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诗0439.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4442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宋诗043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全宋诗043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宋诗0439.docx

《全宋诗043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宋诗0439.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宋诗0439.docx

全宋诗0439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少年妄有意,与世扶危颠。

神游渺八极,讵尝□□□。

□□覆天地,鼎沸同熬煎。

勺水空自扬,偶兹微命完。

贪夫遂□欲,得所恬以安。

君子抱古见,十事十不然。

观人眼难开,不如返自观。

此心既已了,口亦何必言。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尼父叹逝川,匪惜岁月流。

斯道未尝绝,是身当自修。

苍姬尚可为,遽已云继周。

代谢理必尔,天命夫何尤。

骚人痛楚亡,哀怨悲刢秋。

汝能护青阳,终不黄落不。

至人尽其心,分外非吾忧。

所以牛山泪,徒为晏子羞。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寂静无所为,宴坐观我天。

此心俨不动,岂即非圣贤。

孰谓轲也死,斯文遂无传。

凤麟有嘴角,煎胶寄遗编。

敛之入方寸,可续千古弦。

世人不识察,自眩良独难。

仲舒聊下帷,子云姑草玄。

与世留医方,良医其舍旃。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血气少未定,所见恨浅局。

百炼至老成,精力已不足。

所□著法言,纪事篡实录。

向来窃有志,迟回未欲速。

□□□□尽,断简浩难续。

意长岁月短,雪发忽已秃。

德功两莫攀,其次当自勗。

山中假余年,不远尚可复。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蛇鼠必夜出,鸱鸮以暗鸣。

有时亦不然,白昼或纵横。

风俗昔忠厚,文物当承平。

一夫负微惹,不逃清议评。

古道□□丧,时危惊乱兵。

奸黠逞所为,气骄货宝盈。

一有指与讥,祸患可立生。

儒士菜色面,仰天但吞声。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老态夜乃见,终无甜梦期。

西斋卧空壁,适值残□□。

□□寒雨来,此声世谁知。

四更远鸡鸣,披衣起题诗。

舌根涎唾尽,汲泉漱空颐。

聊写郁结心,稍寄幽婉辞。

量近何所苦,鹜远将焉思。

一夕漏鼓五,不寐常四之。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孤灯阅近史,伤哉宣靖中。

起兵破中原,不在鸭绿东。

乃在江之南,临川一老翁。

文高学本僻,行急名骤穹。

性命了未谙,物务藐弗通。

聚敛改法度,开边兴兵戎。

佑符不坐党,粘斡焉来攻。

配骨谅已尽,遗祸犹无穷。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明的七袠开,头白焉用悲。

佚乐或早死,老穷君勿嗤。

幼小入学堂,忆我十岁时。

堂宇化为灰,无复同学儿。

二十上京华,生齿何熙熙。

千万骨已朽,世换朝市移。

夜枕念此事,百感心自知。

飒飒落叶堕,浩浩寒风吹。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我家清溪上,门临紫阳山。

有一不死人,垂云遨其间。

□□所著书,只字不可删。

上方造化枢,下述性命关。

一读□□病,再读开心颜。

读之三十年,骑鹄超尘寰。

苍生苦无福,朽竹秋苔斑。

浪求西王母,八骏空回环。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听雨胜观雨,观雨须高楼。

细雨或终日,高楼令人愁。

不如空斋夜,听雨诗思幽。

万叶鸣飕飕。

雨止檐声绝,

忽续一滴秋。

此时佳句来,

自得不待求。

暮年识此味,

□庐真宜休。

何如大醉眠,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钟动市声绝,夜禁严鞭笞。

独许浮屠氏,饶呗恣□□。

□□有病死,信巫不信医。

既死又信佛,佛事殊不赀。

儿女数欢戏,顿失哭泣悲。

一家不若是,里巷讪笑之。

高堂十七篇,岂不存丧仪。

世事无一古,儒业偏独衰。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灵运永嘉日,玄晖宣城时。

池草既清唱,窗岫亦妍辞。

郡胜山水媚,心赏良足怡。

庙廊有颜沈,味合深己知。

桐濑较二□,川岭信复奇。

拙陋方二谢,岂不粗能诗。

兵革值迁变,衣冠逢乱离。

已矣莫我识,怅焉归棹迟。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木落雨淅沥,灯昏鼠窥觎。

早卧定不寐,鲁经略卷舒。

共姬一妇人,葬与嫁之初。

四十三年间,九见褒笔书。

傅母夜阙一,甘就焚如枯。

表此以愧彼,有躯不如无。

西子沼人国,改事遨五湖。

嗟嗟东昏侯,犹不失玉奴。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如仁故宜褒,小器自当贬。

圣言存至公,功罪岂相□。

□□微此人,孰御匪茹{狂王换严}。

归坫备大夫,亦已越绳检。

末季饶餮,妄自作崖厂。

聘室至无算,食玉不云恭。

丝毫靡建立,日夜煽虐焰。

攫啖知饱足,曾不如猿嗛。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里选出井田,贤能贡王都。

亦有起农畔,在官为胥徒。

河汾著中说,明明析二途。

鞭算尚察此,废吏宁用儒。

顾义不顾利,可与论唐虞。

识形不识理,止合供走趋。

一日抱公牍,千金肥尔躯。

槁项泥六籍,岁晏寒无襦。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欲雨雨不堕,谓晴晴无期。

秋阴白日暗,黯淡寒云垂。

华盛不长保,百卉忽已衰。

萧飒枯草中,嘉菊遗妍姿。

渊明但熟醉,不作骚人悲。

悲更盛于骚,俗士焉得知。

感极每欲死,唯酒能宽之。

幸有杯中物,勿惜时一持。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齐梁陈隋诗,真可以不作。

至如晋宋间,渊明可无学。

盲统集文选,似以刖报璞。

后生今寒蝉,焉识独唳鹤。

缅怀东篱间,用意极玄邈。

笔势所到处,足与二雅角。

心期重华并,襟度大庭朴。

瓶空无酒斟,肯受寄奴托。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寒士足奇士,贵人多俗人。

俗人尚自可,盗贼乘风尘。

子美客长安,悲歌惊鬼神。

柄国者谁子,曲江近前嗔。

逆臣自此起,强藩由是振。

乃至饿隶辈,貂冕垂长绅。

狼狈老拾遗,拾橡逃陇岷。

我每读其诗,吞泪声酸辛。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吾所学诗伯,近世惟二陈。

稍换后山骨,复写简□□。

□□足活法,亦复窥天珍。

妙年张文潜,晚节吕居仁。

书名始画屋,但疏勿与亲。

雍容曳绅裾,彼为何等人。

去去白云外,保此诗酒身。

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江上枫已丹,林中橘犹绿。

天寒百骸痛,抱膝玩幽独。

生世六十年,鲜荣足忧辱。

赋归弃空庐,惜此数竿竹。

儿孙共十辈,何计给饘粥。

万事不如人,唯诗尚可读。

秋感二十篇,夜断朝复续。

开樽寘前庭,一杯歌一曲。

方回·西斋秋日杂书五首

居城近城门,前市后山郊。

质明沸柩鼓,彻夜喧僧饶。

暑病人死多,当此秋夏交。

盐米哄贾贩,杖絰酸哀号。

倏忽异存殁,所争常毫毛。

方回·西斋秋日杂书五首

高树夕影疏,老荷秋气馥。

雨余绚斜照,寓此池上目。

鸣蝉一何厉,坐叹白日速。

东家失其儿,忽骇邻妇哭。

归兮空山中,幽啸抱吾独。

方回·西斋秋日杂书五首

闲闲闭园门,默默坐书室。

幽幽绝来人,寂寂度长日。

苦桃何累累,秋颗压枝密。

桃苦不可食,熟烂未忍摘。

时闻落地声,诗思若有得。

方回·西斋秋日杂书五首

百间以买屋,万卷以买书。

书多读不既,屋宽住有余。

彼索子钱者,日夜号庭除。

勇锐割此物,煎迫姑少纾。

老勿费眼力,村墟亦可居。

方回·西斋秋日杂书五首

对奕不如观,观不如听声。

独坐无来客,小轩秋雨晴。

思之有百忧,不思了无情。

万有皆外物,世重我所轻。

默数前死者,愧兹今独生。

方回·惜芍药再赋

元方除却牡丹兄,俗紫凡红敢竞名。

天女散花虽不染,道人养马岂无情。

一芽才动看承久,千蕊俱空断送轻。

三万卷书总零落,匹如风雨未须惊。

方回·惜砚中花

花担移来锦绣丛,小窗瓶水浸春风。

朝来不忍轻磨墨,落砚香粘数点红。

方回·溪阁呈陆太初

临水看山日百遍,等閒收拾有诗才。

老松于我几年长,啼鸟无名何处来。

病发渐应雕翠葆,衰踪那复梦金台。

鹔鹴未敝犹堪典,聊挽秋花荐酒杯。

方回·溪涨

立春犹二日,涨雨一何深。

秀足明吟眼,危如撼旅心。

仆愁前店闭,马怯小桥临。

不见兵氛起,溪西好竹林。

方回·喜宾昫归

鲁翁秀山归,虚翁钱塘留。

虚翁秀山来,鲁翁钱塘游。

中秋前三日,西东各登舟。

及至中秋夕,两翁空相求。

是夕亦无月,欲饮无朋俦。

重九谓胥会,独醉南山秋。

风雨更旬余,掩关空室幽。

忽闻落叶响,野屦穿林陬。

惊视乃鲁翁,虚翁失百忧。

急呼一斗酒,果茹与儿谋。

俗态定难诘,时事勿浪筹。

默酌无一语,世人知此不。

方回·喜宾昫再来三桥次旧韵二首

拟撩社瓮共治聋,难向春泥觅雁踪。

每叹寄书多不达,孰知行役巧相逢。

道衣染褐惊新制,醉鼻添皻失老容。

尽日携儿往何处,归途灯暗夜鸣钟。

方回·喜宾昫再来三桥次旧韵二首

城头霜树回春色,楼下冰河动水纹。

联步即堪同拾翠,分携犹记欲收云。

祝摩肤发终须尽,质粥书衣尚可醺。

彼我相{左山右欠}两难判,未知百世果谁闻。

方回·喜程道大至约诸友二首

东篱残菊未成尘,所见悠然意尚真。

玉瓒常闻歌旱麓,白颠何得赋车邻。

欲遵饭颗山头路,合问深明合里人。

赖是吾徒不全弱,能来尔汝话酸辛。

方回·喜程道大至约诸友二首

攒眉抱膝一衰翁,岂为区区口腹穷。

早向前朝阅诸老,曾微晚辈绍遗风。

草堂诗到夔州后,竹马年思大历中。

略共清谈商此事,未妨倾倒一樽同。

方回·喜冯伯田至

扁舟相送浙河滨,又向苕溪住几春。

雨路无来应跋涉,雪眉闻说尚精神。

山城风物非他日,诗社交朋不数人。

略遗后生识前辈,挥犀为洗庾郎尘。

方回·喜鹤田李元晖至

江海逾千里,春秋近七旬。

盗兼兵塞路,贫与病随身。

行李奔穷岁,生刍奠故人。

论文岂知许,但喜酒杯亲。

方回·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

闻说尚书至,欢声沸道傍。

饥民应复饱,暑气顿成凉。

此老今能几,吾徒尚有望。

略容对谈麈,小缓理归航。

方回·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

湖滨文字饮,一别五年余。

未死须重见,将诗屡当书。

事元无可说,意自不能疏。

近日知来信,顽躯百病除。

方回·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

所至无嚬蹙,当今亦鲜哉。

名誉非易致,悦服有从来。

汉令更泉币,吴侬告水灾。

忽闻自天下,何策可春回。

方回·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

湖海襟期落,山林骨相寒。

自惭知道晚,未觉忍穷难。

缺米临炊籴,逢花就担看。

尚能中酒圣,肯讳作诗酸。

方回·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

于世已无求,公来特少留。

相期一会面,动隔几年秋。

鼎贵曾何乐,常饥亦不忧。

端能专凤沼,未必胜渔舟。

方回·喜刘元煇再至用前韵二首

吟袖与风飘,囊无锦可挑。

频来閒话好,勿惜步行遥。

煮淡蔬胜肉,燃枯草带硝。

我心知此客,未易以旌招。

方回·喜刘元煇再至用前韵二首

诗忙去复来,侧睨笑舆台。

未厌庖三韭,终难和八梅。

亲朋惊逝谢,租债迫徵催。

不酌开怀酒,愁眉讵许开。

方回·喜刘元煇至二首

荒园槁叶飘,荠菜已堪挑。

颇讶煎茶缓,元知汲水遥。

日暄花迸蕾,霜过土生硝。

小待谋新酝,诗朋一一招。

方回·喜刘元煇至二首

诗翁今雨来,同步上荒台。

草死元藏药,花穷始到梅。

南方酣战急,北陆苦寒催。

穷老情怀恶,因君得暂开。

方回·喜晴行

漂零踪迹客囊空,迅驶光阴岁律穷。

野次忽惊三夜雪,林端初住五更风。

斗杓南指天犹黑,海气东升日已红。

稍借晴光动杨柳,归心肯复后春鸿。

方回·喜雪

寒空雨止暂霏微,积渐随风散乱飞。

夜气直能欺毯纩,晨光不待启窗扉。

儿童踊跃欢声起,鸟雀摧藏过翼稀。

想见竹桃亚梅处,家人扫径望予归。

方回·喜雨

骤涨阶前可泛舟,天低近屋火云收。

竹户纸窗清洒洒,葛衫纱帐冷修修。

秋馆梧桐羁客恨,春郊杨柳少年愁。

移得此声来六月,人人喜色上眉头。

方回·喜雨晴

骤雨送残雪,山涧没半膝。

悠悠入深溪,想复高数尺。

赤土流水红,青土流水碧。

寸步阻烂泥,诗眼返自德。

维兹九江路,巴蜀通大驿。

今事既不然,取道浮梁侧。

西偏数巨港,春涨辄泛溢。

无桥复无船,仆曹为予戚。

老夫负胆气,动为万里役。

江河淮湖间,径度无怖色。

恭惟天所棐,岂不在正直。

但行无所苦,前路皆晴日。

方回·喜寓轩张梦符侍郎下访

事业更篇章,从来例姓张。

茂先同晋轨,子寿振唐纲。

云仍今接踵,月旦早名扬。

神剑干将出,高冠獬豸昂。

褰帷初鄂渚,杖斧复钱塘。

士类星杓仰,文声电泽滂。

四愁肩慷慨,七命敌铿锵。

暖酹梅边冢,春遨柳下航。

留题存感慨,属和笑奔忙。

羸劣惭形秽,含弘赖疾藏。

一离湖曲路,五换岁干阳。

诵句思诗伯,除官说侍郎。

班联参冢宰,铨部佐文昌。

北壤蠙蛛割,南邦翠荡翔。

雪寻浮玉渡,月认涌金墙。

不鄙侨栖陋,来同雅话长。

有书兼笔砚,无酒但茶汤。

衰谢时维迈,羁穷气尚刚。

斯人一青顾,怀古视穹苍。

方回·喜赵宾昫杨华父两儿两女互姻

十年役严陵,心服赵宾昫。

绝口不方贫,其气常扬扬。

一诵贯千古,一醉举百觞。

俗士或近之,白眼视昊苍。

包山岭可巍,子云孙姓杨。

江海一扁舟,倒屣倾侯王。

见人有闰病,赐以药饵良。

朋友负微过,责善尤谆详。

两翁我独识,非狷亦非狂。

两家结姻好,古道颜色光。

赵男与杨女,年向十五强。

一朝驰聘币,互写红笺长。

赵有五岁女,杨有五岁郎。

是日并纳采,酒雁填高堂。

两翁自为媒,两家门户当。

匪为门户当,芝兰同一香。

不羡积金璧,不受丰缣缃。

各喜所脔婿,诵书声琅琅。

已能临法帖,已解工诗章。

何惭昔羲之,坦腹双东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