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654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docx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

“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常识

(主讲人:

王鹏)

第一讲:

说课

一、什么叫说课

说课指的是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所授课的具体特点,由说课教师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该课题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理论依据。

既可以展现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又可以显示教师对大纲、教材及学生的掌握水平,还可以考察教师运用有关教育理论、教学原则分析处理教材,指导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讲课之间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与合作性的教研活动,适用于不同课程,但不同课程的说课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此外,说课不是直接面向学生,而是面对教师和教研人员,是同行们之间的高层次对话。

它既可以在学校的教研组内开展,又可以在校际之间的教研会上进行,还可以作为各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学科评比活动的内容之一。

因此,开展说课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说课的类型

1、研究型:

这种类型的“说课”,一般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常常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先由一位教师事先准备并写好讲稿,说后大家评议修改,变个人的智慧为集体智慧。

这种说课可以一个星期搞一次,年级组或教研组里的教师可以轮流说课。

2、专题型:

专题型说课是在众多教学内容中选取专题,单项研究。

这样会把问题研究得更深入一些。

3、示范型:

示范型说课,一般选择有经验、素质好的优秀教师先向听课老师作示范性说课,然后让说课教师将说课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最后组织教师或教研人员对该教师的说课内容及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析。

听课教师从听说课、看上课、听评析中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4、评比型:

这种形式的说课带有竞赛性质,参加说课教师往往是通过层层推荐和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

通常这种说课,要求参赛教师按指定的教材,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写出说课讲稿,然后登台演讲,最后由听课评委评出比赛名次。

听课人员一般是学科的教研人员和专家。

一般这种类型的说课,有时除了说课外,还要上课,或者把说课与交流有关教学经验结合起来。

这种说课类型多用于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三、说课的特点

1、说理性:

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这是说课区别于备课、上课,形成独有特征的主要方面。

说课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且特别强调说出每一部分内容的为什么,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去阐明道理。

2、科学性: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的矛盾和问题。

教师必须遵循教学原则去设计教学程序,教材的处理、挖掘及传达程度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思想性。

3、高层次性:

由于听课的对象是懂教材、熟业务并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领导和教师,所以,我们要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充实说课理论依据,特别是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板书的设计,语言的推敲,比以往备课更为精心,教学结构更趋合理。

4、预见性:

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讲出怎样教,还要说出学生怎样学。

所以,说课者要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学习态度、思想状况、心理特点、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

估计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会有什么困难,说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

说课者还要说出自己设计提问的关键问题,估计学生如何回答,教师应该怎样处理。

四、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1、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相同点:

(1)主要内容相同,说课与备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

(2)主要任务相同,都是课前的准备工作。

(3)主要做法相同,都要学习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

不同点:

(1)概念内涵不同。

说课是属于教研活动,要比备课研究问题更深入。

而备课是教学任务如何完成的方法步骤,是知识结构如何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实施方案,属于教学活动。

(2)对象不同。

备课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即面对学生去上课。

而说课是对其他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

(3)目的不同。

说课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而备课是面向学生为目的,它促使教师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4)活动形式不同。

说课是一种集体进行的动态的教学备课活动;而备课是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的教学活动。

(5)基本要求不同。

说课教师不仅要说出每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说出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而备课的特点是在于实用,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只需要写出做什么,怎么做就行了。

2、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说课与上课有很多共同之处。

如,说课是对课堂教学方案的探究说明,上课是对教学方案的课堂实施,两者都围绕着同一个教学课题,从中都可以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艺术,都能反映教师语言、教态、板书等教学基本功。

一般来说,从教师说课的表现可以预见教师上课的神情。

从说课的成功,可以预见其上课的成功。

说好课可为上好课服务。

因为说课说出了教学方案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使上课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

而上课实践经验的积累,又为提高说课水平奠定了基础。

这些反映了说课与上课的共性和联系。

但说课与上课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要求不同:

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对象不同:

上课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课堂外教师同行间的教研活动。

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

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的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

评价标准不同:

上课的评价标准虽也看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但更着重课堂教学的效果,着重学生实际接受新知、发展智能的情况;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

虽然一般认为,说课水平与上课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但也有例外,即某些教师说课表现不差,但实际课堂教学却不理想。

一个重要原因是上课比说课多了一个不易驾驭的学生因素。

学生不是被动灌输的听众,而是随时参与并作用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主体。

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如何机智处理教与学中的矛盾,有效控制教学进程,这些能力需要教师在上课中自觉、能动地表现出来,而说课则往往涉及不到或较难充分表现。

可以看出,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3、说课应注意的问题

(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

(2)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领导和老师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

(3)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

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

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

(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通常可以安排一节课的1/3—1/4的时间。

(5)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教参、杂志上的内容。

(6)注意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使说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层次水平。

(7)注意避免过分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

五、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

说教材的地位,作用以及前后联系或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在教材中的逻辑结构与学科逻辑结构中所处的角色等。

说教材特点,编写意图,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其成因,教学的关键,并从课程论的高度,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格因素等不同层面来审视讲授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组织。

说如何精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搞清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说情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说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力求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准确、恰当。

2、说学法

(1)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

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2)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倒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3、说教法

教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

说教法,应说出“怎么教”的办法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根据。

4、说教学程序

通过教学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

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

六、说课的评价

1.评价说课的原则

(1)及时性原则

在说课者说完课之后,评价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说课教师及说课内容进行既综合又具体的评价。

(2)辩证性原则

评说者对说课应一分为二,既要肯定说课者的成功之处,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不可绝对化。

(3)客观性原则

客观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说课,真实而不带有个人的感情因素,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4)个性化原则

评价者的评价不能人云亦云,重复前面评价人的说话,应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同时,评价者还应该评价出说课教师及其说课内容的与众不同之处。

2.说课的评价内容

评价“说课”的内容应当与说课的内容相对应。

(1)评价说课者对对教材的理解程度

(2)评价教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合理、实用与有效

(3)评价教法是否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评价教学程序是否科学,是否能达到或已经达到教学目标

3、说课的评价方法

(1)同行评

说课之后,由同年级该学科老师或全教研组教师采取插话的方式或者轮流每个人单独发言评说,最后由组长总结。

(2)专家评

这是由教研员或学校中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评说。

这种评价带有示范性和指导性。

(3)评委评

这多半是在说课比赛的情况下,由教研员、骨干教师和领导组成的评委来评价,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说课水平,促进说课活动的深入开展。

(4)学生评

这一般是指在教师上完课并说课之后进行。

一堂课是否成功,学生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评价往往是成年人所意想不到的,对改进教学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5)书面评价

听课教师针对某说课者及说课内容,参考有关教育教学资料,撰写书面评说稿,然后组织教师进行交流。

第二讲:

听课

一、什么是听课

听课是一般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也有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听课不是目的,听课是手段,是途径。

通过听课达到甄别认定课堂教学优劣的目的,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二、听课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

一般来说,听课总是有一定的目的要求。

为什么要去听课?

听什么样的课?

要解决什么问题?

听课者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

听课者总是根据听课的目的来选择时间、地点和对象等,并有选择和有侧重地听一部分课或学习哪些内容。

2.主观性

一是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去听什么人的课,基本上是听课者自己确定的。

二是听课者和被听课者以及学生都是有主观意识的人,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因听课者的参与而发生变化。

三是听课者的听课行为受他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对被听者的印象等的制约。

3.选择性

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课就意味着选择。

例如,学校要对年轻教师培养和考核,就会选择听年轻教师的课;要推荐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就会听部分优秀教师的课;要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就会不打招呼地随机听课。

4.指导性

绝大多数听课活动在听课后要形成个人或集体的认识和意见。

在全部听课活动中,上级对下级、领导对教师、专家对教师及学校内部的公开课、研讨课等的听课占大多数,形成的评价要以一定的方式反馈给学校或教师,要提出一定的指导性意见和要求及改进措施等。

5.理论性

听课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支撑。

听课者即使听本专业以外的课,也要能听出一些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这本身就需要听课者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及掌握一定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在听课的过程中及听课后,听课者要进行一些思考分析,要对被听课者做一些定量或定性的评价,这也需要相关的理论指导。

6.情境性

课堂教学几乎是每天都在进行的活动,课堂是一种较为自然的情境,而听课又是在现场进行的一种活动。

听课者和被听课者都处于一定的情境中,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就可能有不同的过程和结果,即使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学校上同一节课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价。

我们获得的听课资料及有关的感觉和理解是离不开一定情境的,而且不可避免地带有不稳定性和偶然性。

三、听课的目的和作用

1.有利于掌握和了解教师贯彻落实教育教学法规、政策和要求等现状

2.有利于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平

3.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深人有效地进行

4.有利于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和成长

四、听课的要求

1.要明确听课的目的、计划和要求

无论是听何种类型的课,在听课前都应确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听课者也必须明确这些目的和要求,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真实的听课信息,就达不到听课的目的。

2.要了解教材、学校和教师的基本情况

教材、教师、学生是具体的客观存在,而听课又是带有较多的主观因素的活动。

了解教材是为了能听出教师是否抓住了教学重点、讲清了教学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等;了解学校和教师是为了增加听课的针对性及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听课者应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去听课。

进人课堂后,听课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教师上课,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来听课者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尽量使课堂教学以真实自然的面貌呈现。

4.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

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听好课的前提,如当前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做到如下转变:

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换意识等。

如果听课者不了解这些新的要求,就不可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审视课堂教学,就可能出现“听不懂”的现象,甚至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

5.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

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

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就要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在板书和学生在演练时,就应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在练习时,就应以思考为主等。

6.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根据听课的类型,有些记录应该全面一些,有些记录则要突出某一个方面。

一般来说,教学过程可以简明扼要地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以免遗忘。

7.要积极参与评课,反馈要实事求是,以鼓励为主

评课时要积极参与,对教师的自评和听课教师的评价应认真地记录和思考,以便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借鉴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听课后要尽可能地同被听者进行交流,要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热情主动地与教师交谈。

听课的反馈更多的是与教师的研讨和交换看法,虽然也需要指出成功和不足或改进的地方,但交换意见时要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存在的问题不回避,要尽可能以平等商量的语气,以鼓励为主,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是去做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五、听课的类型

1.检查型听课

(1)什么是检查型听课

检查型听课就是为了了解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过程、某一方面或某个问题的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

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督导评估中的听课、检查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的听课、学校领导听新教师的课、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性听课等都属于检查型听课的范围。

(2)检查型听课的特点

突然性

听课者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去听课,对被听课的学校、教师、班级、哪一节课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事先是不十分清楚的或提前知道的时间不会太长。

学校或教师对这类听课总是有被“突然袭击”的感觉。

真实性

检查型听课活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在教学常态下进行的,学校和教师很少提前刻意做好准备。

灵活性

听课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能和工作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实施听课,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较少。

(3)检查型听课的要求

要明确检查的目的

无论是检查学校的教学工作,还是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以及进行一些有关新课程的专题检查,都应该目的明确、要求清楚,既检查什么?

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怎样检查?

要达到什么目的和得到什么结果?

都应该让听课者知道。

要在常态下进行

检查型听课虽然不一定每次都是“突然袭击”式的,有时可以作为工作计划提前下达给有关的部门和学校,有时可以以适当的形式提前告知教师。

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教师按照有关检查的要求做好工作,因为检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熟悉听课的要求

对于听课者要进行适当的培训或提出要求,这种培训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培训,根据听课活动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掌握,但至少要使每一个听课检查者明确听课的相关要求。

要尽量减少被听课者的戒备心理

因为这种类型的听课活动带有临时性、突然性,外来听课者进入学校或课堂时,往往会引起被听课对象的戒备,从而影响到听课的真实性。

为此,检查者要设法尽快取得被听课对象的理解和配合,灵活处理听与被听的关系,避免以检查者自居。

要准备好与听课对象交换意见

检查型听课虽然不一定都要同教师交换意见,但是在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同教师交换意见或探讨一些问题。

要进行总结

通过检查性听课活动,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有时候还要拿出具体的总结性意见或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由于检查对象仅仅是一部分,这就需要我们从全局的角度进行以点带面的综合思考分析,并得出共性的定性意见,提出对全局有指导性的要求和措施。

2.评比型听课

(1)什么是评比型听课

评比型听课主要是为了对教师做定性评价的听课活动。

如评优课、考核课及评优秀学科教师、名教师、特级教师等的听课就属于这个范畴。

(2)评比型听课的特点

筛选性

在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评比及各种考核课中,被听课的教师是通过各种形式筛选出来的,他们应该是某一方面的在各种层次上的优秀者。

听课者要求对这部分教师进行筛选,通过听课保留一部分教师和淘汰一部分教师,或推荐到上一层次去继续参加评比,或直接评出等级,或做出定性的评价。

公正性

虽然在其他类型的听课活动中也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但在评比性听课中,这一特点更为突出。

所以,听课者会尽可能地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节课。

比较性

听课者对每一位上课的教师不仅要有定性的分析和评价,而且要对上课教师进行横向的多角度的比较分析,如对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学生能力的培养等进行比较。

(3)评比型听课的要求

要认真了解和掌握评比的目的、要求和相关规定

对课的内容要熟悉

要做详细的比较性记录

要客观公正地听每一节课

要对听课人员进行选择

3.观摩型听课

(1)什么是观摩型听课

观摩型听课是为了总结、推广、交流及学习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听课活动。

包括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等。

(2)观摩型听课的特点

示范性

活动的组织者和在通常情况下将这种课作为典型、示范来看待。

这类课一般是由特级教师、名教师、优秀教师或某一方面有特色、有创新、有经验的教师上的课。

推广性

在这种听课活动过程中,辅之以一定的形式和要求,帮助那些有经验、有特色的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层次,特别是目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往往将那些年富力强、有创新和活力、在实施新教材中取得一定成功的青年教师作为观摩的对象,推广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影响。

学习性

任何听课都是一个或主动或被动的学习过程,但在观摩类型的听课活动中,学习性的特点最突出。

听课者的学习目的是十分明确的。

(3)观摩型听课的要求

要端正学习的态度,认真地听和看

要认真仔细地记录有特色、有创新的地方

要与自己的课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

4.调研型听课

(1)什么是调研型听课

调研型听课是为了研究、探讨有关教育教学问题或了解教学改革实验进展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

研讨课、实验课、调研工作中的听课等就属于这个范畴。

(2)调研型听课的特点

目的性

作为这类听课者,无论是教学研究人员,还是学校领导和一般教师,其听课的目的都是十分明确的。

在事前往往对调研的问题进行反复的论证,解决为什么要进行调研?

怎样去调研?

调研后怎么办等问题。

由于目的明确,其主动性、积极性和针对性就很强。

探讨性

这类听课活动往往是实验研究性质的。

组织者和实施者虽然可能有比较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比较成熟的做法与经验,而且在一定范围已经研讨过一段时间,但作为听课者来说,其听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评价教师,而是与授课者一起探讨某些问题。

同时,作为组织者也是期望听课者共同进行探讨,因为随时都可能发现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但值得研究的问题.有时候授课者事前是知道听课的有关要求的,也积极参与到有关的调研过程中去。

选择性

教育教学中需要调查或研讨的问题很多,对问题的探究方法和途径也很多,将哪些问题作为调查或研讨对象呢?

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调研?

这就要进行选择;听哪些人员的课需要选择,一般选择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作为听课对象;让哪些人员来参与听课调研也需要进行选择,往往选择那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在某方面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专家及同教材的教师或对这间题有研讨兴趣的教师来听课。

导向性

虽然是调研性质的听课活动,但组织者或听课者对调研的问题往往是经过认真的筛选论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探讨,而且至少在这个问题上大概存在什么问题已经有所了解或对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只不过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明确,需要在调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

所以,这类听课活动交流和研讨的导向性是比较明确的。

反复性

这样的听课活动往往不是一次两次,需要多次的反复。

如这次调查或研讨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学校重复,可以让不同的教师上课,可以让不同的教师听课。

但听课者中的一部分人员是应该相对固定的,他们与授课者往往共同讨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共同切磋问题,共同反思,共同总结,经过这样多次的反复,逐步完善提高调研的质量。

(3)调研型听课的要求

要做好调研的准备工作

要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要主动和虚心听取教师的建议和要求

写出调研报告

第三讲:

评课

一、评课的内容

1.评价教学思想

(1)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并重。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科学准确地建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实际选好教法,设计学法。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指导总结学习方法,点拨知识疑难,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上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学生的参与得到教师的鼓励、尊重与引导。

(2)研究教材知识与研究学生并重。

课堂教学应是民主的,是师生“群言堂”,杜绝教师“一言堂”;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讲。

教师应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