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295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一〕矿井通风

〔二〕井下火灾

第一节矿井空气

一、主要成份

①氧气O2〔20.96%〕;

1、地面空气②氮气N2〔79%〕氦、氖、氩、氪、

氙在;

③二氧化碳CO2〔0.04%〕。

①氧气O2〔密度1.11,助燃〕;

②瓦斯〔沼气〕CH4〔密度0.554,可燃,可爆炸〕;

③一氧化碳CO〔密度0.97,有毒,可燃,允许浓度0.0024%〕;

④二氧化碳CO2〔密度1.52,有刺激〕;

2、井下空气⑤硫化氢H2S〔密度1.17,可燃,4.3-5.5%有爆

炸危险〕;

⑥二氧化硫SO2〔密度2.22,有刺激,允许浓度0.0005%〕;

⑦氮气N2〔密度0.97,惰性气体〕;

⑧氨气NH3〔密度0.6,易溶于水,剧毒,允许浓度0.004%〕;

⑨水蒸气H2O〔潮湿腐蚀设备〕;

⑩浮尘〔吸入过量可患尘肺病〕。

二、矿井空气中的几个主要气体

1、瓦斯

相对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或

绝对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min;

相对涌出量大于10m3/t,或

绝对涌出量大于40m3/min。

煤〔岩〕瓦斯突出矿井

瓦斯浓度:

5-16%〔9.5最强〕;

〔2〕瓦斯爆炸的三个条件引爆温度:

650-750℃;

氧气浓度:

12%以上。

高温:

2150-2650℃

高压:

冲击波

CO2增加到4-8%〔正常0.04%〕

有害气体CO增加到2-4%(允许值0.0024%)

O2降到6-8%(正常值20%)

〔4〕瓦斯治理的总体措施:

抽采达标、通风可靠、监控有效、管理到位。

〔5〕瓦斯在井下不同地点浓度的规定

①作业地点或爆破地点20m以瓦斯浓度,进风流中瓦斯浓度大于等于1%时,停钻,停爆;

②作业地点瓦斯浓度大于或等于1.5%时,电器设备附近20m以瓦斯浓度大于或等于1.5%时,停工、断电;

到达2%时,停工、断电、撤离人员,进展处理。

③回风流中的机电硐室,进风侧必须安装甲烷传感器,局部通风机及电气开关附近10m,瓦斯浓度不超0.5%,可开机;

光学式瓦斯检测仪〔理岩〕;

④瓦斯检测手段便携式瓦斯检测仪〔便携〕;

甲烷传感器〔探头〕。

装药前

⑤一炮三检放炮前分别在附近20m处检查瓦斯浓度。

放炮后

班组长

⑥三人连锁放炮制放炮员共同完成放炮任务。

瓦检员

⑦引起瓦斯积聚的原因

〔1〕局扇停转;

〔2〕风筒漏风;

〔3〕工作面风量缺乏;

〔4〕风流短路;

〔5〕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合理;

〔6〕盲巷;

〔7〕巷道高顶区;

〔8〕瓦斯涌出异常;

〔9〕成煤因素或成煤后期地质构造。

2、氧气〔O2〕

①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气体。

人体需氧量与劳动强度的关系,见下表;

人体需要氧量与劳动强度的关系

劳动强度

呼吸空气量/L·

min-1

氧气消耗量/L·

休息

6~15

0.2~0.4

轻劳动

20~25

0.6~1.0

中度劳动

30~40

1.2~1.6

重劳动

40~60

1.8~2.4

极重劳动

40~80

2.5~3.0

②人体缺氧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见下表:

人体缺氧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

氧浓度〔体积〕/%

主要症状

17

静止时无影响,工作时能引起喘息和呼吸困难

15

呼吸及心跳急促,耳鸣目眩,感觉和判断能力降低,失去劳动能力。

10~12

失去理智,时间稍长有生命危险

6~9

失去知觉,呼吸停顿,如不及时抢救几分钟可能导致死亡

3、二氧化碳〔CO2〕

CO2适量对呼吸中枢神经有刺激作用,如人工输氧要参加5%的CO2,但过浓使人窒息。

见下表

二氧化碳中毒病症与浓度的关系

二氧化碳浓度

〔体积〕%

1

呼吸加深,但对工作效率无明显影响

3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痛,人体很快疲劳

5

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耳鸣

6

严重喘息,极度虚弱无力

7~9

动作不协调,大约十分钟可发生昏迷

9~11

几分钟可导致死亡

〔1〕?

规定?

工作地点CO2浓度超过1.5%时,停工,撤人,进展处理。

〔2〕停工区CH4或CO2浓度到达3%时,如不能及时处理,必须在24小时封闭。

4、一氧化碳〔CO〕

CO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密度0.97微溶于水,能燃烧,能与空气均匀混合,浓度在13-75%时有爆炸危险。

CO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的亲合力比氧大250-300倍,人体CO吸收后,产生种毒现象。

见下表:

一氧化碳中毒病症与浓度的关系

一氧化碳浓度〔体积〕%

0.02

2~3小时可能引起轻微头痛

0.08

40分钟出现头痛,眩晕和恶心。

2小时发生体温和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出冷汗,可能出现昏迷

0.32

5~10分钟出现头痛,眩晕。

半小时可能出现昏迷并有死亡危险

1.28

几分钟出现昏迷和死亡

5、硫化氢〔H2S〕

H2S无色、微甜,有浓烈臭鸡蛋味,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剧毒,种毒状况见下表:

硫化氢中毒病症与浓度的关系

硫化氢浓度

0.0025~0.003

有强烈臭味

0.005~0.01

1~2小时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病症,臭味“减弱〞或“消失〞

0.015~0.02

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四肢无力,反响迟钝。

眼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病症

0.035~0.045

0.5~1小时出现严重中毒,可发生肺炎、支气管炎及肺水肿,有死亡危险

0.06~0.07

很快昏迷,短时间死亡

6、矿井有害气体的平安浓度标准,见下表:

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

有害气体名称

符号

最高容许浓度%

一氧化碳

CO

0.0024

氧化氮

〔换算成二氧化碳〕

NO2

0.00025

二氧化碳

SO2

0.0005

硫化氢

H2S

0.00066

NH3

0.004

第二节一通三防

矿井平安工作是全矿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其中矿井通风、瓦斯防至、煤尘防治、火灾防治是煤矿平安工作的重中之重,简称一通三防。

一通指:

通风,三防指:

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灭火。

一、矿井通风

〔一〕名词解释:

1、新风:

指未经污染的风流;

2、乏风:

流经用风地点被污染的风流;

3、循环风:

一个工作面的泛风再次进入自己工作面的进风流中;

4、串联风:

一个用风地点的泛风进入另一个用风地点;

5、扩散风:

利用空气自然扩散的通风方法。

硐室深度不超过6m,入口大于1.5m2,而无瓦斯涌出时,可采用扩散风;

6、盲巷:

长度超过6m的独头巷道;

7、瓦斯积聚:

工作面,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浓度到达2%以上时,称为瓦斯积聚。

〔二〕通风系统

由通风巷道、设备、设施组成的,为井下提供新鲜风流,排出乏风的生产系统。

〔三〕通风方式

进风井和回风井的布局方式。

中央并列式

中央分别式〔边界式〕

主要有两翼对角式

分区对角式

混合式

〔四〕通风方法指通风机的工作方式

压入式〔正压〕;

分为抽出式〔负压〕;

混合式。

〔五〕通风设施

控制井下通风流向和数量的设施。

〔一〕风门永久风门〔风墙为水泥、沙浆〕;

临时风门〔风墙可用木板等材料〕。

永久密闭〔砖混构造〕;

临时密闭〔木板抹灰等材料〕。

顶板绕道;

底板绕道。

顶板风桥;

底板风桥。

〔六〕隔爆设施

控制瓦斯、煤尘爆炸火焰的设施。

隔爆岩粉棚;

隔爆水棚;

隔爆水幕;

自动隔爆棚。

2、规定隔爆水棚水量:

200升/米2

公式:

每个隔爆地点水袋数量=×

巷道断面〔m2〕=〔〕个

隔爆水幕总水量、排间距离及区段长度表

巷道断面积/m2

水幕总流量〔L·

min-1〕

前后两排水幕的间距〔m〕

水幕区段的长度〔m〕

≯5

≮500

1-1.5

15-20

5-10

≮800

1.5-2.5

20-25

10-13

≮1000

2-3

20-30

隔爆水棚的设置位置及要示

水棚名称

设置方式

水棚设置位置

巷道面段

首列〔排〕

水棚位置

与巷道穿插口拐弯处距离/m

与风门、风窗

距离/m

水槽棚

集中式

水棚安设前后20m的断面一致

与工作面、点距离为60-200m

50-75

≯25

分散式

30-60

隔爆水棚设置的规定与要求

〔1〕隔爆水棚的排间距为1.2-1.3m,主要隔爆水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30m,辅助隔爆水棚的棚区长度小于20m,分散式水袋棚棚区长度不小于120m。

〔2〕隔爆水棚的用水量按巷道的断面积计算:

主要隔爆棚不得小于400L/m2,辅助隔爆棚不得小于200L/m2,分散式隔爆棚按棚区所占巷道空间1.2L/m3计算。

〔3〕水槽或水袋在井下巷道的安装方式采用吊挂式,并呈横向布置〔即长边垂直与巷道轴线〕。

〔4〕水槽〔或水袋〕外边缘距巷壁〔两帮〕、顶梁〔无支架时为顶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100mm;

水槽〔或水袋〕底部至顶板〔梁〕的垂直距离>

1.6〔水袋>

1.0m〕,否那么,必须在其上方增设1个水槽〔水袋〕底部至巷道轨面的垂直距离,不得低于巷道高度为1/2,且不得小于1.8m。

〔5〕高度大于4m的巷道,应设置双层棚子。

上层水槽〔或水袋〕的总水量,按巷道全面积每平方30L单独计算,下层水槽用水量,仍按前述水槽用水量计算。

〔6〕同一排水棚水棚的安设高度应保持一致;

棚区处的巷道需要挑顶时,其断面和开头应与前后各20m长度的巷道保持一致。

〔7〕同一排水棚两个水槽之间的间隙>

1.2m〔水袋为<

100mm,也>

1.2m〕;

水槽之间的间隙与水槽同巷道之间的间隙之和>

1.5m,特殊情况>

1.8m。

每排水棚中的水槽,所占据巷道宽度之和和与巷道最大宽度的比例:

巷道净断面<

10m2,至少为35巷道净断面10-12m2,至少为50%,净断面>

12m2,至少为65%。

〔8〕首排水棚距工作面的距离,必须保持60-200m围。

〔9〕水棚应设置在巷道的直线段;

水棚与巷道的穿插口、转弯处、变坡处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

〔10〕悬挂隔爆水袋的挂钩,其角度要大于750,如下图,以便受爆炸冲击波作用时能够顺利脱钩,使水倾洒弥漫与巷道中。

二、井下火灾

因火灾〔可燃物在相应条件下氧化自燃〕;

外因火灾〔可燃物在在外界条件下引燃〕。

灾前对策:

防止起火、控制火源;

灾后对策:

报警、控制、灭火、避难。

提高回采率:

减少自燃物质根底;

限制空气,减少供氧条件。

直接灭火〔水、泡沫、干粉等〕;

隔绝灭火〔封闭〕;

均压灭火〔增阻减风〕;

隋气灭火〔液氮、CO2等〕。

易自燃

〔四〕煤的自燃倾向分类自燃变化的变质程度和化学成份等因素影响。

不易自燃

风量减少;

风流逆转。

风量变化;

风流变化。

集中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支护不可燃;

采煤工作面采用后退式;

回采期小于发火期;

采空区及时处理〔灌浆〕;

构筑防火门;

处理好冒顶区。

视力感觉:

雾气产生;

气味感觉:

煤油、汽油、节油、焦油味;

温度感觉:

水温增加;

疲劳感觉:

CO、CO2的作用。

火区空气温度小于30°

或小于常温;

火区氧气降到5%以下;

火区H4C2、H2C2、CO、稳定比0.001%以下。

火区温度在25℃或常温以下;

上述各指标稳定在1个月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