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4928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解答下面应用题

1.挖一条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

100÷5=20(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

列式:

教师提问:

上面这两道题研究的是哪三种的关系?

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回答:

上面两道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三量关系,已知工作总量和工程时间,求工作效率.

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

100÷20=5(天)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师生小结:

上面3、4两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问题.已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9.

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教师提问:

(1)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怎样分析?

怎样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题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结果都相同)

(4)为什么结果都相同呢?

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变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工作效率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的商也就是工作时间不变.)

(5)去掉具体的数量,你还能解答吗?

把这段公路的长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乙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两队合修,每天可以修这段公路的()

列式:

2.教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工程问题)

3.归纳总结.

4.小组讨论:

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

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来表示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5.练习.

(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几天可以完成?

(2)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用12小时,乙单独做用10小时,丙单独做用15小时.甲、丙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

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三、巩固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算式.

一堆货物,甲车单独运4小时可以完成,乙车单独运6小时可以完成,现在由甲、乙两车合运这批货物的`,需要多少小时?

正确列式是()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新的分数应用题―工程应用题.其解答特点是什么?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用“”表示.)工程应用题还有很多变化,以后我们继续学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8页例10

教材简析:

工程问题应用是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特例。

它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与整数工程应用题基本相同。

本节教学,主要是用整数工程应用题引入,让学生根据具体数量解答,然后把工作总量抽象成一个整体,用单位“1”表示。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实际意义,掌握它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分数工程问题的特点。

2.理解、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

3.能正确解答分数工程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几张。

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口答列式:

1.修一条100米长的跑道,5天修完。

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

3.修一条100米长的跑道,每天修25米,几天修完?

4.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8,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通过这组题,复习工程问题的三个基本数量关系,以及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不定具体的数量应样表示,为学习用分数解答奠定基础。

二、新课:

1、引出课题:

工程问题应用题.

2、教学例10

(1)出示例10:

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2)审题后,根据条件问题列成下表,分析解答,讲算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2、掌握一般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3、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产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

他们要几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加工80个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

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80÷4=20(个)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

平均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1÷4=

(把工作总量看作“1”)

(2)一项工程,甲单独修建,需要4天完成,乙单独修建,需要8天完成。

①甲队独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②乙队独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③两队合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小结:

刚才这几道题中,工作总量所以用“1”表示,因为工作总量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数量,而工作效率是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实质上是单位时间完成了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2.(小黑板)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8天完成。

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需要12天完成。

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审题后,想:

这道题需我们求什么?

你可以根据哪个关系式来解答?

(2)学生尝试做,并同桌交流。

(3)反馈说明。

1÷(+)=1÷(+)=1÷=4(天)

(把工作总量看作“1”,两队的工作效率就是+。

教师:

如果不把工作总量看作“1”,而是看作2、3、5、10结果会怎样?

学生任选一个数列式计算。

小结:

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不过看作“1”是最简捷、最常用的。

2、练一练。

(1)填空。

①甲做一项工作需5天完成,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3天完成这项工作的()。

②一项工程,甲队独做需要36天完成,乙队独做需要45天完成。

两队合做,一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天可以完成。

(2)修一条公路,甲队独做需10天,乙队独做需15天,甲乙两队合做,几天可以完成?

(全班练,抽学生写在投影片上,同桌互说是怎么想的)

3、小结:

四人小组讨论。

刚才练的题有什么特点?

我们是怎么解的?

教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工程问题。

(出示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变式练习

打印一份稿件,甲单独干要10小时,乙单独干要12小时,丙单独干要15小时。

(1)甲、乙、丙三人合打1小时,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2)三人合打一小时后,还剩下几分之几?

1-=

(3)甲、乙、丙三人合干,几小时可以完成?

1÷(++)=4(小时)

(4)甲、乙两人合干5小时,可以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5=

(四人小组交流,想想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2、看书,质疑。

四、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是怎样来解答这些应用题的?

五、作业:

《作业本》P70[67]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2、掌握一般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3、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产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

他们要几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加工80个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

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80÷4=20(个)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解答下面应用题

1.挖一条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

100÷5=20(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

列式:

教师提问:

上面这两道题研究的是哪三种的关系?

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回答:

上面两道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三量关系,已知工作总量和工程时间,求工作效率.

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

100÷20=5(天)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师生小结:

上面3、4两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问题.已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9.

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教师提问:

(1)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怎样分析?

怎样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题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结果都相同)

(4)为什么结果都相同呢?

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变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工作效率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的商也就是工作时间不变.)

(5)去掉具体的数量,你还能解答吗?

把这段公路的长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乙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两队合修,每天可以修这段公路的()

列式:

2.教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工程问题)

3.归纳总结.

4.小组讨论:

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