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4809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docx

完整版科技常识参考

 

第四章:

科技知识

 

第一节科技成就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

发明:

西汉先期,发明植物纤维纸。

发展:

东汉,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逐渐宽泛使用,后辈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流传:

4世纪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至中亚、阿拉伯、非洲、欧洲。

2.印刷术

发明: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

(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上现存最早雕版印刷品)

发展:

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发明者为老百姓毕昇。

流传:

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

3.指南针

发明:

战国“司南”。

发展:

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流传:

南宋时(13世纪)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4.火药

发明:

唐代中期。

发展: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南宋时制造出生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流传:

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真题--单项选择】中国古代有好多重要发明,按出现的先后序次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真题--单项选择】以下状况可能发生的是()

A.南北朝贵族妇女去佛寺礼佛

B.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玉米

C.周武王穿着铁制铠甲伐纣

D.秦朝儿童春天放纸风筝

【真题--单项选择】关于四大发明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造纸术发明于东汉,发明者是蔡伦。

B.火药发明于唐代,宽泛应用于清代。

C.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财富阶级革命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D.印刷术对文明的流传做出了巨大贡献,北宋的毕昇发了然雕版印刷术。

二天文历法

◇《尚书》记录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商代甲骨文已经记录了日食、月食,而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公历。

◇《春秋·文公十四年》记录公元前613年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石申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星象表。

◇汉武帝时编制第一部完满历书——《太初历》。

◇《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讲解,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

1700多年。

 

◇隋唐时期出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2500颗。

他在1280年完成了中国古代至高无上的历法——《授时

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比公历早300年。

【真题--单项选择】以下关于哈雷彗星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最早是英国人爱德蒙·哈雷测量出来的

B.公元前613年,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确实记录了哈雷彗星的回归

C.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

100年

D.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

 

三古代医卫成就

◇《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辈尊为“脉学之宗”。

◇东汉末年张仲景,后辈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唐代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宣告的药典。

◇明朝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东方医学巨典”

◇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真题-单项选择】关于我国的卫生医疗事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的卫生发展目标

B.隋末唐初的医学家“药王”孙思邈著有《本草纲目》

C.从2000年起.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D.砭石是我国古代最早发明、使用的一种医疗用具,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

【真题-单项选择】中医与京剧、国画并称中国三大国粹。

以下相关中医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东汉华佗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辈尊为“脉学之宗”

B.唐代孙思邈是中国以致世界史上出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C.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的基根源则

D.《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并称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拓展:

北朝贾思勰:

《齐民要求》,现存第一部完满农书

明朝徐光启:

《农政全书》,介绍西方自然科学,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前驱”

明朝宋应星:

《天工开物》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四.现代科技:

石油

大庆油田是1959年继第一座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后发现的又一个大油田,后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

油田。

证明“陆相地层生油”理论。

已累计产油21亿多吨,被誉为“世界石油开发史的奇景”五、现代科技:

数学

1966陈景润获取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当先成就

 

六.现代科技:

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1964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航节气代(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真题-单项选择】新中国建立今后,我国政府拟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

()

A.20世纪50~6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七.现代科技:

航空航天

1.载人航天计划

B.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

第一步:

1999-2008——载人飞船(神一至神四:

无人上天;神五至神七:

载人上天)

第二步:

2011-2013——空间交汇对接(天宫一号和神八、神九、神十空间对接研究)

第三步:

2020今后——空间试验站:

(长远性航天空间站,辅助其他航天工程展动工作)

2.一箭多星技术

2015年9月20日新式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一箭20星创亚洲之最。

标志住我国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创立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我国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也随长征六号完成首次翱翔试验,该发动机无毒无污染,技术上是一个质的飞驰。

拓展:

中国三大航天中心是:

四川的西昌、甘肃的酒泉、山西的太原。

 

八.现代科技:

探月计划

2004年-2007年为“绕”的阶段,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探测。

2007年-2012年为“落”的阶段,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

2012年-2017年为“回”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拓展:

1969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实现人类踏月理想(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月)

 

九.现代科技:

生物技术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2.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杂交水稻指采用优异性状互补的品种进行杂交,生产拥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种。

2014袁隆平超级稻第四期亩产1026.7公斤,利用人工培育稻与野生稻之间基因差异。

经过杂交和基因重组,使后辈获取杂种优势。

中国发明的杂交水稻,除国内发展迅速外,在印度、美国等国也获取了显然的增产收效

【真题-单项选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是利用了()

A.基因的多样性B.染色体的多样性

C.细胞的多样性的多样性

【真题-单项选择-2010】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获取了一批拥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

果。

以下所有下于近30年来获取的重要打破的一组是()

A.哥德巴赫猜想、载人航天、古生物考古、南水北调

B.月球探测、核电工程、反西格玛负超子、陆相成油理论

C.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搬动通讯、高性能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D.激光照排技术、量子通讯、古生物考古、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第二节.高新科技

 

一般认为,高新技术包括六大技术领域: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资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

主要特点:

高智力、高收益、高战略。

将在本世纪获取迅速发展,并经过宽泛的合用化和商品化,成为日益富强的高技术产业

 

一.信息技术

以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成为

21世纪技术的前导。

主要指信息的获取、传达、办理

等技术。

信息技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

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1978年王选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被称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真题-单项选择】被誉为中国现代毕昇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

华罗庚

C.王选

D.

李四光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TH-2:

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2014超级计算机榜单,“天河二号”以比第二名美国“泰坦”快近一倍速度连续第四次获冠。

2015超级计

算机榜单,“天河二号”第五次获冠。

落户地址:

中山大学广州超算中心

 

二.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和工程原理等生产制品的综合性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

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四领域。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核心。

它有两个标志性技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生物技术不但在农业和医学领域获取宽泛应用,而且对环保、能源技术等都有很强的浸透力。

 

三.新资料技术

新资料技术是高新技术的物质基础,包括对超导资料、高温资料等的开发和利用。

两个标志:

一是资料设计,即依照需要设计新资料;二是超导技术。

超导资料:

是指拥有在必然的低温条件下表现出电阻为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资料。

纳米资料:

纳米(nm),又称毫微米,纳米是一个尺度看法,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

10~100个

原子亲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是长度的胸襟单位。

人们将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它的光

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别性能,即为纳米资料。

【真题-单项选择】关于纳米资料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纳米资料中的纳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计量单位

B.纳米资料拥有奇怪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方面的性质

C.用纳米级的颗粒组成的资料就叫纳米资料

D.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银粉会在空气中

 

四.新能源技术

能源是人类生计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

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是新能源技术主要标志。

经过对核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打破了以石油、煤炭为主体的传统能源看法首创了能源的新时代。

五.空间技术

 

即新式高科技航天技术,是研究、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空间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

两个标志:

航天飞机和永久太空站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正在推行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截止目前,已发射十余颗北斗导航卫星,2020年左右,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知识拓展:

全球定位系统(GPS):

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格洛纳斯系统:

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有24颗卫星组成,军民两用,

伽利略导航系统:

是欧盟一个正在建筑中的卫星定位系统,可供民用的定位系统。

【真题-单项选择】关于卫星导航系统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GPS是欧盟建立的卫星导航系统

B.GPS的信号强度与正确度是可控的

C.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

D.“伽利略”导航系统是第一个基于民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六.海洋技术

海洋总面积为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面积的71%,平均深度为3800米,储蓄着极丰富的资源和能量。

洋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内向拓展。

标志技术:

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

载人深潜:

蛟龙号—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载人潜水器。

2012年“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创立了下潜7062米载人深潜纪录,意味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

99.8%以上海洋深处的能力。

蛟龙号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察看等功能。

 

第三节物理科技

 

一.光学

1.直线流传

同种平均介质中,光是沿直线流传的,在空气中的流传速度近似于3×100000000米/秒。

生活中的应用:

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月食和日食等。

日食:

太阳月球地球运行到同素来线上,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

最早的日食记录见于《尚书》。

月食:

太阳地球月球恰幸好同素来线上,地球在中间,月球被地球的影子掩盖而发生

种类:

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

地球直径是月球的4倍,因此不能够形成月环食。

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样地址,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讲解【真题-单项选择】以下相关生活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夏天不易穿深色衣服,深色衣服比浅色衣服更易吸取辐射热

B.驱肠虫药若饭后服用,不易达到最好的驱虫收效

C.依照建筑采光要求,同样高度的住处群,昆明的楼间距应该比哈尔滨的楼间距大D.在汽车玻璃冲刷液中加入合适比率的酒精,可使其抗冻收效更好

 

2.反射

光从一种平均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时,在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流传方向,又回到本来的物质中。

当物

体表面凸凹不平时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圆滑镜面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生活应用:

对镜梳妆;挡风玻璃倾斜安装。

【真题-单项选择】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最主要原因是()。

A.便于雨水流走B.防备因反光而影响驾驶员视野

C.减少空气阻力D.结构合理,视野广阔,承受冲击能力强

3.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流传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生活应用:

水中鱼

【真题-单项选择】以下说法中,所含光学知识原理达两种以上的是()。

A.镜中花,水中月B.猪八戒照镜子

C.海市蜃楼D.潭清疑水浅

4.光的色散、散射

将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太阳光能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波长由大到小),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

红外线的一个显然效应是它的热效应。

应用:

红外夜视仪、遥控器等。

在光谱的紫端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利用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的特点,医院常用紫外线来灭菌。

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特点,常用它来做防伪标志。

物质中存在的不平均团块使进入物质的光偏离入射方向而向周围八方散开,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大气对波长较短的光简单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易被散射。

应用:

大气对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很多,故明亮的天空是蔚蓝色的。

【真题-单项选择】交通讯号灯有红、黄、绿三种,其中停车符号用红色,其原理是()

A.世界通用,是一种国际常例

B.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它能够传得最远

C.红色是一种暖色,能令人在停车时感觉心情快乐、放松

D.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短,穿透能力最强,令人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

 

二.热学

1.物质三态

物质一般状况下,物质都有三态,如水的三态为

冰、水、水蒸气,分别为固体,液体平和体。

自然,

物质还有其他两种存在的形态,叫做等离子态和超固

态。

处于等离子态的物质叫做等离子体,处于超固态

的物质叫做超固体。

 

2.变化过程

汽化:

液态变气态,吸热

液化:

气态变液态,放热

融化:

固态变液态,吸热

凝固:

液态变固态,放热

升华:

固态变气态,吸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

气态变固态,放热

 

三.力学

 

1.惯性:

惯性定律就是牛顿第必然律:

所有物体都将素来处于静止也许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出现施

加其上的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为止。

惯性是所有物体的固有属性,所有物体都拥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相关。

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相对难于改变,也就是惯性大。

2.摩擦力:

阻拦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转动摩擦、滑动摩擦三种。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发生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阻拦它们相对运动的摩擦,称为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大小和压力大小相关。

压力越大,物体接触面越粗糙,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真题】以下现象中,其实质与其他三个现象的实质不同样的现象是()。

A.在水平操场上转动的足球,最后要停下来。

B.人走路被石头绊倒会向前倾倒。

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D.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诚然不再碰到火药的推力,但是依旧向前运动。

 

3.重力

(1)大小和方向: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碰到的力,叫做重力。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用然是指向地心的(只有在赤道和

 

两极指向地心)。

地面上同一点处物体碰到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同样,当m一准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重力加速度g成正比,用关系式G=mg表示。

平时在地球表面周边,g值约为,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碰到的重力是9.8N。

(是一个平均值;在赤道上g最小,;在两极上g最大,。

N是力的单位,字母表示为N,1N大体是拿起两个鸡蛋的力)

(2)超重与失重:

超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

失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

 

四.牛顿与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是艾萨克·牛顿在

1687年于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公布的。

牛顿的普适

的万有引力定律表示如图:

任意两个质点有经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

吸引。

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

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此间介质种类没关。

 

五.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创立,依照研究的对象不同样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与参照系的选择没关。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的差异是,前者谈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性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行到拥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效原理的假设下,宽泛应用于引力场中。

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知识性”看法,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波折时空”等崭新的看法。

它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节化学科技

 

一.三大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暖

一般认为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拥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

的长波辐射拥有高度的吸取性,能强烈吸取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以致全球

天气变暖。

二氧化碳增添的原因: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开荒等。

危害:

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

【真题-单项选择】全球天气变暖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

造成温室效应最重要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氟利昂C.一氧化二氮D.臭氧

 

2.臭氧空洞:

在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臭氧拥有强烈的吸取紫外线的功能,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碰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

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

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碰到破坏。

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3.酸雨:

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

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

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化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真题-单项选择】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它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和营养,使土壤困穷化,危害动、植物生

长。

其PH范围(

)。

A.小于5.6B.

小于6C.

大于6D.

大于

 

二.化学变化(反应)

 

1.化学变化看法:

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变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实质是旧

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化学变化过程中总陪同着物理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平时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

化学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宽泛存在。

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等。

宏观上能够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点。

总结:

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即为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分类: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划分,能够把化学变化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种类:

化合反应S+O2=点燃=SO2

分解反应2H2O=通电=2H2↑+O2↑

置换反应H2+CuO=高温=Cu+H2O

复分解反应HCl+AgNO3=AgCl↓+HNO3

【真题-单项选择】以下变化使事物性质发生改变的是()

A.酒精挥发B.矿石粉碎冰雪融化白磷自燃

 

第五节生物科技

 

一.人体科技

1.血细胞

红细胞,红血球,其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

它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成人女性大体为4~5百

万/立方毫米血液,男性为5~6百万/立方毫米血液。

低于此指标则为贫血。

白细胞,白血球。

白细胞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伤害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

起重视要的作用,故白细胞也平时被称为免疫细胞。

机体发炎时白细胞增添。

 

【真题-单项选择】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它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A.将氧气从肺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

B.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生病以及外来感染

C.促进血液中的生物化学反应,辅助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D.在血管破裂时大量齐聚,起到凝血作用

 

2.血型

 

(1)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ABO血型:

分为A型、B型、AB型、O型4种

AB型可接受任何血型输入,被称为全能受血者

O型可输给任何血型的人,被称为全能输血者

但O型血只能接受输入O型血

Rh血型:

Rh阴性血又叫熊猫血,是特别稀有的血液种类。

在白种人中比率较高,约

15%。

血型系统对输血的意义:

不相容的血型输血,可能以致溶血反应的发生,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致死亡。

(2)血型基因组合

A、B、i

三个等位基因有

6种基因组合形式:

AA、Ai、BB、Bi、AB、ii。

在遗基因中,A、B是显性因子,i是隐形因子

【真题-单项选择】若是父亲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