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321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Word文件下载.docx

正是兴趣导致了个性发展,通过鼓励,促进了个性发展。

二、户外活动的类型

1、操节活动:

热身运动、队列变化、操节、体能活动、放松阶段

2、游戏活动:

大型户外玩具、自由活动、体育活动、日光浴、水上游戏等

3、集体教育活动:

节日联欢、演出、参观、游览、访问、等,但要注意有针对性、安全性、目的性、计划性、教育性。

4、活动区活动:

是指户外活动区,包括木工区、沙水区、种植区、养殖区、各种运动区域

5远足:

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亲自感受环境的美、社风会貌的美。

三、户外活动的原则

1、活动量的渐进性原则:

有计划、有步骤、按一定程序来进行,从简单到复杂,从少量到大量,从轻缓到逐渐加强,从相对安静进入到运动状态。

运动量的合理安排。

采用运动后即时脉搏测定法来掌握幼儿的运动量,这种方法简便、容易掌握。

从实验观察,单个动作练习一般进行8-10次,运动后即时脉搏升至174-186次/分为宜,每次练习总时间为15-20分钟,运动后身体微出汗最为合适。

2、经常性原则:

应坚持不懈的进行。

保证每天带幼儿到户外去运动、发展各种能力,满足他们玩的需要。

3、动静交替的原则: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运动要合理搭配。

使幼儿动静交替地进行不同性质的活动,能预防神经系统的疲劳,保持身心愉快的情绪,并起到全面锻炼身体的作用。

如小班幼儿很喜欢活动量较大的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有时玩得满头大汗、气喘嘘噓,这时教师可以带他们一起玩活动量较小的体育游戏,如:

“我是能干的大公鸡”等,让幼儿在原地做一些小动作的活动,这样就控制和调节了幼儿的运动量,更好地组织与指导幼儿活动。

4、全面锻炼的原则:

保证各个部位,各种技能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如:

幼儿的颈、胸、腰、上肢、下肢等身体部位,都要协调发展。

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等基本动作技能都要得到锻炼。

5、个别对待的原则:

活动设计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幼儿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

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幼儿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

例如跳跨栏活动中,要提供几种不同高度的跨栏,让幼儿自由选择。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

还有对个别肥胖儿的教育和体弱儿的和照顾等。

四、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户外体育游戏环境,扩大幼儿户外活动的空间

幼儿园良好户外环境能够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给其安全感,让幼儿感到轻松愉快,能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愿望,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应提供符合幼儿兴趣和不同发展水平及多功能、可变化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

在户外游戏中,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兴趣需要的游戏材料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身体的发展。

(一)整体把握,营造和谐的户外场地

(1)地理环境多样化

《纲要》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户外场地的整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一切因素,土堆、围墙壁画、墙角的植物、土堆的盘山小路、楼梯下的角色游戏区、草地上的环保标志、楼梯扶手上的吊饰、地面上的格子、脚印、台阶的各种几何图形等,使户外活动场地变成了立体的、多层次的、多视角的“教科书”,满足了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极具动态性,注意整体布局的变化和色彩搭配,设置水池、石子路、草地、砖地、沙池、树木、土山等,使户外活动场地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硬有软,有直有曲,有阶梯,有平地,给幼儿感官上多种刺激,顺从幼儿好奇、易动的天性,给幼儿留下联想的空间,从整体布局到局部的功能开发都体现了环境的探索价值,使它们各有特点又互相辉映,形成一个和谐统一体。

2、合理划分,创建户外活动区

近几年,在幼教改革的浪潮中,出现了游戏的新形式——区域活动。

为此,我们从中受到启示,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合理划分,使之区域化,体育活动区包括球区、绳区、大、中型器械区、田径区、钻爬区等,满足各种教育目标的需要,为更进一步落实教育目标提供条件和帮助。

在户外活动场地的创设上不仅注重物质条件——“硬环境”的创设,而且还注重文化氛围——“软环境”的营造,把“硬环境”和“软环境”紧密结合。

在各种活动区域内,设置明显的标志,在标志上配上符合区域特点的图画文字,创设文化背景。

如体育区:

设置“我勇敢”、“互相帮助”、“不推不挤”、“各种体育动态”等图画,让幼儿从中学会不怕困难,勇敢坚强;

学会互相谦让,学会合作。

体现《纲要》中健康领域的要求:

即“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思维理念。

再如饲养区:

设置“爱护小动物”、“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标志图,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知道保护动物的意义,达到《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到的“爱护动植物,使幼儿有初步的环境意识”的教育目标。

(二)科学投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玩具、材料

玩具、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直接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的发展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由此可见,材料的投放是教育教学和活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材料丰富,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求

除了购置的一些用具,如:

绳子、球、橡皮筋等,我们还应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原则,亲自动手制作了大量的体育玩具。

可将粒粒橙、酸奶瓶、椰子罐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做成拉力器;

用手帕和酒瓶盖做成降落伞;

把竹子截成很多段变成竹棍,引导幼儿一物多玩:

可让幼儿接力赛跑,也可做骑马动作,幼儿间可相互合作玩“开火车”“放烟火”“跳方格”等许多游戏。

不管是材料的数量、还是种类,都丰富多样。

这样,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求。

第二,提供满足幼儿不同水平发展的的材料。

根据幼儿发展具有差异性的特点,我们在投放材料中应考虑材料的层次性,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和健康的发展。

提供高低不一,形状各异可拼凑的平衡木;

在投掷游戏中,设制大小不同的投掷箱,有的口小些,有的口大些,有的高些,有的矮些,有正的,有斜的……在这些蕴涵着不同要求、不同内容的材料中,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激情昂然,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体验。

使幼儿从多种角度锻炼了投准能力,还有助于幼儿视觉运动能力和运动准确性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运动的适应能力。

使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都能得到很大的发展。

第三,提供可引导幼儿不断创新的材料

每一种玩具材料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的一些常见材料,如球、圈、绳、垫子、沙包等,都可以创造性地玩。

我们可在熟悉各种活动材料的功能和掌握其技能后,开发挖掘其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一物多玩。

如绳,除了常见的玩法(跳),还可以合作玩“荡绳”、“钻绳”、“抛绳”、“踩绳”等一系列新颖的玩法;

再如垫上运动,除了垫子的常规平放可玩出各种垫上动作以外,可将垫子垒高叠放,玩出各种翻爬、跳的动作;

相叠交叉,形成山坡状,提高垫上运动的难度……不同的玩法发展不同的动作和能力。

还有一些废旧的半成品材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搜集多种游戏材料:

纸箱、纸杯、可乐瓶、报纸、轮胎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来选择这些富于变化的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创造了抛接球、羽毛球、小推车、报纸球、树挂等多种游戏材料,使幼儿在快乐的体验中获得大肌肉和小肌肉方面的锻炼。

第四,玩具、材料要及时调整。

幼儿在预先设置好的环境中,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展开活动,但幼儿的兴趣会不断发生变化,如果环境构成后就被固定保持不变,幼儿自主的活动就不能充分地展开。

教师要善于找到幼儿兴趣、要求、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结合点,及时调整玩具、材料,为幼儿的想像、创造提供较充分的空间,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

第五,让幼儿参与玩具、材料的投放。

“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这一理念,已被幼教界同仁所接受。

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每个区摆放什么?

怎么摆?

墙角如何布置?

这些都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使幼儿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同,也更加爱护。

五、关注幼儿的活动需求,实施有效指导。

1、关注孩子的运动能力、兴趣,提供适宜的材料丰富活动内容。

大班幼儿动作发展特点是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有很大提高,并喜欢尝试一些有难度、冒险的动作,协同活动逐渐增多。

而幼儿的兴趣能大大激发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在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其终身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因此教师在指导时,既要了解孩子的运动能力,又要抓住兴趣。

为使幼儿动作更加灵敏、协调,满足幼儿结伴游戏的需要,区域设置中增加了合作区,区内活动的设立依据孩子们的兴趣,例如足球场的设立是由于许多男孩子喜欢踢足球,针对这一现象专门为男孩子在幼儿园的草坪开设了一个小足球场。

足球场除足球活动外,“捉尾巴”和“三人二足”的活动均可以锻炼幼儿灵活躲闪和动作配合。

依据幼儿运动特点,又进一步丰富游戏内容。

例如:

在跳跃区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尝试多种跳跃活动。

提供了羊角球,不同跳房子的格线,纸板制作的荷叶,锻炼幼儿向前跳跃的能力,提供了不台高度的台阶,锻炼幼儿向下跳跃,轻落地的能力,提供悬挂小星玩纵跳触物,提供跳绳玩双足跳、单足跳,锻炼幼儿向上跳的能力。

为使幼儿动作更加准确,我们还丰富了投掷区游戏内容,老师用胶卷盒与塑料绳自制的小章鱼、报纸球,玩“章鱼跳圈”、“打果子”的投掷游戏:

提供塑料小动物玩“套圈”的游戏:

提供羽毛球,小网球拍玩单打或双打的游戏,提供一些小障碍物玩“走小路推铁环”的游戏等等,这些活动使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加强了。

2、关注幼儿个性特点,给予不同的帮助支持,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我们打破了班级的界限,教师面对的是全年级的孩子,而不再是本班的孩子,不同孩子个性是不同的,有活泼外向的,有胆小内敛的,面对不同的孩子老师给予不同的支持,胆小的孩子面对一个新的、又想去玩的区域犹豫不决时,指导该区域的教师要从情感上让孩子体验到接纳与安全,首先要主动向他问好,并询问他想玩这个区域的什么游戏,告诉他玩法,同时指导他玩一玩,如果玩起来有一定难度,要降低活动难度,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孩子得到第一次活动就成功的乐趣。

对于一些大胆,动作发展良好的孩子,教师指导其探索游戏活动、运动器材的多种玩法,使幼儿的活动创意及身体动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对于好动的、不停选择大运动量活动的孩子,每隔一段时间教师要指导他坐一坐,或玩一些安静或运动量小的游戏,以保证这类孩子的活动和合理适中安全性。

3、关注孩子游戏进程,提供相应的支持,使游戏深入发展。

当游戏玩到一定程度时,孩子兴趣开始降低,教师要加大活动难度,使活动既有连续性,又富有挑战性,如在攀爬区玩夺红旗的游戏中,孩子已学会匍匐爬,侧钻,攀岩等动作,负责该活动区的老师发现,玩这个游戏的孩子渐渐少了,于是提供了垫子,增加了侧滚动作;

提供了攀绳增加了爬的难度,结果材料投放后,玩的孩子又多起来,游戏内容的丰富和动作的挑战又使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户外活动是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合理使用户外活动材料、有效的指导户外活动、从而能进一步优化户外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能使幼儿学到室内学不到的东西,达到室内所不能达到的良好教育效果,使幼儿的身心按其规律发展。

走出室内,走向大自然,把孩子培养成体格健壮、个性品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五、户外活动中安全问题的调控策略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之一,因其明显的身体锻炼效果及较多的自主权而受到了幼儿的欢迎。

然而,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却使之难以被教师接纳。

本着“少动少危险,多动多危险,不动不危险”的想法,部分教师大量地裁减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或在户外体育活动时“束缚”了幼儿的手脚,导致户外体育活动价值无法得到正常发挥。

该如何兼顾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与自由运动,这还有待于教师对安全调控策略的合理运用。

鉴于此,笔者就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调控策略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标志调控

标志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使用是可行的。

幼儿入园后,已开始接触各类标志,如认识自己生活用品的标志;

认识自己所在小组的标志;

认识行走方向的标志…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逐渐认识各种较为复杂的标志,并根据标志进行相应的活动,如部分幼儿园把幼儿的一日活动以流程图的形式固定下来,引导幼儿依据流程图上的标志确定该环节该进行的活动…总之,从幼儿入园开始,标志已经渗入了幼儿的学习、活动中。

因此,在户外体育活动中以标志进行安全调控是可以被幼儿接受的。

标志的作用是多样的。

标志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标明运动的方向与路线。

如一教师组织幼儿在“米”字型的平衡木上进行反应练习,即听教师的信号向下一平衡木跑去。

为保证安全,教师在地面上用箭头标明跑的方向…二是标明运动的场地范围。

三是标明运动应遵守的规则,如在滑滑梯上贴禁止往上爬的标志

标志在体育活动中的运用还涉及幼儿对安全标志的理解及执行。

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理解安全标志的意义,并尝试自己制作幼儿园及班级环境中的安全标志。

另一方面,鼓励幼儿相互进行监督,监督同伴对安全标志的执行情况。

最后,教师宜对幼儿遵守安全标志的行为作出及时的肯定。

二、常规调控

户外体育活动常规的缺乏往往易导致幼儿受伤。

相对于其他活动而言,户外体育活动场地较大且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因素较多,活动中幼儿自控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使得活动相对而言较为“混乱”。

如一家长送孩子来园时,正好是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该家长戏称户外体育活动仅只一个“乱”字可以形容。

幼儿一拥而上抢夺器械;

骑着三轮车横冲直撞;

拿着绳子到处乱挥,对教师发出的警告声不予理睬…如此情景我们可能在其他幼儿园也曾见到,虽然这只是局部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忽略的细节——缺乏常规。

由于缺乏常规,活动中因混乱导致器械伤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常规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制定与执行应被重视。

常规的内容主要涉及下列几个方面:

体育器械的拿放常规;

体育器械的使用常规;

熟悉并能依据教师的指令及手势及时作出反应,调节自己活动的常规。

为使常规能被幼儿接纳,首先应引导幼儿理解常规的重要性。

如引导幼儿回顾“混乱”的户外体育活动场景及已发生的安全事故,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其次,引导幼儿(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幼儿)制定活动常规。

最后,重视常规的教育。

在以往的活动中,当幼儿违反常规时,教师往往给予批评或是简单的惩罚(如惩罚幼儿暂时不能参与活动),正面的教育甚少。

但从幼儿发展的角度看,单纯的批评与惩罚并不能让幼儿养成遵守常规的习惯,常规的正面教育应被放在首位。

但部分体育活动常规(如熟悉并能依据教师的指令及手势作出反应)需要经过训练后才能被幼儿接纳,这就需要考虑常规训练的游戏化,避免常规教育给幼儿带来的逆反心理。

为强化幼儿的体育活动常规意识,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应被列入活动后的小结中。

在以往的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小结的重点往往只涉及幼儿动作技能的掌握,关注幼儿遵守常规的小结较少,不利于培养幼儿关注常规的意识及习惯。

三、场地调控

户外体育活动中,场地使用的不合理性往往也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如部分幼儿园把户外体育活动场地平均划分给各个班级使用,导致每个班级所分到场地不一样。

有的场地不规则,且多障碍物,不适合进行跑步类练习;

有的场地均为粗糙的水泥地面,不适合于跳跃类练习…但是,有些班级盲目地使用场地,如在粗糙的水泥地面进行跳跃练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合理地利用场地应能依据场地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

若户外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过小,可以采取年龄组错开锻炼的方式,以免因场地窄小而发生安全事故。

若是面积较大的场地,应依据场地的性质确定该场地所开展的运动项目,如不规则且多障碍物的场地可以进行攀登、平衡类练习;

柔软的草地可以进行跳远类练习…幼儿园依据各班情况,统一安排各班有序地使用练习场地。

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器械活动,可以考虑固定其练习场地,由幼儿园统一做好各项保护措施,日后不管是哪一班级使用该场地,都不必再为保护设施发愁。

当然,为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在活动前还应能认真检查场地的安全性。

四、器械调控

器械使用的不当往往也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器械使用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器械拿放环节混乱导致幼儿受伤。

二是投放的器械种类过少,因争夺器械而发生安全事故。

三是在窄小的场地内投放的器械种类过多,导致教师无法全面指导而出现器械伤人现象。

四是投放的“新器械”(幼儿还不会使用或还不能熟练使用的器械)种类过多,导致幼儿使用器械不当而受伤或伤及他人。

如一教师同时投放了滑板车、跳绳、羊角球及磁性球四种“新器械”,因第一次接触这些器械,孩子们高兴极了,不停地用各种方式进行着探索,但教师却无瑕顾及所有正在玩“新器械”的孩子。

结果,一男孩把跳绳当马鞭使,抽到一同伴的脸…可见,器械的投放也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安全。

为减少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合理地投放器械亦是关键所在。

首先,投放的器械种类应适宜。

投放的种类过少易引发争抢,投放的种类过多易导致活动场地混乱而出现器械伤人事件。

因此,建议依据运动场地的大小投放器械的种类,场地小,可投放3-4种器械,场地大,可增至7-8种。

其次,谨慎地投放“新器械”的种类宜以1-2种为宜。

为避免因不会使用“新器械”而出现伤人现象,新器械的使用应在相对独立的场地内进行,如可以用平衡木等标志把新器械运动场地与其他器械的活动场地隔开,并由专门的教师进行新器械使用的指导。

五、观察调控

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观察力度的不够往往也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对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观察中,笔者注意到,很多教师经常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

有的教师可能累了,找一个地方坐下来,看着孩子们玩。

由于户外体育场地的开阔,且幼儿大多处于四散活动状态中,加上大型运动器械对教师视线的阻碍,使部分教师无法观察到幼儿的活动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如一男孩从滑滑梯的正面往上爬,和另一正往下滑的男孩撞到了一起,两人双双从滑梯上滚落…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教师在事故发生前没有及时发现有人正从滑滑梯的正面往上爬,并给予及时的制止。

为确保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安全,教师应能进行有效的观察。

首先,教师观察时的站位应合适,确保都能关注到每一位幼儿。

其次,当幼儿进行移动练习时,教师的站位应能随之移动,以便能顾及幼儿活动中表现。

最后,观察应与指导相结合。

在观察中,指导幼儿正确地使用器械,指导幼儿有序地拿放器械…虽然强调幼儿的安全,但我们并不主张禁止幼儿进行一些“冒险性”的活动尝试,因为幼儿需要有自己的探索、自我的挑战,若为安全而把他们的手脚“捆”起来,那无异于形同“因噎废食”。

当幼儿出现一些在教师看起来可能存在危险性的活动尝试时,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观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他们注意安全事项,学会自我保护,而不是简单地出手制止。

总之,户外体育活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易成为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环节之一。

在确保活动量的前提下如何兼顾幼儿的安全,需要我们从细节方面入手,对幼儿的安全进行调控。

户外活动是实现健康领域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只要依据本园的实际,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领会《纲要》《指南》的精神,相信我们的老师会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自己聪明才智将幼儿的户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期盼将来有一天到我们本溪县幼儿园取经将你们的优秀经验带回到我们幼儿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