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442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7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种甘薯红薯加工工艺汇总文档格式.docx

将鲜甘薯洗干净,放入锅内蒸煮熟后,加15倍温水,用打浆机打成浆状备用。

②切丝糊化。

用切丝机将鲜甘薯切细丝,迅速放入锅内蒸煮,至熟透而不烂时,停止加热,取出用1.5倍拌匀,备用。

注意,已切好的甘薯丝不能放置时间过长,否则会影响饴糖的色泽和质量。

2、甘薯淀粉的湖化。

用淀粉配成8%~10%淀粉乳,煮沸30分钟,不断用木铲搅拌,以防糊底,至淀粉完全糊化为止,备用。

(三)麦芽汁制造技术

制备麦芽汁是生产饴糖的关键技术之一,必须严格操作。

1、原料。

选择饱满、发育良好的大麦制芽汁,在缺大麦时,也可用部分小麦代替。

2、浸渍。

将大麦洗干净,除去杂质,加水1∶1.5倍在温度20~23℃条件下浸渍3~4小时,冬季需相应延长时间。

以麦粒含水量40%~45%为宜。

3、发芽。

浸渍后的大麦放入竹筐中让其自然发芽,夏季室温较高,在25~30℃约需4天,冬季室温较低,约需7~8天可完成发芽。

要求芽长2厘米左右,在发芽过程中每天翻动3~4次以散热,同时洒水3~4次,以保持湿度。

4、使用或保存。

制好的麦芽,磨碎成浆状即为麦芽汁。

使用时按鲜甘薯重量的6%~8%或按甘薯淀粉乳量的3%~4%加入。

如不立即使用,也可风干后粉碎保存备用。

(四)糖化技术

1、糖化方法。

将前述备用的甘薯浆放入糖化缸内,调温度至55~63℃,然后按比例加入备用的麦芽汁搅拌均匀,保温8~12小时,至糖化完全即可。

在糖化过程中应经常搅拌,测定温度,随时调整至所需要的温度。

2、糖化温度。

控制糖化温度是关键,必须保持糖化缸内温度始终在55~63℃之间。

3、糖化时间。

糖化时间太短,淀粉不能充分糖化,熬出的饴糖粘性差、产量低。

糖化时间太长,则影响产量和风味。

糖化时间的控制以碘试剂来测定,其方法:

①碘试剂配制。

称碘片13.5克,迅速加入碘化钾溶液(36∶100)100毫升的烧瓶中,溶解后加盐酸3滴,最后加蒸馏水1000毫升。

②测定方法。

取糖化液1毫升,放入小三解瓶中,加蒸馏水10毫升摇匀。

加入碘试剂1毫升摇匀,如呈黑褐色、紫色、蓝色,则表明糖化尚未完全,应继续保温糖化,如呈淡黄色,表明糖化完全,进行下一步操作。

多味营养番薯饼的加工

营养番薯饼是在熟化的番薯泥中添加其它营养强化成分和不同辅料及调味品,通过方便食品成型机挤压成型,在其外表均匀地上一层面酱和面包屑而制成的营养丰富、味道可口、形状规则、外形美观的产品。

产品经油炸或微波加热即可食用。

其加工技术如下:

一、原料与配方

配方一(番茄薯饼):

薯泥60%,去水后的番茄25%,绵白糖10%,番薯淀粉4.5%,香料等0.5%。

配方二(香蕉薯饼):

薯泥87.5%,果仁5%,绵白糖7%,香料等0.5%。

配方三(红萝卜薯饼):

薯泥60%,红萝卜泥31.5%,绵白糖8%,香料等0.5%。

二、主要设备

粉碎机,去皮机,切片机,打蛋机,离心机,搅拌机,成型机,撒粉机,油炸机,包装机,速冻库,蒸煮柜(锅)。

三、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去皮→切片→冲洗→蒸煮→粉碎→预脱水→拌料→成型→撒粉→油炸→冷却→速冻→包装→入库。

四、操作要点

1.清洗:

挑选无腐烂、无病虫害的番薯原料,去除发芽、发绿的薯块,放入池中或滚筒式洗涤机中清洗。

2.去皮:

用机械去皮或手工去皮,去皮后的番薯用水喷淋洗净。

3.切片:

去皮后挑检出不合格的番薯,然后把番薯切成1.5亳米厚的薄片或小块,以便蒸煮时受热均匀,缩短蒸煮时间。

4.蒸煮:

将薯片用水冲洗后沥干水分放入立式蒸煮柜中,在常压下蒸煮20~25分钟,用两指夹压切片,不出现硬块且完全粉碎时为合适。

5.粉碎:

用螺旋式粉碎机将蒸熟的番薯片进一步粉碎成泥。

6.预脱水:

熟化的番薯泥含水率高。

用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

离心机转速为3000转/分钟,脱水时间为3~5分钟。

通过预脱水将薯泥中的固体含量由15%~20%提高至30%~40%,具有较好的成型性。

7.拌料:

根据产品品种和不同的风味,将预脱水的番薯泥按配方要求混合不同辅料,在拌料机内充分混匀。

8.成型:

选择适当形态的模具,将拌好的混合物送入成型机中,加工成型。

9.撒粉:

成型的番薯饼输送到涂糊撒粉机中,在产品的外表均匀地涂上一层面糊,再撒上一层面包屑。

10.速冻:

撒粉后的番薯饼经预冷后送入速冻间,经低温速冻后,装盒包装,即为速冻成品。

冻前也可用连续油炸机进行油炸,以固化表面涂层,增强外观颜色。

油炸时油温控制在170~180℃,油炸时间1~2分钟。

甘薯全粉的制作方法

甘薯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用途广泛,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但是鲜甘薯含水量较高,长时间贮藏保鲜困难较大,且贮藏过程中养分消耗较大,病害损失严重。

因此为了延长甘薯供应时间,必须将其干制。

实验中着力于开发一种甘薯全粉,使其贮藏方便,并延长贮藏时间,这种甘薯全粉可用来做馒头、花卷、面包、糕点、馅料等的配料。

(一)操作程序

原料:

选择三种果肉颜色的甘薯:

紫色果肉、橙色果肉、黄色果肉

(二)工艺流程

将3种原料甘薯清洗→去皮→切丝片丁→护色→干燥→粉碎(测水分)→包装

①清洗:

一定清洗干净,关系到产品的最终质量。

②去皮:

用竹刀将甘薯的外皮去净,尤其是甘薯表皮凹陷部分。

③切片或丝:

将去皮后的甘薯用蔬菜切片机切成一定规格的薯片或薯丁。

④护色:

用食盐配制成0.5%的溶液,将切好的甘薯薯片或薯丁泡在其中数分钟。

⑤干燥:

用烘干设备干燥,以保证产品的卫生,并注意温度,一般在45~50℃之间,干燥时间可根据薯片、薯丝的大小确定,使最终水分在6%以下。

⑥粉碎、包装:

将干燥后的甘薯,用锤片式粉碎机粉碎,使甘薯粉的细度在80目左右。

(三)结果与分析

三种干燥后的甘薯粉在色泽上以紫色和橙色的甘薯粉为优,黄色甘薯色泽较暗。

因此选择紫色和橙色的甘薯品种为原料。

上述方法制作的甘薯粉可用来作为食品原料制作多种食品。

如甘薯饼、甘薯糕、甘薯花卷、甘薯面包等,制作方法蒸、煮、油炸均可。

甘薯淀粉的制取技术

利用甘薯制取淀粉是一项简便易学、易于推广的适用技术。

它具有取材方便、就地加工、用途广泛、效益明显等诸多优点。

它的应用推广必将有力地促进丘陵旱地的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甘薯的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制取原理。

甘薯的化学组成主要有水、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灰分等,甘薯淀粉的制取就是利用淀粉不溶于冷水、比重大于水以及与其他成分比重不同而进行的物理分离过程。

2.操作要点

(1)原料的选择与清洗。

选择无病虫危害的薯块,去除须根,用清水洗净薯块表面的泥沙等杂质。

(2)粉碎。

先将薯块破碎成2cm大小的小碎块,然后进一步磨碎,越细越好,形成像粥一样的薯浆。

(3)过滤。

将薯浆缓缓倒入60目筛子过滤,同时不断加水淋洗,过筛后再通过120目的细筛进行二次过滤(若要求淀粉质量高,可换用更细的筛子)。

经过两次过滤后的淀粉乳进入沉淀池,留在筛上的粗、细薯渣可作为饲料。

(4)沉淀。

淀粉乳进入沉淀池后自然沉淀。

一般15~20℃的温度下需要经历8~10小时,温度高则沉淀时间相应缩短。

沉淀结束后,将上层的褐色水溶液撇出(部分留用),再将淀粉表面清洗2~3遍。

(5)发酵。

把淀粉起出破碎,加入保留的褐色水溶液,加入量为每50kg加25~30kg水溶液,充分混合调成淀粉乳,在15~20℃温度下,发酵24小时左右。

当闻到酸味、表面褐色水溶液变成青白色、有少量泡沫产生时视为发酵完成。

(6)起粉。

发酵完成后,先将上层水溶液(又称酸浆,可代替褐色水溶液作为下次发酵使用,可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质量)撇出,然后将淀粉表层少量褐粉去除,最后起出淀粉,起粉时注意底层沉淀的少量泥沙要清洗干净。

(7)整理。

淀粉起出后,先用吊带滤去多余的水分,然后晾晒至14%的含水量,再经过筛与粉碎,全部形成粉状,即为成品淀粉。

几种红薯点心制作

(1)桂花糖油红薯:

①原料:

红薯15千克(每只250克左右),白糖500克,明矾1克,糖桂花10克,苏木粉(主要取其色,中药房有售)0.5克。

②制作方法:

红薯洗净,去净外皮,立即放入有明矾的冷水中,浸泡l小时左右,以保持红薯洁白,不变黑。

但不能浸泡时间过长,以免烧不酥。

锅内放清水(15千克),将红薯从明矾水中捞出,放入锅中,加苏木粉,使清水呈深黄色,加盖,用旺火煮沸后;

改用小火煮30分钟。

红薯熟后将锅内汤倒剩二成左右,放白糖,再用小火煮30分钟,使糖溶化在汤内,熬成浓胶质糖油。

待糖油滋润发光,用铲跳起见有糖丝时,撒上糖桂花,装盆即成。

(2)红薯金钱饼:

红薯250克,糯米粉250克,豆沙馅心250克,白砂糖100克,生油500克(实耗52.5克)。

红薯洗净,蒸熟去皮,放入糯米粉中搓透揉匀成面团,再搓成长条,摘成26只剂子。

将剂子揿扁;

并成中间厚、四周较薄的圆形皮子,然后放豆沙馅心,包成球形,再略揿扁成金钱形的红薯饼。

烧热锅(最好是平底锅),放适量油。

将红薯饼逐只放入锅中贴煎至两面呈金黄色,出锅放入盆中。

锅中加少量清水和100克白砂糖,在温火上熬成糖稀直然后再放入煎好的红薯饼,使饼两面贴上糖稀,装盆即成。

(3)红薯芝麻圆:

鲜红薯500克,面粉8千克。

菜油、白糖、芝麻适量。

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块状,用蒸锅蒸熟,压烂成泥状,将面粉、白糖加大拌匀后,搓成汤圆大小的薯泥团,放入菜油锅中炸成黄色起锅。

事先将芝麻炒熟,磨成芝麻粉装入盘中,待薯泥团炸好后,立即放入芝麻中滚一圈即成红薯芝麻圆。

(4)红薯面包:

鲜薯泥2千克,面粉8千克,白糖、鸡蛋、黄油或猪油、老酵母。

在少量面粉中加入老酵母,进行第一次培养酵母;

3小时后掺人较多面粉,进行第二次培养酵母;

经过3小时发酵后,将全部面粉混入并加入红薯泥、油工蛋、糖等,经过10-11小时发酵;

搓成面包形状,置人铁盘,入炉烘烤十多分钟,出炉即成红薯面包。

(5)红薯饼干:

鲜红薯3千克、面粉7千克、白糖、猪油(或奶油)、苏打二发酵、碳酸钙、香草汁等广②制作方法:

将红薯去皮煮熟后筋去红薯纤维制成薯泥,加入发酵粉,发酵约半小时后,再与糖、油、苏打、碳酸钙、香草汁、水等拌和,最后掺人面粉揉匀,经过压皮、打印、烘烤等过程,即制成红薯饼干。

山药保鲜加工技术

山药又名薯蓣、薯药,属薯蓣科植物。

山药产量高,耐贮运,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它的食用部分是肥大的块根,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脂肪、胆碱、淀粉酶等成分,还含有碘、钙、铁、磷等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具有补肺、固肾、益精等保健功能。

对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糖尿病、身体虚弱、疲倦无力、食欲不振、嘘喘痰多、遗精白浊、心慌多汗有治疗效果。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山药多糖能增加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可作为抗肿瘤和化疗的辅助药物,是一种药食兼用的高档蔬菜。

一、山药贮藏保鲜技术

(一)贮藏特性山药属耐贮蔬菜,具有生理休眠期。

还有较耐低温、低湿贮藏的特点。

但贮藏一段时间后,休眠期结束,生理代谢变旺盛,块根表皮长出须根。

在这种情况下,保管不好容易引起块根腐烂变质。

因此,延长山药的休眠期,是提高贮藏效果的关键。

(二)采后处理准备贮藏的山药,应粗壮、完整、带头尾,表皮不带泥、不带须根、无伤口、疤痕、虫害、未受冻伤。

入贮前要经过摊晾、阴干,让外皮稍干老结。

(三)贮藏适应参考指标

贮藏温度相对湿度贮藏寿命

0~2℃80%~85%150~200天

(四)贮藏方法

1.埋藏

采用细泥或河沙就地围堆埋藏。

其做法是:

在通风较好,湿度不高的室、窖、库地面上,用砖砌起高1米左右的埋藏坑,先在坑底铺上厚约10厘米经过日晒消毒的干细土或干沙,然后将经挑选、摊晾透的山药平放在土(沙)上,一层山药一层土(沙),堆至离坑口10厘米左右,再用干细土或沙密封。

埋藏后一般隔一个月左右抽样检查一次。

注意翻动检查时,要轻拿轻放,不要擦伤块根的表皮,发现病变的应及时拣出,以防蔓延。

如发现泥(沙)含水量过大,可提前翻动。

也可在箩筐、板条箱等容器内埋藏山药。

方法是:

先用消毒过的纸垫在箱、筐底部和四周,然后一层山药一层土(沙)堆至离口5厘米左右,用土(沙)覆盖。

翻动检查的时间可视山药的变化情况而定。

用缸埋藏更简便,只要先在缸底铺一层泥沙,再一层山药一层土(沙)堆至离缸口7~10厘米处,用土(沙)封口即可。

2.筐藏

用经过日晒消毒的稻草或麦秆(最好是麦秆),铺垫在消过毒的筐(箱)底和四周,填没空间。

然后,将选好的山药逐层堆至八成满,上面用麦秆覆盖至筐(箱)口,再采用骑马式堆放在通风贮藏库内,高度一般以3只柳条筐或4只板条箱高为宜。

为防止地面潮气对块根的影响,堆装时,可在底层筐(箱)底下垫上砖头或木板,使与地面之间留有10厘米左右的距离。

库内要保持冷凉、干燥的环境条件。

3.冷藏将选好的山药放入周围垫有四五层纸的板条箱内,箱口再用纸封住,然后在冷库中码垛或上架摆放,调控库温0~2℃,相对湿度80%~85%,注意通风,可贮半年以上时间。

二、贮藏期病害防治山药富含淀粉,贮藏过程中最易发生的病害是湿腐病。

病症为:

病薯两端开始发红,流出胶状粘液继而长出白色细毛(霉菌菌丝),进一步变成黄色,肉色发黄,最终引起块茎腐烂。

其原因一是收获时破伤、断裂、虫蛀等不良块茎带入窖内,贮期受霉菌侵染使伤口发红,分泌粘液,逐渐引起腐烂;

二是贮藏环境温湿度较高等。

防治方法①收获时尽量避免各种损伤,收获后晾晒愈伤,入贮时应将伤损的挑出,或做短期贮藏;

②对贮藏窖(库)和包装容器进行消毒,贮藏期间加强通风,调控适宜的温湿度,防止高温高湿;

③对有伤口的块茎可用石灰、草木灰等封上,防止伤口扩大和病菌侵入。

山药贮藏后期,块茎表皮会长须或长出黄豆粒般大小的零余子(珠芽),这是山药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不会影响产品品质,也不会引起腐烂。

三、山药加工技术

(一)保鲜山药山药去皮后,通过特殊的处理,可以将山药直接包装,进入超市,这种山药颜色洁白,贮存期大于30天,是山药鲜销的必由之路。

(二)山药保健粉使用了较为先进的护色、烘干和粉碎工艺,制成的山药粉色泽洁白,复水性好,口感细腻。

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其它原料混合制成复合保健固体饮料。

加工工艺如下-

护色液的配制→烘干

山药清洗→去皮→护色处理→烘干→粉碎→过筛→调配→称量包装

烘干→过筛→混合

辅料烘干→粉碎→过筛→混合→调配→称量包装

该工艺中使用了复合护色液,为非传统配方,用无次亚硫酸根离子的强还原性来抗氧化。

烘干利用热泵技术,采用低温干燥,减少了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了干燥成本。

(三)山药膨化脆片将山药进行护色、调味处理后,通过真空膨化技术,可以生产多种口味的山药脆片,该脆片风味独特,酥脆可口,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保健食品。

复合凉粉的加工

凉粉是夏令大众化食品。

传统的凉粉完全由淀粉组成,其风味和营养全靠食用时调配,如果佐料不全或切块过大,味道就不够鲜美;

若不搭拌一些蔬菜、肉丝之类,营养就欠丰富。

为了增加凉粉的营养成分,丰富色彩,北京市蔬菜贮藏研究所研制了复合凉粉,使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方便可口。

复合凉粉的制做原料:

淀粉、各种蔬菜、增味剂(虾汤、鸡汤、肉汤等)、调正剂、助凝剂等。

设备:

热源(炉子或蒸汤)、锅、容器、削片机、胶体磨、过滤器、包布、周转箱。

工艺流程:

蔬菜—选料—清洗—护色(绿色菜类)或去皮(瓜果类)—冲洗(调pH值)—浸泡—软化—打浆—过滤—调味。

沉淀—浸润(加助剂)—加入调味后的菜汁—加热—搅拌—熟化—冷却成形—切割—包装—检验—出品。

几个技术关键

1、淀粉种类的选择绿豆淀粉的胶冻性能最好,是制作凉粉的最好原粉:

其次是专门培育的高直链玉米淀粉。

2、助凝剂的选择过去多选用明矾(硫酸铝钾),但由于电离后产生铝离子,对人体有害。

因此,北京市蔬菜贮藏研究所在研制中改用了另—种助凝剂-S13,使用效果良好。

“金黄”甘薯脯的加工技术

一、原料与设备

鲜甘薯、白砂糖等;

熬糖锅、烘箱、塑料封口机、食品包装袋、手持式糖度计。

二、工艺流程

清洗→去皮→切条(片)→护色(防褐)→硬化→1次糖煮→2次糖煮→3次糖煮→浓缩→沥干→烘干→包装

三、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

选择皮色新鲜、无破损、无霉烂变质的甘薯。

2.清洗、去皮、切分。

将选好的原料洗净去皮,逐个切成1.5cm×

1.5cm×

4cm的条状。

3.浸泡。

将切分好的薯条投到清水中浸泡10小时。

4.护色。

将薯条捞出沥干后放入0.2%明矾、1.5%的氯化钠,温度为75℃的水溶液中浸泡3小时,然后再用清水浸泡12小时。

5.预煮硬化。

将浸泡护色后的薯条沥干水分后,放入沸水锅中预煮。

为了防止甘薯条在糖煮过程中发生软烂,可采用氯化钙和氢氧化钙液进行硬化处理,但氯化钙硬化处理比氢氧化钙硬化处理效果好。

6.糖煮。

为了使糖充分渗透到甘薯脯内,采取3次糖煮工艺。

第1次糖煮的起始浓度以30%为宜。

将预煮后的薯条转入糖液锅中,加入50%白糖溶液、1%的柠檬酸、5%的蜂蜜、5%羧甲基纤维素以及氯化钾、硝酸镁、磷酸二氢钠各0.1%煮沸15分钟,要求pH值为2~3。

此外,在硬化和糖煮过程中,同时用硫酸钠进行硫处理。

主要目的是:

护色和防止微生物生长,阻止糖液在低浓度时发酵;

促进糖煮中糖的内渗,增进甘薯脯的透明度。

7.糖溃。

将糖煮后的薯条放在原糖液中浸泡10小时,可以使果脯饱满,光亮晶透,减少水分消耗。

8.烘干。

将薯条捞出沥干糖,摊盘送入烘箱中于60℃烘烤10小时,直至薯条表面不粘手即可。

9.整理包装。

将烘好的薯条整理成形,用塑料袋包装。

四、产品质量要求

优质甘薯脯呈条状或片状,块形整齐,表面洁净,无杂质。

色泽金黄透明,无“返砂”现象。

口感甜度适宜,略带酸味,有咬劲,无薯味或略带薯味。

甘薯脆片的生产工艺技术

甘薯是福建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28.67万公顷,通常只作为粗粮和饲料消费,本身价值极低,但具有极大的加工增值潜力。

“岩薯5号”是一个高产、优质、适宜加工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红皮、红心、色泽鲜艳,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

每100克鲜甘薯中含可溶性糖53.79克、胡萝卜素7.7mg,以甘薯干基计算,含粗蛋白4.38%、粗脂肪1.7%、钾1.32%,食味软甜,特别适宜于甘薯脆片的加工生产。

1.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挑选→洗涤去皮→切片→热烫→冷却沥干→冷冻→低温真空油炸脱水→脱油→包装成品。

2.操作技术要点

(1)原料挑选采用新鲜、粗细适中的“岩薯5号”甘薯,剔除有病虫害、机械损伤及霉烂变质的甘薯。

(2)洗涤去皮用流动水漂洗,洗去甘薯表面的尘土、泥沙及部分微生物等。

去皮时可用人工去皮或磨皮机去皮,但一般不宜用碱式去皮,因碱式去皮后残留的酸或碱对油脂的品质有严重的影响。

去皮时应剔除不合格的部分,使甘薯表面无黑斑点。

(3)切片通常切成厚度为2.0mm~4.0mm的薄片,切片应根据薯形及薯块大小切成圆片或椭圆片,尽量做到大小一致。

(4)热烫在烧开的食盐含量为1.0%~3.0%溶液中,热烫0.5min~2.0min,以甘薯切片变透明为止。

(5)冷却沥干将热烫后的甘薯切片捞出摊薄,用流动的清水冷却至水温,或用7℃的循环水冷却至15℃以下即可。

冷却后的甘薯切片用振荡筛沥干水分或用离心机脱水。

(6)冷冻一般在速冻库中进行,快速冷冻至物料中心温度达-18℃以下,冻藏备用。

冷冻的目的是使薯片在油炸时迅速脱水,产生大量网状结构,产品表面平整、没有凹陷和皱缩现象,口感独特酥脆,入口即化。

(7)低温真空油炸脱水首先将油温预热至110℃,设定补偿加热温度为75℃,打开主机门,将物料迅速装入吊筐中,立即关门,再打开冷却水进水阀门,启动冷却塔风机、循环水泵和真空泵,待真空压强降至50kPa时启动油炸开关,开始油炸脱水,油炸2min左右油温降低,补偿加热,保证最终油温不低于78℃,直至油炸结束提起吊筐为止。

(8)脱油可采用真空脱油和常压脱油2种方式。

真空脱油是在油炸主机内配备真空脱油设备,至油炸结束后提起吊筐,然后启动脱油电机即可;

而常压脱油则是在油炸结束后,取出物料放入离心机内脱油,应在趁物料还未冷却时进行,且分离因素一般不应超过250克,否则易造成碎片太多。

(9)包装成品真空油炸产品具有多孔结构,在孔隙表面吸附了一层油脂,油脂与氧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

食品卫生法中对产品的过氧化物有较严格的规定,而松脆的口感是真空油炸脆片的特点。

为延长甘薯脆片的流通及贮存时间,而品质仍能达到要求,宜采用双层PE袋,并充入惰性气体的包装方式,然后依据客户需要进行装箱入库。

3.产品质量标准

甘薯脆片应达到以下标准:

①有该品种原料的感官色泽,脂度以饼干作对照应达到相当的程度,规格依客户要求而定;

②含油率为8%~20%;

③水分含量不大于3%;

④不得检出夹杂物;

⑤细菌总数含量不大于1000个/克,大肠菌群含量不大于10个/100克,不得检出致病菌;

⑥砷含量不大于1.0毫克/千克,铅含量不大于2.0毫克/千克,铜含量不大于60毫克/千克。

如今,随着食品卫生安全与食品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油炸食品已不再青睐,可考虑用微波干燥、膨化处理来替代真空油炸,生产不含油脂的果蔬脆片,具体工艺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油脂的再生与抗氧化已成为降低脆片生产成本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油炸过程中应每隔1个班次(8h),将掉入油脂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