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共享养老平台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干部疗养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639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共享养老平台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干部疗养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设共享养老平台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干部疗养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设共享养老平台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干部疗养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设共享养老平台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干部疗养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设共享养老平台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干部疗养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建设共享养老平台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干部疗养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共享养老平台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干部疗养院.docx

《建设共享养老平台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干部疗养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共享养老平台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干部疗养院.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设共享养老平台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干部疗养院.docx

建设共享养老平台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干部疗养院

附件2

广东省直单位第五届工作技能大赛

暨市县机关工作技能邀请赛参赛表

参赛项目:

☑改革创意类□党建创新类□工作创优类

参赛单位

中共广东省干部疗养院委员会

项目名称

建设共享养老平台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项目简介

(800字以内,可附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最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是:

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出路何在?

党中央、国务院顶层设计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全面建设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共享养老平台,通过“互联网+智慧养老"实施家庭“养老银行”、社区“虚拟养老院”、机构“养老联盟”着重解决上述养老三大问题:

第一,建立家庭“养老银行”,市场化补量,由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牵头整合各类人群以C2C商业模式为老年人有偿提供助餐、助医等碎片化服务,分类分级标准量化储蓄工时,按市场价格折算成金额,进行提现或者参养老保险,以及在本人需要养老服务时兑换平台的派遣服务。

创造更多灵活的弹性就业岗位,大量增加养老服务供给,降低养老服务购买成本。

第二,建设社区“虚拟养老院",专业化提质,由政府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社区家政服务中心牵头整合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县乡村三级居家服务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B2C商业模式实现专业力量延伸到社区、家庭。

政府兜底,机构免费或低收费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医、日间照料等服务,实现“家门口”养老。

第三,推进机构“养老联盟",智能化调度,鼓励各地养老机构实施床位、服务信息共享,以B2B商业模式促进机构之间提供抱团旅居养老、代际养老服务。

抱团旅居养老,是鼓励老年人自愿按年龄、兴趣、健康状况形成固定邻里帮扶关系,引导发达区域老年人团购低价格、慢节奏、融合“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抱团旅居养老;鼓励“萎缩化、空心化"的农村地区老人紧密抱团养老。

代际养老,是鼓励幼儿园与养老院联办场所,建立代际学习中心;探索在大中专院校,按在校学生人数的一定比例在学生宿舍区集中配置养老床位.缓解“一床难求”,又减少“床位空置”。

创作团组

成员姓名

性别

年龄

政治面貌

单位及职务

尹彪

40

中共党员

省干部疗养院办公室主任、社会工作者

张宝库

35

中共党员

省干部疗养院办公室副主任、党务工作者

欧阳丽霞

47

群众

省干部疗养院医务科主管护师、心理咨询师

李巧林

41

民进

会员

省干部疗养院理疗部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连莉娟

37

中共预备党员

省干部疗养院餐饮部副经理、护师

 

附件3

广东省直单位第五届工作技能大赛

暨市县机关工作技能邀请赛参赛项目说明书

参赛单位:

中共广东省干部疗养院委员会

项目名称:

建设共享养老平台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项目背景:

我国老龄人口急剧增多,2016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

3亿,2020年将达到2.4亿,其中广东省将达到1500万,占全省总人口比例16%.同时,家庭人口规模日益小型化,已减少到每户3人。

未富先老的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老人生病了无时间照看,走丢了无人去寻找.养老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最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是:

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出路何在?

党中央、国务院顶层设计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全面建设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怎样上路?

国务院6月21日召开常务会议,促进分享经济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助力老有所养。

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政府主导搭建共享养老平台,社会力量通过“互联网+智慧养老”运行平台,实现家庭“养老银行”市场化补量,社区“虚拟养老院"专业化提质和机构“养老联盟”智能化调度,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项目的创新点:

1.针对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建立家庭“养老银行”市场化补量,动员各类人群参与为老服务,以C2C商业模式促进个人与个人之间买卖碎片化养老服务。

供给不足,原因何在?

除了老年家庭购买力弱外,供需不匹配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社会调查显示,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很多是“碎片化"的,比如,短暂的帮助洗浴、上门护理、探望陪伴,而当前养老服务恰恰缺乏这样的“碎片化”供给,以致大多数家庭即使只需要养老“钟点工”,也常常需要聘请居家保姆,或者住进养老院。

同时,当前“9073”养老格局的大头仍然是居家养老,满足居家老年人的“碎片化”需求是破解供给不足问题的关键.

怎样满足老年人“碎片化”服务需求?

建立家庭“养老银行”扩大有效供给补短板。

2016年,省民政厅与广东电信启动了广东省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籍此,由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吸引、管控经由专业机构培训等各类人群为老年人有偿提供上门护理、帮助洗浴等碎片化服务,分类分级量化储蓄工时.随着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购买碎片化服务支付的金额存储在政府监管的家庭“养老银行”公共账户。

服务者储蓄的工时可以按市场价格折算成金额,部分提现,部分强制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基金或者在本人需要养老服务时兑换平台的派遣服务。

部分提现以提高大众参与积极性,部分强制储蓄以强化全民养老社会保障机制.

2.针对养老市场发育不健全的问题,建设“虚拟养老院”,整合社区机构专业力量延伸到家庭,以B2C商业模式实现社区养老机构通过政府兜底,免费或低收费服务居家老人。

发育不健全,服务质量不高,原因何在?

除了未富先老购买力弱外,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不健全导致养老供给成本高,机构专业力量参与不够,也是重要原因。

机构养老无法根本解决养老供给侧问题,国家投入和社会专业力量有必要从机构养老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倾斜。

如何倾斜?

以街道(乡镇)社区为单位,凭借各类机构的家庭医生、家政人员、护工、社工等技术力量建设社区“虚拟养老院”。

近些年,政府主导的县乡村三级居家服务网络在不断健全.在县市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培训、示范和统筹规划;在乡镇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开展社区(村)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在社区(村)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具体实施居家养老服务。

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正在试点、推开,家政服务也在提质扩容、网络化.籍此,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公建民营或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社区家政服务中心牵头,整合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县乡村三级居家服务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建立覆盖全社区居家老人的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机制,免费为居家老人配置具备远程提醒和控制、自动报警和处置、动态监测和记录等功能的可穿戴智能终端;组织社区家庭医生、家政人员、护工、社工等养老专业力量,低收费地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和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居家普通老人,而不仅仅是困难老人,实现“家门口”养老。

3。

针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养老问题,推进机构“养老联盟"智能化调度,鼓励各地养老机构通过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床位、服务、信息共享,以B2B商业模式促进机构人员之间提供抱团旅居养老、同居养老、代际养老服务。

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非常多.既有随着城镇化进程,农村劳动人口进城,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农村不断“萎缩化”“空心化”,各地常居人口与经济发展失衡。

也有此前计划生育政策城市紧农村松,以致独生子女家庭、无子女家庭、“空巢"家庭分布失衡。

还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需要层次在不断提升与相当比例的养老机构低端供给停止发展的失衡。

更有投入不均的不平衡。

政府不计成本公办的养老院价格便宜,“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收费贵,老人住不起,“床位空置",其中2015年全国养老机构床位数的平均空置率达到50%。

如何平衡?

推进机构“养老联盟”,智能化调度供需失衡,信息共享促进养老床位与养老人员自动匹配。

今年1月,江苏省首个异地养老联盟-—太湖国际异地养生养老联盟在无锡成立。

来自江苏、北京、海南、广西等地的30多家养老机构携手入盟。

实施抱团旅居养老,引导老年人自愿按年龄、兴趣、健康状况形成固定邻里帮扶关系,引导发达区域老年人团购低价格、慢节奏、融合“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异地旅居养老;鼓励农村地区老人紧密抱团养老。

同居养老,是在平台进行双方认证后,合理引导、立体管控青年人与“空巢”老年人“同居”或入住养老院,排解老年人的孤独和青年人“蜗居”问题.

代际养老,是鼓励幼儿园与养老院联办场所,建立代际学习中心。

探索在大中专院校,按在校学生人数的一定比例在学生宿舍区集中配置养老床位。

项目预期成效:

1.家庭“养老银行”增加大量养老服务供给,创造更多灵活的弹性就业岗位,老中青幼不分年龄、职业都能够利用碎片时间,为居家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产品,获得合适的收益。

老人在家庭、社区可以低付费及时获得助餐、助医、陪伴等碎片化服务,将大大减少入住养老院,釜底抽薪式弱化养老床位需求.碎片化服务减少养老成本,不再高成本聘用居家保姆,居家养老因此低成本社会化,421家庭的养老已不再是年轻两夫妻独自承担.

2.社区“虚拟养老院”促进医疗、社工、护工等专业服务力量向居家社区养老延伸。

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效率实现养老供需信息对称,降低社会的养老供给成本,而且不直接从老人身上赚钱,由政府、保险机构或慈善基金、赡养人、供应商分担费用,实现“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牛去买单”.助力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从而增强养老购买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

3.机构“养老联盟"实现联盟内部通过异地轮流居住、同居生活照顾、养老教学结合,满足老年人旅游养老、精神慰藉、参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享老”式养老。

推进以健康老人服务病患老人,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以老养老”模式,在老龄人口内部化解养老服务需求。

促进欠发达地区空置养老床位改造成旅居养老基地,承接异地抱团旅居养老,缓解“一床难求”,又减少“床位空置”.引导青年人陪伴老年人,深化认识生命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的意义,提高国民信用素质,推动人类社会信任从小范围的信任、对机构的信任向分布式信任发展,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