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3771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docx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docx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范文2篇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文2篇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文一:

中国建筑设计欣赏论文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

近年来,关于岭南建筑艺术特征的探索正从各个层面展开,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日益重视。

本文仅就岭南建筑的界定与其人文品格作一管窥蠡测,以期抛砖引玉。

  一岭南建筑的由来与界定

  1949年建国以前,直至建国后的头10年,建筑界虽偶有建筑的称呼,但尚无岭南建筑的提法。

岭南建筑的称呼是伴随着新中国建筑的发展与建筑突出成就的取得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

建国之初,百业待兴,中国建筑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机遇。

50年代中期,当时的建筑界盛行复古主义,刮起一股“大屋顶”之风,产生了“凡建筑须盖大屋顶”的无形规定。

面对滚滚而来的复古主义潮流,深受岭南文化熏、“敢为天下先”的建筑师们并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出灵活的变通性(如由林克明先生设计1956年落成的科学馆、由夏昌世先生设计于1954年落成的现华南理工大学二号楼在屋顶形式和斗拱运用上就作了变通处理),在思想上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建筑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征。

1959年,时任我国建筑工程部部长的秀峰同志在全国建筑艺术座谈会上提出“要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的要求和倡议。

自1960年开始,建筑界围绕“新建筑”、“新风格”展开了热烈、认真的讨论。

讨论的中心话题是:

建筑是否应有自己的特色?

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有自己的特点,建筑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即应有岭南建筑的特点。

与此同时,建筑界也开始尝试着对以往建筑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

  从学理层面上说,正式提出“岭南建筑”的时间是在1957年。

其标志是时任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的夏昌世先生1957年在《建筑学报》上发表了题为《通风、隔热、遮阳》的论文。

夏昌世教授指出:

岭南建筑应有自己的特点,满足通风、隔热、遮阳的要求。

首次论述了岭南建筑(新建筑)的特点。

这是岭南建筑的学理渊源。

此后,岭南建筑渐渐地为人们所知晓、接受和承认,知名于全国建筑界,并成为新建筑的代名词。

“岭南”本意指地理上的五岭(越城岭、都庞岭、明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之南的广区,但“岭南建筑”,从其被提出的学理初衷和被认可的时代背景来看,即指建国以后的建筑,或称新建筑。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古建筑被称为岭南古建筑,1840~1949年的近代建筑被称为岭南近代建筑。

就建筑而言,其重点是广府语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故此,以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建筑成为岭南建筑的最主要容。

  由于在地理条件、历史条件、经济条件、人文条件等方面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建筑在新中国的各个建设时期往往开全国风气之先,如50~60年代的“矿泉别墅”、“友谊剧院”,70年代的“广交会”、“白云宾馆”,80年代的“白天鹅宾馆”、“国贸大厦”,几度出现引领全国建筑界的建筑创作的繁荣局面。

  随着新建筑的创作繁荣和成功实践,国建筑界一方面对这种实践的成功经验进行学习和总结,另一方面也开始了关于以上述建筑为代表的新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理论争鸣和学术探讨。

在这场方兴未艾的探讨争鸣中,其中一个最具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关于岭南建筑的学术界定。

对此,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地域论”。

这种观点从“岭南”的地理概念出发,认为岭南建筑即建在岭南地区的建筑,包括、、港澳以与南部、南部、南部等区域的建筑。

二是“风格论”。

持此论者认为,岭南建筑即具有独特的岭南文化艺术风格的建筑,这种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适合岭南气候地理条件的平立面设计、建筑部件结构与造型以与富于岭南地域文化涵的建筑装饰。

三是“过程论”。

与前面两种观点不同,过程论者着眼于建筑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其创作实践活动,认为岭南建筑是指在岭南地区这块特定的土地上所开展和进行的求新、求变、不断探索的建筑创作实践活动。

换言之,岭南建筑即岭南建筑创作实践活动的简称。

  我们认为,上述三种观点都有其相对的合理性和借鉴意义,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说明岭南建筑丰富的本质涵。

“地域论”强调建筑的地域性,有助于揭示岭南建筑的地域特征和某些方面的技术个性。

但是,“岭南建筑,是一个有自己追求和风格的建筑创作流派。

正如并不是所有岭南的绘画都可归于„岭南画派‟一样,并不是所有建在岭南地区的建筑都可以称之为„岭南建筑‟”。

“风格论”更接近于对岭南建筑的艺术特征的揭示,强调建筑的文化性,有助于把握岭南建筑的文化和艺术本质。

然而,为了强调建筑的艺术性而否定建筑的技术个性,不但有悖于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这样一个客观事实,而且也难以真正阐释建筑的风格问题。

因为建筑的艺术风格有赖于对建筑材料的技术处理,甚至,建筑的技术水平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风格的形成与演变。

“过程论”强调建筑是一种纯粹的创作实践活动,无视建筑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流露出一种“建筑创作无需理论指导”的非理性倾向,无益于岭南建筑创作与发展,不利于岭南建筑的理论研究。

鉴此,我们提出“文化地域性格”的新观点来界定岭南建筑,以表示对目前关于岭南建筑“地域论”、“风格论”、“过程论”的学术借鉴和理性鉴别。

建筑审美属性的最高标准在于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三者统一。

“文化地域性格”论的意义在于对岭南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这三者的综合揭示。

“文化地域性格”论诠释了岭南建筑的三大层面的涵,即岭南建筑的地域技术特征、文化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

岭南建筑,作为审美对象而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思、赋予人们审美享受,往往是以其地域技术特征为表、文化时代精神为里、人文艺术品格为核的。

夏昌世和莫伯治二位前辈,作为岭南建筑的先驱者,在论述岭南庭园时指出,岭南地区包括了“、闽南和南部?

这些地区不但地理环境相近,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正是岭南地区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影响着岭南建筑的形成和发展?

铸塑了岭南建筑的技术个性与人文品格。

  二岭南建筑的人文品格

  建筑的人文品格主要是指通过建筑布局、风格造型、空间组合和细部处理等建筑形象要素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哲理、设计思维、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建筑的人文品格是以建筑的技术个性为基础的。

建筑的技术个性指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空间组织、细部处理等方面的技艺表现手法和特征。

而建筑的技艺表现,从建筑的平面布局到立面造型,抑或空间组织和细部处理,都必须遵循建筑的客观适应性原理①。

建筑是人为且为人的居住环境,所以,在“人为”即进行建筑的设计建造时,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当地的气候特点、地形地势来考虑建筑的布局和造型,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不忘建筑为人所用,满足人们的实用和审美需要的双重目的,从而实现“回归自然、回归环境、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理想,以便显露建筑的技术个性和人文品格。

岭南建筑于此有其独到之长,涌现出无数建筑佳作,赢得人们的普遍赞誉。

建筑的人文品格是隐性的、间接的、抽象的,而建筑的技术个性是显性的、直观的、形象的。

建筑的人文品格和技术个性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建筑美生成的客观条件。

  建筑的人文品格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岭南建筑的人文品格也反映了岭南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精神。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

岭南建筑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是岭南文化融通性和开放性的一种外在表现。

岭南文化本身就是许多不同特质的文化融汇而成的,开放、融通性是其重要的文化机制。

岭南文化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交融、一种综合、一种凝炼。

尤其是岭南近代文化,“经过对爱国的情感和追求进步的理性之间的冲突进行合理的调适之后,岭南地区的文化精英以开放而健全的心态,在融汇中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了创造性的文化转换和文化重构,而且也完成了由„得风气之先‟向„开风气之先‟的飞跃,孕育了推动中国文化向近代形态转变的岭南近代文化精神。

”岭南建筑的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在岭南近代的园林、民居等多种建筑类型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如建于1926年的开平立园,“是旅美华侨维立以西洋建筑的特点,结合中国园林优美雅致的风格,按照《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布局兴建的。

”又如1934年建成的梅县白宫镇的联芳楼,是一座中西合璧、富丽堂皇的客家民居建筑。

该建筑的平面布局基本维系客家民居“三堂四横”的传统模式,但立面造型则洋气十足,正立面在柱头、柱顶处采用西方的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的浮雕。

在装饰容题材中,既有中国式大鹏展翅、狮子滚绣球之类的题材,又有透露出西方文化气息的容。

现当代岭南建筑以更强的自觉意识融贯中西,以求继承创新,综合发展。

  中国建筑艺术论文文二: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的比较,发掘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对因社会背景和民族文化的差别而形成的不同的建筑文化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国建筑艺术西方建筑艺术建筑欣赏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具有四维空间(包括顶面)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

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结构造型、外空间组合、装修和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

而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篇论文就将中西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入手,通过介绍各种建筑,分析其体现的部特征。

  一.中国建筑艺术的概况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而建筑艺术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半坡遗址发掘出的方

  2.1

(1)在建筑造型方面,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

在歇山顶与庑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有意做成微微地向两侧升高,特别是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

  

(2)在结构材料方面,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结构作为承重体系的,因此墙体不起承重作用,只有围护功能,这样门窗可以开得很大,甚至可以在正面和背面全部做成门窗,以取得轻快华美的效果。

中国建筑正是由其木质结构,才造就了独特的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与攒尖顶五种基木的屋顶式样。

也正是为了实用的目的,使硕大沉重的屋顶坚固美观,才产生了“斗拱”这种独特的构件,而“斗拱”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由于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的重量由梁柱承载,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就使得门窗的设置具有了极大的灵活性。

这种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同样体现在园林艺术当中。

中国园林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学和绘画的影响,追求诗情画意,所以,中国园林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中国风格的造景手法与园艺风格。

园林由于属休闲之处所,因此取自由式布局将亭、榭、廊、桥布置在自然或人造山水之间,形成小桥流水、峰回路转、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环抱中的景观,创造出幽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意境。

  (3)建筑总体布局方面,中国古典建筑常以院落组群为基本布局原则,强调群体的轴线,建筑单体只是简单的长方形,而廊道与围墙则成为联系单体建筑之间的常用手法。

  2.2中国古典传统建筑、现代建筑举例

  

(1)故宫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

故宫的规划和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

其室外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体量大小的搭配、材料的运用、小品的设、装饰的制作、色彩的选择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2)香山饭店香山饭店由贝聿铭设计于1982年,十多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香山饭店的重要价值。

贝聿铭选择设计香山饭店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

正如他自己所说:

香山饭店,并不仅仅是一个旅馆,而是代表了寻求一条道路的努力。

贝聿铭寻找到中国建筑文化的基因要素,把它们提炼、整合,并与现代建筑有机融合成为贝氏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传统民居形式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二.西方建筑艺术的概况

  西方古典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

在西方,古建筑源出于供奉神的观念,因而神庙建筑成了古代西方建筑的代表。

由于古代西方崇拜神灵,这种观念体现在建筑上,则要求坚固、永恒,让神永在,也让人们永远去供奉崇拜。

对神进行崇拜,就是要祈求神对自己与后代的保佑,因此,需要建筑厚重、严密、遮蔽身体。

建筑既成了神保佑人的见证,又成了人崇拜神的场所,这就需要建筑宽敞宏大。

  2.11)古希腊建筑风格希腊建筑讲究严谨庄重,通过对比美学的研究使建筑形式具有完整严密的逻辑关系,使艺术和功能统一谐调,尤其是其柱式的造型对建筑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主要有三种柱式:

一是代表男性美的立克柱式,粗壮刚挺而起的雄伟感;二是代表女性美的夏奥尼克柱式,修长俊美,柱头有蜗旋纹饰,下有柱础使人产生婷婷玉立之感;三是科林斯柱式,柱头多用植物叶片花纹装饰,代表了丰收的喜悦。

这三种柱式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经典建筑装饰的模式。

  2)古罗马建筑风格由于罗马地处火山多发地区,有大量火山灰。

罗马人发现将火山灰在加上石灰石和碑石后产生的天然混凝土具有很强的凝结力,利用这种混凝土可以建造大跨度的拱券,从而大大改进了建筑的受力状态,创造出券柱式和叠柱式的多层建筑形式。

这时柱子已从承重构件演变成纯装饰的壁柱,因而变化也更多更为自由。

  3)哥特式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法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建筑历史上的一个飞跃。

它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垂直线条和尖塔装饰,有强烈的上升趋势,还大量采用彩色液璃和高浮雕技术,使整个建筑显得更轻巧玲珑,光彩夺目,产生升华神秘的美感。

  4)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是一种流行艺术风格的总称.它反映在建筑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宣扬豪华奢侈,过度的装饰,追求强烈的感官享受。

  

(2)打破古典建筑的和谐平静,追求夸的、非理性的、幻想的和浪漫的情调。

  (3)大量采用起伏曲折的交错曲线,强调力度变化和运动感,使整个建筑充满了紧、激情和骚动。

  (4)强调建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追求层次和深度的变化。

  2.2西方古典传统建筑、现代建筑举例

  

(1)古罗马大斗兽场竞技场是罗马帝国最大的历史遗迹。

竞技场周长542米,有80行看台,分为4层。

前三层建于穹形顶石廊之下,最高层是坚厚的实心护墙。

它可容纳50000观众。

由于宽敞的穹形顶石廊的庇护,所有的观众都可以免受风吹雨打和日晒之苦。

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支撑穹顶的大石柱的座基。

  

(2)流水别墅赖特(美国)流水别墅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市附近的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是房主人考夫曼的度假别墅。

1936年落成,设计者是美国建筑设计大师赖特。

他经过长达6个月的构思,决定将别墅凌空建于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

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伸出于溪流和小瀑布的上方。

悬空的横向挑台、粗犷的毛石竖墙、大片的玻璃窗以与赖特精心设计的每一件家具无不体现了他“有机建筑”的建筑思想。

流水别墅在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

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新。

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

  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通常包括欣赏角度、欣赏距离和欣赏方法这三个组成部分。

欣赏角度可以分为水平方向上的正视与侧视,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视、仰视与俯视。

欣赏角度也就是审美角度或审美视角。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客体审美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客体自身的审美同伴,而且还需要审美主体的密切配合,需要审美主体选择合适的审美角度,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审美客体。

建筑艺术是立体的空间艺术,欣赏者更应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欣赏建筑艺术的整体美。

建筑艺术又是视觉艺术,欣赏者与建筑物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制约着审美效果。

一般来讲,近距离可欣赏建筑的细节或局部;中距离可直观全貌;远距离能概观大致轮廓。

欣赏者时间充足,可近、中、远三者兼而有之;时间仓促,则只能或中或远的览其概貌。

一般来讲,欣赏古典建筑可多作近、中距离的观照;欣赏现代的宏伟建筑可多作中、远距离的概览。

当然,欣赏距离的远近不是绝对的,应该因人而异,因建筑艺术不同而不同。

  欣赏方法对于欣赏建筑艺术有着重要意义,它一般分为静态欣赏和动态欣赏。

静态欣赏是指欣赏者在特定的欣赏点上对建筑物的静态观赏,动态欣赏是指欣赏者按照欣赏需要,在一定的观赏路线上对建筑物的观赏。

在欣赏中,应该把静态欣赏与动态欣赏有机结合起来,作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随着欣赏路线的流动,欣赏者的大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幅具体可感而又各不一样的建筑形象画面,即不同的建筑形象,从而感受到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

同时,由于欣赏者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仰俯。

视野的大小、视觉的转换等是不断流动变化的,这样当欣赏者去感受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时,就会产生一种节奏感,这也正是人们把建筑比喻成是凝固的音乐的在依据。

  结语:

中外建筑艺术在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比较分析,从而使人们对中外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它们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而且是十分珍贵的,我们必须更好的保护好,同时也要认识和了解这些艺术,从而继承和发扬这笔财富。

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建筑美学思想、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一定能在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