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4663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Companynumber: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杨柳桥—石经寺公路工程地质勘查实习报告

一、概况

本次实习线路沿着模拟公路杨柳桥—石经寺公路。

线路起点杨柳桥,终点石经村的石经寺,全长12.665公里。

途经:

大雄殿、杨柳桥、飞龙桥、狮子山、张家院、陈家梨儿园、张家湾、山泉乡、打儿堰、柳沟铺、垭级口、大田村等。

经过的桥梁隧道有:

杨柳桥大桥、山泉隧道、大田村1号大桥、大田村2号大桥、石经寺大桥。

二、自然地理情况

测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区内主要山脉为龙泉山,龙泉山山脉系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地理界线,是岷江与沱江的分水岭。

在四川盆地内部,山脉形成一条高高的、狭长的隆起,其西面是成都平原,东面是川中丘陵。

龙泉山呈一条形山脉,高程480~981.3m,由北东-南西纵贯境内,为本区最高地形。

丘陵与平原分别依伏于两侧,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50~150m,自然坡度30°~50°,山势险峻,多处悬崖峭壁,冲沟多呈“V”字型,纵向沟谷与山脉走向近于平行,形如梳状,坡面植被发育.有乡间小道相通,交通方便。

龙泉山是成都市的花木、水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三大水蜜桃生产基地之一,因此有“花果山”的美名,现为成都市级风景名胜区。

龙泉山景区南北长18千米,东西宽13千米,面积230多平方千米,成渝高速公路隧道横穿中部而过。

龙泉山林木面积约有50平方千米,水果有水蜜桃、梨、苹果、枇杷、葡萄等400多个品种,其中水蜜桃以个大皮薄、色鲜汁多闻名于世。

新引进的巨峰葡萄、洞庭枇杷、大田李子等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每年春天桃花和梨花盛开时,整个龙泉山一片锦绣,是成都人踏青旅游的好去处。

景区内还有北周文王碑(有较高的文物、书法价值)、蜀僖王陵,以及摩崖造像等古迹。

山后还有古石经寺,依山起势,规模宏大,古木参天,现已修复接待游人。

山前山后还有百工堰、山门寺水库、龙泉湖等水上游乐场所,可以泛舟,亦可以畅游。

三、地层岩性

测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Q4dl+el)粉质黏土;上更新统风积层(Q3eol)成都黏土;下-中更新统冰水-流水堆积层(Q1-2fgl+al)卵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s)泥岩夹砂岩,上统遂宁组(J3sn)泥岩夹砂岩,上统蓬莱镇组(J3p)泥岩夹砂岩;断层角砾(Fbr)、压碎岩(Crr)。

地层岩性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全新统(Q4al):

上段:

灰白色砂质砾石层;中段:

灰白、褐灰色砂质砾石层;下段:

灰白、黄褐色粘土质砂质砾石层

上更新统(Q3al):

上段:

黄褐色含粘土质砂质砾石层;中段:

黄、褐黄色含粘土质砂质砾石层,顶部局部为含钙质结核粉砂质粘土;下段:

褐黄色砂质砾石层,含粉砂粘土层,顶部局部含钙、铁锰质结核

中更新统(Q2al):

上段:

棕红色含粘土质砂质砾石层,局部夹厚层砂质粘土,花岗岩砾石严重风化,褐红色网纹状砂质粘土层顶部局部为黄色钙质结核粘土;下段:

浅色砂质砾石层夹透镜状砂层,褐黄色含砾石砂质粘土,砾石成分复杂,花岗岩砾石风化强烈。

下更新统(Q1al):

橙黄色多水高岭石粘土,玫瑰色水云母粘土。

2、白垩系(K)

上统:

灌口组(K2g):

紫红色粘土岩夹钙质粉砂岩,下部为含方解石晶簇的粘土岩夹薄层含砾细砂岩

下统:

夹关组(K1-2j):

紫红色块状细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偶夹粘土岩,粉砂岩薄层,底部有约2~20米厚以石英岩、脉石岩为主的砾岩,砾石含量高达60%以上,砾石粒径一般2~5厘米,磨圆度好

白龙组(Klb):

龙泉山及以西,下部为桃红色块状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偶夹粘土岩,上部为紫红色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与粉砂岩、粘土岩互层。

龙泉山以东为灰紫色块状细粒长石砂岩夹钙质砾岩。

苍溪组(Klc):

龙泉山及以西为紫红色块状细粒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与砖红色粘土岩、粉砂岩互层。

龙泉山以东为紫红色块状细粒长石砂岩夹粘土岩。

3、侏罗系(J)

上统:

蓬莱镇组上段(J3p2):

紫红、砖红色粘土岩,粉砂岩,与紫红、灰白色厚层块状细粒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不等厚互层;中间夹一层灰白色薄层状灰岩,上部夹一层黄绿色页岩

蓬莱镇组下段(J3p1):

紫红、鲜红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

夹紫红色薄层块状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中间夹一层黄绿色页岩

遂宁组(J3sn):

鲜红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夹浅红色薄层块状粉砂岩及中层状细粒长石砂岩,底部偶夹灰绿色薄层状泥灰岩,西部为砂质粘土岩夹少许薄层状粉砂岩

中统:

上沙溪庙组(J2ss):

浅紫红色。

黄灰色厚层块状细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与紫红色、灰紫色砂质粘土岩,粉砂岩互层,顶部夹一层透镜状微晶灰岩。

四、地质构造及地震问题

实习线路穿越龙泉山箱状背斜。

龙泉山大背斜轴部宽阔平缓,两翼陡然下降,延伸不远复又变平,为典型的箱状背斜。

背斜由南西向北东渐次倾伏。

核部最老地层为上沙溪庙组,两翼依次为遂宁组和蓬莱镇组。

测区有断层2条:

龙泉驿断层、尖尖山断层。

隧址区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以构造裂隙为主,浅部基岩多为风化卸荷裂隙。

1、龙泉山大背斜:

该背斜轴与线位在DK25+469相交,交角为88°。

背斜东翼产状为N80°E/5°SE,西翼产状为N50°E/30°NW,轴部宽阔平缓,两翼陡然下降,延伸不远复又变平,背斜由南西向北东渐次倾伏。

核部地层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泥岩夹砂岩、中统上沙溪庙组(J2ss)泥岩夹砂岩,两翼发育有次级褶皱。

对工程影响较大。

2、尖尖山断层:

为一区域性逆断层,该断层发育在隧道出口,与线位在DK29+805相交,交角为85°。

断层北起石经寺以西,南延经付锡口达王家湾,全长17km。

在测区内,断层产状为N32°E/60°NW,断层发生在蓬莱镇组内。

在地貌上此断层通过的地方为垭口和沟谷,在航空照片上断层的线性特征明显。

据钻孔揭示,该断层破碎带宽度约650m,具压扭性结构面特征。

断层带内岩层产状紊乱,近直立。

受该断层影响,在断层带附近小褶曲、揉皱极其发育,岩层扭曲、破碎。

对工程影响较大。

3、龙泉驿断层:

为一区域性逆断层,位于龙泉山大背斜西翼,地表因第四系掩盖而断续出露。

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断层南起仁寿陈大山之西,向南断裂形迹逐渐消失而代之以岩层岩层陡立带。

该断裂地表虽有些地方为第四系掩盖,但在地下是一条完整的规模较大的断裂。

有时在断面一侧形成小的背、向斜,较低序次的压扭性断裂。

以龙泉驿断裂为主干构造形成一个小型入字型构造。

测区内该断层被第四系掩盖,据隧道进口钻孔推测其与线位在DK22+524相交,交角为87°,断层破碎带宽度约520米,破碎带物质为全-强风化泥岩、砂岩,局部泥岩风化严重。

对工程影响较大。

4、龙泉山断裂带:

龙泉山断裂带是成都市境内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

它北起中江县,依次通过金堂县、青白江区、简阳县、龙泉区、双流县、仁寿县、井研县,南到乐山市新桥镇附近,全长200km,宽约15~20km,呈NNE—SSW方向展布。

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压扭性断层组成,按其展布位置可分为龙泉山东坡断裂和龙泉山西坡断裂,分别位于龙泉山背斜的东西两翼,各由若干条断层组成。

该断裂带上曾发生过级破坏性地震。

弱震明显地沿该断裂带展布,是一条活动性的断裂带。

成都市城区距龙泉山断裂带的距离不足20km,龙泉山地区人口比较稠密,是重要的工业、农业、教育基地,成渝铁路和一些重要公路干线横跨该带,当地还有黑龙滩水库、三岔湖水库和龙泉山引水隧洞等重要水利工程。

因此,结合龙泉山断裂带地质构造来研究其地震活动性,无论在工程应用还是在地震灾害评估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龙泉山断裂带属成都第四纪前陆盆地的前陆隆起,严格地控制了成都平原第四系沉积的东界,由龙泉山西坡断裂和东坡断裂相向对倾组成。

龙泉山西坡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龙泉山东坡断裂为第四系一般性活动断裂。

龙泉山主体构造包括一系列走向北20°~30°东的褶皱、逆断层等压扭性构造。

龙泉山主体构造为霜状背斜,构造轴线呈现不同程度的弯曲,具有扭动作用。

龙泉山断裂带褶皱深度不大,向下至侏罗系。

龙泉山断裂带是古构造继承性发展的结果,其缺失的地层有:

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中、上寒武系、奥陶系,沉积盖层总厚度约11km。

上述表明,龙泉山断裂带属一条早更新世有明显活动,中、晚更新世有活动的断层,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

该带的断层破碎带物质疏松,多未胶结,断层面上多处存在松软新鲜的断层泥。

历史地震记载和现今地震活动沿断裂带分布特征明显。

从历史地震记载和近40年地震监测表明,该断裂带地震活动明显具有分期性和南北跳迁的特点,该断裂带曾发生过级地震,近10年地震活动明显在增强。

分析认为:

该带今后5年内的地震活动水平仍维持在±级水平。

五、水文地质特征

(一)地表水类型

测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系,表水主要为季节性沟水及较小的常年流水沟,流量受季节控制明显,雨季水量较大,旱季相对较小。

(二)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土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

1、孔隙潜水

由于隧道范围内基岩普遍出露,覆盖层薄,故第四系土层孔隙水贫乏。

2、基岩(红层)裂隙水:

分布于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s)、上统遂宁组(J3sn)、上统蓬莱镇组(J3p)地层中,为一套红色泥岩为主夹厚度不稳定的砂岩透镜体。

其中砂岩裂隙层间水兼具风化裂隙水主要是砂岩裂隙含水,地下水被严格限制在含水砂岩层分布的范围之内,具有多个互不联系的砂岩裂隙层间水含水岩体,含水性极不均匀;风化带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面水体的补给,随地形条件由高向低处径流,于地形低洼处汇集和排出地表。

(三)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

测区内分布有卧龙寺向斜、龙泉山大背斜、龙泉山断层、尖尖山断层,砂岩、泥岩接触带也为强富水区。

根据岩性、地貌、构造因素可分为5个富水带。

1、龙泉山断层富水带:

该区位于隧道进口,主要岩性为泥岩、砂岩。

区内岩体受构造影响节理发育,产状凌乱,岩体破碎,为地下水的富集创造了条件。

该区属强富水区。

2、卧龙寺向斜富水带:

向斜两翼岩层受构造影响岩体破碎,为地下水的富集创造了条件,向斜核部为富水带。

3、龙泉山大背斜:

该区主要岩性泥岩、砂岩。

区内岩体受构造影响节理发育,产状凌乱,岩体破碎,背斜两翼属强富水区。

4、尖尖山断层富水带:

该区位于隧道出口,主要岩性为泥岩、砂岩。

区内岩体受构造影响节理发育,产状凌乱,岩体破碎,为地下水的富集创造了条件。

该区属强富水区。

5、砂岩、泥岩接触带:

测区为侏罗系红层,岩性以泥岩、砂岩为主,砂岩属透水层,泥岩相对隔水,砂岩、泥岩接触带属强富水区。

(四)水化学特征

据初测水试验资料,水质类型属-Ca2+型水,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及〔2007〕140号),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及氯盐环境时,水中SO42-、Mg2+、pH值、Cl-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隧址区下伏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上统遂宁组(J3s)、上统蓬莱镇组(J3p)地层为含石膏地层,地下水对砼多具侵蚀性,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及氯盐环境时,建议设计考虑地下水具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

六、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测区不良地质为天然气、表层坍塌及风化剥落、断层破碎带。

1、天然气

路线隧道经过地段有害气体主要为天然气。

据区域内气矿资料调查:

隧道所经过的侏罗系上、中统地层以及更深部的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内储存有具一定开采价值的天然气体,区内无油层分布。

测区内的天然气一般被上部厚层泥岩所阻隔,但由于受龙泉驿断层及龙泉山背斜影响,隧道洞身段局部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天然气可能沿断层带及背斜核部溢出。

新龙泉山隧道位于龙泉山背斜含油气构造上,是油气运输的有利指向区和储集区,并且在石油钻探中已有显示,只是未达到工业开采要求。

同时隧道穿越遂宁组地层,紧临沙溪庙组地层,而沙溪庙组地层在洛带气田属油气产层。

由于受构造影响,岩层节理发育,所以沙溪庙组中的油气很容易上移至遂宁组,加之其上覆有较厚的泥岩层作为盖层封闭,所以油气易储集而不易散发。

综合判定新龙泉山隧道为高瓦斯隧道。

对于该隧道,建议按照高瓦斯隧道进行施工图设计,在施工阶段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加强通风和天然气监测工作。

2、风化剥落及表层坍塌

对隧道进出口有影响的主要为开挖后的泥岩坡面,该岩层较软弱,表层易出现风化剥落及坡面坍滑等失稳现象。

3、断层破碎带

断层角砾:

分布于DK29+~DK30+段尖尖山断层破碎带内,岩体破碎,对隧道出口影响较大。

断层破碎带为强富水区,隧道施工易突水、突泥、坍方、掉顶,对工程影响大。

压碎岩:

分布于DK22+263~DK22+785段龙泉驿断层破碎带内,受龙泉山断层影响,岩体节理裂隙极发育,隧道进口浅埋,对隧道进口影响较大。

隧道施工易突水、突泥、坍方、掉顶,对工程影响大。

4、滑坡

龙泉山脉一线的龙泉、金堂、青白江等区、县以构造剥蚀低山为主。

区内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挖渠、建房、公路修建、农田开垦等人类活动活跃,一些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地区易诱发产生地质灾害,且多以中小型滑坡、崩塌为主,造成房屋变形、墙体开裂、地表下错、农田掩埋、交通阻塞等危害。

狮子山附近、钟家山附近均有滑坡。

滑坡区位于成都东部台地与川中丘陵龙泉山脉的接触地带,毗邻成都平原。

区内地势整体上北西低南东高,斜坡类型为侵蚀型土石混合斜坡。

区内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的残坡积层、滑坡堆积层及下伏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砂泥岩互层。

其中砂岩较厚,整体性强,风化速度慢;而泥岩较薄,易软化、风化速度快,是基岩中的软弱结构层,遇水后很易泥化、软化,抗剪强度急剧下降,从而易产生顺层滑坡。

区内岩体构造较发育,特别是陡倾角节理发育。

如遇暴雨很容易触发滑坡。

对滑坡进行整治可在滑坡前缘设置一排抗滑桩,用以保证滑坡的整体稳定性。

抗滑桩选择人工挖孔桩为宜,桩端嵌入稳定基岩一定深度。

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以减少地表水渗入到滑体内。

根据滑坡区地形条件,建议在滑体后部稳定地段修建“人”字形截水沟。

以拦截滑坡后部的地表水体。

滑体内修筑排水沟,及时排走暴雨带来的积水。

其他辅助工程:

填塞裂隙、改善地表植被覆盖,对滑坡后部坡面进行改造可将原有坡面改造成台阶状地形,有利于坡边的局部稳定。

特殊岩土为软土、膨胀土、石膏、膨胀岩。

1、软土

主要为软土(Q3eol),褐黄色,软塑~流塑状,土质较纯,分布于DK22+480~DK22+785低洼沟槽内,厚0~4m,软土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承载力等特点,对隧道进口、进口段路基影响较大。

根据静探资料,双桥静力触探该层平均锤尖阻力qc=~,平均侧壁阻力fs=~kpa,摩阻比Rf=~,压缩模量Es=~。

2、膨胀土

主要为<12-4>膨胀土(成都黏土)(Q3eol),棕黄、褐黄色、灰黄等色,硬塑,含铁锰结核,黏性强,为弱~中等膨胀土,厚5~15m,分布于隧道进口低洼沟槽内。

据土工试验资料,棕黄、褐黄、灰黄等色,成都黏土自由膨胀率为40~72%,液限为38~%,蒙脱石含量M=~%,阳离子交换量CEC(NH4+)=158~mmol/kg,属弱~中等膨胀土,厚5~15m,具遇水软化、膨胀、强度降低、失水收缩、开裂、干硬等特征,对隧道进口段路基影响较大。

3、石膏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隧址区下伏侏罗系遂宁组(J3S)、沙溪庙组(J2S)、上统蓬莱镇组(J3p)地层为含石膏地层,石膏质软,具强侵蚀性,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及氯盐环境时,建议设计考虑地下水具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

4、膨胀岩

测区下伏基岩为侏罗系(J)泥岩夹砂岩,泥岩为紫红色,泥质结构,泥质胶结,中厚层状,岩质较软,易风化剥落,具遇水软化崩解、失水收缩开裂等特性,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

七、重点工程地质说明:

(一)杨柳桥工程地质说明:

1、概况:

小里程桥头位置CK+770,大里程桥头位置CK+026,全长256米。

2、地形地貌:

丘陵地貌,中间有洼地,水库、植被茂盛。

3、地层岩性:

该桥所在地域包括第四系坡残积砾石土,黄褐色中密状,砾石呈棱角状;侏罗系岩性,蓬莱镇组砂岩红砂岩,中厚层状;泥质胶结,风化裂隙发育。

4、地质构造:

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

5、水文地质:

地表有一条常年流水的沟槽,未观测到地下水情况。

6、桥位稳定情况:

大桥跨越的区域无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地表基本无覆盖,有种植土,桥面下有淤泥。

7、墩台地剖面描述:

小里程桥头被居民区占据,大里程桥头是公路,大桥跨越部分有基岩露出,基础持力层稳定。

8、工程性质问题:

1)、有较软下伏层;2)、无塌陷、滑坡流沙层。

9、防护措施:

可采取深钻填充混凝土的方法和巩固墩台。

(二)石经寺大桥工点地质说明:

1、概况:

该桥位于龙泉山大背斜的西冀部,起点里程CK11+130,终点里程CK11+470,总长度340米,高程在500米以上。

2、地形地貌:

该桥跨越龙泉山下降段的沟后,大桥两部分别位于两个山头,此处有两个斜坡,地形比较陡峭,山顶被植被覆盖。

3、地层岩性:

大桥所在地区地层包括侏罗系上流蓬莱镇组上段和白垩系苍溪组,其中蓬莱镇组上段以紫色砂岩和灰白色砂岩为主,夹杂少量紫红色泥岩;白垩系苍溪组以紫红色砂岩为主,夹杂泥岩。

岩土体工程性质为较硬岩,地表弱风化,上部完整,下部不完整。

4、地质构造:

此工程位于龙泉山大背斜以西冀部,桥下方有一山沟。

5、水文地质:

该地区下部有小河。

6、桥位稳定情况:

该地段以砾岩、砂岩、泥岩组成,风化程度较弱,且桥台位于山头,被大量植被覆盖,水土保持好。

此地段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可能性较小,因此桥位比较稳定。

7、墩台局部剖面描述:

墩台位于以砾岩为主,夹杂少量泥岩的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上段和白垩系苍龙溪组地层上;软岩地基。

耐风化能力较弱,饱和抗压上限为5~30MPa。

8、工程地质问题:

1)、山体可能出现滑坡、边坡变形及破坏问题;2)、软土层的存在可能导致地基不稳定或破会等问题。

9、防护措施:

1)、减少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影响,可根据地下水类型,水量大小,渗流条件,动水和静水压力等情况,适当降低1-2级。

2)、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防护。

(三)山泉乡隧道工点地质说明:

1、概况:

此隧道位于龙泉山大背斜核部,起点里程CK6+500,终点里程CK6+500,隧道全长1000米,埋深200米左右。

2、地形地貌:

该隧道所经地区海拔较高,多在750米以上,地势险要。

该区具有龙泉山最高峰,并被隧道穿越,周围分布有较多的山脊、陡壁和谷地,该地区具有地下水分布,可沿岩土体较弱面渗出。

3、地层岩性:

该隧道先后穿越了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下段。

遂宁组岩层多以砖红色泥岩为主,并夹杂少量砂岩,遂宁组上有蓬莱覆盖层,多以巨厚层块状岩体为主。

4、地质构造:

隧道位于龙泉山大背斜核部,岩层近似水平,节理不规则规则发育,表面露出的节理以风化型为主,部分有泥质填充物,岩体被分割为破碎结构,线路西侧约500米未见断层。

5、水文地质:

无地表水,由于节理发育,地下水渗入层中,公路西侧有渗流现象,但流量较小。

6、围岩分段:

由于处于背斜核部,岩层多构造作用影响不大。

地表风化严重,节理发育,露出岩体为破碎砾岩,土体为较为湿润软土,工程性质为Ⅱ级,在土体下风化较弱为软岩,硬岩的页层岩,工程分级为Ⅱ级。

7、洞身地质危害:

1)、岩层较软,施工过程容易出现塌方;2)、存在地下水可能发生渗流现象。

8、洞口地质情况描述:

洞口岩体节理发育,稳定性差,本身岩石为软岩,施工时可能发生坍塌,积水洼地可能发生滑坡。

9、工程防护措施:

1)、修筑拦挡建筑物;

2)、加固边坡和路堑边坡;

3)、做好工程中排水;

4)、消除危岩或进行加固。

线路工程地质分段说明:

起始

里程

地形

地貌

岩层

岩性

地质

构造

水文

地质

工程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评价

1

CK0+000-

CK1+100

山脉

苍溪组块状紫红色细砂岩、长石砂岩、粘土页岩

背斜冀部节理发育

该段以砂岩泥岩为主桥墩起点风化严重节理发育对桥墩稳定性有影响

节理发育风化严重对地基影响较大抵抗地基下沉可用挤压法对围岩加固

2

CK1+100-

CK5+600

山谷

山脊

蓬莱镇组细砂岩泥岩以及砂岩泥岩交互层

背斜冀部靠近核部有断层、节理发育

较少地表水

砂岩状泥岩粘土夹砂岩,风化严重,对地基影响较大,有断层和滑坡等不良地质

此处以泥岩砂岩为主,易风化,抗压强,地基承载力弱,加固地基,滑坡区减重反压、打抗滑桩

3

CK5+600-

CK6+400

山脊

蓬莱镇组覆盖在遂宁镇组上,红色泥岩夹灰白色砂岩较硬块状构造

背斜顶部节理发育

地表水

沿线以泥岩砂岩为主,常以泥岩砂岩互层形式存在,岩性较软,承载力较弱,降水易滑坡

泥岩砂岩粗且风化严重,线路地基稳定性差,隧道通过,做好排水,抗滑工程

4

CK6+400-

CK11+200

山脊

山谷

遂宁镇组和蓬莱镇组红色粘土岩较硬,块状

背斜冀部节理发育

较少地表水

该段以泥岩为主,抗剪能力较差,风化程度严重,存在一处滑坡

泥岩为主,抗压能力低,墩台施工需要对地基做处理,采用挤密法,对滑坡地段进行加固

5

CK6+400-

CK11+200

山脊

山谷

苍溪组紫红色块状细粒砂岩夹杂粘土岩

背斜冀部节理发育

该段为紫红色块状细粒长石砂岩夹粘土岩,抗压抗剪力差风化程度较高

植被较密,无地表水,不易发生滑坡岩性较差,地基有沉降,需加固地基,边坡也需进行加固

八、后记

实习前一天在教室里上课,老师讲解了这次实习地点龙泉山的概况,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布置了实习任务,对实习方式和时间作了安排,分了小组,课后领了工具,地质人员的法宝:

罗盘和地质锤。

对于即将开始的实习心里还是挺兴奋的,夹杂着好奇的心情,像是准备着一次探险。

第二天开始了外业踏勘。

这次实习的地点在成都东南部的龙泉山脉,离开成都市不远,乘校车一个半小时可到。

虽然离原来在峨眉实习的期望远了些,但龙泉山的风景还是不错的,况且有满山遍野的桃林。

第一天的主要内容是浏览实习线路,我们在线路上的几个预定观测点下车作观察,听老师讲解,学习罗盘的使用方法。

天公不作美,实习中途下起了雨,伞不够,许多人衣服都湿了,但大家还是热情不减,大雨反倒添了几分兴致。

龙泉山的公路斗折蛇行,多“U”形弯道。

山坡次第有人家,车中看饱了风景。

第二天开始详细勘测,真正辛苦的工作开始了。

我们在第一个观测点下车,开始步行。

有时我们要到离开公路很远的地方去找观测点,在庄稼地里,或在沟谷里,路很不好走,有的地方要一个接一个地通过。

因为刚开始外业勘测,大家的精力还是很充沛的。

在野外不容易辨清方向,在一个地方辨清了公路转几个弯又迷糊了,所以罗盘是很重要的辨识方向的工具。

然而即使知道了指北针的指向,心中依然没有方向感,旷野中缺少固定的参照物,所以辨识反向是一个问题。

但是大家似乎都不怎么关心方向的问题,只要记下罗盘读数就可以了。

每个小组三个人,各有分工,一人在地图上标注,一人记录,一人测量岩层产状。

组员应该时时交流,统一意见。

但是实际情况是,实习队的人数太多了,有的观测点场地狭窄,通常只有一两个人在测产状,数据的准确性就值得怀疑了。

标注地图者和作记录者各做各的更是常情,这样便会导致点号对不上。

当然这些问题往往到了内业时才发现。

第三天的实习印象深刻。

这天走了很多的山路,有些地方很陡,因为穿的鞋子不合适,山下坡都很困难。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我们到了模拟线路的最高处,已经离开公路很远,进入到深山里了。

山路又窄又陡,我们长途行军,又陡地方真的是在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