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链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466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产业链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汽车产业链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汽车产业链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汽车产业链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汽车产业链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产业链研究.doc

《汽车产业链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产业链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产业链研究.doc

汽车产业链研究

面对产品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市场需求急剧变化,客户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等市场特点,很多企业都清楚地意识到,21世纪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生态链之间的竞争。

企业已不能再局限于自身内部的资源,而必须考虑覆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节,在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的环境中增强整体竞争能力,求生存,求发展。

随着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展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已开始从面向内部的ERP管理转向全局的产业链管理,以此来提高企业总的业务性能和竞争实力。

一、汽车产业链的定义

汽车产业链是以汽车制造企业为龙头,吸引为龙头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的服务业,管理机构等形成动态联盟,共同完成产品的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其中,汽车产业链的上游涉及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下游涉及保险、金融、销售、维修、加油站、物流、餐饮、旅馆等行业。

二、汽车产业链的结构

汽车产业链的结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产品的技术。

二是零部件的采购。

三是汽车制造厂商。

四是销售和服务。

以汽车整车制造业为核心,向上可延伸至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及和零部件制造相关的其他基础工业;向下可延伸至服务贸易领域,包括汽车销售、维修、金融等服务;此外,在汽车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完善的支撑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试验研究开发体系、认证检测体系等。

如果从利润的构成来看,在成熟的国际化汽车市场中,一般零部件采购供应链占1/5,整车制造链占1/5,服务贸易(物流、贸易、金融)占3/5。

相关工业

服务贸易业

汽车整车

制造业

汽车零部件

制造业

支撑体系

图1:

汽车产业链结构

1)整车制造业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发动机零部件

电气电子装置

照明仪表装置

动力传动装置

悬架制动装置

车身零部件

附件

相关行业

汽车轮胎

汽车玻璃

汽车蓄电池

汽车总装

冲压

车身焊装

车身油漆

汽车整车制造业

整车制造企业,一般只从事汽车总装及车身制造,其他则由专业零部件制造企业生产,包括总装、冲压、焊装、油漆四大工艺。

对于汽车轮胎、橡塑件、汽车玻璃、蓄电池等生产部门,习惯上称为相关行业部门,其主要构成如图2所示。

图2:

汽车制造业构成

2)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汽车零部件的种类名目非常多,一般情况,载货汽车的零部件总数达到7000个~8000个,而轿车的零部件总数更多,达到1万个以上。

在一辆汽车总成本中,零部件成本要占到70%~80%。

如果我们从汽车零部件的使用材质、使用用途、结构功能、科技含量等方面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零部件按材质分类,可分为金属零部件和非金属零部件。

目前,金属零部件所占比重约60~70%,非金属零部件约占30~40%,其中塑料零部件占到5~10%。

从发展趋势来看,金属零部件比重逐渐下降,塑料零部件逐渐增加。

2.按零部件使用用途分类,可分为汽车制造用零部件和汽车维修用零部件,各自所占比重决定于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以及汽车维修量的多少。

从世界总的状况来看,两类零部件的大体比例为80:

20。

3.按零部件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发动机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一般用品、装载工具等)。

各自所占比重,因车型不同而定,以一日本统计资料为例,各类的构成如下表。

表13日本汽车零部件分类及产值构成

序号

类别

1990年

2000年

产值(亿日元)

构成%

产值(亿日元)

构成%

1

发动机系统零部件

21686

16.8

20316

16.1

2

驱动、传动系统零部件

21164

16.4

22092

17.5

3

悬挂、制动系统零部件

10609

8.2

9727

7.7

4

车身零部件

35864

27.7

32870

26.1

5

电气系统零部件

25425

19.6

26708

21.2

6

其他(一般用品)

14615

11.3

14258

11.3

合计

129364

100.0

125965

100.0

资料来源:

乔梁著,《WTO与中国汽车产业》,红旗出版社,2002年10月。

4.从零部件模块化供应的角度来看,汽车零部件可分为“模块→总成→组件→零部件”几个层次,在理论上一般依次称为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二级零部件供应商、三级零部件供应商。

但由于目前受零部件技术水平及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模块”化生产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很少见。

5.按科技含量,汽车主要零部件分类如下表。

表14主要汽车零部件按科技含量分类表

科技含量

零部件名称

高科技类

发动机总成、齿型带、V型泵、排气催化转化器、风扇离合器、空调设备、后视镜、座椅系统、油封、中央接线盒、汽车仪表、汽车铸件、模具、软内饰件、安全气囊特种油品、安全玻璃、燃油喷射装置、自动变速箱总成、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加速防滑调节装置(ASR)、自动平衡系统、四轮转向、四轮驱动、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全自动空气悬架系统、全球定位导航系统(GPS)

科技类

变速箱总成、保险杠(大型塑料件)、活塞、活塞环、气门、液压挺杆、轴瓦、塑料油箱、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离合器、盘式制动器、转向盘、刮水器、门锁、安全带、发电机、起动机、组合开关、分电器、等角速万向节、专用紧固件、灯具、汽车锻件、轴承、音响设备、车载电视、特种带材(轴瓦、散热器用)

一般类

高压油管、散热器、制动软管、转向器、传动轴、后桥齿轮、减振器、钢板、弹簧、轮辋、玻璃升降器、风扇洗涤器、暖风机、点火线圈、火花塞、喇叭、电线束、灯泡、随车工具、蓄电池

资料来源:

庄继德著,《汽车零部件系统工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3)汽车相关工业

汽车生产涉及钢铁、冶金、塑料、陶瓷等原材料工业,以及电子、电器等其他十多个产业部门,这些行业和汽车产业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图3)。

目前全世界钢材产量的约15%,铝产量的约25%,橡胶产量的约50%,塑料产量的约10%,石油产量的1/3以上用于汽车产业。

汽车工厂

车工厂

有铜散热器、电器色铝发动机、轮辋等

金锡铅锌轴瓦、附件等

属稀有金属排气净化

油料汽油、柴油、润滑油

滑脂、刹车油、透平油

电类各种灯、仪表、起动机

附件发电机、蓄电池、音响

电话、电视

计算机电子控制系统

燃料铸造、锻造、焦碳热处理煤气

石油

供水清洗、冷却、饮水

塑料转向盘.保险杠、电器

面罩、内饰件等

橡胶轮胎、密封件、

隔振垫、胶管等

木材货箱、车身零件

玻璃窗、后视镜、灯

纺织座椅面料、覆饰材料

品安全带

陶瓷火花塞、绝缘物

皮革座椅、覆饰

涂料防锈用、面饰

钢普通钢车身、轮辋等

特殊钢齿轮、轴承、弹簧

铁铸铁汽缸体、壳体等

化学防冻液、密封胶、切削液、

制品清洗液、冷气工质

制品冷气工质

供电照明、动力

图3:

汽车产业与相关工业关系

三、汽车产业链的特征

汽车产业链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构成产业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2、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角色重要性存在差异性,汽车制造商是产业链上的一个关键环,形成产业链的内核;

3、是产业链上龙头企业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数据交换频繁,实时性要求高,特别适合应用网络化制造这种先进模式战略进行;

4、汽车产业同相关产业的关系: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对国家经济和地区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效应,形成巨大的经济链条,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主要表现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三个方面。

一是车税费对国家财政贡献极大。

汽车作为耐久性消费品,无论在生产阶段,还是在销售和使用阶段,均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税收,汽车税收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

2010年1-11月,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利税总额5119亿元,同比增长54.8%。

二是汽车工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的产品链带动钢铁、电子、化工、纺织、轻工等相关工业的发展是十分明显的,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

2010年1-11月,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38.8%。

三是汽车工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作为国家重要工业之一,汽车工业本身就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加上相关的科研、管理、销售、使用、维修与汽车产品生产用材料、燃料、能源等行业,对就业机会贡献极大。

目前全国与汽车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已经占到了社会就业总人数的1/6。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职工人数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比例越来越大,每增加一个汽车产业生产人员可增加10个人员就业。

五、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

汽车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汽车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逆势增长,以其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就业面广、资金积累能力强等特点,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分别达到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稳居全球产销第一。

可以说,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国民经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

目前,我国的汽车生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特点:

东北三省、上海与江苏、北京与天津、湖北与重庆成为我国汽车工业集中的四大区域。

六、我国汽车产业链的缺失

一是缺少市场化的汽车统计调查机构。

中国每年汽车市场预计销售量与实际状况相差很多,都是由于汽车销售企业没有准确地掌握市场情况,造成汽车工业产能过剩。

中国应建立专门的汽车销售统计调查机构,该机构应将市民按不同社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区分,再根据各类居民对颜色、外观、内饰、价格的偏好,写出适应时宜的市场需求调查报告,并对该报告负相关法律责任。

二是缺少市场化的汽车制造技术营销机构。

中国汽车工业缺少自主品牌,是因为我们的核心技术跟不上。

高校、科研院所与公司信息不对称,开发的技术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这就需要技术营销机构在研发机构与生产者之间穿针引线,起到使技术成果顺利转化的作用。

三是缺少市场化的汽车原材料研发机构。

国外的汽车制造都是从原材料研发开始的,中国的汽车制造原材料领域几乎还是空白。

汽车原材料也需要专门的研发机构,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汽车原材料标准。

汽车原材料研发必须走市场化道路,且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七、优化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对策

一是以几大核心汽车制造企业为中心,向外辐射,带动上游产业发展。

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产业集群具有天然无可替代的优势。

首先,利用引进整车制造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成本的节约。

其次,利用引进整车制造企业,扩充产业链,实现供应的便捷。

二是利用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力发展下游产业,创造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优良环境。

一般汽车整车出场后,营销利润大约是20%,零配件供应大约是20%,其余的50%-60%来自服务。

汽车销售行业的利润正在向售后服务转移,经销商的竞争将体现为售后服务质量的竞争。

三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特点和环保要求,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地理位置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各地特点进行统一布局,发挥各地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各地可以离港口、机场近,交通发达,投资环境比较优越的地方为立足点吸引投资。

另外各地应明确其发展重点及环保要求,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损失,避免发展工业的同时造成环境污染。

对于不符合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销售的产品应采取措施加以整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