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7.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572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设计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模具设计7.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具设计7.doc

《模具设计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7.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具设计7.doc

职业技术学院

实施报告

课程名称: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项目名称:

指示盘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学生学号:

设计时间: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课程项目实施报告

目录

1、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1

1.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2

⑷模具浇注系统应粗短,进料口截面宜大。

2

1.2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2

1.3塑件的表面质量分析 2

1.4塑件的表面质量分析 3

2、注射机的选择 3

2.1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3

2.2确定模具型腔数量 3

2.3选择注射机 3

2.4制定注射成形工艺参数 4

3、模具结构设计 4

3.1分型面的选择 4

3.2型腔布局 5

3.3确定模具总体结构类型 5

3.4成型零件设计 5

3.5选择标准模架 8

3.6浇注系统 10

3.7推出机构 12

3.8温度调节系统 12

3.9排气系统 12

4、注射机的校核 12

4.1最大注射量 12

4.2注射压力 12

4.3锁模力 12

4.4安装部分尺寸 13

5、装配图零件图 13

5.1装配图 13

5.2零件图 14

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课程项目实施报告

项目一:

指示盘注射模具设计

1、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塑件名称:

指示盘(如图1-1,1-2所示)

生产批量:

10万件

材料:

PVC

未注公差尺寸按8级加工

图1-1指示盘二维图

图1-2指示盘三维图

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包括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塑件表面质量和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其具体分析如下。

1.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本塑件采用品种为PVC的工程塑料。

聚氯乙烯树脂为白色或浅黄色粉末,形同面粉,造粒后为透明块状。

纯聚氯乙烯的密度为1.49cm3加入增塑剂和填料等的聚氯乙烯塑件的密度一般在1.5~2.00cm3范围内。

总的来说,聚氯乙烯有较好的电气绝缘性能。

其使用温度一般为-15~55度

成形特点如下:

⑴聚氯乙烯的流动性差,过热时容易分解放出氯化氢。

所以聚氯乙烯中必须加入稳定剂和润滑剂,并严格控制成型温度及熔料的滞留时间。

⑵成型温度范围小,必须严格控制料温,模具应有冷却装置。

⑶使用一般注塑机时需将料筒内的物料温度加热到166~193度,但这样做会引起热分解,因此应使用带预塑化装置的螺杆式注射机。

⑷模具浇注系统应粗短,进料口截面宜大。

1.2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此塑件尺寸未注公差,按8级加工精度。

1.3塑件的表面质量分析

塑件表面不得有气孔、熔接痕、飞边等缺陷,表面粗糙度可取Ra0.4。

1.4塑件的表面质量分析

此塑件为回转体壳类零件,腔体深6mm。

壁厚均匀3mm,大于最小壁厚要求。

总体尺寸φ39×9,属于小型塑件。

侧壁有斜度,可以顺利脱模。

塑件顶面内圆角R0.5,可以提高模具强度、改善熔体的流动情况和便于脱模。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此塑件可采用注射成形生产。

又因产量为100,000件,属于大批量生产,采用注射成形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注射机的选择

2.1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经UG软件测得塑件的体积V=4cm3,PVC的密度为1.15~2.00g/cm3,则质量M=4×2.00=8.00g。

2.2确定模具型腔数量

塑件的生产批量为100,000件,属于大批量生产,且塑件精度要求不高,因此,应采用一模多腔,为使模具尺寸紧凑,确定型腔数目为一模两腔。

2.3选择注射机

根据公式Vmax≥(n·Vs+Vj)/K

式中Vmax——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cm3)

n——型腔数量

Vs——塑件体积(cm3)

Vj——浇注系统凝料体积(cm3)

K——注射机最大注射量利用系数,一般取K=0.8

已知n=2,Vs=4cm3,估计Vj=5cm3

则Vmax≥(2×4+5)/0.8

=16.25cm3

查附录表,初步选择注射机XS-ZY-125。

明确注射机的规格参数:

最大注射量:

125cm3

注射压力:

120MPa

最大开模行程:

300mm

模板尺寸:

428mm×458mm

锁模力:

900kN

模具厚度:

最大300mm、最小200mm

拉杆空间:

260mm×290mm

喷嘴尺寸:

圆弧半径R12mm、孔直径φ4mm

定位孔直径:

φ100mm

顶出形式:

两侧顶出,孔径φ22mm,孔距230mm。

2.4制定注射成形工艺参数

查附录表,PVC的注射成形工艺参数如下:

⑴温度(℃)

喷嘴温度:

150~170

料筒温度:

前段170~190,中段165~180,后段160~170

模具温度:

30~60

⑵压力(MPa)

注射压力:

80~130

保压压力:

40~60

⑶时间(S)

注射时间:

2~5

保压时间:

15~40

冷却时间:

15~40

成形周期:

40~90

3、模具结构设计

3.1分型面的选择

首先确定模具的开模方向为塑件的轴线方向,根据分型面应选择在塑件外形的最大轮廓处原则,则此塑件的分型面选在盒盖的下底面处,如图1-3所示。

图1-3分型面

3.2型腔布局

由于采用一模两腔模具结构,型腔间隔20mm布置。

图1-4型腔布局

3.3确定模具总体结构类型

由于使用点浇口注射,优先采用三板模结构,即总体结构类型为双分型面注射模。

3.4成型零件设计

⑴结构设计

图1-5型芯结构形式

图1-6型腔结构形式

型腔和型芯的结构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整体式与组合式。

考虑到塑件大批量生产,则应选用优质模具钢,为节省贵重钢材,型腔和型芯都宜于采用组合式结构,此外,组合式结构还可减少热处理变形、利于排气、便于模具的维修。

型芯结构简单,选择镶嵌式,其为最常用的方法。

其结构形式见图1-5。

型腔尺寸较小、结构简单,适于采用整体嵌入式,为装拆方便,选镶嵌式。

其结构形式见图1-6。

⑵工作尺寸计算

对于标注公差的型芯、型腔尺寸按相应公式进行尺寸计算,其余则按简化公式计算。

查附录表,可知RPVC的收缩率Smin=0.6%,Smax=1.5%,则其平均收缩率Scp=(Smin+Smax)/2

=(0.6%+1.5%)/2

=1.05%

1.5、3尺寸未注公差,按简化公式LM=(LS+LSScp)计算,制造公差取IT7级,查附录得。

R0.5型腔圆角尺寸:

LM=(LS+LSScp)+

=(0.5+0.5×1.05%)+0.01

=0.50525+0.01

8.5型腔深度尺寸:

HM=(HS+HSScp)+

=(8.5+8.5×1.05%)+0.01

=8.58925+0.01

22.07型腔径向尺寸:

LM=(LS+LSScp)+

=(22.07+22.07×1.05%)+0.01

=22.301735+0.01

39.07型腔径向尺寸:

LM=(LS+LSScp)+

=(39.07+39.07×1.05%)+0.01

=39.48235+0.01

R0.5型芯圆角尺寸:

lM=(lS+lSScp)-δz

=(0.5+0.5×1.05%)-0.01

=0.50525-0.01

6型芯高度尺寸

hM=(hS+hSScp)-δz

=(6+6×1.05%)-0.01

=6.063-0.01

0.5型芯深度尺寸

hM=(hS+hSScp+2Δ/3)-δz

=(0.5+0.5×1.05%)-0.01

=0.50525-0.01

20型芯径向尺寸

Ls=(Ls+LSScp+3Δ/4)+

=(20+20×1.05%)-0.01

=20.21-0.01

39.07型芯径向尺寸

Ls=(Ls+LSScp)+

=(39.07+39.07×1.05%)-0.01

=39.48235-0.01

32型芯径向尺寸

Ls=(Ls+LSScp)+

=(32+32×1.05%)-0.01

=32.336-0.01

⑶型腔侧壁和底板厚度计算

此模具采用组合式矩形型腔,查相关知识表,已知圆形型腔内壁短边39.07mm,则型腔壁厚S1=9mm,模套壁厚S2=22mm。

查相关知识表,由公式,L/b=39.07/39.07=1.0则a`=0.3078,已知p=40MPa,b=39.07mm,[σ]=300MPa,带入公式t≥(a`p/[σ])0.5b=(0.3078×40/300)0.5×39.07=8mm

3.5选择标准模架

⑴确定模架组合形式

采用推板推出机构,定模和动模均由两块模板组成,则应选择A4型。

⑵计算型腔模板周界(如图1-7所示)

长度L=22+9+39.07+20+39.07+9+22=160.14

宽度N=22+9+39.07+9+22=101.07

图1-7型腔模板周界

⑶选取标准的型腔模板周界尺寸

首先确定模架宽度,N=101.07最接近于标准尺寸200,则选200×L;然后从124系列标准尺寸中选择接近于L=160.14的165。

最终确定的模架规格为124×165。

⑷确定模板厚度

A板(定模板),用来嵌入型腔镶块,因型腔镶块采用盲孔式,则A板厚度=型腔深度+2×底板厚度=9+2×10=29,选取标准中A板厚度HA=30mm。

B板(动模板),用来固定型芯,采用盲孔式,型芯高度为6,则型芯嵌入B板厚度在3~6之间,B板厚度=2×型芯嵌入B板厚度=2×6=12,选取标准中B板厚度HB=25mm。

C板(垫块),形成推出机构的移动空间,其厚度=推杆垫板厚度+推杆固定板厚度+塑件推出距离,保证把塑件完全推离型芯。

此模架推杆垫板厚度=20mm,推杆固定板厚度=15mm,塑件推出距离=型芯高度+(5~10)=6+10=16mm,则C板厚度=20+15+16=51,选标准Hc=50mm。

⑸选定模架

模架标记:

DAI-2025-A30-B25-C30如图1-8所示。

图1-8标准模架

⑹检验模架与注射机的关系

模具外形尺寸250×250<拉杆空间260×290,适合。

最大模具厚度300>模具厚度230>最小模具厚度200,合理。

开模行程=6+9+10=25<最大开合模行程300,合理。

3.6浇注系统

型腔布局为一模两腔,点浇口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组成为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井。

⑴主流道

圆锥形,锥角a=2°,表面粗糙度Ra0.63m。

主流道进口端直径D1=4.5mm,长度L由装配决定,完整尺寸见附录浇口套零件图。

设计成浇口套形式,节约优质钢材,便于拆卸和更换。

如图1-9所示。

图1-9浇口套

⑵分流道

选用圆形截面分流道,直径≥ts+1.5=3+1.5=4.5,取d=5mm。

图1-10分流道截面尺寸

⑶浇口

采用侧浇口,查表《点浇口直径尺寸》,已知材料为PVC,塑件壁厚3mm,则浇口直径d=(0.7~1.0)mm,取d=1.0mm,L=1mm,a=15°。

如图1-11所示。

图1-11浇口截面尺寸

浇注系统详细结构见图1-12

图1-12浇注系统

3.7推出机构

采用推杆推出机构,其优点是使用圆形推杆,较容易达到推杆与模板或型芯上推杆孔的配合精度,另外圆形推杆还具有减少运动阻力、防卡死现象。

3.8温度调节系统

注射模的温度对塑料熔体的充模流动、固化定形、生产效率以及塑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设置冷却系统。

由于此塑件为小型(8g)、薄壁(3mm)塑件,且成形工艺对模温要求不高,也可以采用自然冷却。

此模具设计中采用人工冷却,冷却系统设计如图1-13所示。

图1-13冷却水道

3.9排气系统

由于此模具属于中小型模具,且模具结构较为简单,可利用模具分型面和模具零件间的配合间隙自然地排气,间隙通常为0.02~0.03mm,不必设排气槽。

4、注射机的校核

4.1最大注射量

已知Vs+Vj=4×2+5=13,Vmax=125,K取0.8,则KVmax≥Vs+Vj,适合。

4.2注射压力

已知P注=70~90MPa,P公=120MPa,则P公≥P注,适合。

4.3锁模力

已知Pq=20~40MPa,A分=3.14×(39.07/2)2×2+32=2429mm2。

F锁=900kN,则PqA分=39.07×2429=94901N=95kN。

显然F锁>PqA分,适合。

4.4安装部分尺寸

喷嘴圆弧半径φ12<浇口套圆弧半径φ16

喷嘴孔直径φ4<主流道小端直径φ4.5

定位孔直径φ100=定位圈外径φ100

拉杆空间260×290>模具外形250×250

最小模厚200<模具厚度230<最大模厚300

4.5开模行程

开模行程=9+6+10=5325

则最大开模行程>开模行程,适合。

4.6推出机构

两侧顶出,孔径φ22mm,孔距230mm。

5、装配图零件图

5.1装配图

尽可能按1:

1比例绘制,视图表达清晰合理(剖视+动模方向视图),整体性为主(过模具中心的阶梯剖),辅以局部性(局部剖或虚线),明细表、技术要求或使用说明书写完整,标注模具外形尺寸(合模状态)、重要的装配尺寸。

如图1-14所示。

图1-14装配图

5.2零件图

绘制成型零件和需要加工的结构零件的零件图,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图1-15~1-20所示。

图1-15型腔镶块

技术要求:

⑴材料:

CrWMn

⑵热处理:

HRC53~58

图1-16型芯

技术要求:

⑴材料:

CrWMn

⑵热处理:

HRC53~58

图1-17浇口套

技术要求:

⑴材料:

T8A

⑵热处理:

HRC53~57

图1-18定位圈

技术要求:

⑴材料:

45钢

⑵热处理:

HRC45~50

图1-19定模座板

技术要求:

⑴材料:

Q235钢

图1-20定模板

技术要求:

⑴材料:

45钢

⑵热处理:

HRC30~35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