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349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x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46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世纪60年代,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

以下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了就业渠道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④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1981年,里根提出“经济复兴计划”,其核心是大幅度减少联邦预算开支,大幅度减少个人和企业的税率,大幅度减少政府下达给企业的规章条例,制定稳定的货币政策。

该计划()

A.体现了重商主义思想B.运用了供给学派理论

C.传承了自由主义政策D.延续了凯恩斯主义思想

3、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

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是()

A.新旧中产阶级划分标准的变化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C.经营者革命提高了劳动者素质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4、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承认“货币也重要”,把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经常性手段,同时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认为通过政府干预才能加快经济的恢复。

这反映了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

A.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B.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特点

C.凯恩斯主义占主流地位D.仍然倾向于“自由放任”政策

5、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她,认为她当政期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回到亚当?

斯密时代。

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是其实施的是(  )

A.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B.重要产业收归国营

C.使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D.扩大失业救济范围

6、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7、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材料所反映的年代是(  )

经济实体

美国

苏联

日本

欧共体

联邦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国民生

产总值

2775

940

1067

2907

888

691

461

542

二战后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

10亿美元)

A.1945年B.1951年C.1980年D.1993年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海外支出费用激增,国内黄金储备急剧减少。

与此同时,西欧和日本确出现了美元过剩现象。

这可以用来说明()

A.国际金融体系失去了稳定性B.美元的价值逐渐下降

C.美日欧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D.美国经济实力连步下降

9、希腊债务危机持续已久,经济学家认为,危机的罪魁祸首是希腊政府持续借贷超出自身收入的资金,以供养该国民众的高福利。

,当希腊政府开始新一轮的财政紧缩政策,以削减过高的福利支出时,却又再次激起各领域的大罢工。

这折射出西方原有的福利政策()

A.加剧了社会矛盾B.导致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

C.其制定缺乏依据D.妨碍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10、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

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B.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C.开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先河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将一系列基础工业和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法国将能源部门、保险部门、金融部门和一些大公司改为国家接管。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设立的国有企业从战争结束的7个迅速增加到70年代中期的114个;美国政府也创办了一些国有企业。

这表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A.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B.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C.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D.兴起了第三产业和“新经济”

12、1945年7月,工党领袖艾德礼出任英国首相,开始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革政策,先后使英格兰银行、煤矿、航空、电报和无线电通讯、运输、电力煤气和钢铁等行业实现了国有化。

这反映出英国()

A.率先尝试实行计划经济体制B.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创新

C.公有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D.工人阶级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

13、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和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这表明日本()

A.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B.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

C.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D.缓解了经济“滞胀”的局面

14、1949年到1963年,阿登纳接连四次担任德国总理,以“铁肩”支撑危局,使一个战败的、几乎气息奄奄的民族经受住了考验。

他在任期内所做的努力有()

①废除中央统制经济②推动欧洲煤刚共同体的建立

③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④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解决赤字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对于英国福利制度的奠基性文献——《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社会主义右派认为它“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社会主义左派则认为它“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

上述评价说明了福利制度()

A、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B、有利于工人阶级参与政权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冲突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16、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

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17、20世纪初,美国总统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

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等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

有学者认为这场“进步运动”的改革“平衡了资本主义效率与社会主义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

上述材料表明()

A.美国政府行政权力的增强干扰司法独立

B.社会主义制度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制度

C.垄断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调节

D.工业化的实现推动了美国的民主化进程

18、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刺激社会消费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D.重塑政府形象

19、“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

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A.与亚当?

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促使一些国家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D.导致了经济“滞胀”问题的出现

20、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

这一变化说明了()

A.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B.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

C.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D.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

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

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

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

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

百万美元)

高收入国家中三种类型

全世界

高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1965年700

1413280

163040

698900

317570

91290

所占%100

70.53

8.14

34.88

15.85

4.56

1993年23112566

18247536

990262

6259899

6279762

4214204

所占%100

78.95

4.28

27.08

27.17

18.23

——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和的发展报告提供的统计数字

材料二 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

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

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

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

材料三 美国《世界日报》4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防止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经济奴役》的文章说:

“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

“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1)说明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

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推动力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代全球化下,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

2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961年2月2日,肯尼迪向国会提交经济复兴与增长计划,建议通过下列法案:

(1)对失业津贴增加13个星期的临时补助;

(2)在为期15个月的时限内,把救济金扩大到失业工人的子女;(3)重新开发萧条地区;(4)增加社会保险金并鼓励提早退休;(5)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扩大最低工资法的实施范围;(6)给生产谷物的农民提供紧急救济;(7)为全面的房屋建筑和贫民窟的清除计划提供经费。

1961年6月底,这些法案虽经国会作了某些修正,但基本上获得通过。

材料二1980年竞选胜利的里根,身边聚集了一批经济顾问,有弗里德曼、格林斯潘、拉弗、里斯顿、麦克拉肯等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的经济学家。

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6个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

材料三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既有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有所创新,人们称之为新凯恩斯主义或克林顿经济学。

就是把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综合在一起。

……由于放松了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根据通过的耕作自由法,联邦政府不再扮演农场主的最终保护角色,它还将向农场主提供固定的款项,但是逐年减少,使农场主种更多的土地,并且自己决定种什么……减半征收小企业长期投资的资本收益税,刺激了企业的投资和技术创新活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肯尼迪经济政策的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经济运行模式的理论依据。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果,并分析该成果的时代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答案】B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导致传统制造业的衰落,服务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正确;此时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并没有变化,故A项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材料没有涉及经营者革命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

4、B

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要求学生结合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来分析.A.由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导致了70年代经济出现滞胀,所以80年代英国实施了减少,对经济干预的措施,政府减少了公共开支与征税.

B.80年代经济政策是放松对国家经济的干预,应是出卖国有企业.C.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是国家干预的重要体现,不符合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D.扩大社会的救济范围,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也不符合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特点.

故选A.

6、【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发展变化情况,要求学生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新变化的基础知识,来分析材料.A.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破坏,70年代呼吁缩小政府规模,将全力放归人民,实际上是要减少国家干预的力度,缓解过分干预经济所带来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不是联邦政府的势头,而是它的具体措施.C.材料不涉及到福利国家政策的表述,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际上会缩小福利国家政策的规模,和覆盖面.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不符合事实,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建立了一种国家干预和市场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材料中也只是体现出减少国家干预,而不是放弃国家干预.故选A.

7、【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在20世纪40年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是在20世纪50年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在20世纪90年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本题关键点在于——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美国海外支出费用激增,国内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从而导致美国已无力继续支持无条件的黄金兑换,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可知黄金与美元挂钩,而黄金的减少自然会影响美元的价值,B项正确。

A项说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美日欧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与材料无关,排除C。

D项也不符合史实,是因为海外费用支出导致黄金储备急剧减少,排除。

所以选B。

9、【答案】B

【解析】根据“危机的罪魁祸首是希腊政府持续借贷超出自身收入的资金,以供养该国民众的高福利”“当希腊政府开始新一轮财政紧缩政策,以削减过高的福利支出时”说明西方原有的福利政策导致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故B正确;福利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A、D错误;C表述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0、【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80年……通货膨胀……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经济处于滞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逐渐失去效用,里根政府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以应对危机,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已经开创,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政府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故D项错误。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收归国有、国有企业”等字眼表明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是在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的,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资本主义国家不实行计划经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确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2、【答案】B

【解析】根据“开始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革政策,先后使英格兰银行、煤矿、航空、电报和无线电通讯、运输、电力煤气和钢铁等行业实现了国有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国进行了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创新,故B正确;材料表明英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并非实行计划经济体制,A错误;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主体是私有制经济,C错误;D材料未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

本题考查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国家干预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并不等同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13、【答案】B

【解析】罗斯福新政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四个角度干预经济,但材料中日本的做法没有说明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故A项错误;1960年“所得倍增计划”,实质是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借鉴了苏联等社会主义的经验,故B项正确;材料“扩充道路、港湾……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信息不能说明日本已经建成发达福利国家,故C项错误;经济“滞胀”发生在1973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4、A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的“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说明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公平公正;根据材料“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说明对缓和社会矛盾有一定影响。

故答案为C项。

福利制度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形式”,排除A项;福利制度与工人阶级能否参与政权无关,排除B项;福利制度并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排除D项。

16、A

17、C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福利国家制度”,没有改变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只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保证资本积累和继续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方式,从而是整个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表明其主要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故C正确;ABD均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故选C.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自由主义政策.考查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题干“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可以看出他反对政府过分干预经济,应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是不同于亚当?

斯密的“自由主义”的,故B项正确,AC两项错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策的原因是由于经济滞涨的出现,因此D项颠倒了因果关系,应排除.故选B.

20、B

二、非选择题

21、

(1)经济高速增长.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2)不同:

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

(3)凯恩斯主义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言之有理,酌情计分)

22、①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都在发展。

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

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

(2)推动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

(3)问题:

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新殖民主义的出现;环境恶化;贫富分化加剧;社会动荡。

23、

(1)内容:

发展与完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开发落后地区;扶持农业。

理论:

凯恩斯主义。

(2)变化: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

原因:

经济“滞胀”;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失灵;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特征:

多种理论综合基础上的创新。

表现:

连续十多年的经济增长。

原因:

新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的出现;两极格局的解体:

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肯尼迪经济政策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材料“

(1)对失业津贴增加13个星期的临时补助;

(2)在为期15个月的时限内,把救济金扩大到失业工人的子女;(3)重新开发萧条地区;(4)增加社会保险金并鼓励提早退休;(5)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扩大最低工资法的实施范围;(6)给生产谷物的农民提供紧急救济;(7)为全面的房屋建筑和贫民窟的清除计划提供经费。

”,可以得出:

发展与完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开发落后地区;扶持农业。

结合所学,相关理论是凯恩斯主义。

(2)本题考查当代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

”,可见里根政府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结合所学,原因是:

经济“滞胀”;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失灵;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2)本题考查当代克林顿经济学的调整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把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综合在一起。

……由于放松了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可见克林顿经济学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特征是多种理论综合基础上的创新。

结合所学,表现为连续十多年的经济增长。

该成果的时代原因为:

新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的出现;两极格局的解体:

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