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2902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docx

《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docx

最新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

本文首先对农村问题学生的主要不良表现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欠缺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技巧、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言行不一,缺乏诚信、自控能力差,容易被不良因素诱导等;然后对诱发农村问题学生不良习惯的家庭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对农村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几点策略,包括施以关爱、以柔克刚、借助合力、防微杜渐等。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农村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因素;策略

一.农村问题学生的主要不良表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让我国的青年学生正处于一个相对自由且开放的时代。

而在充斥着各种诱惑的社会大环境之下,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欠缺良好的行为,诸如个人主义(所谓的个人主义就是,以自己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和利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的不健康)、拜金主义以及黄赌毒等。

为了对新时期农村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进行了解,找出农村问题学生的主要不良表现,从而给出相应的家庭教育对策,改善现如今农村青少年的行为大范围出现问题的状况。

笔者于2014年在我区部分农村学校对其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参与的农村学生总数为405人,成功回收的问卷数为357份,有效率为88.15%。

由于采用的是无记名调查方式,所以获得的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是能够作为参考数据的。

笔者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和分析归纳法:

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相关的数据,并依据相关条件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判断,挑选出具有有效性的问卷,从而对农村问题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粗略了解;之后通过分析归纳调查得到的关于农村问题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的数据,找出当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其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对此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当前农村问题学生的主要不良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欠缺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技巧

因为觉得不能跟老师较好地沟通,或者羞于跟老师沟通,所以在学校遇到问题不愿意求助于老师的学生占38.7%;仅有32.4%的学生能够做到不顶撞父母,在平时听父母的教导,同时只有42.1%的学生表示遇到问题愿意跟父母交流,其数量还不到总人数的一半。

而当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表示能心平气和地解决矛盾的学生所占比例为51.83%。

这些数据都说明,农村问题学生往往欠缺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农村在与老师、父母和同学的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碍。

(二)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农村问题学生通常都比较缺乏集体观念,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持有“参加班级活动很无聊”这一观点的学生占13.04%,同时11.42%的学生认为“班级荣誉跟自己无关,10.71%的学生认为当自己的意见与大家相悖时,没必要服从集体的决定。

这部分学生大多表现出较强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其具体表现为:

部分问题学生在待人接物上处处以自己为重,在进行团队行动时我行我素,完全不注意配合他人。

此外,这类学生将自己的个人得失看得很重,一旦别人出现错误,他们很少会包容和理解甚至会出现直接对犯错的人使用暴力行为或者辱骂,而当他们自己出现错误的时候,他们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且他们受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时,会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甚至还会出现唱反调的情况,跟老师或者家长对着干。

(三)言行不一,缺乏诚信

部分农村问题学生在与人交往和自己的学习与平时的测验考试上存在诚信不足的问题。

10.62%的学生表示自己常常忘记别人交待给自己的事情,并不把别人交代的事情放在心上,也就是这些农村问题学生往往很难做到对同伴诚实守信;20.1%的学生表示自己有抄作业的习惯和行为,同时7.31%的学生承认自己经常在平时的测验和考试中作弊,这都说明这些农村问题学生很难在自己的学业上做到诚实守信。

不少农村问题学生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其实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他们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却不会明确地表现出自己的抵触情绪,反而在表面上还显得自己对老师和父母的教诲有了“深刻的领悟”,老师和家长的面可能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做出立即改正的承诺,但事后又会很快忘记自己的承诺,再犯以前的错误,属于典型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如在有老师抓到其学生在网吧上网后,对其进行教育,教导其不要再去网吧,说:

“网吧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容易给其造成心理或者身体上的伤害或者不良的影响,而且上网容易上瘾让人沉迷其中”。

而该学生满口答应老师再也不去网吧了,并且还作了相应的保证,但是放学之后,老师再次到网吧检查的时候,老师又把他逮了个现行。

(四)自控能力差,容易被不良因素诱导

另外根据本次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村问题学生自控能力都比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上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一些不良行为。

12.70%的学生承认自己已经有了较大的网瘾,常常会背着老师和家长偷偷去网吧上网,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会以要卖各种学习用品为由骗父母的钱去上网,而6.03%的学生认为偶尔上上黄色网站不会有太大影响,17.6%的学生承认自己上课经常开小差,老师在讲台讲的知识只会有少部分能接受到,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存在厌学心理。

这些调查结果都说明不少问题学生在自律方面是做得很差的,对一些极具诱惑的社会不良因素缺少必备的抵抗力,容易沾染不良习惯,去做一些不良行为。

而通过本次的调查问卷笔者还发现,其中对农村问题学生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网络,很多问题学生之所以出现厌学、逃学、和老师或家长发生冲突等问题,都是因为没有经受不住网络的诱惑。

让他们沉迷于网络世界,沉迷在网络游戏的世界,对上网玩游戏乐此不疲。

不少问题学生甚至逃课,或者网上背着父母或老师偷偷跑去去网吧玩游戏、搞网恋、浏览黄色网站等,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同时,由于大多数存在网瘾的农村问题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缺少网费的他们也很容易通过小偷小摸的方式,或者向父母骗钱的方式来获取网费,甚至从此踏上不归路,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不能自拔,。

(五)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较差

在文明礼仪方面,很多农村问题学生也存在较大问题。

17.12%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说话带脏字,有着出口成“脏”的习惯,21.7%的学生承认自己曾在网上对他人进行过语言上的攻击,3.32%的学生承认自己很早就染上了吸烟的习惯,而且有了不小的烟瘾,9.02%的学生有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的习惯,而12.5%的学生在观看学校举办的运动会等比赛的时候会喝倒彩、骂脏话等。

以上涉及的这些基本行为习惯调查结果都表明当前农村问题学生在基本的文明礼仪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说明培养这些农村问题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刻不容缓和十分必要的。

个人礼仪行为习惯和公共礼仪行为习惯是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两个主要划分。

其中个人礼仪行为习惯主要包括是否礼貌用语等,而公共礼仪行为习惯则主要包括学生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表现等,而问题学生无论是在个人礼仪行为习惯方面还是在公共礼仪行为习惯方面都是存在较大问题的。

同时,由于个人行为习惯与其自尊、自爱的心理存在较大关系,缺乏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问题学生往往都存在缺少羞耻心,不自尊、不自爱的问题。

(六)法制观念淡薄

笔者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农村学生中,对恃强凌弱这一行为表示不反感的学生比例达到了3.97%,而21.03%的学生表示如果其的正当权利遭受了他人的非法侵犯时,并不懂得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缺少相应的法律知识。

本文将是否了解法律知识、是否拥有基本的法律意识作为评价学生法律观念强弱的标准。

经过调查发现,农村问题学生的法制观念往往都比较淡薄,当他们的消费资金缺乏,消费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很有可能会采取铤而走险的方式获取钱财。

不少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农村学生都是一开始只是偷盗父母的零钱,或者以各种理由父母骗钱,而到了其消费欲望还是得不到满足之后,就又会开始有小偷小摸得行为,甚至到后来就有公开敲诈勒索、抢劫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还有部分问题学生的性格暴戾,具有较严重的暴力倾向,会经常欺负一些胆小怕事的学生,甚至还向该学生讨要一些好处,而且其嚣张气焰还有日益增长的趋势。

二.诱发农村问题学生不良习惯的家庭因素分析

(一)家长的教育能力偏低

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为低,这些家长绝大部分都是不懂得基本的家庭教育方法的。

家长才用不当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孩子,是很可能产生不了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同时丧失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帮助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

部分家长对于孩子所表现出的问题过于激动,把问题放的过于大,而当一时的教育,没有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时,又立马开始灰心。

比如部分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成绩下滑,就马上开始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而如果孩子的成绩还是没有提升,他们就会对孩子感到更加失望,甚至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救了,甚至从此放弃继续进行教育下去的信心。

家长的这种心理状态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问题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以引导教育为主,而不是以批评责骂作为教育方式,或者以严厉的惩罚,强制规定学生的行为,如果作为教育者的家长首先失去了信心,那么如何能帮助作为受教育者的孩子建立信心呢?

笔者认为,农村问题学生的家长首先应该做到始终对自己的孩子充分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不对孩子绝望,不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即便是对待有的问题学生,也不能采取以上行为,因为孩子们毕竟处于人生最充满朝气的阶段,内心深处必然是存在着对未来的憧憬,未来还有着无限的可能,只是一时陷入了困境,没有走出来而已,此时作为孩子的家长,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对孩子们来说十分重要的。

不管怎样,父母始终是孩子最信赖、最亲近,最相信的人,父母的教育可以说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所以,农村问题学生的家长切不可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去信心,反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以积极的心态,积极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功到自然成。

(二)“父严母慈”的弊端

由于农村受到男性为一家之主传统观念的影响较为悠久,就为深,农村问题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都存在这样一个弊端:

父严母慈。

所谓“父严母慈”,即当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时,父亲往往是对孩子大加指责,甚至还会对孩子实行一些暴力行为,十分严厉,而母亲则是对孩子进行百般维护。

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也会阻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父亲在生活中表现得过于严厉,经常性地对孩子进行训斥,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怯弱,甚至对父亲怀有较强的敌意,这必然会导致其不会发自内心地接受父亲的教诲;而母亲的过度溺爱和保护,一方面会使孩子缺乏自我独立的信心,缺少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另一方面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很难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严重良好的行为习惯。

所以,总的来看,当前很多农村问题学生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虽然目标一致,但是采用的方式并不一致,并且没有把握好一定适当的“度”,不是过于采用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就是对孩子采用的教育方式过于过于慈爱。

(三)家长“投入”程度不足

由于农村问题学生的家长往往家庭的经济条件不是太好,有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平时忙于打工或者四处奔波等,无暇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这也是许多农村家庭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存在的主要弊端之一。

这些家长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对孩子的未来的重要性,常常以“我没空”、“我不懂”等理由去搪塞孩子。

在思想观念上,这部分家长往往认为只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就是对孩子充分负责,而忽视了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关心,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个人礼仪行惯和公共礼仪行为的教导。

部分农村的家长由于需要长期外出打工,常年无法陪在孩子身边,而且他们也很少通过电话、短信等途径跟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仅仅是固定地将生活费寄回老家,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

笔者认为,工作并不能成为这些家长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理由。

父母对孩子家庭教育投入程度的不足,势必会增加孩子心理状态出现问题,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可能性。

三.对农村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施以关爱

对于农村问题学生来说,读书的重要性往往不是特别明显,他们认为读书是可有可无的,甚至一些问题学生还把读书当成是一种折磨,把读书当成一种负担。

一些农村问题学生即使已经升入初、高中阶段,但是对于学习的意义还是一无所知,他们从未想过要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和整个家庭的现实处境,也没有想过要通过好好学习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所以在学校,这些问题学生往往因为成绩差和不遵守纪律等,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同学的关心。

最终自身的心态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开始“破罐子破摔”,做一些不良行为,沉迷于网络游戏世界,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走上的犯罪的不归路。

所以,笔者认为,对于这部分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家长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给予孩子更多教育和引导,而不是对其打骂,失去对孩子的信心,当然这种关爱并非是对孩子物质生活上的关爱,而是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关爱。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应该学会如何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会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并给予孩子想法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对于孩子以往的过错,既要进行批评指正,也要鼓励孩子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去改正。

在对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关爱是非常重要的,许多问题学生在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而非指责时,他们自尊、自爱的心理就会被唤醒,也会对父母怀有一种感恩之心。

但是许多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采取的教育方式通常都是一味地指责,甚至对孩子使用一些暴力行为,然而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很难取得真正的效果,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把孩子逼向更大的错误。

所以,农村问题学生的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一定需要注意对孩子进行心理方面的关心,注意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当然这不是鼓励家长孩子窥探孩子的隐私,而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获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自己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孩子自愿打开其内心的大门。

(二)耐心开导

农村问题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大多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必然是长期的心理发展和习惯养成的结果。

此外,问题学生的不良习惯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一些已经改正的不良习惯,一旦受到周围环境的触发,学生就又会抵制不住诱惑而出现不良习惯的反弹,开始重新进行相应的不良行为。

这也是农村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难以改掉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问题学生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一定需要具有充分的耐心,切不可操之过急。

家庭教育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家长都对孩子问题的解决缺乏必要的耐心,势必也会影响孩子改掉不良习惯的信心和决心。

并且,对于孩子所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家长应该帮助他们一个一个地进行解决。

笔者认为,耐心是很多农村问题学生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所缺乏的,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家长本身受教育程度较低,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缺乏相应的修养和教育知识;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平时的工作也占据了他们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无暇对孩子进行过多的家庭教育,无法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教育和引导,缺少对孩子的关心。

(三)以柔克刚

多数农村问题学生由于缺乏较好的自控自律能力,加上平时老师和家长的指责,其脾气往往比较暴躁,其情绪往往容易失去控制。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还是在社会,这些问题学生都是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气势汹汹,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会发脾气。

这类问题学生的家长在对其进行家庭教育时,如果单纯地采用批评教育的方式,常常只能泄一时之愤,当然甚至还有可能反而更填自己的怒火与孩子的不满,扩大孩子的问题的严重性,并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反而一些家长如果对孩子过度指责或使用过度的暴力行为,还会引起孩子的反叛心理,直接与父母的要求背道而驰,跟父母对着干,加剧问题的膨胀。

所以,家长应该适当采用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用温柔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加以引导,理解孩子产生此问题的真正原因,或者用委婉较易让孩子接受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由于多数农村问题学生的内心都比较敏感,所以家长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孩子人格尊严的尊重,不要采取辱骂和使用暴力的方式损害孩子的人格尊严,而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要求他们,他们这样做为什么错误。

通常来说,以柔克刚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会取得比强硬教育好很多的效果。

(四)借助合力

由于农村问题学生的家长自身的工作也非常忙,,时常不在家,很长时间才能和孩子见上一面,甚至还有一些家长需要常年在外打工,一两年都是见不到父母一面,所以他们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精力和时间是十分有限的。

此外,不少问题学生,所受的由周围环境、网络、他人等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远远大于家长带给他们的正面影响,污浊的社会环境已经把他们原本纯洁无瑕的心灵玷污了,他们较早的在自己的潜意识中接受了社会的游戏规则,在没有分辨和判断能力的情况下,把自己幼小脆弱的身心教给了纷繁复杂的社会。

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力量已经显得远远不足。

但是,挽救自己的孩子是每个问题学生家长应尽的义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在单靠自身力量不足以挽救孩子的情况下,家长应该主动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联系,取得班主任老师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双方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和教育好处于青春艰难期的孩子。

(五)建立规则

农村问题学生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对自我、对人生、对社会缺乏清醒理智的认识。

很多时候,不能明辨是非、不能分清美丑、不计后果,做什么事情,凭兴趣,随感觉,随性而为。

家长对其进行教育时,要明确告诉其在学校、在社会要遵守哪些制度,为什么药遵循哪些制度,笔者认为,告诉孩子为什么更加的重要,因为只有让孩子明白了为什么了,孩子才会懂得自己要遵守哪些规章制度,在与人交往时要坚守哪些底线,在处事要把握哪些边界,使其明白自由是在规则约束下的自由。

只有在规则的支配下活动,在逻辑允许的范围内做事,才是理智的、安全的。

一旦破坏规则,跨越底线,超出边界,行动就会付出代价、遭到惩罚。

1、你一个月的零用钱大约是多少?

(六)防微杜渐

据介绍,经常光顾“碧芝”的都是些希望得到世界上“独一无二”饰品的年轻人,他们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挑选,然后亲手串连,他们就是偏爱这种DIY的方式,完全自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扑灭,就会燃成燎原大火,不可收拾。

对于农村问题学生,家长在对其进行家庭教育时应该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和治理,只要问题一出现,哪怕还只是产生了一点苗头,就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当然这个重视并不是小题大做给孩子以极大的惩罚,而是提升对孩子此问题的关注度,就立即着手进行解决,不让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不让少问题堆积成多问题。

四.结论

大学生对手工艺制作兴趣的调研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农村学生接触到的社会不良因素也在逐渐增多,不少学生抵制不住诱惑,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导致对他们今后的个人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此情况下,家庭教育在挽救这些问题学生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当前诱发农村问题学生不良习惯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长的教育能力偏低、“父严母慈”的弊端以及家长“投入”程度不足。

为了提高对农村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政府可以考虑多举办相应的教育方式讲座,或者给予更多关于教育方式知识的宣传,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可以考虑采取施以关爱、以柔克刚、借助合力、防微杜渐等策略。

对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农村问题学生的家长必须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开导,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走出不良行为习惯的困境,为他们今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图1-3大学生偏爱的手工艺品种类分布

创新是时下非常流行的一个词,确实创新能力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对我们这种经营时尚饰品的小店,更应该勇于创新。

在这方面我们是很欠缺的,故我们在小店经营的时候会遇到些困难,不过我们会克服困难,努力创新,把我们的小店经营好。

育英初级中学陈献

2、Google网站www。

people。

com。

cn

参考文献

(3)心态问题[1]李静,“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概念辨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6)

[2]汤宇梅,郑玉,教育的终极目的之我见,当代教育论坛,2007(09)

[3]钱焕琦,王燕,教育伦理学研究对象的再思考,现代教育论丛,2004(05)

(4)信息技术优势[4]熊昌河,黄馨君,教育目的在实践中的困境探析,教育探索与实践,2007(11)

[5]吕朝龚,另一种教育一简析马斯洛的内在教育论,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关于DIY手工艺制品的消费调查[6]侯耀先,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启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2)缺乏经营经验[7]刘贤利,试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整合,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2)

[8]李惠芬,拥抱迟升的朝阳一浅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科教视野,2007(29)

[9]鲁洁,教育的返木为真一德育之根基所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科学版,200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