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2547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docx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

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

目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心力衰竭是导致心力衰竭的第一位病因。

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化在心肌重塑中起关键作用,阻断促进心肌重构因子,阻止甚至逆转心室重构是治疗CHF并降低其病死率最有效的途径。

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D,β一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治疗,临床中成功地降低心衰死亡率和病残率,延缓了病情的发展。

尽管如此,心力衰竭仍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中医药在防治心力衰竭方而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的疗效,历代医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特别是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病情反复方面,显示着良好的疗效。

中医病名溯源

心衰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脉“气力衰竭”,心体受损,心阳鼓动无力,血液循行不畅,不能濡养周身,逐渐引起脏腑功能失调,甚至脏腑功能衰竭的一类危重症候群。

临床上以心悸怔忡、喘促、水肿、瘀血、尿少等为主要表现。

古代中医即有心衰之病名,始见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心脏门》,该书载“心衰则伏。

”宋《圣济总录•心脏门》中有“心衰则健忘”;《医参》中亦有“心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

”《内经》虽无心衰病名,但有诸多关于心衰临床表现及病机的论述,并名之曰“水”。

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曰: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足胫肿曰水。

”《素问•逆调论》亦曾问及:

“人有逆气不得卧而喘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

”此文所明心衰呼吸困难的种种表现,与美国心脏学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有极为相似的描述。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明确提出“心水”之名,从其症候表现看,即是今之心衰。

如“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又如“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

”另如《丹溪手镜•肿胀》指出:

“短气不得卧为心水”。

《石室秘录•喘病治法》道:

“人有气喘不得卧,吐痰如泉涌者,舌不燥而喘不甚,一卧则喘”是对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论述;关于心衰心悸怔忡的症状,《杂病源流犀烛》云“怔忡……或由水饮停于心下,水气乘心”。

古人对全心衰亦有论述,如《圣济总录》“若患此疾,肿亦不常定,或先手足面目浮肿,或先腰肋微肿,或先手足小肿,其侯或消或甚,三五日稍愈,或三无日再发,亦以小便通涩为侯,积渐变成洪肿……此由肺胀甚,即喘如牛吼,坐卧行立不得,或中夜后气攻胸心,重者一年两年方死,有一月两月死者”,是对肺心病全心衰的症状,发展及预后的论述。

中医康复学内涵

中医学中没有“康复”这一名词。

但据《尔雅》释云:

“康,安也;复,返也”。

说明康复有恢复平安或健康之义。

我们认为:

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运用中药以及其他多种方法和手段对伤病者和残疾者在身体功能、精神和职业上进行康复的学科,谓之中医康复医学。

其与现代康复医学的明显不同点在于,它是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的。

不过,其目的与现代康复医学是一致的,即主要是消除或减轻患者功能上的缺陷,帮助患者在其身体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使其身体能复原或改善。

中医学认为,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根本目的在于恢复心主血脉的功能。

首先应分清标本虚实,先从祛邪入手,治以芳香温通,宣痹通阳,豁痰通络,活血化瘀等法。

然后扶正固本,治以滋阴益肾,益气养阴,温阳补气等补法,必要时则标本兼顾,攻补并施,如理气活血,益气活血等法。

此外,结合运动康复、情志康复、饮食康复、起居康复、药膳康复等手段进行综合调理,以期全面康复。

心力衰竭的中医康复原则

1、调神为先,形神俱养:

养神与养形是中医康复医疗的根本大法。

关于养神,《黄帝内经》指出要做到“内无思想之虑,以恬愉为务”。

在养形方面,形体以胃气为根本。

2、扶正固本,养气保精:

①培补元气,采用中药、针灸诸法,调补脏腑经络气血。

②运行真气。

以气功、导引、保健按摩等,来促进真气运行。

调动机体内部力量,增强白我康复的机能。

③固摄阴精,节制情欲以防阴精耗损,以保证人体顺利康复。

3、天人相应,起居有常: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并认为,心在五行属火,春相,夏旺,四季休,秋囚,冬死。

在心痛证的康复过程中,应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采取相应的生活制度,使之适应自身的生理节律。

4、动静结合,中合为度:

在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心神宜静,形体宜动,既要注意调和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注重精神心理治疗与精神卫生,又要适当的户内外活动,功能锻炼,促进机体的康复。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风寒湿、或风热湿三气合而为痹,脉痹不己,内舍于心;或久居潮湿,冒雨涉水或气候寒冷潮湿,水寒内侵,邪害心阳;或疫病之邪直接侵犯于心。

这些因素皆会造成脉道痹阻,瘀水互结,水气凌心射肺,使人烦躁心悸,喘促不宁,腹大胫肿不能平卧。

2、心病久延、气血阴阳不足:

久患心悸怔忡、胸痹、心痹、厥心痛、真心痛或其它先天心脏疾患迁延日久,心气衰弱,心体损伤,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津液输布紊乱。

心气虚而渐致心阳亦虚,心气心阳俱虚则鼓动血液无力,致使血流迟缓或瘀滞形成瘀血。

或气阳两虚,水液失于温化输布,留聚体内形成水饮。

当瘀血与水饮行成后,更伤心气心阳,使之更虚,病情愈加严重,终至形成本虚而标实的心力衰竭。

3、脏腑功能失调:

肺与心:

心主血,肺主气。

心肺气血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若久咳、久喘、肺痨、痰饮日久则肺气损伤,肺气损则宗气亦伤,宗气贯心脉以行气血,是心脏跳动的原动力。

肺的宣发和肃降失司,则水道不利,水津不布则痰水内结,致心阳遏伤、心气阻塞。

以上皆可致心气不足、血脉不畅,出现心悸、气短、胸闷心痛、唇青舌紫等症状。

心气虚衰,血脉瘀阻亦引起肺肃降功能失常,则呼吸喘促,咳吐泡沫,甚则咳血。

肺为水之上源,肺气不宣,水道不通,津液代谢失常则成水饮,外溢肌肤则尿少浮肿。

心肺气虚的严重阶段可以出现阴阳离绝,元气虚脱,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紫绀,神昏脉微的危重症候。

肾与心:

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水火既济”,心肾功能互相影响,心火不足,则肾阳亦微,肾阳不足,心阳失煦。

肾脏衰败,水饮内停,溢于肌肤,发生肢体浮肿,腹大有水。

肾虚失纳则气喘倚息不得卧,动则为甚。

甚则水气凌心射肺,心阳更虚,加重咳喘、心悸。

甚则阳气虚脱、阴阳离绝而成危证。

脾与心:

脾主运化,心之经络与脾胃相连,心之气血来源于脾的运化,故心脾相关。

若饮食失调,脾胃虚损,运化力弱,则水谷精微不足,心气亏衰;若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津液不化,则聚而成痰,湿痰阻络,奎滞心脉;母病及子,心气不足,脾气亦虚,土虚不能制湿,水湿不化,泛滥肌肤。

肝与心:

肝藏血,血通于诸脉,心肝关系密切。

肝疏泄失常,气血运行受影响,心脉瘀滞,心病及肝,子盗母气,影响肝的疏泄。

气滞血瘀则唇给青紫,两颧红黯,血瘀于肋、下则癥瘕肿胀。

总之,心、脾、肺、肾功能息息相关,可相互为病,肺脾肾三脏阳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不仅会出现水液积聚痰饮水肿,同时气不化津,津液不足而咽干口渴。

血、水之间相互影响,“血积既久,其水乃成”、“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也”。

另外,瘀水相结,瘀而化热,而成热瘀水结。

4、药物误用、滥用:

长期使用利尿药、活血化瘀药而不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久则耗血伤阴,气阴两虚加重心力衰竭。

5、其它:

如情志损伤、劳累过度、妊娠分娩、消渴等都可使心气亏损,不能鼓动血脉而发心悸,喘息咳唾,不能平卧。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适应症

总体病情稳定时,即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安静心率<110次/分,无心力衰竭,无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血压基本正常,体温正常情况下,可以进行康复治疗。

中医康复治疗

1、药物康复:

疾病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偏胜偏衰的一种病理反映。

故《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也就是说要平调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这是药物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

但药性有寒热温凉、升降沉浮、有毒无毒、毒大毒小之不同,而人有性别、年龄、体质强弱之差异,诚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云: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故药物康复,实乃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计。

①益气养阴,生津止汗法:

方选生脉散(人参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15克)。

随证加减:

阴阳两虚,证见畏寒、肢冷,脉结代者可合用炙甘草汤加减;气虚重者加黄芪、太子参;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夜交藤;若兼尿少浮肿者加泽泻、茯苓皮、车前子。

②温阳利水法:

方选真武汤(茯苓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附子先煎10克)。

随症加减:

喘促甚者加葶苈子、桑白皮、地龙;若水肿较甚者,加猪苓、泽泻,方中茯苓改为茯苓皮,剂量加至30克;腹胀者加莱菔子、厚朴、大腹皮;恶心呕吐者加竹茹、陈皮、半夏。

③清化痰热,利水消肿法:

方选清金化痰汤和千金苇茎汤加减(黄芩15克、知母20克、苇茎25克、桑白皮15克、冬瓜仁15克、薏苡仁25克、白茯苓15克、浙贝母10克、瓜蒌15克、桔梗15克)。

随症加减:

痰热盛者,加鱼腥草、金荞麦;若水肿较甚者,加猪苓、泽泻、车前子,方中茯苓改为茯苓皮,剂量加至30克;口干舌红者,加北沙参、麦冬;恶心呕吐者加竹茹、陈皮、半夏;神志不清者,加石菖蒲、郁金。

④益气化瘀法:

方选补阳还五汤(生黄芪120克、当归尾15克、赤芍15克、地龙2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桃仁15克)。

随证加减:

心痛甚者可加瓜蒌、薤白、丹参,或合用芳香化瘀类药物,如速效救心丸、冠心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等;气短乏力明显者加太子参;兼见水肿较重者,可合用五苓散。

⑤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法:

方选参附龙牡汤加减(红参另炖15克、炮附子先煎15克、煅龙骨先煎30克、煅牡蛎先煎3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5克、山茱萸15克)。

随证加减:

舌苔黄厚腻者,合用黄连温胆汤或小陷胸汤;若阴竭阳绝,见口渴,舌干而萎者,可改用阴阳两救汤:

熟地、附子、人参、菟丝子、茯神、远志、炮姜、紫河车。

病情转安稳后应改用生脉散调治。

非药物康复治疗

1、御寒: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中医治学思想的特色之一。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之更替,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的变化,寒温不时,非时之气,间而有之。

而心脏疾病对四季气候的变化极为敏感,故《素问·脏气法时论》曰: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

”指出了心脏疾病与四时气候的关系,夏属火,长夏属土,火生土,故遇所生之时病愈;而冬属水,水克火,故遇所不胜之时病重。

对患有心病者的预后,《素问·脏气法时论》也有“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之说,心居阳位,日中阳气盛,故心病患者精神清爽;夜半阴盛阳衰,故心病患者病情加重;平旦为阴尽阳至,故心病患者较安静。

因此,心病患者对外界环境之“虚邪贼风”,要“避之有时”,起居有常,以“适寒温”,主动适应外界环境和四季气候的变化,慎衣着以防寒保暖,才能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摄神:

心藏神,主血脉,脉舍神。

神乃精神、情志活动之体现,心与脉之病变,可通过神反映出来。

《素问·调经论》篇“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等记载,均说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极为密切。

因此,调摄精神,也是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一个有效方法。

应重视对患者的身心疗法,即心理疗法,让患者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戒愤怒,远抑郁,经常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向上的心态,使脏气调和,气血流畅,则病自康复,诚如《素问·举痛论》篇所云“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3、节食:

包括节制饮食和调节饮食。

节制即有度,宜定时定量,七分饱即可,不宜过饱、过咸或过甜。

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素问·五脏生成篇》也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调节即调节饮食结构,合理膳食。

《灵枢·五味篇》有“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之记载,指出患有心病之人,宜食小麦、羊肉、杏仁、薤白之类食物,因其味苦入心,故宜之。

现代研究认为,这些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纤维素、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但脂肪含量较低。

我们认为心力衰竭患者的膳食结构应提倡“三宜三不宜”。

三宜:

①宜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粳米、小米、玉米及大豆制品等;

②宜富含多种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芹菜、莴笋、西红柿、香菇、木耳、洋葱、大蒜、山楂、苹果等;

③宜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如鸡肉、鱼肉、瘦猪肉、牛肉、鸡鸭蛋白等。

三不宜:

①不宜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蟹黄、鱿鱼及油炸食品等;

②不宜含糖量高和热量高食物,如巧克力、冰淇淋、奶油、乳酪等;

③不宜过咸或刺激性食物,如各种腌制品、辣椒、芥末、浓茶、白酒等。

4、运动:

运动疗法是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适度间断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锻炼心肺器官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将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转运出去,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提高心脏的应变能力,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机会,进而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通常有太极拳、八锻锦、五禽戏、散步、慢步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

运动方式因人而异,患者宜选择一或几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运动时间一般宜在早上或晚上,最好选在空气新鲜、环境清静的地方。

运动宜从小运动量开始,以缓、慢、柔为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

每日坚持半小时至1小时,以无身体不适为度。

运动锻炼适合于隐匿型心力衰竭、稳定型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后4周、冠脉介入术后2周的患者。

5、按摩:

①捏腋前:

将一手拇指放在对侧腋前,其余4指放在腋窝下,对合用力捏拿腋前肌肉0.5~1分钟。

双侧交替进行。

功效:

活血通络,疏经止痛。

②摩揉膻中穴:

将右手掌掌根紧贴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正中),适当用力顺时针、逆时针摩揉0.5~1分钟。

以局部发热为佳。

功效:

宽胸理气,清心除烦。

③团摩上腹:

将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右手掌心放在上腹部,适当用力作顺时针环形摩动0.5~1分钟。

以上腹部发热为佳。

功效:

宽胸理气,健脾和胃。

④分推肋下:

将双手四指并拢,分别放在同侧剑突(胸部正中骨头的下端)旁,沿季肋(胸腔下缘)分推0.5~1分钟。

功效:

调中和胃,理气止痛。

⑤合按内关穴、外关穴:

将一手的中指和拇指放在另一手的内关穴(位于手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横指,两筋之间)和外关穴(位于手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横指,与内关穴相对)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

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

安神镇静,和胃理气。

⑥掐按足三里穴:

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4横指,胫骨外侧约1横指筋间处)上,其余四指附在小腿后侧,适当用力掐按0.5~1分钟。

双下肢交替进行。

功效:

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⑦揉按三阴交穴:

将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上,右(左)手拇指指腹放在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4橫指处)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双穴交替进行。

功效:

交通心肾,宁心安神。

7、中药敷脐和耳穴贴压:

具体操作如下:

将吴茱萸15克、干姜15克、肉桂15克、小茴香15克、广木香15克、山奈15克,研细末,加适量陈醋调和制成直径为2cm的药饼敷于天枢(双侧)、关元穴上,用纱布、胶布固定,隔日更换1次;取王不留行籽敷贴在0.8cm×0.8cm的胶布上,轻揉双侧耳廓4分钟,然后用75%酒精消毒耳廓后,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压在双侧耳穴上,每天按压5次(9∶00,12∶00,15∶00,16∶00,21∶00),每次按压1分钟,按压程度,以轻微胀痛为度,每隔3天换药1次,取穴:

脾、胃、小肠、大肠、三焦、内分泌、便秘点。

7、药膳:

①洋参益心蜜膏:

西洋参30克、麦冬150克、龙眼肉250克、炒酸枣仁120克,水煎3遍,合并滤液,浓缩,兑适量炼蜜收膏。

每日早晚各服15~30克。

适用于心阴不足症见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口干咽燥者。

②人参养心茶:

人参3克、炒酸枣仁15克、茯神9克、陈皮3克,炖汤,代茶饮;或开水沏,代茶饮。

适用于心气不足症见心悸气短、疲乏无力者。

③桂姜人参粥:

桂枝6克、干姜6克、人参3克、大枣8枚,煎煮,沸后改文火煎成浓汁,与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共煮成粥,早晚分2次服食。

适用于心阳不振症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者。

④玉竹速溶饮:

玉竹250克,洗净,先以冷水泡发后,加水适量煎煮,每20分钟取药液1次,加水再煎,共煎3次,合并煎液,以文火煎煮浓缩,到稠粘将要干锅时,停火,待温,拌入干燥的白糖粉300克,把煎液吸净,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

每日服3次,每次10克,以开水冲化顿服。

适用于一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⑤苓桂术甘粥:

茯苓15克、白术6克、桂枝6克、冬瓜皮2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干姜6克、粳米50克。

将茯苓、白术、冬瓜皮、桂枝、白芍、甘草、干姜煎汁,共煎3次,去渣取汁,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共煮成粥,缓缓饮用。

常服此粥,心衰脚肿、气短心悸症状可得改善。

⑥参姜鸡清汤:

人参3克、生姜6克、鸡蛋1个。

将人参及生姜切碎,入锅中,加水煎煮至150毫升,去渣待沸腾时,将蛋清加入药液中,调匀,空腹饮用。

常食之对于以下肢水肿为主的心肾阳虚的右心衰患者,有一定益处。

⑦生脉银耳羹:

人参3克(或党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3克、银耳(干)10克。

将人参、麦冬、五味子洗净煎汁约200毫升。

将银耳泡发去蒂,与药汁文火炖软烂,食用。

对于以气急咳喘为主的左心衰、气虚、失眠、久咳、血脂高的患者最为适宜。

8、气功:

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练气功对于增强人的心理素质,改善人的生理功能,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提高道德修养等,具有独特的作用。

气功(升降开合功)导引和呼吸锻炼在“松、静、气”上练功,利用膈肌、肋间肌、腹肌的运动,按摩内脏,调节神经,畅通血流,扩大肺活量,促进代谢。

气功锻炼还形成条件反射,对心力衰竭起到自我治疗作用,既治标又治本,是标本兼治的方法

目前流行的主要气功有九种:

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十二段锦、大舞、导引养生功十二法、马王堆导引术、太极养生杖。

9、音乐:

中医音乐康复治疗以康复者为中心,使其能够自由表达,实现自我回归、重组心身,创造灵性。

中医音乐治疗的心身调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和层次:

觉醒、重组、创造。

中医音乐康复治疗强调心身健康,心身和谐。

①觉醒阶段:

放松身心,回归自我通常聆听音乐,抚慰精神,放松身心,使患者回归自我。

常常采用哼鸣或者吟唱的手段来完成,配合导引,在发出内心最深层声音的同时,调整自我状态,进入当下,或者用音乐配合穴位按压法,调节身心。

通过聆听音乐,选取合适的同质和异质音乐进行连接,使人体进入身心放松状态。

在音乐的调节下,结合形体穴位的有效刺激达到安神的作用。

②重组阶段:

审观内在,调节各种负能量,疏导解化,重组身心随着自我内在探索的深入,会唤想每个人心中的各种负而情绪,在音乐的引导下,逐渐觉知,疏导解化,重组整理,培养正而情绪和认知,神气相合,阴阳调和,此阶段是身心融入内在的自然循环之中,无有滞碍。

中庸思维恰可通过对自我和外在情境的省察,对他人行为的感受,对自身行为的把握,因而促进个人的适应能力,达到一种人自身整体和谐的状态。

③创造阶段:

内在形神合一,开启身心,创造新的灵胜生命当内在调和,融入循环无尽的自然和谐状态之时,人体自我康复能力充分调动,全而调理、克服各种功能障碍,康复心身。

人与环境本是一个整体,内在的和谐状态,是一种人自身整体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关系,在此种和谐自然状态中,获得幸福,实现人生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总之,心力衰竭的中医康复治疗包括药物康复和非药物康复,前者是治“已病”,重点在于疗病;而后者是治“未病”,重点在于病瘥防复。

尤其是后者,它包括了环境康复、身心康复、饮食康复和运动康复等多个方面,是中医优势之所在。

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和指导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的康复治疗,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心力衰竭的整体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康复评估方法 

恢复一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控制危险因素,改善和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血管功能,恢复发病前的生活和工作。

如能耐受下列活动:

①家务活动:

清洗浴缸、窗户,可以提9千克左右的重物(若无任何不适);②娱乐活动:

平静的跳舞,外出野餐,去影院和剧场;③步行活动:

每次30分钟,每天2次;④需要避免的活动:

剧烈运动及竞技性活动;⑤对A行为类型者应进行行为矫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