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293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疾病预防教案Word下载.docx

 影响生长发育:

咀嚼功能降低,造成偏食和食欲不振等,导致胃肠消化吸收减弱,机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现代口腔预防医学证明,只有做好口腔预防,维护良好的口腔健康,才能提高生命质量。

只有不断加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全民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才会得以提高。

调查显示,蛀牙、牙石、牙龈炎、牙渍牙斑、牙齿磨损是城市居民中最为普遍的5大口腔问题。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人类发病率极高的疾病。

我国2005年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调显示:

每一百个5岁儿童中就有超过66人嘴里有龋齿,35-44岁中年人群中,这一比例上升到%,而65-74岁老年人的患龋率则高达%。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和后两种疾病一样,龋齿也具有预防效果好、早期治疗痛苦小、损伤小、花钱少的特点。

龋病的定义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牙菌斑:

牙菌斑是牙面菌斑的总称

获得性膜:

清洁并抛光牙面后,20分钟内牙齿表面即可由无结构物质形成拱形团块厚度为5-20nm,这便是获得性膜。

8小时内完成初期聚集。

细菌附着至获得性膜,形成牙菌斑。

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

龋病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由3种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起作用,这三种因素包括宿主、微生物和饮食,这便是三联因素理论。

除此之外,有学者认为第4种因素即时间因素也必须考虑在内。

 

细菌

大量证据已经表明,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多方面研究已经证实,龋病与牙菌斑关系密切,可以这样说,没有牙菌斑就不会产生龋病

食物

目前许多文献中将蔗糖称为龋病的罪魁。

宿主

宿主是指人体自身,是指不同个体对龋病的易感程度。

宿主对龋病的敏感程度涉及到多种因素,如牙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唾液的流速、流量和成分,机体的全身情况等。

牙齿的位置、形态、结构与龋病的发生有关。

牙齿只有萌出后才会患龋。

刚萌出的牙其表面钙化程度较差,存在许多的微孔,容易受到酸的侵蚀,因此容易发生龋病。

如果牙齿排列不齐、拥挤,牙齿本身的沟沟窝窝处容易发生龋病。

牙齿发育不全和钙化不全等缺陷也有利于龋病的发生。

唾液有清洁牙齿的作用,唾液中的一些成分,对于龋病的发生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如唾液中的钙、磷离子使萌出后的牙齿进一步发生矿化,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再如唾液中的氟,可使牙釉质的结构更为稳定,使牙釉质的抗酸能力增强,牙釉质的溶解度下降,从而增强其抗龋能力。

唾液的流动有利于清除牙齿表面的糖类,从而减少龋病的发生。

唾液流速下降时,糖类的清除速度减慢,牙齿容易患龋病。

此外,宿主的营养状态、内分泌功能、遗传因素对于龋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宿主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或者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时,牙齿对龋病的易感性增高。

有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叫做遗传性果糖耐受低下症,是由于先天性果糖代谢障碍所致。

该病患者不能耐受果糖和蔗糖,因此必须避免摄入果糖和蔗糖。

这类患者很少患龋病,甚至没有龋齿

时间

龋病发病的每一过程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

龋病的好发部位

在恒牙列中,下颌第一磨牙患龋率最高,其次是下颌第二磨牙,以后依次是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上颌前牙。

患龋最少的是下颌前牙。

乳牙列中患龋最多的牙是下颌第二乳磨牙,其次是上颌第二乳磨牙,以后依此是第一乳磨牙,乳上颌前牙,乳下颌前牙。

好发牙面

龋损的好发牙面以咬合面居首位,其次是领面,再次是颊面。

诊断

1.问诊:

向患者本人或与其密切接触的并了解情况的家属,了解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后有无不适感,或进食疼痛,是否经过牙科治疗及治疗后有何变化。

还应了解患者全身状况、既往病史及家族史,有无类似牙病等

2.视诊:

通过肉眼直视或口镜协助,主要观察牙齿表面有无色泽变化和形态缺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如牙面上有无白垩色、黄褐色斑块,窝沟有无变黑,窝沟附近牙面及咬合面边缘嵴处有无墨浸状改变,牙面上有无黑褐色龋洞或成残根残冠。

3.探诊:

使用锐利的尖头探针,探查视诊所见的异常牙面或视线不易达到的隐蔽部位,以了解病损的质地、龋洞深度、范围,是否帚住探针,有无穿髓孔,患者对探诊的反应如何。

对有充填体的患牙,应检查充填体边缘与洞缘是否密合,充填体周围有无继发龋,邻面洞的充填体有无悬突。

4.温度刺激试验:

当龋洞深达牙本质时,患者即可能述说患牙对冷、热、甜、酸刺激发生敏感甚至难怨的酸痛。

医生可用冷热等刺激进行检查,以确定患牙所在。

如果用其他检查方法已确定患牙的位置,则不必再用温度刺激试验,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

线检查:

邻面龋、继发龋或隐匿龋不易用探针查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此时可用X线片进行检查。

龋病在X线片上显示透射影像。

为了检查龋洞的深度及其与牙髓的关系。

也可借助于X线检查。

诊断标准

龋病一般分为浅龋、中龋、深龋、急性龋、猖獗性龋(猛性龋)、慢性龋、静止性龋、继发龋和再发龋。

浅龋:

临床无症状。

牙釉质表面有白垩色或黄褐色斑

点,探诊时表面粗糙、变软、无明显缺损或牙釉质和牙骨质内有浅缺损,或窝沟内有着色、变软,探诊时可卡住探针;

或暴露的根面牙骨质有表浅而广泛的着色,探诊时粗糙、变软。

位于邻面的平滑面浅龋,X线片示牙釉质部位X线透射影像;

位于邻面的牙骨质龋,X线片示患部边缘模糊,根管两侧牙本质和牙骨质的宽度不等,有龋侧变窄。

中龋:

临床多有对冷、热、甜、酸,特别是对甜、酸化学刺激一过性敏感的症状。

检查时可见龋洞,腐质去尽后,窝洞底位于牙本质浅层。

磨牙邻面的中龋,X线片示龋洞部位有达牙本质浅层的X线透射影像。

深龋:

临床有对冷、热,特别是对冷刺激一过性敏感的症状。

检查时可见较深龋洞,腐质去尽后,窝洞底位于牙本质深层。

X线片示龋洞深度为近髓腔的X线透射影像(颊、舌面龋无参考价值)。

急性龋:

有中龋、深龋的特点,及龋损着色浅,质湿软,易被挖匙除去等特点。

猖獗性龋(猛性龋):

有急性龋的特点。

此外龋损发生在大多数牙齿及牙面,甚至涉及可以自洁的牙面。

患者多有全身疾病,如长期慢性病,或并发唾液分泌减少疾病(因头颈部放射治疗后引发的猖獗性龋又称为放射性龋)。

慢性龋:

有浅龋、中龋、深龋的特点外,还具有龋损色深、腐质干硬、不易被挖匙除去的特点。

静止性龋:

多见于磨牙牙合面或无邻牙的邻面。

病损呈棕褐色,无缺损或呈浅碟状,探诊质硬。

继发龋:

患牙曾有过牙体修复。

洞缘着色或墨浸状,探诊质软或有裂隙。

继发龋发生于洞底时,X线片示充填体与洞底间有X线透射影像。

又可分为继发龋浅龋、继发龋中龋、继发龋深龋、继发龋牙髓治疗后、继发龋伴牙髓病、继发龋伴根尖周病等。

再发龋:

原有的龋齿已完善修复治疗。

牙齿与修复体无关的部位发生龋坏。

也可与继发龋相同分为再发龋浅龋、再发龋中龋、再发龋牙髓治疗后等。

龋病的预防

龋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1.预测疾病发生的概率,逆转龋病的发生和进展,静止进程2.促进口腔健康普及健康教育,合理营养,定期口腔检查3.实行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氟化物防龋和窝沟封闭措施。

二级预防:

1.阻止龋病进程,尽可能恢复正常的牙体形态2.早期诊断,包括定期检查,x线片等辅助诊断,在检查诊断基础上做早期填充等治疗

三级预防:

二级预防失败后,修复缺损的牙体组织,防止龋的并发症,阻止炎症向牙槽骨、颌骨深部扩展,防止牙槽脓肿及颌面化脓感染及全身感染,康复患者身心健康

龋病的预防龋病预防的基本

一、增强宿主的抵抗力主要直接因素是宿主自身的牙、唾液、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

二、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控制蔗糖及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频率

三、菌斑控制·

机械方法(牙刷、牙膏、牙线、牙间清洁器等)·

生物学方法(抗菌剂,抗附着剂)茶多酚(上二医)甲壳素(首医大)·

化学方法(洗必泰)

四、社区龋病预防的适宜技术—氟化物和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的重要措施——氟化物应用

二十世纪预防口腔医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发现了氟化物能够预防龋病

刷牙(有效刷牙)

竖刷法:

就是将牙刷毛束尖端放在牙龈和牙冠交界处,顺着牙齿的方向稍微加压,刷上牙时向下刷,刷下牙时向上刷,牙的内外面和咬合面都要刷到。

在同一部位要反复刷数次。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消除菌斑及软垢,并能刺激牙龈,使牙龈外形保持正常。

颤动法:

指的是刷牙时刷毛与牙齿成45度角,使牙刷毛的一部分进入牙龈与牙面之间的间隙,另一部分伸人牙缝内,来回做短距离的颤动。

当刷咬合面时,刷毛应平放在牙面上,作前后短距离的颤动。

每个部位可以刷2-3颗牙齿。

将牙的内外侧面都刷于净。

这种方法虽然也是横刷,但是由于是短距离的横刷,基本在原来的位置作水平颤动,同大幅度的横向刷牙相比,不会损伤牙齿颈部,也不容易损伤到牙龈。

生理刷牙法:

指的是牙刷毛顶端与牙面接触,然后向牙龈方向轻轻刷。

这种方法如同食物经过牙龈一样起轻微刺激作用,促进牙龈血液循环,有利于使牙周组织保持健康。

总之,刷牙要动作轻柔,不要用力过猛,但要反复多次。

牙齿的每个面都要刷到,特别是最靠后的磨牙,一定要把牙刷伸入进去刷。

如果将前面的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则效果会更好。

每次刷完牙,如果不放心,还可以对着镜子看一看是否干净了,只有认真对待,才能保证刷牙的效果。

误区一:

漱口水天天漱,清凉干净。

纠错:

漱口水不提倡每天使用,医院药用漱口水的使用更要遵医嘱。

很多人都认为漱口水方便又管用,刷完后口腔感觉清凉而干净。

实际上,漱口水不提倡天天使用和长期使用。

因为口腔里也有多个菌群群落,这些菌群平衡才能有效防治各类口腔疾病的发生。

现在的一些漱口水,尤其是医院里医生给患者开的漱口水中多含有消炎成分,消炎成分往往会抑制某一类口腔菌群,另外一种菌群相对增多,导致口腔菌群失调。

比如,口腔内厌氧菌过多会诱发牙周炎,更容易形成牙石,而乳酸菌过多会引起龋齿。

所以,漱口水不宜长期频繁使用,使用药用漱口水最好遵医嘱,在口腔炎症治好后最好不要再使用药用漱口水作为日常护理用品,最好的口腔护理还是天天坚持刷牙。

误区二:

刷牙直上直下,持续时间短。

应该使牙刷和牙齿保持45度角,每个位置至少应轻刷10下。

刷牙的正确方法应该是牙刷和牙齿呈45度角,上下轻刷,在牙齿咬合面前后轻刷,每个刷牙位置至少应该轻刷10次,每次刷牙时间至少持续3分钟,这样才能彻底有效地清除口腔细菌,对于一些难以清除的部位还可以用漱口水和牙线配合清洁。

胡晓敏说:

“在家刷牙可以自己看着时间,如果刷牙时间太短,刷了等于白刷。

误区三:

妇女月子里不能刷牙。

孕期和产后营养足而运动少,牙龈炎更易频发,应该坚持每日用温水刷牙。

“很多人认为,孕妇刚刚生完孩子,月子里怕凉,最好不要刷牙,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

”胡晓敏说,孕妇怀孕期间因荷尔蒙的影响,牙龈对牙菌斑的刺激反应更加激烈,牙龈炎发生得更为频繁。

孕妇在怀孕前就应该进行口腔检查,进行洗牙等清洁治疗,防止孕期牙龈炎的发生,防止对幼儿的传播。

另外,妇女生产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并未完全恢复正常,加上怀孕期间营养充分,运动减少,口腔易充血,如果不清洁,更易发生牙龈炎、牙周病等口腔疾病。

即使在月子里,孕妇也应该坚持每日用温水刷牙。

乳牙的重要作用

1.乳牙是儿童咀嚼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每天饮食需要一定的营养才能保障生长发育的需要。

只有健康的乳牙才能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才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如果牙齿不好,孩子就不可能很好地咀嚼,大块的食物就进入胃里,影响消化和吸收,而且增加胃的负担。

有的儿童为了避免进食带来的痛苦,如牙疼、塞牙等,就养成偏食的不良习惯,如不吃蔬菜和瘦肉等,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还有的儿童因一侧牙疼,就专用另一侧进行咀嚼,这称为偏侧咀嚼。

不用的一侧因没有食物的自洁作用,时间长了就堆满了牙石。

牙石及其表面的牙菌斑(一层细菌性薄膜,是龋病和牙周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刺激牙龈,使牙龈发炎,致牙龈松软、红肿、易出血。

2.健康的乳牙在咀嚼时,给颌面部的骨骼和肌肉功能性的刺激,使颌面部发育正常。

有偏侧咀嚼的儿童,不用的这一侧便没有咀嚼的良性刺激,影响颌面部的这一侧正常发育,使面部左右不对称。

3.在乳牙开始萌出和乳牙列时期是儿童开始学说话的重要时期。

完整的乳牙列对儿童的正常发音非常重要,尤其是上前牙。

上前牙缺失的儿童就不能发唇齿音和舌齿音,严重妨碍语言的习得。

4.洁白健康的牙齿对儿童的外貌和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上前牙。

上前牙过早缺失或因龋坏而变黑时,很影响美观,使孩子在大家面前不敢说笑,影响交流,给儿童心理带来不良刺激。

当多数牙缺失时,因缺乏支撑作用,面部就要凹陷,很像没有牙的小老太太。

5.乳牙对恒牙的萌出起“向导”作用。

孩子到六岁左右时,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齿”)就要在第二乳磨牙的远中萌出,牙齿就能排列整齐。

如果第二乳磨牙过早丧失,第一恒磨牙萌出时就没有“向导”,它就要向近中移位,部分据原第二乳磨牙的位置,或向近中倾斜,恒牙就排列不齐。

同理,每个乳牙的根下有继承恒牙的牙胚。

乳牙到了替换年龄就要脱落,继承恒牙就要在乳牙原来的位置长出。

乳牙如果过早地丧失,邻牙就要发生移位,乳牙原所占的空间就要缩小。

继承恒牙因空间不足而萌出于不正常的位置,造成恒牙排列不齐。

6.乳牙过早丧失还能使继承恒牙萌出过早。

过早萌出的恒牙,牙根发育不成熟,牙根短,经不起咀嚼压力,很容易松动,甚至脱落。

7.龋坏的乳牙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牙髓和根尖病变。

根尖病变时能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造成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呈黄褐色,牙齿表面有缺陷,抗酸性差,容易患龋。

乳牙萌发时需注意

乳牙为恒牙打下基础

人的一生中要长两副牙齿,即乳牙与恒牙。

乳牙共20个,从第4~6个月开始萌出,到2岁半左右出齐。

6岁开始,乳牙逐渐脱落,恒牙开始萌出,并逐渐替代乳牙。

乳牙与恒牙存在不同

乳牙呈白色,恒牙呈微黄色。

因为恒牙釉质比乳牙釉质的钙化度高,透明度大,所以宝宝的乳牙更需要特别的呵护。

乳牙的牙冠比同名恒牙的牙冠短小。

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时期,颌骨逐渐发育长大,口腔的容量也就相应地扩大了。

因此,新萌出的恒牙牙冠比同名的乳牙要大。

乳牙颈部比恒牙颈部细。

乳牙牙冠与牙根的界限比恒牙要清晰得多,妈妈不要拿自己的牙齿特点与宝宝相比,以为宝宝牙齿出现什么问题。

乳牙咬合面的磨耗较恒牙严重。

因为恒牙刚萌出或萌出不久,有乳牙的保护,恒牙咬合面尚未磨损或磨损很少。

乳牙比恒牙钙化度低、硬度也差,而使用时

间又较长,因此磨损较严重。

[1]

乳牙保健

及早改用杯子喝奶:

幼儿对牙刷比较会抗拒,妈咪可以用纱布沾一点含氟漱口水沾湿即可帮宝宝清洁、擦拭乳牙,或使用指套(市面上有贩卖,上面呈颗粒状)进行清洁,一岁以后,大约15个月开始,可使用儿童牙刷帮宝宝刷牙。

此外,最慢一岁以后就应该让宝宝改用杯子喝奶,建议使用训练杯帮助戒除奶瓶,并先从睡前那一次开始使用;

同时避免含着奶瓶边喝边睡,而每次喝奶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

[2]

使用沟隙封填剂,减少蛀牙机会:

有些牙齿上面有凹凸不平的沟隙尤其是咬合面,家长很难用牙刷清洁,所以蛀牙很容易从这些缝隙开始,建议可请儿童牙科专科医生使用沟隙封填剂(一种透明或有色树脂),把沟隙填平,以利于清洁,减少蛀牙的机会。

即便喝母奶,清洁步骤仍不能少:

喝母乳和喝配方奶的宝宝,在乳牙的护理上都是一样的,如果无法避免边睡边喝奶,喝母乳的宝宝一样很容易蛀牙,父母绝对不能疏忽。

此外,在长第一颗乳牙时带给牙医生检查,可在刚开始发生蛀牙时及时发现,并给予洁牙、涂氟,做好补救措施,同时提醒父母要注意的事项。

有些父母轻忽戒除奶瓶及奶嘴的重要性,孩子已经一、两岁还在使用奶瓶奶嘴,也因此造成嘴巴翘、牙齿咬合受影响,甚至嘴巴闭不起来等问题,宝宝能尽早看牙医,就能经由医生检查,阻止问题的发生。

我国并未像欧美国家实施饮水加氟,因此牙齿珐琅质会比较弱,加上宝宝除了喝奶之外,还会摄取糖果、饼干等糖类食物,所以牙齿对细菌的防御力较差,清洁上更显得重要。

宝宝长大后牙齿长得美不美、健不健康,都与幼儿时期乳牙的保健息息相关,因此,父母要特别谨慎,好好维护宝宝的牙齿,喝奶和吃完东西要立即清洁牙齿、避免过度依赖奶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减少零食摄取、定期检查及涂氟,才能为宝宝的牙齿健康打好根基。

乳牙保护从孕期开始

在乳牙釉质的钙化期,即怀孕4个月到婴儿出生后第一年,孕妈咪要注意补钙,并拒绝吸烟或远离二手烟。

医学研究表明,孕妈咪经常吸烟或被动吸烟,会导致胎宝宝颌面部或口腔发育畸形,引发出很多牙齿问题和牙周疾病。

此外,孕期一定要慎用药物。

很多药物对胎宝宝的口腔和牙齿发育有害。

尽量采取母乳喂养

宝宝有力吸吮母乳的动作,有利于颌面正常发育。

人工喂养如果人造奶嘴使用不当,极易造成面部和牙颌异常,必须人工喂养时,应选择模仿乳头仿真设计的奶嘴。

尽早训练宝宝使用杯子和碗筷进食,避免形成对奶瓶的依赖性。

此外,母乳还可抑制细菌在牙齿上繁殖,防止牙齿腐烂。

妈咪应积极治疗龋齿

妈咪患龋齿,宝宝也易患龋齿。

因为,龋齿是细菌感染,妈咪可能会通过给宝宝喂饭、喂水感染他们。

避免不正确的哺乳姿势

人工喂养时,宝宝吃奶的姿势、奶瓶的位置、奶嘴孔大小,都对牙齿发育影响很大。

妈咪一定要注意采取正确姿势,使宝宝吮吸时下颌前伸运动近似于吮吸母乳,不影响下颌骨正常发育,避免引起宝宝牙颌畸形。

控制宝宝吃糖

断奶后,每天饮食中要有五谷杂粮、牛奶及奶制品及蔬菜和水果,牛奶中尽量不加糖;

多喝白开水,少喝糖分高的饮料。

为宝宝提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练习咀嚼,如苹果、小红萝卜、黄瓜、玉米等。

尤其是新鲜水果,咀嚼时间越长,唾液分泌越多,增多的唾液会把牙齿清洗干净,同时增强咀嚼功能。

定期检查

避免宝宝经常做吮指、吮唇、吐舌等动作。

尤其是4岁以后,一定要彻底纠正吸吮安抚奶嘴的习惯。

宝宝出现小乳牙早失时,赶快带到牙科做牙齿间隙保持,不然会影响恒牙的发育和萌出,出现反颌、牙列拥挤、牙齿错位等情况,也应及早去口腔科,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快矫正过来。

总之,要经常检查宝宝的牙齿,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尽早上医院治疗。

除让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外,还应该让他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在训练涮牙,培养口腔卫生习惯时,需反复练习,按时进行,不允许任意中断。

窝沟封闭剂的应用

 牙齿窝沟封闭剂形成一层保护性屏障,阻止细菌及食物残渣进入窝沟,同时使窝沟内原有细菌因断绝营养而逐渐死亡,从而预防窝沟龋的发生,还可使早期龋损停止发展、

1.一般来说,深窝沟,特别是可以卡住探针的(包括可疑龋);

2.患者其它牙齿,特别是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患龋倾向的人应当行窝沟封闭;

3.儿童牙齿萌出后达到咬合平面即适宜作窝沟封闭,一般在萌出4年之内。

4.封闭的最佳时间是:

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11-13岁,双尖牙9-13岁。

对口腔卫生不良的残疾儿童,虽然年龄较大或牙齿萌出口腔时间较久,可考虑放宽窝沟封闭的年龄。

 窝沟封闭的方法很简单,通过清洁牙齿、酸蚀、冲洗干燥、涂布封闭剂和固化几个步骤即可完成。

材料固化后与沟壁紧密粘合,并具有一定的抗咀嚼压力,对进食无碍,并且,材料固化后无毒,对人体无害。

但需要强调的是窝沟封闭需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需要必要的仪器设备。

窝沟封闭成功的标志是封闭剂能够完整存在,可疑磨损但不能脱落,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如果材料脱落需重新封闭。

 1.适应症;

窝沟特别深,特别是可以播入探针,其它牙齿特别是对侧同名牙患龋齿,或有其倾向者。

2.非适应症;

牙合面无深的窝沟点隙,自洁作用好,患较多临面龋损者,牙萌出4年以上未患龋,牙齿尚未正常萌出,被牙龈覆盖.病人不合作,已做完充填的牙。

注意事项

  1.术后数天内发现被封闭的牙齿有咬合过高或吃东西时疼痛,请及时复诊。

2.术后发现封闭材料脱落或部分脱落,请复诊。

3.术后每隔6个月或12个月复查一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儿童牙齿外伤

牙齿震荡

牙齿受外力后,牙体组织无缺损,也无牙齿脱位,有时可见釉质裂纹,其外力仅使牙周组织和牙髓组织受到一定的影响。

牙周损伤表现为牙齿酸痛,咬合不适,叩诊敏感;

X线片显示根尖周无病理变化;

牙周膜间隙稍有增宽。

损伤较轻的牙周组织逐渐恢复正常;

损伤重的牙周组织出现炎症。

牙髓损伤主要为牙髓充血,牙齿对于冷热刺激敏感。

有时牙髓出血可使牙冠呈粉红色。

外伤经过较长时期,有时为几年,牙髓出现渐进性坏死或牙髓钙变,因钙化使髓腔狭窄或根管变窄或完全闭锁,牙齿因此而失去光泽。

牙齿震荡后的组织损伤为所有牙齿外伤后都出现的变化,其预后与牙根发育的状况有关。

乳牙的牙周膜间隙宽,牙周膜纤维疏松,血循丰富,牙槽骨骨质较疏松,故牙周组织较易恢复。

治疗:

1.消除合创伤;

2.预防感染,可服用抗生素;

3.定期追踪复查,如出现根尖病变,及时做牙髓或根管治疗。

牙齿脱位

牙齿脱位多发生在牙根尚未发育完成的牙齿,因其根较短粗,根端开口大,牙周和牙槽骨组织也较疏松的缘故。

牙齿脱位又分牙齿挫入/牙齿侧向脱位/牙齿部分脱出和牙齿完全脱出。

牙齿挫入

牙齿受垂直外力后,被撞入牙槽窝中,也称牙齿嵌入或牙齿内漩。

临床检查外伤牙冠较同名牙冠短,但应与正萌出的牙齿相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