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2996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docx

12级《铁路线路修理》题库1

《铁路线路修理》理论题库

S1

使用移动停车、慢行、故障、作业信号防护办法

画图

1、画出单线区间施工时使用移动停车信号的防护图

图4—l(长度单位:

m)

2、画出区间线路作业标防护

图4—22(长度单位:

m)

能力分析题

1、线路发生危及行车安全故障时的防护办法如下:

(1)立即使用列车无线调度电话等通信设备通知车站或运行列车,并在故障地点设置停车信号,如瞭望困难,遇降雾、暴风雨(雪)、扬沙等恶劣天气或夜间,还应点燃火炬。

设有固定信号机时,应先使其显示停车信号。

(2)当确知一端先来车时,应先向该端,再向另一端放置响墩(如图4—23),然后返回故障地点。

  

图4—23(长度单位:

m)

 

(3)如不知来车方向,应在故障地点注意倾听和瞭望,发现来车,应急速奔向列车,用手信号旗(灯)或徒手显示停车信号,并将响墩放置在能赶到的地点,使列车在故障地点前停车。

如瞭望困难,遇降雾、暴风雨(雪)、扬沙等恶劣天气或夜间,发现来车后,奔向列车前,应在故障地点点燃第二支火炬。

(4)站内线路、道岔发生故障时,应立即通知车站值班员采取措施,防止机车、车辆通往该故障地点。

同时按图4—5~4—13规定设置停车信号防护。

简答

1、视觉信号的基本颜色:

红色——停车。

黄色——注意或减低速度。

绿色——按规定速度运行。

2、防护中使用的信号标志有:

(1)作业标:

设在施工线路及其邻线距施工地点两端500~1000m处(见图4—28)。

司机见此标志须提高警惕,长声鸣笛。

(2)减速地点标:

设在需要减速地点的两端各20m处。

正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限速通过地段的始点,背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限速通过地段的终点

3、驻站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电话联系过程中来车“预报”、“确报”是如何规定的?

答:

预报:

车站对施工区间办理闭塞时,驻站联络员应立即向现场防护员发出预报;如系通过列车,则应提前一个车站(即邻站向本站发车时)发出预报。

确报:

车站向施工区间发车时,驻站联络员应立即向现场防护员发出确报。

4、利用列车间隔进行工务设备检修作业,如何在车站登记?

答:

对不影响行车使用的工务设备检修作业,由驻站联络员在车站《工务设备检修登记簿》登记,并经车站值班员同意签字后方准实施。

5、进行何种作业时,需设置驻站联络员及现场防护员?

答:

凡在施工封锁、维修天窗及列车间隔时间内进行的施工、作业和线桥设备检测,均设置驻站联络员及现场防护员。

6、线路上哪些地点禁止设置响墩?

答:

钢轨接头、道岔、道口、无碴桥上或隧道内禁止设置响墩,如响墩放置位置恰在其上时,应将响墩放置位置向外方延伸。

7、沿线工务人员发现线路设备故障危及行车安全时,怎么办?

答:

沿线工务人员发现线路设备故障危及行车安全时,除立即连续发出警报信号和以停车手信号防护外,应采取紧急措施设法修复,并迅速通知就近车站和工务工区,如不能立即修复时,应封锁区间或限速运行。

填空

1、线路听觉信号有号角、口笛、(响墩)发出的音响和机车、轨道车的鸣笛声。

S2

线路设备检查

填空

1、综合维修天窗时间:

具体由路局确定,一般不少于(60)min。

2、线路工长对管内正、到发线的线路和道岔,每月应检查(两)次;对其他站、专线的线路和道岔,每月应检查

(一)次。

3、“四有四合一”,其具体含义是:

在线路设备养护维修过程中,要有(检查)、有分析、(有消除日期)、有消除负责人。

简答

1、对线路重点检查时,哪些地段必须全部检查?

(1)薄弱处所:

小半径曲线、绝缘接头、异型接头、长大坡道、无缝线路缓冲区、焊缝;

(2)关键部位:

道岔、道口、桥上线路、隧道内线路;

(3)病害地段:

伤损设备、翻浆冒泥、水害、基床下沉地段等;

(4)作业地段:

施工作业处所及最近一次养护作业地段。

2、线路三角坑的分析方法?

(1)三角坑与水平同时超限时,按三角坑分析。

(2)相邻点和隔点同时构成三角坑时,只分析相邻点。

(3)18m范围内构成两处三角坑,只分析一处(数据不重复使用),但在整修中一并消除。

3、现场划撬符号:

各铁路局可能各有规定,如下方法可作为参考。

(1)高低、水平划撬:

><

(2)改道划撬:

↑↓

(3)接头错牙划撬:

一水平方向划在接头夹板上部

(4)拨道划撬:

→顺轨枕纵向划

(5)失效轨枕标记:

│划在轨枕的中部

(6)方正轨枕标记:

方↑或↓划在要方轨枕的一端

(7)其他现场划撬符号可由工区增加设定。

4、调查工作量时,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的互相影响:

(1)水平、三角坑、空吊板和高低不良的相互影响。

(2)既有轨下竹垫片对作业方式、工作量的影响。

(3)轨距变化率、超高顺坡率对工作量的影响。

(4)轨距、轨向、轨距递增(减)不良的相互影响。

(5)道岔支距、轨向、导曲线和直股的相互影响。

能力分析

1、现以胶原工区为例,班组现员15人,2013年9月22日,2名职工休病假,1名职工到段开会,现场防护员1人,驻站联络员1人,巡道员1人。

作业组当日工作为1组进行起道作业,要求完成日作业计划表1-1。

 

表1-1日作业计划与完成表

月日安全监督员

工作项目

(分)

经常保养

临时补修

病害整治

其他

数量

工时

数量

工时

数量

工时

数量

工时

1km~2km

10

固定工时

130

计划

完成

起道

M

4.0

计划

完成

撤垫板

3.9

计划

完成

方正轨枕

10

计划

完成

拧紧松动扣件

10个

2

计划

完成

计划

完成

合计

计划

完成

现场防护员

480

计划

完成

驻站联络员

480

计划

完成

巡道工

480

计划

完成

计划

完成

计划

完成

未生产

小时

人数

病假

事假

开会

学习

雨雪休

其他

小计

安全

控制

作业分组

作业负责人

现场防护员

驻站联络员

作业人员互控

第一组

×××

×××

×××

全员互控

第二组

第三组

材料

消耗

材料名称

规格

单位

使用数量

回收数量

回收竹垫板

3

50

45

回收竹垫板

6

60

50

回收胶垫板

10

20

20

工时

核算

出工

人数

定额

人数

出工

小时

计划定

额小时

完成定

额小时

无定额

小时

未生产

小时

停工小时

 

2、划出轨距和水平超限处所:

容许偏差管理值160km/h≥Vmax>120km/h正线经常保养

线路检查记录簿

正线km至km站线股道曲线半径m超高mm顺坡率‰

检查

日期

检查

项目

钢轨编号

钢轨编号

1

2

3

4

5

×

×日

轨距

-2

-1

-2

-3

0

-1

-2

1

0

-2

-2

0

2

-1

-1

0

0

-1

-2

1

水平

-3

-2

-3

0

-2

2

-2

0

0

-1

0

0

-3

-3

-2

0

-2

-1

0

0

轨向高低及其他

1号接头垫板窜出,4号接头螺栓松动。

临修日期及内容

轨距

水平

轨向高低及其他

临修日期及内容

注:

设备检查时,下列设备应在相应的轨号处用符号标明:

①道口“D”

②绝缘接头“I”

③异形接头“Y”

④保安器“P”

⑤曲线:

直缓“ZH”、缓圆“HY”、圆缓“YH”、缓直“HZ”、直圆“ZY”、圆直“YZ”、桥头尾“QTQW”。

⑥渡线按设备图编号填写

⑦直线与曲线连接处基准数改变时“B”。

 

3、分析超限处所:

容许偏差管理值160km/h≥Vmax>120km/h正线经常保养

道岔检查记录薄

站名:

道岔编号:

道岔类型:

检查

日期

检查

项目

转辙部分

导曲线部分

辙叉部分

支距

记事

尖轨前顺坡终点

尖轨尖端处

尖轨

尖轨

跟端

直线

导曲线

叉心前

叉心中

叉心后

查照

间隔

护背

距离

×月×日

轨距

1

-1

-1

2

0

1

4

3

2

5

3

0

2

1

2

5

1

93

94

48

48

水平

3

2

×

3

-1

-2

1

1

3

1

0

1

1

×

×

-1

0

×

×

×

×

紧急工作量

导曲线部分直前扣件失效2个,叉心后竖螺栓松动2个,叉心轨距杆失效。

轨距

水平

×

×

×

×

×

×

×

紧急工作量

保养修项目

注:

普通单开9#、12#道岔填该表,打“×”处不检,共计17处21尺。

 

S3

线路维修作业

简答

1、道岔的十大病害是什么?

答:

(1)两尖轨相互脱离。

(2)在转辙杆连接处,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3)尖轨被轧伤,或轮缘有爬上尖轨的危险。

(4)尖轨头部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尖轨较基本轨低至2mm及以上。

(5)尖轨损坏。

(6)基本轨垂直磨耗,在正线上超过6mm,在其他线上超过10mm。

(7)基本轨损坏。

(8)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mm,护背距离(辙叉翼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1348mm,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

(9)在辙叉心宽40mm的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在正线上超过6mm,在其他线上超过10mm。

(10)辙叉(辙叉心、辙叉翼)损坏。

2、检查道岔几何尺寸程序是什么?

答:

(1)选用工具;

(2)检查轨距水平;(3)检查支距;(4)检查轮缘槽;(5)检查动程;(6)检查高低、方向超限处所;(7)检查尖轨尖端是否密贴。

3、改正道岔轨距时,应掌握哪几项作业程序?

(1)做好直外股钢轨方向。

(2)按1435mm钉好辙叉轨距。

(3)按1435mm钉好直股内侧和辙叉外股轨距。

(4)按照支距点所列尺寸,钉好导曲线上股钢轨。

(5)按导曲线轨距尺寸,钉好导曲线下股钢轨。

4、试述提高直向过岔速度的途径。

(1)采用可动心轨道岔,消灭有害空间,保证行车安全平稳。

(2)采用整铸高锰辙叉,对翼轨堆焊加高。

(3)对尖轨、基本轨、心轨及翼轨淬火,以增强耐磨性。

(4)严格控制直向轨距变化,减小尖轨尖端和跟端轨距加宽值。

(5)采用特种断面尖轨。

(6)适当加长翼轨和护轨的缓冲段及减小其冲击角。

(7)减小有害空间段冲击角,相应增加翼轨耐磨性。

(8)加强道岔养护维修。

5、无缝线路的单元轨节实际锁定轨温如何确定?

答:

技术人员根据观测结果逐段计算每一对观测桩间的实际锁定轨温。

在夏季实际锁定轨温采用单元轨节内桩间最低锁定轨温、在冬季实际锁定轨温采用单元轨节内桩间最高锁定轨温。

6、长轨条锁定施工过程中的轨温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答:

通常为设计锁定轨温±5℃,困难条件下也可严格控制施工锁定轨温的变化范围,取为±3℃。

7、气温回升季节,发生胀轨跑道的一般规律?

气温逐渐升高的季节,日间轨温接近于锁定轨温,在日常进行无缝线路养护维修作业时,由于日夜温差大,钢轨内部会产生较大温度压力,影响线路稳定,甚至发生胀轨跑道。

8、发生胀轨跑道后,可采取什么办法降低钢轨温度?

答:

浇水或喷洒液态二氧化碳等。

无缝线路养护维修作业中,发现哪些情况必须采取措防止胀轨跑道?

答:

当发现轨向、高低不良,起道、拨道省力,枕端道碴离缝,必须停止作业,及时采取防胀措施。

9、无缝线路作业应严格遵守的“一准、二清、三测、四不超、五不走”的内容是什么?

答:

“一准”,准确掌握实际锁定轨温。

“两清”,维修作业半日一清,临时补修作业一撬一清。

“三测”,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测量轨温制度。

“四不超”,作业不超温,扒碴不超长,起道不超高,拨道不超量。

“五不走”,扒开道床未回填不走,作业后道床未夯拍不走,未组织回检不走,线路质量未达到作业标准不走,发现异常情况未处理好不走。

10、曲线“鹅头”产生的原因?

答:

曲线“鹅头”产生的原因是曲线附近直线方向不正,拨道作业的拨道量计划不当,目测拨道误差大等。

在小半径曲线上,列车进入曲线头尾的冲击力较大、道床横向阻力不足也能产生“鹅头”。

填空

1、线路起道作业起道找平先起标准股,然后再用轨距尺找平另一股。

轨距尺要尽可能靠近压机;找平(曲线)外股时,按超高度垫上调高垫板。

2、曲线病害:

曲线反弯与“鹅头”;(钢轨接头支嘴);接头道砟坍砟;曲线钢轨磨耗

3、应力放散时放散应合理设置撞轨点,直线地段一般不超过(400)m,曲线地段不超过300m,避免撞轨造成的应力不均匀。

4、起道顺坡长度,作业时不应小于起道高度的(200)倍,收工时不应小于起道高度的400倍。

5、线路拨道作业电气化区段一次拨道作业后线路中心位移不得超过±30mm;一侧拨道年度累计不得大于(120)mm,并不得侵入限界。

6、线路拨道作业拨道指挥者距离拨道人员在拨直线甩弯时约(100)m左右,拨道较小时约50m左右,双脚跨在基准股上进行指挥(曲线沿外股指挥)。

远处轨向较大时,看轨面光带,近处轨向较小时看钢轨里口,向不动点目测穿直。

7、混凝土轨枕线路改道作业改道时,混凝土枕地段应调整不同号码扣板、轨距挡板、挡板座,并可用厚度不超过

(2)mm的垫片调整尺寸。

8、轨条内无应力集中,一端缓冲区应为标准轨,且轨缝均匀合适,两端长轨错差不大于(40)mm。

9、宽枕线路作业起道作业枕下垫砟起道作业的一次垫砟厚度不得超过(20)mm,否则,应分次进行。

10、接触网导线距离钢轨顶面的高度不得超过(6500)mm;

11、电气化铁路起道作业线路单股起道时,会引起受电弓与导线的接触点偏移,故单股起道高度也受到限制,按规定单股起道高度不得超过(30)mm。

12、电气化铁路更换钢轨或夹板作业禁止在(同一地点)将两股钢轨同时拆下,如必须同时拆下时,应先请求电力部门配合施工,封锁线路,停电作业。

13、桥上线路养护维修要经常保持轨缝位置正确,桥梁长度小于20m的明桥面或梁端2m以内及横梁顶上不允许设轨缝,否则应将其(冻结或焊接)。

14、在桥梁上进行拨道和改道作业时,线路中心线的偏心距,钢梁不得超过(50)mm,钢筋混凝土梁不得超过70mm;当桥上线路为曲线时,要严格控制桥梁偏心受压超限。

15、无缝线路单元轨条长度大于1200m时,设置(7)对位移观测桩;单元轨条长度不大于1200m时,设置6对位侈。

单项选择

1、线路拨道作业安放压机时,安设拨道器前须扒窝,深度距离轨底(120~150)mm并放平,关闭油门,按照指挥同时拨动。

2、线路拨道作业指挥者要根据拨道量大小、上挑下压、轨枕种类、道床情况等因素,预留一定回弹量。

曲线一般情况为:

上挑多拨(2~3)mm,下压多拨4~5mm。

3、应力放散时应每隔(50~100)m设一处位移观测点观测钢轨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总放散量应达到计算数值,钢轨全长放散均匀,锁定轨温准确。

4、应力放散时垫滚筒时需撤下胶垫并清理轨底,滚筒间隔(8~10)m。

5、线路起道作业看道者俯身在标准股上,距压机(20~30)m处,看轨头外侧下颏水平线,以三点确定一线的方法,根据前标准点和后标准点起平中间点。

6、锁定轨温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以内,左右两股长钢轨的锁定轨温相差不超过5℃。

全区间和跨区间无缝线路分段或分次放散时,交界处必须重叠放散50~100m,放散应力剧切钢轨应单项选择在原有焊接接头处,尽量不新增工地焊接接头。

7、缓冲区钢轨接头,应使用不低于10.9级螺栓;扭矩应保持700~1100N·m,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6mm。

8、轨枕螺栓涂油、拧紧,扭矩应达到80~150N·m。

9、应力放散每隔8~10m相对散布滚筒一个。

10、应力放散每隔50~100m设置一处临时位移观测点。

11、电气化铁路道床整理后,应使道砟和轨底保持20~30mm的间隙。

在最不利情况下,道床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1Ω。

12、上线路养护维修桥上进行单根抽换桥枕、改道、垫板等作业,应在实际锁定轨温+5℃~-15℃范围内进行。

对长度超过200m的无砟桥,桥头两端50m范围内线路作业的轨温应比照木枕地段要求办理。

S4

线路应急处理

简答

1、胀轨跑道的处理

答:

(1)立即按规定设置停车信号防护,及时通知车站扣车。

(2)浇水降温或用液态二氧化碳降温。

浇水长度为跑道地段及两端各50~100m范围,从跑道地段外向中间浇水,轨温降低后,将线路拨回原位,并在原跑道地段补充道砟。

(3)若轨温较高,降温措施奏效慢,长时间不能恢复线路,可顺跑道波形拨成半径不小于200m,夹直线不短于10m的反向曲线,以5km/h慢行放行列车。

双线线路拨道时,要考虑满足线间距要求。

待轨温接近锁定轨温时,再恢复线路和正常运行速度。

2、钢轨或焊缝折断处理紧急处理

答:

当钢轨或焊缝折断时,其断缝小于50mm的,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紧急处理时,在断缝处上好夹板,用急救器固定,在断缝前后各50m拧紧扣件,并派人看守,限速5km/h放行列车。

断缝小于30mm时,放行列车速度为15~25km/h。

如有条件应尽量原位复焊。

否则应在轨端钻孔,上好夹板或臌包夹板,拧紧接头螺栓,而后可适当提高行车速度。

论述题

1、无缝线路受到破坏时,为临时恢复行车,可怎样进行抢修

答:

(1)根据线路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决定保留无缝线路的长度。

一般未遭到破坏的部分,无论长短,都应该保留。

虽已遭破坏,但钢轨尚可使用,且用于复旧又无困难时,应该全部利用。

被利用的钢轨长度,可单独作为一段无缝线路。

若使用困难,可从焊缝处切开作为短轨使用,应注意切口平齐,用夹板联结。

(2)保留的无缝线路,除锁定轨温可根据当时气温的自然条件决定外,其余都应符合无缝线路的技术规定。

(3)修复无缝线路应按抢修普通线路要求办理。

抢修通车以后,线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整修,如已趋于稳定,应及时组织力量,恢复无缝线路的技术状态。

若抢修线路尚未恢复稳定,全面恢复无缝线路的技术条件尚不具备时,为安全过冬或过夏,应将锁定轨温不符合设计规定的那一部分无缝线路进行一次应力放散,使其符合设计规定,待线

2、说出五种造成轨道红光带现象

(1)扣件顶鱼尾板,当同一块鱼尾板与两侧的扣件相连,将会造成相邻轨道区段红光带。

(2)推压机或单轨车经过绝缘节,也会造成轨道红光带。

(3)在转极绝缘处,紧固螺丝,将绝缘两侧的螺丝混接后也会出现红光带。

(4)作业中使用的撬棍封连两钢轨也会造成轨道红光带。

(5)交接绝缘的测试,外观不易发现问题,通过测试才能判断绝缘是否良好。

轨距杆、护轮轨绝缘检查(钢梁)。

(6)钢轨绝缘处的扣件与鱼尾板要保持一定距离,应加装绝缘垫板防护,当两扣件同时搭连鱼尾板时会造成连电。

(7)钢轨绝缘处轨端碾压肥边、绝缘处基本轨的侧磨肥边,尤其区间弯道处所的基本轨侧磨肥边较长,搭连在两钢轨,也是造成连电的隐患点。

在处理轨端肥边时用剁子清除肥边时,剁子直接与钢轨的另一端接触发生红光带,在日常巡检时特别注意此类处所,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8)道岔耳铁螺丝松动会使道岔密贴在扳动过程中发生变化,从而带动表示杆走行也发生位移,引发道岔表示缺口卡口发生故障。

如果耳铁螺丝松动没有及时发现,有可能在尖轨走车震动过程中加快了绝缘装置的磨耗,引发绝缘不良,如果遇到另一侧也绝缘不良时将引发轨道电路红光带故障。

(9)绝缘轨缝小于6mm,再加上轨端有肥边,在气温升高时轨缝顶死容易发生红光带。

3、举例说明轨道电路区段作业注意事项

(1)绝缘轨缝,在钢轨温度最高时,不应小于6mm,最大轨缝不得大于构造轨缝,《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中规定,必须对正线、到发线道岔和绝缘接头前后75m线路增加防爬设备,加强锁定。

对失效防爬设备要及时更换或修理。

(2)在更换高锰钢整铸辙叉时,应检查辙叉趾端及跟端导电销有无脱焊松动现象,如发现不良应在更换前焊好。

(3)绝缘接头及其邻近的轨枕要加强捣固,消灭吊板。

捣固时,要特别注意不得损坏轨端接续线及其他信号导线。

起道时,起道机应避开绝缘轨缝。

起道机在钢轨上滑行时,不得滑过绝缘接头。

(4)绝缘接头应使用高强度螺栓。

高强度绝缘接头螺栓的扭矩不小于700N.m。

在拧紧两轨端螺栓时,螺丝扳手不要搭在另一节轨端螺栓上,否则当两轨端螺栓都弯曲且与钢轨孔壁接触时,就会在绝缘接头处将轨道电路短路,顶回信号。

(5)由于安装在两股钢轨上的引接线,是由一个轨枕盒内通过,因此扒、填道碴时应注意防止耙子、叉子与两条引接线连电。

为了防止轨道漏电,道床要清洁,其顶面低于轨枕面20-30mm,并保持道床排水良好。

(6)在绝缘接头处改道时,钉头不得与夹板接触。

增设或更换绝缘轨距杆时,应事先经电务部门检查其绝缘程度是否符合要求。

在轨枕盒内有过轨信号导线时,不得安装轨距杆或防爬器。

绝缘接头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