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4953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docx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二○一五年十二月

 

附件:

1.中文题名页

2.英文题名页

3.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4.导师承诺书

5.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6.作者简介

7.目录

8.图和表清单

9.页眉式样

10.参考文献

11.学位论文封面样式

第1章内容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应以汉语撰写(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学位论文可以要求用其它文字撰写)。

来华留学生可以用英文撰写学位论文,但须有详细中文摘要(不少于6000字),英文摘要300-800英文实词。

学位论文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依次为:

1.中文封面;

2.中文题名页;

3.英文题名页;

4.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5.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承诺书;

6.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7.作者简介;

8.中文摘要;

9.Abstract;

10.目录;

11.图和表清单(如有);

12.正文;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附录。

学位论文每部分从新的一页开始,各部分要求如下:

1.1中文封面

封面是学位论文的外表面,对论文起装潢和保护作用,并提供相关的信息。

我校申请博士、硕士、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和硕士专业学位(非全日制)的学位论文封面分别使用统一规定的不同封面。

封面中除已固定的内容外,其他需要填写的内容要求如下:

分类号:

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或《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4版)标注。

UDC:

按《国际十进分类法》进行标注(可登陆www.udcc.org,点击outline进行查询)。

密级:

按GB/T7156-2003《文献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标注。

公开论文可以标注“公开”,也可不标注。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定密工作办法》的规定,非公开论文须经申请、批准方能标注论文的密级,同时还应注明相应的保密年限,如“保密★2年”。

论文题目:

应以简明词语恰当、准确地反映出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5字,必要时可加论文副标题。

论文题目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如论文题目内容层次很多,难以简化时,可采用论文题目和论文副标题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副标题起补充、阐明题目的作用。

学科专业:

一级学科名称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颁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为准,二级学科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填写,自设二级学科按各单位向教育部备案的自设二级学科名称及代码填写。

专业学位类型(领域):

专业硕士学位名称按照专业硕士学位全称填写。

学号:

填写研究生学号。

姓名:

填写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

填写导师姓名,后附导师职称“教授”、“研究员”等,一般只写一名指导教师。

经正式批准、备案的副导师或企业导师,写在副指导教师或企业导师一项中(限一名),后附职称“教授”、“研究员”等。

培养单位:

指学位申请人所在学院(所、室、中心等)名称,应采用规范全称。

如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学院等。

论文完成时间

填写论文完成时间年月,如二O一五年十二月。

1.2题名页

题名页包含论文全部书目信息,单独成页(见附件1、附件2)。

主要内容规定如下:

学校代码:

按照教育部批准的学校代码标注,应为“10491”。

研究生学号:

填写学生学号。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和学位论文类型:

保持“中国地质大学”题字不变。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填写“硕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学位论文”或“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全日制)或“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非全日制)”。

题名(即论文题目)和副题名(即论文副标题):

题名要求同论文题目,应中英文对照。

英文题名在中文题名下方。

题名和副题名在整篇学位论文中的不同地方出现时,应保持一致。

责任者;

责任者包括论文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等。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遵照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著录。

学科专业:

同1.1中说明。

专业学位类型(领域):

同1.1中说明。

培养单位:

同1.1中说明。

论文完成时间:

填写论文完成时间年月,如二O一五年十二月。

1.3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部分放在题名页之后另起页(见附件3)。

提交时须有作者亲笔签名。

1.4导师承诺书

本部分放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之后另起页(见附件4),提交时须有论文指导教师亲笔签名。

1.5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部分放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之后另起页(见附件5),提交时须有作者亲笔签名。

1.6作者简介

个人简介包括出生年月日、获得学士、硕士学位的学校、时间等;学术论文研究成果按发表的时间顺序列出(已发表的列在前面,已接收待发表的放在后面);研究成果可以是在学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申请的专利或获奖等(见附件6)。

1.7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一般以第三人称语气写成,不加评论和补充的解释。

摘要具有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的内容应包括与论文等同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可供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

中文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篇幅以一页为宜。

如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用外文撰写学位论文时,中文摘要应不少于6000字。

摘要中不可出现图、表、化学方程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关键词在摘要内容后另起一行标明,一般3~5个,之间用分号分开。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做文献索引和检索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应体现论文特色,具有语义性,在论文中有明确出处。

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或各专业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1.8Abstract

Abstract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一般不少于300个英文实词,篇幅以一页为宜。

如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1.9目录

学位论文应有目录,另起页。

目录是论文各章节标题的顺序列表,附有相应的起始页码(见附件7)。

1.10图和表清单(如有)

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录页之后。

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目和页码。

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目和页码(见附件8)。

1.11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部分,每一章应另起页。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引言或绪言(第一章):

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问题的提出,选题的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等。

具体章节:

本部分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是论文的核心。

各章之间互相关联,符合逻辑顺序。

引文标注:

论文中引用的文献的标注方法遵照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可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但全文必须统一。

注释:

当论文中的字、词或短语,需要进一步加以说明,而又没有具体文献来源时,用注释。

注释一般在社会科学中用的较多。

由于论文篇幅较长,建议采用文中编号加当页“脚注”的方式。

最好不采用文中编号加“尾注”。

涉及参考文献的注释同正文加注。

结论(最后一章):

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应明确、精练、完整、准确,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论文的结论应包括论文的核心观点,着重阐述作者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交代研究工作的局限,提出未来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学位论文字数:

建议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5万字,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3万字。

在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下,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可自行规定论文字数。

1.12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该文章的形成作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载,语言要诚恳、恰当、简短。

包括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和调查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个人。

1.13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列出参考文献表。

参考文献表是文中引用的有具体文字来源的文献集合,其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遵照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被引用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

私人通信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下方。

1.14附录

有些材料编入文章主体会有损于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或有碍于文章结构的紧凑和突出主题思想等,可将这些材料作为附录编排于全文的末尾。

 

第2章书写要求

2.1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

学位论文应用汉字书写。

汉字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除特殊需要外,不得使用已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

标点符号的用法应该以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为准。

数字用法应该以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

2.2密级标注

标注同中文封面密级要求(具体标注见1.1)。

文献保密期限的确定、变更或解密应按照有关的国家保密规定及学校保密规定执行。

2.3章、节(层次标题)

论文正文可以根据需要划分为不同数量的章、节,章、节的划分,建议参照CY/T35-2001《科技书刊的章节编号方法》。

章、节标题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多层次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3.1.2”;一级节标题的序号居中起排,其他多层次标题的序号左顶格起排,与标题间隔1个字距。

例如:

第一章××××(各章标题,居中)

1.1××××(一级节标题,居中)

1.1.1××××(二级节标题,左对齐)

2.4页眉和页码

页眉从第一章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

正文页眉内容:

印制的论文,奇数页居中对齐为“中国地质大学□”(□填写内容按照学生类别选择如下:

博士学位论文、同等学力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非全日制)、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偶数页居中对齐为“作者姓名:

论文题目”。

页码在外侧,页码从第一章(引言)开始按阿拉伯数字(1,2,3,……)连续编排。

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下划线。

页眉格式见附件9。

2.5有关图、表、表达式

论文中图、表、表达式应注明出处(如有),自制的图、表应说明资料、数据来源。

2.5.1图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地图、照片等。

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图要清楚,但坐标比例不要过分放大,同一图上不同曲线的点要分别用不同形状的标识符标出。

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表述中所用一致。

图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

图序号与图题目:

图序号即图的编号,由“图”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图较多时,可分章编号。

如第三章第2个图的图序号为“图3.2”;图题目即图的名称,应简明,置于图序号之后,图序号和图题目之间空1个字距,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例如:

例如:

图3.2非线性构形状态转移过程示意图

图3.2非线性构形状态转移过程示意图

2.5.2表

表应有自明性。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表一般随文排,先见相应文字,后见表。

表序号与表题目:

表序号即表的编号,由“表”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表较多时,可分章编号,如第三章第1个表的表序号为“表3.1”;表题目即表的名称,应简明,置于表序号之后,表序号和表题目之间空1个字距,居中置于表的上方。

例如:

表3.1线性五杆结构各自由度随机反应数值特征

(m)

均值(N)

标准差(N)

变异系数

均值(m)

标准差(m)

变异系数

0.000000

0.000100

0.000200

0.000300

0.000000

206.006806

412.013613

618.020419

0.000000

150.245905

215.100090

266.613296

0.000000

0.729325

0.522070

0.431399

0.000000

0.000024

0.000049

0.000073

0.000000

0.000013

0.000018

0.000022

0.000000

0.541667

0.367347

0.301370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读。

表的编排建议采用国际通用的三线表。

如某表需要转页接排时,在随后的各页上应重复表序号。

表序号后跟表题目(可省略)和“(续)”,居中置于表上方,续表均应重复表头。

2.5.3表达式

表达式主要指数字表达式,也包括文字表达式。

表达式需另行起排,并缩格书写,与周围文字留足够的空间区分开。

如有两个以上的表达式,应用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并将编号置于圆括号内。

表达式的编号右端对齐,表达式与编号之间可用“…”连接。

表达式较多时,可分章编号。

如第三章第2个表达式:

当广义控制截面具有式(3.2)的广义本构关系时,可定义如下的截面示性数

(3.2)

 

较长的表达式需要转行时,应尽可能在“=”处回行,或者在“+”、“-”、“×”、“/”等符号处回行,公式中分数线的横线,其长度应等于或略大于分子和分母中较长的一方。

如正文中书写分数,应尽量将其高度降低为一行。

如将分数线书写为“/”,将根号改为负指数。

2.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表的标注方法可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

建议参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见附件10所示。

顺序编码制:

参考文献表可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部位方括号中(上标)。

引用单篇、一处引用多篇、多次引用同一篇(方括号外标引文页码)文献示例:

……的控制[235];……的思想[236]。

裴伟[248,83]……,…的研究[256-257]。

……产生的结果”[320]198。

……和目标[320]345。

著者-出版年制:

参考文献表引用的文献按文种集中,可分为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种5部分。

中文参考文献在前,外文参考文献在后,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序。

中文参考文献(含中译文献)可以按汉语拼音字顺排列,也可按笔画笔顺排列。

外文参考文献表可以按著(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序。

示例:

……inthescences(Crane1972),……byStieg(1981)

参考文献:

CRANED。

1972.Invisiblecollege[M].Chicago:

Univ.ofChicagoPress.

StiegMF.1981.The……histirians[J].CollegeandResearchLibraries,42(6):

549-560.

引用单篇、多著者、同一著者同年不同文献和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括号外上标引文页码)示例:

……的共识(张忠智,1997),……(刘毅等,1990),……的方针”(裴丽生,1981a)。

……更好的问题(裴丽生等,1981b)。

……的结果”(李伟,1996)1194,……和目标”(李伟,1996)354。

参考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或相应的外文;作者姓名之间用“,”分开。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专(译)著:

[序号]作者.书名[文献类型标志].(译者,译).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连续出版物:

[序号]作者.文题[文献类型标志].刊名,年,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

[序号]姓名.文题[文献类型标志].授予单位所在地:

授予单位,授予年.

专利:

[序号]申请者.专利名:

国名,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

技术标准:

[序号]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日期.

电子文献: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2.7量和单位

论文中使用的有关量和单位要执行GB3100~3102—19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27发布,1994-07-01实施,eqv.ISO1000:

1992)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例外)。

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

在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用正体。

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适当间隙。

 

第3章排版及印刷要求

3.1纸张要求及页面设置

表3.1 纸张规格和页面设置要求

排版要求

纸张

A4(210×297),幅面白色

页面设置

上、下3cm,左、右3cm,页眉2.5cm、页脚2.0cm,装订线0cm

页眉

宋体10.5磅(或五号)居中

Abstract部分用TimesNewRoman字体10.5磅(或五号)

页码

宋体10.5磅(或五号)

3.2中文封面排版要求

中文封面已有固定版式,见附件11所示,只须提供有关内容。

表3.2中文封面排版要求

排版要求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全日制)/非全日制

宋体26磅(或一号)加粗

论文题目

黑体22磅(或二号)加粗居中(可分两行),单倍行距

学号

TimesNewRoman体16磅(或三号)加粗

论文作者

宋体16磅(或三号)加粗

学科专业/企业导师

宋体16磅(或三号)加粗

指导教师

宋体16磅(或三号)加粗

培养单位

宋体16磅(或三号)加粗

日期

宋体16磅(或三号)汉字居中,不用阿拉伯数字

3.3书脊排版要求

论文封面的书脊用仿宋,上方写题目,中间写作者姓名,下方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4中文题名页排版要求(见附件1)

表3.4中文题名页排版要求

学校代码

宋体16磅(或三号)

研究生学号

宋体16磅(或三号)居中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全日制)/非全日制

宋体26磅(或一号)加粗

论文题目

黑体22磅(或二号)加粗居中(可分两行),单倍行距

学号

TimesNewRoman体16磅(或三号)

论文作者

宋体16磅(或三号)

指导教师/企业导师

宋体16磅(或三号)

学科专业

宋体16磅(或三号)

培养单位

宋体16磅(或三号)

日期

宋体16磅(或三号)汉字居中,不用阿拉伯数字

3.5英文题名页排版要求(见附件2)

表3.5英文题名页排版要求

英文排版要求

ADissertationSubmitted……

TimesNewRoman字体16磅(或三号)

Title

TimesNewRoman字体22磅(或二号)加粗居中,单倍行距

Ph.D.Candidate:

TimesNewRoman字体16磅(或三号)居中,单倍行距

Major:

TimesNewRoman字体16磅(或三号)居中,单倍行距

Supervisor:

TimesNewRoman字体16磅(或三号)居中

ChinaUniversitiofGeoscience

Wuhan430074P.R.China

TimesNewRoman字体16磅(或三号)居中

3.6中、英文摘要排版要求

表3.6中、英文摘要排版要求

中文摘要排版要求

英文摘要排版要求

标题

摘要:

黑体18磅(或小二)加粗居中,单倍行距

Abstract:

TimesNewRoman字体18磅(或小二)加粗居中,单倍行距

段落

文字

宋体12磅(或小四)

固定值行距20磅,段前段后0磅

TimesNewRoman字体12磅(或小四)

固定值行距20磅,段前段后0磅

关键词

“关键词”三字加粗

宋体12磅(或小四)

“KeyWords”两词加粗

TimesNewRoman字体12磅(或小四)

3.7目录排版要求(见附件7)

表3.7目录排版要求

示例

排版要求

标题

黑体16磅(或三号)加粗居中,单倍行距

各章目录

第一章格式要求×××

宋体14磅(或四号),固定值行距20磅,两端对齐,页码右对齐

一级节标题目录

1.5×××

宋体12磅(或小四),固定值行距20磅,两端对齐,页码右对齐,左缩进1个汉字符

二级节标题目录

1.5.1×××

宋体12磅(或小四),固定值行距20磅,两端对齐,页码右对齐,左缩进2个汉字符

3.8正文排版要求

表3.8正文排版要求

示例

排版要求

各章标题

第一章×××

黑体16磅(或三号)加粗居中,单倍行距,上下空2行,章序号与章题目间空一个汉字符

一级节标题

1.1×××

黑体14磅(或四号)加粗居中,单倍行距,上下空1行,序号与题名之间空一个汉字符

二级节标题

1.1.1×××

黑体12磅(或小四)居左,单倍行距,上下空1行,序号与题名之间空一个汉字符。

正文段落

文字

××××××××××××××

×××××××××

宋体12磅(或小四),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12磅(或小四),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符。

固定值行距20磅(段落中有数学表达式时,可根据表达需要设置该段的行距),段前0磅,段后0磅。

图序号、图名

图2.1×××

置于图的下方,宋体10.5磅(或五号)居中,单倍行距,图序号与图题目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符宽度。

表序号、表名

表3.1×××

置于表的上方,宋体10.5磅(或五号)居中,单倍行距,表序号与表题目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符宽度。

表达式

……(3.2)

序号加圆括号,TimesNewRoman10.5磅(或五号),右对齐。

3.9其他部分排版要求

表3.9其他部分排版要求

排版要求

作者简介

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宋体12磅(或小四),行距20磅,段前段后0磅。

致谢

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宋体12磅(或小四),行距20磅,段前段后0磅。

参考文献

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

宋体12磅(或小四,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12磅),行距20磅,段前段后0磅。

附录

标题要求同各章标题,正文部分:

宋体12磅(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12磅),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符。

行距20磅(段落中有数学表达式时,可根据表达需要设置该段的行距),段前0磅,段后0磅。

3.10论文印刷及装订要求

论文自中文摘要起双面印刷,之前部分单面印刷。

如果论文因页码过少而不能印刷书脊时,可以单面印刷。

根据论文存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