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802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docx

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双向细目表

2015-2019年高考双向细目表

块容模内

2015年

(全国卷Ⅰ、Ⅱ)

2016年

(全国卷Ⅰ、Ⅱ、Ⅲ)

2017年

(全国卷Ⅰ、Ⅱ、Ⅲ)

2018年

(全国卷Ⅰ、Ⅱ、Ⅲ)

2019年

(全国卷Ⅰ、Ⅱ、Ⅲ)

24

政治

(卷Ⅲ)西周时期宗法观念的考察

(卷Ⅰ)西周分封制(意义作用)家国情怀(文化认同)注:

注意区分先秦时期出现君主专制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卷Ⅰ)宗法制商至西周王位继承的变化(父死子继)表现为血缘纽带强化

(卷Ⅱ)战国时期秦国能够修建大型水利原因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与国家组织中央权力提升的关系

(卷Ⅲ)血缘关系·宗法制的考察(孝礼悌)

经济

(卷Ⅰ)小农经济形成的过程(背景)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情况

(卷Ⅱ)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地图能力分析)注:

结合一定地理基础能力(区位位置影响力)

(卷Ⅲ)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地图能力分析)注:

铁器普遍使用的时间考察新疆与中原紧密联系时期考察

(卷Ⅱ)儒家思想主张——对执政者的理想化的述求

(卷Ⅰ)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为儒学成为正统寻找依据

(卷Ⅲ)古代文字书写的变化原因战国时代特征变革注:

注意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文

(卷Ⅰ)先秦墨家思想主张(代表阶级考察——劳动百姓)

(卷Ⅱ)时政热

思想

(卷Ⅱ)汉字演变的考察(先秦古文—小篆—隶书)注:

汉字形成完整的体系——商朝的甲骨文

化的影响

点·以德治国先秦儒家思想核心考察

25

政治

(卷Ⅰ)汉代时期中央政治的特点——重视母系氏族关系原因

(卷Ⅱ)汉朝统治者对地方吏治的重视

(卷Ⅱ)科举制与察举、九品中正的区别优势—提升文化水平

(卷Ⅰ)汉朝(汉武帝)时期中央政治统治中央集权强化影响

(卷Ⅰ)隋唐(安史之乱)后政治发展情况(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注:

此题打破陈规与所学知识有出入要以材料为依据>所学

(卷Ⅲ)两宋时期政治特点考察科举制影响国家统治阶层流动加强注:

混入世家大族影响变大(结合史实)

(卷Ⅰ)汉代(汉武帝)中央对地方(诸侯国)经济管理加强的表现注:

实现对地方控制主要是在政治、军事措施上体现

经济

(卷Ⅰ)汉代时期农业耕作图考察大地主田庄经济(集体劳作)

注:

这一时期土地性质——私有

(卷Ⅲ)西汉前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注:

政府对工商业者的地位提高问题

(卷Ⅱ)汉朝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小农经济受到限制表现

注:

重农抑商政策已在春秋战国实施

(卷Ⅲ)古代书法艺术与时代特征的关系

(卷Ⅱ)官修史书带有政治性的分析

(卷Ⅱ)时代背景与学术思想的关系(影响)

思想

(卷Ⅲ)儒学思想对佛教的影响

26

政治

(卷Ⅰ)史观类考题(根据不同史书记载统一事件的分析)

(卷Ⅱ)唐(武则天)加强专制主义削弱相权的措施

(卷Ⅲ)国家政治力量对医药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卷Ⅲ)宋代国家军人政策的影响(冗兵)

经济

(卷Ⅰ)南方经济影响力提高(经济重心南移)

注:

女性地位提高问题

(卷Ⅱ)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农业技术进步

(卷Ⅱ)宋代土地政策——不抑兼并(考察影响)

(卷Ⅱ)古代南北经济发展情况(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影响力提升)注:

经济重心南移的标志是在南宋

(卷Ⅲ)唐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分析表(与所学史实有出入以材料为依据)注:

区分自耕农与地主土地大小情况

(卷Ⅰ)民营手工业发展(出现雇佣关系)

注:

盐专卖制度直至清代仍在继续手工业者地位问题

思想

(卷Ⅰ)史观类考题史官记载对君主的限制

(卷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后朝承前朝制

(卷Ⅰ)唐代时期对力量型与阳刚型的推崇(卷Ⅱ)北宋理学家(程颢)思想主张

27

政治

(卷Ⅰ)明朝地方行政制度—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卷Ⅱ)宗法观念的影响(族谱牌位)

(卷Ⅱ)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史实——限制内阁的措施

注:

皇帝权力在明清时期强化趋势

(卷Ⅰ)中国古代朝贡贸易(封建专制禁锢思想——华夷观念)

注:

海禁政策时间

经济

(卷Ⅰ)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对科举结果的影响

(卷Ⅱ)明清时期区域性长途贸易发展背景

(卷Ⅲ)明末江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注:

农村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卷Ⅰ)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资萌——冲击等级秩序

(卷Ⅰ)明清地区性经济发展的差异(南北商品经济)

(卷Ⅱ)明清经济发展情况

注: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地位变化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卷Ⅲ)清朝农业发展情况佃户制度个体耕作经济为主

思想

(卷Ⅲ)史观题考察(历史事实的记载问题)

(卷Ⅱ)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元曲发展情况(市民文化)注:

京剧出现的背景

(卷Ⅲ)明中期文化氛围浓厚的表现(雕版印

刷术盛行)

28

政治

(卷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近代外交情况(落后)

(卷Ⅱ)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1870S)

经济

(卷Ⅰ)鸦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的入侵(反向考题滞销)

(卷Ⅱ)洋务运动的看法(评价)——受封建传统观念的批判

(卷Ⅰ)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生活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注:

关税自主权丧失时间(1842)小农经济(自然)占主导地位的时间

(卷Ⅰ)洋务运动相关史实(开平煤矿李鸿章)

(卷Ⅱ)洋务运动相关史实(福州船政局——解决资金方式改变)

(卷Ⅲ)清末政府

国内经济政策的

改变—重农抑商

政策的改变(1895

甲午战争后)注:

维新变法时间

(1898)

(卷Ⅰ)民资初步发展的情况(自然经济解体的促进)

(卷Ⅲ)民资诞生时期发展情况

注:

外国资本输出时间(1895)

思想

(卷Ⅲ)维新派思想主张——救亡图存

注:

维新派属于—改良派白话文——新文化运动

(卷Ⅲ)维新派救亡主张(严复)——救亡图存

注:

“中体西用”

——洋务派

(卷Ⅱ)外国媒体对维新变法的态度

29

政治

(卷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辨别(《申报》分裂皖直)

(卷Ⅰ)洋务运动成就——军事武器海防建设——近代化开端注:

甲午中日战争背景军队西式改革——(提出)戊戌变法:

编练新军

1930土地革命(卷Ⅱ)时期根据地农业生产情况分析

(卷Ⅲ)洋务运动主张及目的(张之洞)——维护封建统治

(卷Ⅰ)五四运动影响(宣传十月革命)—共产党建立的背景注: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卷Ⅱ)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原因分析(强化政党领导)

(卷Ⅲ)1920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影响)时间—工人阶级注:

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批判传统礼教

(卷Ⅱ)五四运动的背景

经济

(卷Ⅰ)经济文化发展与地域关系

(卷Ⅱ)戊戌变法(人物——康

(卷Ⅱ)资产阶级思想影响

(卷Ⅰ)新文化运动后期思想的转变(根据国

思想

有为观点内容分辨)

注:

新文化运动的时间1915

(卷Ⅲ)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史实(中西融合)

情1919后)注:

国民革命运动时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卷Ⅲ)陈独秀批判君主国家权利高于人民主张民主平等

30

政治

(卷Ⅰ)全面抗战前国民党政策的意图

(卷Ⅰ)抗战时期国民党政策的转变

(卷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政策调整的目的

注:

土地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

(卷Ⅱ)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力量变化情况

注:

革命工作重心转移时间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卷Ⅲ)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对外态度与不平等条约内容

注:

分清新中国时期外交政策

(卷Ⅰ)新中国前期外交方针政策变化(独立自主)

(卷Ⅱ)抗日时期抗日敌后根据地土地政策改变的影响

注:

国民革命时期时间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时期

(卷Ⅲ)法治建设与八大(八大总结新时期国内主要矛盾)

注:

依法治国全面实行、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1978年

(卷Ⅰ)现实国情对国家发展道路的影响(毛)

(卷Ⅱ)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新中国成立前中共政策工作重心的转移注:

工业化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生产时期

(卷Ⅲ)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经济特征——两半特征

(卷Ⅱ)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经济政策的目的(分析)

(卷Ⅱ)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措施政策(官僚资本主义与民主资本主义的关系)注:

经济

民资开始衰落的时间

(卷Ⅲ)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救亡运动高涨体现注:

实业救国开始的时间

思想

31

政治

经济

(卷Ⅰ)一五计划重工业生产情况中与英美对比分析(基础薄弱)

(卷Ⅱ)国家经济政策方针(一五计划)对国家教育的影响

(卷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基础

(卷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卷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背景(计划于市场的关系)

(卷Ⅱ)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

(卷Ⅰ)一五计划(重工业)资源开采经济建设史实

(卷Ⅱ)一五计划女性重要性提升

注:

人民公社化时间

(卷Ⅲ)改革开放乡镇企业发展情况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

(卷Ⅰ)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俄文需求的增加

(卷Ⅱ)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

注:

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

思想

(卷Ⅰ)20ce50s~60s中国外交中苏关系变化

注:

中国与西方国家正常化外交时间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制裁时间

(卷Ⅲ)一五计划社会现实反映画作理解

(卷Ⅲ)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倡导新风尚劳动光荣

32

政治

(卷Ⅰ)罗马法认识(正义公平)

(卷Ⅰ)罗马法的影响(对后世欧美法律)

(卷Ⅱ)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公民权利与义务)

(卷Ⅱ)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特点

(卷Ⅲ)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特点(公民意识)

(卷Ⅱ)罗马法发展的背景分析

注:

罗马法体系形成的时间

(卷Ⅲ)雅典民主政治特点(公民参政议政)

(卷Ⅰ)雅典民主政治制度考察(法律权威性)

注:

陪审法庭参与的人员限制

(卷Ⅲ)宗教改革后英国世俗君主权利上升

注:

君主立宪及《权利法案》的时间

经济

(卷Ⅱ)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市场拓展——中西方贸易)

思想

(卷Ⅲ)人文主义思想考察

(卷Ⅰ)人文主义精神起源

(卷Ⅰ)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雅典)

(卷Ⅱ)早期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核心·对人的思考

(卷Ⅰ)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国王仍有一

(卷Ⅰ)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责任内阁制形

(卷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政体特点(思想)体现——人

(卷Ⅰ)马克思理论(影响):

无产阶级口号

33

政治

定实权)

成)

民主权(启蒙)

变化

注:

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及时间

经济

(卷Ⅱ)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工业国家间差距减小)

(卷Ⅱ)工业革命影响(环境恶化)

(卷Ⅲ)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美国统一战争前的国内情况

(卷Ⅰ)工业革命影响分析(贫富差距扩大)

(卷Ⅱ)13世纪经济发展工商业阶级力量(市民)壮大表现

(卷Ⅱ)殖民扩张时期特点(奴隶贸易)

注:

日不落帝国产生时间世界殖民体系确立时间

(卷Ⅰ)殖民扩张方式的差异性及影响(英国&西葡)

思想

(卷Ⅲ)启蒙运动的影响

(卷Ⅱ)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印刷术)15世纪

(卷Ⅲ)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及作品考察

34

政治

(卷Ⅱ)美国国家政体体制(三权分立)—总统行政权体现

(卷Ⅱ)沙俄封建专制统治史实(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

(卷Ⅰ)冷战大背景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经济

(卷Ⅰ)罗斯福新政(社会福利)

(卷Ⅱ)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影响(农业贡献)

(卷Ⅰ)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发展(新兴国家联合)

(卷Ⅱ)苏联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工业化成就

(卷Ⅰ)二战后苏联工业化发展情况(斯大林格勒)

注:

西方遏制政策

(卷Ⅲ)苏联经济政策的调整

(卷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

(卷Ⅰ)一工特点经验与技术的结合

(对斯大林模式调整)

思想

(卷Ⅲ)绘画流派风格演变

(卷Ⅰ)历史史观考察

(卷Ⅱ)启蒙思想虽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5

政治

(卷Ⅱ)两极格局冷战时期建立到瓦解的依据

(卷Ⅱ)美国冷战政策(与苏联争夺中间国家)

(卷Ⅲ)法国行共和制变动的影响

经济

(卷Ⅰ)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世界银行贷款数目数量增加—新兴独立国家成立)

(卷Ⅰ)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卷Ⅰ)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实力增长冲击旧有经济秩序)

(卷Ⅲ)20ce70s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滞胀影响)

(卷Ⅰ)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卷Ⅱ)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卷Ⅱ)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策

注:

重点发展农业(赫)

(卷Ⅲ)经济滞胀时期及相关国家措施的影响

思想

(卷Ⅱ)史观考察

(卷Ⅰ)艺术流派及时期特点(现代主义)

40(2017年后

41)

政治

(II)世界人口迁移

(III)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

(I)我国古代、近代、现代村民自治发展

(III)罗马帝国与汉朝的国家治理

经济

(I)清中期人口膨胀III

(1)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

(2)西方福利制度的发展

(II)雍正时期到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矿业

(II)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大豆种植与利用(III)现代城市发展(上海与曼彻斯特)

(I1)950-1980中国钢铁产业发展(II)清代与新中国海关税率

思想

(I)

(1)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2)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3)今天人们对待孔子与儒学态度

(II)

(1)孟子、苏格拉底的思想

(2)分析原因及历史无拘无束

(II)近代法国和中国民族主义内涵

41(2017年后为42)

政治

(III)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的特点、原因等

(I)中国古代、世界近代思想、经济、政治

(I)18世纪早期世界重大历史现象(《鲁宾逊漂流记》)

经济

(I)探讨科学技术的乘数效应(II)节假日变化(III)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的特点、原因等

(II)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II)中国近代企业发展

思想

(I)世界史“制度构想与实践

(II)中西科技(III)近代思想解放历程

(III)班固所著《汉书·古今人表》人物及相对等级

(I)家国情怀:

对本国历史的态度(II)从自然角度和人文角度认识世界历史(III)不同年代中外国小说在中国的翻译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I)唐代币制改革(II)清政府的养廉银制度

(I)唐太宗时谱牒改革(II)清政府军事改革(III)孝文帝改革

(I)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II)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III)古代中国的政治:

隋代法律

(I)汉武帝年号制改革(II)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

(III)湖南保卫局创建

(I)秦朝“二十等爵制”和曹魏“五等爵制”(II)明治政府的中下级武士制度(III)戊戌变法中制度

设计

4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I)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的变化(II)陈独秀的政治主张

(I)英国议会质询制度(II)洪仁玕的政治主张(III)严复的“民智”主张

47(2017年后4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I)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及法国复兴(II)苏联制定原子弹计划

(I)越南战争(II)罗曼罗兰反战活动(III)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

(I)《开罗宣言》及战后东亚秩序(II)“欧洲联邦”设想(III)抗日战争:

日本的侵华政策变化

(I)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II)中国参与联合国创建括动(III)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

(I)阿拉曼战役(II)二战中中国战区设立(III)第二战场开辟

48(2017年后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I)丘处机西行

(II)俾斯麦

(I)唐朝名将高仙芝(II)郑板桥(III)蔡元培北大校务改革

(I)季札出使(II)颜回(III)陈云

(I)罗斯福“睦邻政策”(II)三娘子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III)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

(I)刘源张、李四光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II)司马相如(III)郭子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