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3126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4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docx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

1-1经济法基础第一章

(1)

第一章经济法概论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12分,2008年的分值为13分,题型全部为客观题。

2009年考试大纲、辅导教材对本章内容基本未进行调整。

第一节法和经济法的概念

一、法和法律

1、法的本质(P2)

(1)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

(2)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它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4)它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P3)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例题1】下列表述中,反映了法的本质的是()。

(2002年)

A、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

B、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C、法凭借国家强制力而获得遵行

D、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答案】A

【例题2】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2008年)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答案】B

3、法的形式(P4)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①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其他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

(3)行政法规:

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

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5)自治法规: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6)特别行政区法律

(7)行政规章

①部门规章:

国务院所属部委

②地方政府规章:

地方人民政府

(8)国际条约

【例题3】下列各项中,在我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2004年)

A、宪法

B、民族自治地方条例

C、国际条约

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答案】A

【例题4】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答案】B

【解析】

(1)选项A属于“法律”;

(2)选项B属于“行政法规”;(3)选项C属于“地方性法规”;(4)选项D属于“行政规章”。

【例题5】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2005年)

A、宪法B、同级政府规章C、法律D、行政法规

【答案】B

4、法的分类(P6)

(1)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

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

(3)根据法的内容:

实体法(民法、刑法)和程序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4)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者对人的效力:

一般法和特别法

(5)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

国际法和国内法

(6)公法(宪法、行政法、刑法)和私法(民法、商法)

【解释1】《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成文法、普通法、程序法、一般法、国内法。

【解释2】考生应注意在选择题中法的不同分类结果。

【例题6】在下列法的各项分类中,以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的是(     )。

(2007年)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答案】A

【例题7】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以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进行分类的是(  )。

(2008年)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答案】C

二、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

(一)法律规范的种类(P8)

1、按照法律规范的性质和调整方式分类,法律规范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1)义务性规范是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承担一定积极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即“必须怎样”、“应当怎样”。

(2)禁止性规范是“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即“不能怎样”、“不得怎样”。

(3)授权性规范是授予人们“可以”作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即“可以怎样”。

2、按照法律规范强制性程度的不同,法律规范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一般表现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形式;而任意性规范是指允许当事人在法定的范围内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例题8】按照法律规范的性质和调整方式分类,《会计法》关于“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的规定属于()。

(2001年)

A、义务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答案】B

【例题9】《会计法》第三条规定:

“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

”该法律规范属于()。

(2003年)

A、授权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答案】C

【例题10】《会计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按照法律规范的性质和调整方式分类,该法律规范属于()。

(2006年)

A、义务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答案】A

【例题11】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关于该法律规范性质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2007年)

A、该法律规范属于义务性规范

B、该法律规范属于禁止性规范

C、该法律规范属于授权性规范

D、该法律规范属于强制性规范

【答案】AD

(二)法律体系(P9)

1、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

【例题12】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分为若干个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构成一国的法律体系。

( )(2008年)

【答案】√

2、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

【解释】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包括7个主要的法律部门,其中包括经济法法律部门。

在经济法法律部门中,其中包括《税收征收管理法》。

《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范畴,“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簿”属于其中的某一条法律规范(义务性规范、强制性规范)。

三、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要素(P11)

(1)主体

①自然人

②法人

③国家

④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2)内容:

权利和义务

(3)客体(P12)

①物(自然物、人造物、货币和有价证券)

②精神产品(知识产品、道德产品)

③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和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④人身

2、法律事实(P13)

(1)法律行为

(2)法律事件

①自然现象(绝对事件):

水灾、地震

②社会现象(相对事件):

战争

【解释1】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解释2】法律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二者均可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例题13】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

(2005年)

A、订立合伙协议

B、签订合同

C、签订和解协议

D、签发汇票

【答案】ABCD

【例题14】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A、发行股票B、签订合同

C、发生地震D、承兑汇票

【答案】C

【例题15】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A、偷税B、签订买卖合同

C、战争D、发行公司债券

【答案】C

【解析】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选项ABD属于法律行为。

四、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

1、主体(P15)

(1)国家机关(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2)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如医院、工会、文化团体、学术团体)

(3)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和有关人员

(4)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公民)

2、内容

(1)经济权利

(2)经济义务

3、客体(P16)

(1)物

①自然物:

土地、森林

②人造物:

机器、建筑

③货币和有价证券

(2)非物质财富

①知识产品:

著作、发明

②道德产品:

荣誉称号、嘉奖表彰

(3)行为

①生产经营行为;

②经济管理行为;

③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保管合同中的保管行为)

④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建设工程合同中承包人完成的建设项目)

【解释1】主体和客体的区别。

【解释2】某些经济权利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如,土地使用权作为经济权利(属于内容的范畴),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中,就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题16】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2000年)

A、商品B、商标C、公民D、组织

【答案】AB

【解析】选项CD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例题17】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2006年)

A、土地使用权B、发明

C、劳务D、产品

【答案】ABCD

【例题18】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2007年)

A、公民     B、企业

C、物           D、非物质财富

【答案】AB

【解析】选项CD属于客体。

【例题19】下列权利义务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有(  )。

(2008年)

A、所有权

B、纳税义务

C、经营管理权

D、服兵役义务

【答案】ABC

【解析】选项D属于法律关系的内容,但不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内容。

【例题20】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阳光B、房屋

C、经济决策行为D、荣誉称号

【答案】BCD

【解析】

(1)选项A:

阳光不具有经济价值,不属于物的范畴;

(2)选项B:

属于物的范畴;(3)选项C:

属于行为的范畴;(4)选项D:

属于非物质财富的范畴。

【例题21】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有()。

A、经济管理行为B、自然灾害

C、智力成果D、战争

【答案】AC

【解析】选项BD属于法律事件的范畴。

第二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一、仲裁

1、仲裁的适用范围(P18)

(1)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

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

(2)不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

①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②行政争议;

③劳动争议;

④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例题22】下列纠纷中,可以适用《仲裁法》仲裁解决的是()。

A、婚姻纠纷B、买卖合同

C、收养纠纷D、继承纠纷

【答案】B

【例题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仲裁法》适用范围的是()。

A、房地产转让纠纷

B、财产继承纠纷

C、财产租赁纠纷

D、财产保险合同纠纷

【答案】B

【解析】选项B属于与人身有关的“继承纠纷”,不属于《仲裁法》的调整范围。

【例题24】下列争议中,可以适用《仲裁法》进行仲裁的是()。

A、某公司与某职工李某因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B、高某与其弟弟因财产继承发生的争议

C、某学校因购买电脑的质量问题与某商场发生的争议

D、王某因不服某公安局对其作出的罚款决定与该公安局发生的争议

【答案】C

【解析】不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包括:

(1)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选项B);

(2)行政争议(选项D);(3)劳动争议(选项A);(4)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例题25】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可以申请仲裁的是()。

A、甲某与村民委员会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B、甲、乙两企业间的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C、甲、乙两人的继承遗产纠纷

D、甲、乙两对夫妇间的收养合同纠纷

【答案】B

【解析】不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包括:

(1)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选项CD);

(2)行政争议;(3)劳动争议;(4)农业承包合同纠纷(选项A)。

2、仲裁的基本制度(P19)

(1)协议仲裁(自愿原则)

(2)一裁终局

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例题26】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应当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

( )(2008年)

【答案】√

【例题27】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度。

()(2000年)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