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4254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docx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

专业代码:

050420

作者姓名:

王晨晨

学号:

2009203789

单位:

传媒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

邱秀伟

2012年6月1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摘要

作为几乎同时诞生的视觉艺术,“电影”与“动画”在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段上有着相似性。

在如今的电影产业中,动画电影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电影产业中的比重与日俱增。

每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中,都少不了转场技巧的出色运用,转场是影视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手段,是影视作品分镜头脚本写作的重要依据。

所谓转场,即段落与段落、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过渡或转换。

转场分为技巧转场和无技巧转场两种方式,无技巧转场是指场面的过度不依靠后期的特效制作,而是在前期拍摄时在镜头内部埋入一些线索,使两个场面实现视觉上的流畅转换。

与技巧转场相比,它强调的是视觉上的连续性,侧重于段落、镜头之间转换的自然性、流畅性,对于完善电影叙事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动画片;镜头语言;迪士尼动画;无技巧转场

 

Abstract

Asavisualartwasbornalmostatthesametime,"movies"and"animation"hassimilarityinnarrativestyleandthewayofperformance.Intoday'sfilmindustry,animationfilmwithitsuniqueadvantages,increasingtheproportioninthefilmindustry.Everysuccessfulanimatedmovie,involvetransitionsskillsgooduseoftransitionsinfilmandtelevisioncreativeprocessisoneoftheindispensablemeansofart,istheimportantbasisforashootingscriptwriting,filmandtelevisionworks.So-calledtransitions,paragraphsandparagraphsoftransitionortransformationbetweenmomentsorscenes.Transitionscanbedividedintoskilltransitionsandnoskillstransitionsintwoways,noskillinzhukovskiyreferstotheconditionofexcessivedoesn'trelyonlaterspecialeffectsproduction,butintheprophasefilminginsidethelensintosomeclues,maketwoscenestorealizesmoothtransitiononthevision.Comparedwithskillstransitions,itemphasizesthevisualcontinuity,focusesonthetransformationbetweenparagraphs,lensthenaturalnessandfluencyandtoperfectthemovienarrativeplaysanimportantrole.

Keywords:

cartooncameralanguageDisneyanimationNoskillstransitions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

前言

作为几乎同时诞生的视觉艺术,“电影”与“动画”在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段上有着相似性。

在如今的电影产业中,动画电影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电影产业中的比重与日俱增。

电影的创作离不开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蒙太奇手法是一部影片的总体框架,而“转场手段”则是框架更为牢固的连接点。

早期的二维动画在转场的艺术处理上进行了大量简化,从而导致动画片的叙事线索一般比较单一,常通过对话进行镜头切换或主体运动贯穿来实现转场。

然而,对于目前兴起的三维动画来说,它对视听语言的运用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这就对转场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转场是影视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手段,是影视作品分镜头脚本写作的重要依据。

研究动画片中的无技巧转场,对于完整动画片的叙事功能,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

无技巧转场的正确运用对于丰富镜头的变化、推动情节,形成节奏以及加强视觉艺术效果都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着重介绍无技巧转场在动画片中的应用,力求在举例论证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无技巧转场正确运用的条件、及其适宜运用的情境,除此之外,本文还将对无技巧转场与其他视听语言元素的结合做简单的研究、分析。

一、转场

在如今的电影产业中,动画电影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电影产业中所占比重与日俱增。

转场是影视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手段,是影视作品分镜头脚本写作的重要依据。

一部完整的动画作品是由多个情节段落组成,而每一个情节的段落则是由多个蒙太奇镜头组成,每一个蒙太奇镜头段落又由多个镜头组成。

场面的转换首先是镜头之间的转换,同时也包括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的转换和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

通过蒙太奇手法对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又可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并且创造出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问,形成不同的节奏,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叙述方式和结构形式。

为了使动画作品内容条理性更强、层次的发展更清晰,在场面与场面的转换中需要一定的手法,即转场。

所谓转场,即段落与段落、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过渡或转换。

一般来讲,在影视

创作中,可以将转场简要的归结为技巧转场和无技巧转场两种方式。

(一)技巧转场

技巧转场是通过电子特技切换台或后期软件中的特技技巧,对两个画面的剪辑来进行特技处理,完成场景转换的方法。

技巧转场可以分为“淡”、“溶”和“划”等,在技术上,一般只需要把软件的转场特效拖放到该视频素材中间上即可。

技巧转场比无技巧转场要花费更多的观赏时间,因此在商业动画中较为少见。

技巧转场主要运用于电影的后期制作中,一般包括叠化、淡入淡出、翻页、定格、翻转画面和多画屏分切等技巧。

(二)无技巧转场

无技巧转场是指场面的过度不依靠后期的特效制作,无技巧转场,也被称为“无画面附加技巧”,不采用任何画面附加技巧来组接影片,而是利用上下镜头的内容、造型等内在关联因素来连接场景、转接时空的方法。

一部动画片的创作要经过前期制作、中期制作、后期制作三个阶段。

无技巧转场主要应用于前期拍摄中,

无技巧转场手段的合理运用基于段落转场的两种基本情况:

一是侧重于镜头转换时内在连贯性,不强调空间转换的心理隔断感;二是强调段落之间明显的变化性,加强心理的隔断性。

无技巧转场就是不用技巧手段来“承上启下”,而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来连接两段内容。

这种自然的过渡是建立在选择相宜镜头的基础上。

无技巧转场必须在剧本中设计好镜头的转换,无技巧转场要求剧本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注重情节的连贯设置,寻求镜头之间自然过渡的合理因素,它注重视觉上的连续性,侧重于段落、镜头之间转换的自然性、流畅性,无技巧转场是最有技巧的转场。

二、无技巧转场方式的应用

(一)利用相似性因素(利用相同或相似主体转场)

上下镜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主体形象,或者,其中物体形状相近、位置重合、在运动方向、速度、色彩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等等,以此来达到视觉连续、转场顺畅的目的。

在迪士尼的经典动画电影——《花木兰Ⅱ》中有一幕很精彩的相同主体转场。

如图2,画面1可以看到士兵阿尧在擂台战中胜利后,提起左脚,做出一个滑稽的动作,此时的阿尧跟挂在杂货店的猩猩玩具有着相似的表情和动作,在轻微地叠化过后场景从擂台转移到街市上,从而完成了时空上的转换。

这个过程中,迪士尼给人物设计的一套精彩的表演,不仅增添了影片的戏剧效果,还制造出丰富的视觉变化,真是一举两得。

(二)利用承接因素

利用上下镜头之间的造型和内容上的某种呼应、动作连续或者情节连贯的关系,使段落过渡顺理成章,有时,利用承接的假象还可以制造错觉,使场面转换既流畅又有戏剧效果。

寻找承接因素是逐步递进式剪辑的常用方式,也是影视编辑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技巧。

这是利用情节关联直接转换场景。

类似的承接方式连接是剪辑中结构镜头连接顺序的一般规律。

利用人们自动承接的心理定势,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往往可以造成联系上的错觉,使转场流畅而有趣。

在迪士尼的著名三维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FindingNemo)中,也结合使用了叠化和承接式进行转场,影片56分11秒时,在大海洋的暖流中,马林结识了海龟并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接着海洋鱼类们互相传述着马林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影片以鱼类互相传述着马林的故事作为纽带,有承接性地进行合理的转场。

画面1,马林向海龟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接着画面1与画面2叠化,到画面3时小乌龟向其他鱼儿们讲述马林的故事,接着画面3与画面4叠化,到画面5时,蓝黄色的热带鱼们也在传述马林的故事,接着画面5与画面6进行叠化……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尼莫的所在地——悉尼海港。

在这个时空推移的段落里,我们可以看到迪士尼动画的精心的镜头处理方法,首先以故事的承接性,合理地连接一连串不同的镜头,过程加上连续叠化,使画面柔和而不突兀,并且以连续叠化推动着时间的发展,暗示着马林快到悉尼海港了,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

(三)利用反差因素

利用前后镜头在景别、动静变化等方面的巨大反差和对比,来形成明显的段落间隔,这种方法适合于大段落的转换。

其常见方式是两极景别的运用,由于前后镜头在景别上的悬殊对比,能制造明显的间隔效果,段落感强,它属于镜头跳切的一种,有助于加强节奏。

如在影片《幽灵公主》中,阿席达卡救了两名男子,两名男子是炼铁厂的工人,阿席达卡背着男子时,画面中是郁郁葱葱的书目,给人以春天的感觉,而经过男子的陈述,主观镜头一转场,随即出现在画面中的是坐落在群山之中的炼铁厂,郁郁葱葱的树木与险峻的山峰在景别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反差。

(四)利用遮挡元素(或称挡黑镜头)

所谓遮挡是指镜头被画面内某形象暂时挡住,依据遮挡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情形:

一是主体迎面而来挡黑摄像机镜头,形成暂时黑画面;二是画面内前景暂时挡住画面内其他形象,成为覆盖画面的唯一形象,比如,在影片《千与千寻》中,小白让千寻吃下药丸,以使千寻不会在魔法世界消失时,采用了遮挡镜头,这一遮挡镜头的运用将千寻内心的恐惧巧妙地表现了出来,加强了整部影片的叙事功能。

 

主体挡黑通常在视觉上能给人以较强的冲击,同时制造视觉悬念,而且,由于省略了过场戏,加快了画面的叙述节奏。

在影视片中,尤其是电视中,前景遮挡转场的运用较为普遍。

(五)利用运动镜头或动势

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来完成地点的转换或者利用前后镜头中人物、交通工具等的动势的可衔接性及动作的相似性,作为场景或时空转换的手段。

这样的转场技巧由于运动的冲力和本身的连贯性,所以,一旦找准前后镜头主体动作的剪接点,那么场景转换会非常顺畅。

这种转场方式大多强调前后段落的内在关联性。

例如,在影片《千与千寻》中,小白为了避免千寻被汤婆婆等人发现,带着千寻奔跑的情节运用运动镜头表现了出来,小白带着千寻奔跑经过了多个地点,每个转场都为观众呈现出了不同的事物,这一转场方式的运用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连贯而不突兀,同时还制造了悬念,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六)利用景物镜头(或称空镜)

借助景物镜头作为两个大段落间隔。

景物镜头大致包括两类:

一类是以景为主、物为陪衬,另一类是以物为主、景为陪衬的镜头。

如在影片《快乐的大脚》中,企鹅们在冰山上聚集时就采用了空镜头转场的方式,面对广阔无垠的大海它们有些畏惧,不知道跳进去会有什么后果,这时玛宝从远处滑雪而来不小心掉进了海里,结果他安然无恙,随后大家一齐纵身跳入了大海。

(七)利用声音

音乐转场是指用音乐过渡的和谐性转换到下一段落,从而达到场景自然转换的目的。

音乐转场打破音乐与所配画面的起止处完全同步的传统格局,把音乐向前一场戏画面末尾或向后一场戏画面开始处延伸一定的长度,受百老汇的影响,迪士尼动画电影一贯有使用大量歌舞元素的传统,几乎每一部迪士尼动画都有歌唱和舞蹈片段,21

世纪以来迪士尼的动画电影还一直延续这个传统。

迪士尼经典动画电影《花木兰Ⅱ》中,三位公主载歌载舞地唱出自己对命运自主的追求,在这个片段里面,公主们的地点从原来的帐篷一跳转到一个花丛世界里面,一会儿跃到美丽的丛林上,一会儿跳到清澈的河流里,一会儿站到高高的树丛上,在路上一直高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片段中在这些不同的画面都是用同一首歌进行衔接的,在歌曲的带动下,画面元素更加丰富多样,即使场景相差比较大,也能利用音乐自然地进行过渡,实现强烈的歌舞剧效果。

(八)利用特写

特写具有强调画面细节的特点,暂时集中人的注意力,因此,特写转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时空或段落转换的视觉跳动。

(九)利用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是指借人物视觉方向所拍的镜头,用主观镜头转场就是按前后镜头间的逻辑关系来处理场面转换问题,它可用于大时空转换。

比如,前一镜头是人物抬头凝望,下一段落可能就是所看到的场景,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人物,诸如一组建筑,或者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

转场方式还有许多,比如利用字幕、利用情绪等,无论是使用技巧性转场(特技连接)还是无技巧性转场(直接切换),合理运用的前提都是依据各种技巧的表现特点,结合所表达的内容,准确地掌握蒙太奇语言。

这些技巧并没有涵盖所有连接镜头、转换时空、分隔段落的手法,技巧是可以不断创造发展的,而且这些技巧本身并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只要是适合内容、体裁、风格样式的方法都是恰当的。

(十)隐喻式转场

这是一种由抽象到具象的影视表现手法,它充分发挥影视艺术蒙太奇的对比作用,隐喻式转场为观众预留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富有极大的艺术表现力。

例如,在影片《海底总动员》中,影片结尾尼莫爸爸千辛万苦救回了尼莫,两只小丑鱼在大海里畅游时,画面采用了较为明亮的色调,预示着影片的完美结局。

三、无技巧转场方式与视听语言的结合

在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与视听语言结合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无技巧转场方式与视听语言的完美结合增强了动画片的艺术表现力。

(一)镜头角度

镜头语言是形象化的艺术,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艺术样式,镜头语言是通过“形象”这一基本单元实现电影的价值的、完成“语言”的功能的。

镜头是一部影片的灵魂,镜头语言是创作者通过画面的变化向观众传达创作意图、表达思想的一种艺术手段。

镜头语言是依靠镜头的运动形式来体现的。

镜头的运动形式是对景别和角度的修饰和扩充,并根据固定机位的拍摄互为补充。

在对电影画面拍摄时,可以运用多种镜头角度来诠释影片内容,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

电影中有一种常用的拍摄手法-“多机位拍摄”,即呈现在画面中的是一组捕述同一事物同一时间不同角度的镜头的组接。

例如动画片《千与千寻》中,千寻被发现是人类时,小白带着千寻逃到安全的地方,跟千寻说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下来时的场景就运用了正反打镜头,小白和千寻谈话的镜头是这样安排的:

①运用近景镜头表现小白与千寻在一起的场景

②运用过肩镜头,从千寻的角度拍摄小白说话的场景

③运用过肩镜头,从小白的角度表现出千寻脸部所表现出的恐惧的表情

④运用特写镜头,通过千寻的眼睛向观众表现千寻所看到的景物

⑤还原观众视角,用近景镜头表现两人谈话的情景

多机位拍摄的运用把小白向千寻诉说如何生存下来的场景生动、细致地表现了出来,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叙事功能。

正反打镜头应用《埃及王子》中,姐姐目送小摩西到王宫后,一组极有意味的正反打揭示了动画片假定性的最突出的表现。

在一个过肩镜头中,姐姐看着王妃抱起摩西,镜头推上去,成为R/SR体系中的R一方的正打,随后反打姐姐,她在歌唱表明自己的心声。

这里的叙事空间是极度假定的,在现实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好莱坞经典故事片中的正反打是为了将观众缝合进一个封闭而貌似真实的神话空间,而这里的正反打恰恰相反,不断暴露着空间的假定性,反打的其实不是姐姐,而是作者,是作者的话语权利。

这种依据动画片观影机制中假定性而对正反打镜头功能的解构与重写更具有现代电影的品格。

(二)音乐、音响

音乐在动漫中是一门艺术,让音乐来增加动画的表达效果而不是仅仅辅助动画,在观众眼中,新的、富有表现性的音乐应该和动画造型一起出现在我们的电影中并不断为气氛、地点和场景提供支持和节奏。

音乐、音响在动画片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烘托气氛,表达人物感情,音乐可以用某种特定音调、乐器音色、风格在影片的局部或整体中,作为表现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地方色彩或强化特定的影片基调与气氛的手段。

这时动画音乐加强了它的认知功能,把观众引入特定的文化情景之中。

在动画片中音乐的适时、适当运用对推动影片剧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主要表现为音画同步、音画对位两种形式,电影中的每个段落、每个场景都有画面剪接、组合而成,在动画片的前期拍摄中,无技巧转场方式的运用为动画片中的流畅叙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无技巧转场与音乐音响的集合更加表现出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带给观众美的感受。

例如,在宫崎骏的作品《幽灵公主》中,无技巧转场与音乐的结合就有多次运用。

影片开头,阿席达卡出谷与妹妹相会时,相同主体转场的方式与悠扬音乐的结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邪魔神追击阿席达卡时,利用运动镜头转场的方式与节奏起伏较大的音乐结合在一起,为整部影片制造了悬念,使观众如身临其境,与阿席达卡一同消灭邪魔神。

(三)色彩

以《海底总动画》全局的色彩变化为例。

故事的开头从一幕大远景的海底世界(图1)缓缓推进,几种近似的冷色调组合营造了一个宁静、神秘的海底世界,但大片渐变的墨蓝色暗示深远辽阔的海洋背后充满未知之数,让人感到有点不安。

不久,意外发生了,主角的妻子消失在深深的大海中,悲伤的色彩充斥了整个画面。

这个镜头中把时间设定在夜晚,以墨蓝色的冷色调为底色,是全片中色彩最冷的一幕。

而影片的最后一个场景中(图2),依然还是大远景的海底世界,这时的故事已经是在历经了许多艰难险阻后,父亲终于寻找到了儿子,故事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团圆结明亮的湛蓝色,给人以舒适明快的感觉。

同样的场景,设计者根据不同的需要,在色彩基调和光线明暗的调整中准确的捕捉到了与影片剧情及观众情绪最为妥贴的搭配。

图1(影片开端深色调彰显神秘情节)

图2(影片结尾明亮色调预示圆满结局)

《埃及王子》全片的每个镜头都力图体现出的冷暖色对比原则,比如奴隶脚在踩泥时的白泥黑水、奴隶的白胡须白牙齿白帽子与棕皮肤等。

但这种对比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前后景的两种主色调或局部色相的冷暖差异,而更多的表现为单个画面内色彩层次的尽可能丰富。

比如母亲将摩西放入河流的一场,母亲蓝衣服、红头巾,姐姐红衣服,摩西的红布、棕色竹篮,背景绿色植物以及水光的镜面反射,使整个镜头美感倍增。

比如兄弟两人赛马一场,红头马、绿头马、黄盔甲、白裤子、棕皮肤以及红玉佩等造成层次分明、对比强烈之感。

色彩的对比为无技巧转场方式的运用提供了合理因素,增强了影片的叙事功能。

(四)节奏

在美国动画片《狮子王》中,有一场戏,讲述刀疤把辛巴骗到山谷中,让土狼从山上赶着动物们冲向谷底,然后由刀疤通知木法沙,把木法沙卷入动物狂奔的灾难中。

在这组经典的段落中,镜头画面表现出了极大的节奏性。

例如:

当辛巴看见动物从山谷冲下来后,一个急推向辛巴的镜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又如:

木法沙救下辛巴又被撞散后,辛巴趴在地上等待父亲机位被安排在视觉水平较低的地方。

由观众们和辛巴一起感受面对无数动物的四肢从眼前踏过的震撼。

相比常规故事片而言,动画片的剪辑更追求视觉节奏蒙太奇。

比如《埃及王子》开篇第一个段落的镜头节奏感就和音乐一样强烈且准确,镜头1至镜头5的长度比例和音乐节奏同步为4:

2:

2:

4:

2,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视觉节奏。

而整个赛马段落的动—静—动的情绪线索、快速—舒缓—快速的剪接节奏也和音乐一起构成流畅的声画蒙太奇。

(五)灯光

《埃及王子》镜语体系中多次出现的一个场景内灯位不统一的情况。

比如姐姐和摩西相见一场,整场都是冷冷的蓝色,惟独到了姐姐唱起安眠曲时,镜头内的姐姐突然出现在一片暖光中;而当摩西狂奔在回宫殿的冷冷的路上突然停在柱边开始独白式歌唱时,主观的、突如其来的光打在了他的脸上以刻画此时人物的心理。

由于动画片高度假定性和观众观影心理的认同,灯光在动画片中可以成为一种主观的、强加式的、甚至某种意义上“随意“的造型元素;一个场景内、甚至一个镜头内的光线条件都可以变化。

 

结语

研究动画片中的电影语言,是对动画艺术的美的含义的的深层次读解,也是对动画艺术表现潜力的重新发掘。

作为电影语言之一的“蒙太奇”理论,也是当今动画片中的主要叙述方式。

转场技巧是表现蒙太奇的重要手段,对转场技巧的探讨不仅是蒙太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动画制作水平与艺术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正确运用在一部成功的动画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动画片的创作中,要着重把握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在合适的段落、场景之间加入合适的无技巧转场方法进行过渡,从而使得动画片过渡自然、叙事结构完整,成为一部表现力极强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孙立著《影视动画视听语言》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年[M]

[2]林达悃著《影视录音心理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M]

[3][美]约翰.S·道格拉斯、格林.P·哈登.技术的艺术:

影视制作的美学途径.蒲剑等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M]

[4][匈]巴拉兹.电影美学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M]

[5]赵前、何嵘编著动画片场景设计与镜头运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M]

[6]郜菲著关于三维动画电影片转场效果的几点体会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年8月[J]

[7]刘锋、李笑缘著解读动画片中的“转场”方式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年6月第3期[J]

[8]李栓印著无技巧剪接转场在影视教材中的运用医学视听教育杂志1988年6月[J]

[9]吴起著动画片的视听语言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3年[M]

[10]闫喜英著宫崎骏动漫电影视听语言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D]

[11]董文良著动画片的审美叙事学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D]

[12]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金,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第191期

[13]於水著影视动画短片制作基础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年第115期[M]

[14]聂欣如著动画剪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