建设品改用房15处,15万元/处,共计225万元;

(5)建立县级供精站一处,投资52.5万元,其中:

修建办公、仓储用房300M2,单价750元/M2,共计22.5万元;购置液氮运输车辆一台,单价15万元;购置液氮、冻精运输储存器具若干,投资15万元。

5、购置青草(秸秆)揉切机投资809.6万元,其中:

(1)小型揉切机2000台,单价0.4万元/台共计800万元;

(2)大型揉切机12台,单价0.8万元/台共计9.6万元。

6、修建牛羊交易市场4个,面积1600M2,单价300元/M2,共计48万元;

7、完善肉牛生产宰杀加工线一条,投资800万元。

8、技术培训推广费60万元。

9、不可预见费40万元。

(二)资金来源

项目计划总投资8498.1万元,其资金来源为:

1、申请国家资金5500万元;

2、地方自筹1000万元;

3、农民自筹1998.1万元。

九、完成项目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为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开展,县畜牧产业化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力度,其各组成部门要加强协作,紧密配合,按照各自的分工,切实履职。

县肉牛羊生产办公室要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实施中的各项工作,搞好业务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各项目乡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主要领导亲自主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项目建设成功。

(二)加强宣传,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实施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工作量大,涉及面宽。

因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多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实施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宣传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形成领导干部齐抓共管、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抓点示,建立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示基地

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要在全县展开,有条件的乡镇均要建立示基地。

在基地,全面推广牛细管输精人工冷配改良技术,通过对大户的牛舍实行标准化改造,修建青贮窖(氨化池),进行秸秆青贮或氨化处理,促进秸秆消化利用率,增加养殖经济效益,同时,配套修建沼气池,对粪便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沼液养鱼或还田,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环境造成污染;加大实用新技术的培训推广力度,加大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力度,所有大户要进行“无公害”肉牛生产技术规组织生产,从而带动全县“循环经济”秸秆养牛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四大体系,确保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的健康发展

1、品改体系

(1)县畜牧局建立供精站,负责牛细管冻精等品改器材的调运、贮存、供给。

(2)乡镇建立品改站。

由乡镇畜牧兽医站长任品改站长,县畜牧食品局配备所需设备。

2、技术服务体系

以乡镇兽医站为主体,负责肉牛配种及饲养技术指导,每个乡镇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牛细管输精员,由县肉牛羊生产办公室直接管理,工资报酬由县上统一解决,在肉牛羊生产专项经费中列支,由县肉牛羊生产办公室考核发放。

3、饲料加工体系

推行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饲草饲料是保证。

一是要坚持县委“3353”工程目标不动摇,在管理利用好已种牧草的同时,抓好优质牧草种植。

二是要充分作好农作物秸秆的氨化、糖化、青贮等生物处理,推广秸秆生物颗粒饲料,加强农作物的秸秆利用。

4、投入体系

要把“循环经济”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养牛项目成功发展起来,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各项目乡镇也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