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2522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docx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

第二篇限界

2.1技术规与标准

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南延伸工程限界施工图设计应符合下列规与标准:

1.《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GB50458-2008)

2.《地铁设计规》(GB50157-2003)

3.《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5.《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GB50490—2009)

2.2设计围

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延伸线工程施工图设计围为承接三号线二塘站南端,起于八公里站,止于鱼洞站。

线路总体走向为:

起点为南岸区二塘站站后折返线,经过八公里、麒龙站、九公里、岔路口、炒油场、大山村、学堂湾、鱼路、鱼洞东,至终点站鱼洞站。

线路全长16.531km,全部为高架线路。

工程共设10座车站,全部为高架站。

设道角车辆段,板田湾主变电站。

2.3一般要求

2.3.1限界是为保证车辆安全运行而对车辆、邻近建筑物和设备及管线等所规定的不允许超出的轮廓线,是确定行车构筑物净空的大小和安装各种设备、管线相互位置的依据。

限界设计应安全可靠且经济合理。

2.3.2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限界主要包括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集电装置限界和接地装置限界是车辆限界的组成部分,接触轨限界和接地板限界属于设备限界的辅助限界。

其中建筑限界是控制建筑结构断面净空大小的主要依据。

2.3.3车辆限界

车辆限界是车辆在平直线上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最大动态包络线。

车辆限界分为高架及地面线车辆限界。

高架及地面车辆限界是在地下线车辆限界的基础上,另加风荷载引起的横向及竖向偏移量。

2.3.4设备限界

设备限界是用来限制设备安装的控制线。

直线地段设备限界是在车辆限界外扩大一定安全间隙后确定,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是在直线地段设备限界的基础上,按平曲线不同半径、车辆参数和轨道梁超高等因素计算确定。

2.3.5建筑限界

建筑限界是为确保单轨车辆运行安全的一切建筑物、设备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侵入的最小有效断面。

是根据车辆限界、考虑轨道梁状态不良及车轮爆胎等因素引起的车辆偏移和倾斜、各种设备安装所需净空以及施工及养护维修并考虑适当的安全量等因素计算确定。

2.3.6设备和设备限界之间的安全间隙为50mm。

当建构筑物侧面和顶面没有设备和管线时,建筑限界和设备限界的间隙不宜小于200mm,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100mm。

2.3.7道岔区建筑限界应在直线段建筑限界的基础上,根据道岔的导曲线半径和车辆有关参数,按曲线加宽公式计算加宽。

2.3.8永久性建构筑物须留有不小于100mm的安全余量。

设备及管线与建筑限界之间须留有不小于50mm的安全余量。

2.3.9曲线地段的限界,应在直线段限界的基础上根据平曲线和竖曲线半径及超高进行外侧限界加宽和加高。

小半径曲线地段还应考虑两线线间距的加宽。

2.3.10道岔区限界应在直线段限界的基础上,根据道岔的种类和车辆有关尺寸计算加宽量。

2.3.11单轨交通的建筑限界尺寸不包括施工误差、结构沉降、测量误差、位移变形等因素,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并严格控制,以保证车辆安全运行及设备管线安装所需要的最小有效净空尺寸。

2.3.12双线高架桥面设置疏散通道。

2.3.13本工程是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的延伸段,其限界标准应基本与三号线一期工程的限界标准保持一致。

2.4主要技术条件

2.4.1单轨车辆主要参数

6.车体长度:

Mc车14800mm(带司机室的动车)

M车13900mm(动车)

7.车辆宽度:

2900mm,最大宽度2980mm(车门踏板处)

8.车辆总高度:

5300mm

9.轨面上车辆高度:

3850mm

10.车厢地板面距轨顶面高度:

1130mm

11.转向架中心距:

9600mm

12.走行轮轴距:

1500mm

13.走行轮轮距:

400mm

14.空气弹簧中心距:

2050mm

15.接触线导线名义中心距轨面高度:

685mm

2.4.2线路、道岔及其它参数

16.最小平面曲线半径

正线及辅助线:

100m

车站:

300m

车场线:

50m

道岔区:

100m,衔接车场线道岔的附带曲线50m。

17.最小竖曲线半径

当平曲线半径不大于400m时,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3000m。

当平曲线半径大于400m时,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00m。

困难地段及车站两端不小于1000m。

18.轨道梁最大超高:

12%

19.道岔:

正线采用关节可挠型道岔和关节型道岔

车场线采用关节型道岔

20.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1570mm

21.站台装修完成面距轨顶面垂直高度:

1050mm

22.高架车站站台安全门高度:

站台安全门高度采用1300mm

2.5区间和车站的建筑限界

2.5.1车辆限界和建筑限界

本段线路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车辆的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分为高架区间地段和高架车站地段,其限界及坐标分别详见坐标综合图。

轨道梁周围的特殊限界详见特殊限界图。

2.5.2区间限界

本工程区间的限界包括区间双线、单线高架桥面限界。

23.区间双线高架桥面限界

区间直线段双线高架桥线间距为3700mm,轨顶面距高架桥面的净距不小于2200mm。

高架线两轨道梁支座之间设置疏散通道。

区间曲线段双线高架桥的线间距应根据曲线半径和轨道梁超高考虑加宽。

2.区间单线高架桥面限界

区间直线段单线高架桥轨顶面距高架桥面的净距不小于2200mm。

区间曲线段双线高架桥的线间距应根据曲线半径和轨道梁超高考虑加宽。

2.5.3车站限界

24.直线段高架岛式站台车站限界

直线段高架岛式站台车站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线水平距离为1570mm,线间距为D=1570×2+站台宽度(mm)。

轨顶面距站台装修完成面垂直距离为1050mm。

25.直线段高架侧式站台车站限界

直线段高架侧式站台车站线间距为3700mm,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距离为1570mm,轨顶面距站台装修完成面垂直距离为1050mm。

26.站台地段的限界设计

(1)在车站有效站台长度围

直线段车站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线水平距离为1570mm,站台装修完成面距轨面垂直高度为1050mm。

广告灯箱、电缆、管线等设备包含变形在的最外边缘距线路中心线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850mm。

(2)在车站站台有效长度围以外

直线段高架车站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线水平距离为1570mm,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或设备边缘距轨道中心水平距离≥1850mm。

27.曲线段站台地段限界

曲线半径R≤500m的曲线站台车站,应按曲线加宽办法加宽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并调整站台装修完成面距轨顶面的垂直高度,并加宽车站的其他限界及特殊限界。

28.安全门限界

直线段高架车站站台设置安全门,安全门高度为1300mm。

考虑安全门高度较低,不足以保证乘客头、手伸出后的安全,应考虑一定安全距离。

考虑与三号线一期工程的一致性,安全门门体最外突出点至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为1825mm。

曲线地段站台安全门限界根据曲线半径和轨道梁超高计算加快和加高。

2.5.4曲线地段的限界

曲线地段的限界,应在直线段限界的基础上根据曲线半径和超高进行外侧加宽和加高。

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围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围的限界加宽量按渐变原则计算确定。

2.5.5道岔区建筑限界加宽

道岔区围建筑限界应按曲线加宽公式计算进行曲线外侧加宽。

加宽围包括全道岔及与道岔相接的直线段,从道岔曲线头、尾点往直线方向延伸(曲线侧为10m,曲线外侧为13m)为加宽始点,在直线段,加宽呈线性变化。

道岔最小转辙距离为2400mm。

2.5.6车场线建筑限界

车场线库地段由于速度较低,为便于检修,车辆段车场线库地段检修平台边缘与线路中心线的最小净距为1600mm。

车场线库外地段部分为地面线,限界基本与高架区间限界相同,限界加宽根据曲线半径和轨道梁超高另行计算。

车场的信号机、基地屏蔽网、车场及停车棚等库线侧边安全护栏等设备的安装和布设,需满足建筑限界的安全余量要求,曲线段和道岔区必须考虑限界加宽,同时需要考虑施工误差和安装误差等因素。

2.6线间距的确定

2.6.1两线之间无任何设备、管线及其它建构筑物时,直线段区间双线高架桥面线间距为3700mm;

2.6.2曲线地段线间距根据中隔墙的设置情况和曲线半径及超高值加宽。

2.6.3线间距加宽围包括圆曲线、缓和曲线全长及与曲线连接的直线段(曲线侧10m,曲线外侧13m),在缓和曲线全长及需加宽的直线段,加宽量呈线性变化。

2.7设备及管线安装

2.7.1跨座式单轨交通的各种设备和管线均布置在建筑限界以外,有关专业的设备应考虑设备和管线制造、安装误差,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与该建筑限界线均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确保行车安全。

2.7.2各种设备和管线的安装位置,应综合布置,互不干扰,并满足限界要求。

未经有关专业同意,不得随意调换和侵占其他专业设备和管线安装位置。

2.8附图

29.图2.1车辆限界、建筑限界及坐标值综合图(高架区间及地面线)

30.图2.2车辆限界、建筑限界及坐标值综合图(高架车站)

31.图2.3轨道梁周围的特殊限界图

32.图2.4区间直线段双线高架桥面限界图

33.图2.5区间曲线段双线高架桥面限界图

34.图2.6区间直线段单线高架桥面限界图

35.图2.7直线段高架岛式站台车站限界图

36.图2.8直线段高架侧式站台车站限界图

37.图2.9道岔区限界加宽示意图

38.图2.10车场线库地段限界图

 

图2.1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及坐标综合图(高架区间及地面线)

图2.2车辆限界、直线地段设备限界图(高架车站)

图2.3轨道梁周围的特殊限界

图2.4区间直线段双线高架桥面限界图

图2.5区间曲线段双线高架桥面限界图

图2.6区间直线段单线高架桥面限界图

图2.7直线段高架侧式站台车站限界图

图2.8直线段高架岛式站台车站限界图

图2.9道岔区限界图

图2.10车场线库地段限界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