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44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

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

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

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

可他并不灰心。

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

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

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

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艰难困难,玉汝于成!

杰克•伦敦的经历只不过把人类几千年来的经验和真理再实践了一遍而已。

“挫折”“决心”“成才的途径”

5、重振旗鼓创辉煌

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的美元。

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

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

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

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

仅1984年一年,他就为公司赚取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润之和还要多!

顽强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辉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顺境中获得成功,固然是锦上添花,而逆境中打翻身仗方显英雄本色!

艾柯卡如果没有第二次的成功,至多不过一推销巨星而已,正是逆境中的崛起才造就了他的“英雄”之名。

“英雄”“金子总会闪光”“磨砺与成功”

6、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

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

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

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

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7、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

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

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8、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

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

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

“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9、瞿秋白的风趣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为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之女高君箴。

婚礼采用当时最为时髦的“文明结婚”仪式。

按仪礼规定,结婚人的双方家长,均须在结婚证书上加盖私章,以昭信守。

婚礼前日,郑振铎才想起他母亲还没有印章,于是去信请瞿秋白代刻一方应急。

当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并无信笺,只一张“秋白篆刻润格”,内言:

“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

限日急件,润格加倍。

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

牙章、晶章、铜章另议。

”郑振铎一见,以为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辞,乃另请人急刻一方备用。

次日上午,婚礼即将开始之际,有人送大红喜包一件,上书:

“振铎先生君箴女士结婚志喜,贺仪五十元。

瞿秋白。

”喜包内并无现金或礼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

一方是郑老夫人的;

其余为新郎新娘各一方。

郑老夫人是单章稍大,新郎新娘的两方合成一对,边款分刻“长乐”二字,祝贺新人长乐永康,白头偕老。

郑振铎与高君箴皆为福建长乐县人,取意双关。

三章均玲珑雅致,主人把玩欣赏之后,才悟出所书“贺仪五十元”之缘由。

原来三章共刻12字,润格应为24元;

急件加倍,则为48元;

边款2元,故曰“贺仪五十元”。

瞿秋白这一出人意料之趣举,给郑高二人之婚礼增添了特别的喜庆气氛,一时传为佳话。

大才华者,大幽默也;

大幽默者,大才华也。

如此才情逸致,当为一时佳话。

“才华与幽默”“风趣”

10、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

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

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

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

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

他说:

“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

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

”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

“花生米又叫长生果。

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

祝诸君长生不老!

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林语堂,一位大师级语言大师。

性格幽默、风趣,听其谈话,如沐春风,获益多多。

“春风化雨”“为师之道”

11、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

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

“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

”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

他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

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

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

“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解知道一切,否则你就是无知。

“知与不知”“谦虚”

12、海子的寂寞

或许诗歌真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

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与别人进行交流。

有一次,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

他对老板说:

“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

”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

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说:

“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

”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

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

沟通源于寂寞,无法沟通,也就更加寂寞。

话题:

“寂寞与沟通”“交流与理解”“冷漠是毒药”

13、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

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

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

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人无信不立。

”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

“人无信不立”“诚信”“证明”

14、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

时人谚云: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

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

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15、李嘉诚亲自去接老师

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

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

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

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

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

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

“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

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

商人捐资办学,不能沽名钓誉。

李嘉诚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

“尊师重教”“表率”“做人与做事”

16、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对儿子说:

“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

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诚信人生”“重诺”

17、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

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

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

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

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

但郑板桥却说:

“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

”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

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

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

“经营人心”“诚信”“名人的智慧”

高中议论文素材40则

1、慷慨的农夫

美国南方某州,每年都举办南瓜优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经常获头奖。

他得奖之后,总是毫不吝惜地将得奖的种子送给街坊邻居。

有人问他:

“你的奖项来之不易,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品种改良,为什么却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别人呢?

难道不怕超越你吗?

”这位农夫回答:

“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就是帮助我自己!

原来,这位农夫所居住的城镇,家家户户的田地都彼此相连。

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邻居们就有了优良南瓜品种,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过程中,以较差的品种污染自己,这样他才能够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

若农夫邻居们在南瓜品种方面无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将那些较差的品种传给自己,他反而必须在防范方面大费周折,疲于奔命。

农夫和他的邻居们是互相竞争的,然而在另一方面,双方却又处于微妙的合作状态。

所以,关照别人等于关照自己。

【话题】竞争和合作、给予与获得、“环境”

2、打耳光的求职者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应聘队伍。

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就扇来一个耳光,问:

“这是什么滋味?

”几乎所有的人都捂着自己的脸出来了,而这些人都落聘了。

后来,有个年轻人走了进去,主考官同样扇来一个耳光,问:

“这是什么滋味?

”年轻人昂起头颅,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在同样的位置,给了主考官同样的一个耳光,说:

“就是这个滋味。

”因此,这位年轻人被录取了。

面对人生,我们不能一味的委屈自己。

面对不平、屈辱,我们要勇敢地站起来,做出我们应该做出的一切,那么人生会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话题】“站起来”、以其人之道还以其人之身、学会说不

3、成功与一小截树枝

有一种鸟,它能够飞行几万里,飞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

在飞行中,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

谁能想到,小鸟成功地飞越了太平洋,靠的却仅是截简单的树枝!

如果小鸟衔的不是树枝,而是把鸟窝、食物等旅途中所需要的用品,一股脑儿全带在身上,那小鸟还飞得起来吗?

【话题】目标与成功解放自己

4、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

美国的希尔顿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块普通的钢板只值5美元,如果把这块钢板制成马蹄掌,它就值十个半美元;

如果做成钢针,就值3550.8美元;

如果做成手表的摆针,价值就可以攀升到25万美元。

这个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

是智慧。

财富的真正获得不是通过实物的买卖得来的,而是用智慧换来的。

成功的人,能让他掌握的每一件东西变成财富,只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

【话题】智慧的力量

5、童第周新婚别爱妻

1930年,童第周刚结婚,为了深造,他毅然告别了妻子,到比利时留学。

他们坚信: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一去,就是4年。

妻子在家养育着孩子,还把菲薄的工资省下一些寄给国外几乎一贫如洗的童第周,他不禁热泪盈眶。

4年后童回国,二人从此并肩在实验室探索着生物学的奥秘。

求知者,有时近于无情者;

看似无情,却是至情。

【话题】“有情与无情”“追求”

6、不达目的不罢休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

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

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语言大师侯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话题】“笑声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

7、炙肘练笔

当代画家潘觐缋于上海艺专毕业后,回到家乡卖画为生。

他在恶劣的环境下刻苦练画,常十几个小时不停地练。

晚上他就在煤油灯下练画,还找到了治瞌睡的最好办法。

每当夜间作画困意缠绕,难以自制时,他就把臂膀伸到灯罩上,滚烫的煤油灯玻璃罩发出“嗤”的一声。

剧痛驱散了他的睡意,又提起精神继续作画。

久而久之,他的左膀肘上留下几块黑色瘢痕。

他刻苦学画作画,终获成功。

他的鱼类画,风格特异,独树一帜,蜚声中外。

学习既要讲究方法,也需要毅力。

任何想投机取巧的人都不可能获得成功。

【话题】“刻苦”“成功的法则”

8、绝不气馁的贾平凹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

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毅力是一种闪烁着勇敢者光芒的品质。

失败了,不可怕,做一个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你的。

【话题】“写作之路”“坚持就是胜利”

9、第七次努力

英国有个人人皆知的故事:

古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六次被入侵之敌打败,失去了信心。

在一个雨天,他躺在茅屋里,看见一只蜘蛛在织网。

蜘蛛想把一根丝缠到对面墙上去,六次都没有成功,但经过第七次努力,终于达到目的。

罗伯特兴奋地跳了起来,叫道:

“我也要来第七次!

”他组织部队,反击入侵者,终于把敌人赶出了苏格兰。

不经意间的一次发现改变了罗伯特的人生。

蜘蛛本能的行为给了他启示,坚忍不拔的努力使他最终取胜。

【话题】“坚持才能胜利”“信念”

10、无腿飞行将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

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

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

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

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

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话题】“真正的残废”“残而不废”“精神的力量”

11、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

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遛达遛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

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了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

这样一来,因为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一连数月足不出室,演讲水平突飞猛进。

经过一番顽强的努力,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与此相似,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

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

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写作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

这部仅用了5个月时间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两则事例都说明这样一个道理:

断掉退路来逼着自己成功,是许多智者的共同选择。

【话题】“我们没有退路”“退路是借口”

12、爱拼才会赢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少年时就立志要在数学上有所作为,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进行演算,光计算过的稿纸,就整整装了几麻袋,终于初步论证了这一猜想,创造了欧洲人用计算机都没能做到的奇迹。

分析:

对事业的追求通常来源于理想以及对事业的信念和拼搏。

“理想与成才”“奇迹的诞生”

13、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晋朝人,胸襟开阔,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

一天半夜里他忽然听到鸡叫,祖逖说:

“这是吉祥的声音呀!

”边说边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剑来。

晋元帝时,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际,他叩着船桨发誓说:

“不收复中原,誓不为人!

”渡江以后,他率领部下与后赵石勒的军队相持,收复了不少失地,恢复了东晋黄河以南的许多领地。

苦心孤诣,壮心不已,勤学苦练,必将有所成就。

【话题】“成功与追求”“听其言,观其行”

14、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

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

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

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

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

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

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

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

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

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

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15、李清照夫妇典衣治学

李清照夫妇二人勤俭度日,常典当衣物,“取丰千钱”,买来一些碑文古迹,回家研习,且全身心投入。

她给自己立下规矩:

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绸衣,更不置办贵重饰物。

有时她在街市上碰见珍贵史料,宁肯脱掉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买回。

李清照夫妇为世人所称颂,流芳百世,这与其对治学的不断追求分不开的。

【话题】“治学贵在勤奋”“痴”

16、“看谁是蠢材”

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期间,有一次在留学生的聚会上,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留学生站起来挑衅说:

“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一向温和的徐悲鸿抑制不住愤怒,走到这个傲慢无礼的洋学生面前,大声说:

“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

那好,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你敢吗?

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

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徐悲鸿能有那么大的成绩,除了扎实的绘画技巧,无疑有更深层的东西在支撑着他,那就是:

国家、民族、个人的尊严。

【话题】“民族之光”“尊严”

17、球王乔丹

篮球上帝乔丹在一次中国之行中,拒绝乘坐主办方为他提供的奔驰、宝马,而是点名要了美国的道奇山羊。

原来乔丹有一条重要的商业原则,那就是“做广告从来只做美国货”,因为,座驾事件与“尊严”息息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球场外的乔丹给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们上了堂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这才是一个“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

相反,我们的各种“星”们,同样作为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