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分析范式对国内银行产业机构研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140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CP分析范式对国内银行产业机构研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SCP分析范式对国内银行产业机构研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SCP分析范式对国内银行产业机构研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SCP分析范式对国内银行产业机构研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SCP分析范式对国内银行产业机构研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SCP分析范式对国内银行产业机构研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SCP分析范式对国内银行产业机构研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CP分析范式对国内银行产业机构研讨.docx

《SCP分析范式对国内银行产业机构研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CP分析范式对国内银行产业机构研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CP分析范式对国内银行产业机构研讨.docx

SCP分析范式对国内银行产业机构研讨

SCP分析范式对国内银行产业机构研讨

  摘要:

本文利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创立的SCP分析范式,对我国银行产业组织进行研究。

发现我国银行市场结构中国有商业银行仍占据垄断地位,但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银行市场有走向垄断竞争的趋势;在银行市场行为方面,我国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较为单一,从而银行间的竞争手段也比较单一;我国银行业缺乏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最后,本文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

SCP;中国;银行业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增长点,中资和外资商业银行并存发展既统一协调又有序竞争的银行组织体系。

1979年至1993年,历时15年实现从单一到具有多元化竞争银行体系的转变;1994年至2002年,用了9年针对金融市场乱像纷呈的局面,加快金融法规体系建设,依法清理整顿,进一步推进商业化改革,着力关注和开始化解历史风险;2003年至2008年,仅用5年左右基本完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革,化解历史积累的风险,实现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

截至2008年底,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额万亿元,是1978年的323倍,年均增长%;按一级资本排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进入全球最大15家银行的行列。

然而在我国银行业顺利发展的过程中,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银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整个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处在动荡不安中。

本研究以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哈佛学派创立的的SCP分析范式为基本的分析框架,分析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指出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银行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2SCP分析范式简介

  所谓SCP分析范式是指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把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并按结构、行为、绩效三方面构建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

该分析范式是由哈佛学派的贝恩以新古典经济学价格理论为基础在《产业组织》一书中首先确立的。

从此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被确立为产业组织研究的三个基本范畴。

该范式成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企业竞争行为和市场效率的主要工具。

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则决定市场的绩效,某一市场结构又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供给—需求的基本环境。

利用SCP分析范式可以有效分析同一产业内部各个不同企业间的资源配置问题。

因此,SCP分析范式为我国银行产业组织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我国银行业的SCP分析

  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对一个产业中各企业之间竞争状况的描述,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四种类型,市场结构的类型取决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新企业进退壁垒、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短期的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比例等。

按照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市场结构作为企业生存环境,它决定着企业行为。

市场结构的研究是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

银行市场结构是指在银行业市场中,对市场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

本文主要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以及新企业进入壁垒来对我国银行业进行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集中度

  截至2009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3家,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3家,城市信用社11家,农村商业银行43家,农村合作银行196家,农村信用社3056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37家,信托公司58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91家,金融租赁公司12家,货币经纪公司3家,汽车金融公司10家,村镇银行148家,贷款公司8家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16家。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857家,营业网点万个,从业人员万人。

2009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万亿元。

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2009年三类机构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和%。

可见近年来我国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金融市场化改革,但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仍占据着垄断地位。

但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城市商业银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并已在中国银行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上升到2009年的%,城市商业银行总负债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上升到2009年的%。

城市商业银行的数量由2005年的115家增加到2009年的143家。

二是外资银行实现了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市场份额虽然较小,但在重点城市、重点业务上取得了显著突破。

2006年9月底外资银行总资产、存款、贷款的市场份额只有%、%和%。

但外资银行在沿海城市、重点业务和产品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外汇贷款和贸易融资的市场份额在2005年底就分别超过了20%。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外资进入成本的降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将不断上升,特别是其所发展的客户将是具有较高利润率的客户。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将逐步从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转变。

  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根据某些消费者的特别偏好生产的、与其他企业产品具有不完全替代关系的产品的策略。

由于消费者对差别化的产品有比较强烈的偏好,因此其需求弹性较小,价格涨落的变化比较明显。

因此产品差别化策略往往能够改变市场的竞争格局。

银行业的产品差别化与其它产业不太相同,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银行业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各类存款、贷款以及其它中间业务,所以银行业的产品差异并不是体现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外观和花样等方面,而是表现在服务的便捷和安全程度以及能否针对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做其需要的金融产品。

对于我国的银行业来说,差别化程度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业务差别化程度比较低。

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定位大致相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群体基本上是大行业、大企业、优质客户,而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与国外的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业专业化程度低。

很少甚至没有银行集中于几项自己擅长的业务,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之上,进行不同的市场定位,根据客户年龄、收入、职业、性别推出不同的业务,形成自己的独立的竞争优势。

市场营销层次低导致我国银行业产品差别化低。

首先从我国银行业的广告来看,基本上都是银行的形象宣传,提高银行的知名度。

但是从广告的差别化程度来看,各个银行的形象定位基本上趋同,没有体现出各个银行的产品特色,这样很难让顾客做出适合自己金融产品的正确性选择。

  新企业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又一重要因素。

所谓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现有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该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或者说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与现有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总体而言银行业进入壁垒比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性进入壁垒,主要是进入银行业的必要资本量。

1995年,我国颁布的《商业银行法》对进入银行业的资本规模作了一定的规定,比如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就必须要求注册资本最低达到1亿元,商业银行的设立要求是10亿元,同时银行的经营规模的限制更多的是来自市场,因为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本规模才能够取得足够的信用维持银行的正常经营。

二是行政性进入壁垒,即法律或政府的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使中国银行体系引入多样性竞争,从20世纪80年代末,多家其它的所有制结构的商业银行陆续建立。

同时,外资企业也陆续进入我国银行业,但其组织形式、最低资本金数量都受一定的限制。

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时承诺金融业在过渡期内将逐步向外资开放,到2006年以后全面开放,届时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开展业务将不再受地域、币种和业务对象的限制。

从最近几年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政府对银行业的开放程度逐渐提高,进入壁垒逐渐下降。

  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而采取的战略性行动。

市场行为是由市场结构的状况和特征制约的,同时市场行为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着市场结构的状况和特征。

企业的市场行为多种多样,本文分定价行为和非价格行为来分析我国银行业的市场行为。

  定价行为

  定价行为是企业行为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银行已经逐渐开始有了定价的能力,开始运用价格占领市场。

特别是在债券市场、贴现市场和外币市场等利率已放开的领域,中国银行业已开始价格战。

同时,银行也在所提供的服务上实行价格战。

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银行服务同质化程度太高,服务同质化导致客户选择范围很广,进而影响服务价格的制定。

  非价格行为

  为了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上市。

2005年6月交通银行作为国家控股的中国第五大商业银行,如期在港上市;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并创立了多项股市第一;2006年5月中国银行正式在H股上市;2006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同时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2010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在A股和H股同时挂牌上市,历时多年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终于收官。

通过上市,可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完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规范银行经营行为,确保银行存款和负债风险社会化和分散化,使得社会和存款人乃至借款人、投资人等来共同承担银行运作的风险。

  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

市场绩效主要包括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动态效率,有的也考虑就业、经济公平等其它效果。

本文从审慎经营能力、资产质量、抗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绩效。

  审慎经营能力

  《新巴塞尔协议》是目前监管银行经营发展方面的国际准则。

资本充足率是其中的三大支柱之一。

资本充足率的高低往往能够反映一个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

该协议规定了一个最低的资本充足率8%。

这对于各国进行银行业的监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也把资本充足率作为了一个判断银行审慎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准。

按照国际标准,2003年我国仅有8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达标的资产仅占%,而2009年,在贷款大幅增加、资本质量要求明显提高的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基本保持2008年底的水平,超过国际平均水平,截至2009年底,239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例达到100%。

  资产质量

  根据中国银监会2009年的年报,200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亿元、不良贷款率为%。

由于最近几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了改革力度,加快了不良贷款核销力度,资产质量显著改善,不良贷款余额不断减少,不良贷款率也首次在2005年降到一位数。

截至2009年,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仅为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

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大幅提高了。

  抗风险能力

  2007年至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金余额分别为5375亿元、7735亿元、8683亿元,逐年增加;拨备覆盖率这三年分别为%、%、155%,呈逐年大幅上涨态势。

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逐年增强。

  盈利水平

  衡量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指标有很多,一般用税后利润额、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和成本收入比加以衡量。

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都能得出最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稳定的结论。

2007年至2009年,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年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税后利润分别为4467亿元、5834亿元、6684亿元;资本利润率分别为%、%、%;资产利润率分别为%、1%、%。

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的收入构成来看,2007年之2009年净利息收入分别占%、%、63%,手续费收入分别占%、、12%、投资收益分别占%、%、24%,其他收入分别占%、%、1%。

可见,我国银行业的盈利绝大部分来自于净利息收入。

无论从盈利水平还是从收入构成来看,与国外先进的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业的差距真是太大了。

  4结论与对策

  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银行业寡头垄断的特征还较为明显。

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存贷款份额,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都占据着明显的垄断地位。

但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推进,银行业的开放程度会逐渐提高,大量的外资银行和中小银行将出现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这将大大地改变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

届时我国的银行业竞争程度一定会得到巨大的提高。

  从市场行为来看,我国银行业融资产品单一,中间业务发展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手段也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银行仍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而消费信贷、衍生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咨询、管理信息服务等新兴业务发展明显不足,网络银行刚刚起步。

据统计,美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45%左右,欧洲银行为50%左右。

可见我国的差距有多大。

另外,差不多所有的银行还是通过开设网点向客户提供综合性服务,同时辅之以有限的价格竞争以抢占市场,在具体的服务产品、营销手段、产品结构方面差异严重不足。

  从市场的运行结果来看,竞争环境不完善是制约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公平竞争本来是市场竞争有效的最重要标志,而我国的商业银行依然不同程度地控制在各级政府手中,政府对银行业的垄断继续实行某种保护,银行机构软约束现象还是比较严重,这就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秩序,也致使市场的评价与约束功能失灵。

  对策

  根据上述结论,为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本文特提出如下对策:

  继续完善我国银行的改革

  继续推进我国银行市场化改革,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的中小银行。

在这个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在于建立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建立起有效的绩效激励、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机制,将国有商业银行转变成能够风险自担的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中小银行机构的重组、改造。

更重要的是为了使我国银行业能健康地发展,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要为银行业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积极鼓励和促进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我国银行业接受外国银行入股,主要是为了引进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验,但是如果仅仅一味吸收,长期以往会丧失自主创新的能力,最终沦为外资机构的分支。

因此,我国银行应当注意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上有所创新。

大力开发金融衍生业务、代理证券业务、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业务。

同时拓展银行间的代理业务,包括结算汇兑业务、联合发行银行卡业务、资产管理委托业务等等,从而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实力。

  促进银行实行差异化经营

  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之上,进行市场细分,推出每个不同的银行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并针对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推出不同的适合消费群体的产品。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银行的比较优势,从而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SCP分析范式对国内银行产业机构研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