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6049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8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docx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及参考资料

校园里的植物

(苏教版 三年级)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

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

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行。

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

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

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

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

里的植物名称

生长环境

生长特点

(可以写也可以画)

高矮排队

(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

……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

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

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

先摸,有什么感觉?

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

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

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

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

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还认识哪些植物?

2、谈话:

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推荐阅读:

植物是……

植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型生物。

植物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其细胞壁由葡萄糖聚合物——纤维素构成。

植物通常是不运动的,因为它们不需要寻找食物。

然而也正因为植物不会走动,所以植物中的很大一部分会无可奈何的成为动物口中的美味佳肴。

不仅草食动物以来植物所提供的蛋白质和能量,而且肉食动物也间接地依赖植物所提供的能量。

可以说,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没有植物,生物几乎就无从谈起,因为植物不会走动,所以它们的变化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生命周期也与四季同步,植物以结子、落叶等方式来抵挡冬天或干旱的季节。

它们还有许多独特的生存本领。

比如,植物具有分生组织,细胞还具有全能性,使得它们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任何一个单一的植物细胞组织会成长一个具有各种细胞类型的新的植株,这是动物所不能比的。

大多数植物都属于被子植物门,是有花植物,其中还包括多种树木。

植物的分类等级

世界上有45万种植物,仅属于高等植物的就有20余万种,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

种类如此繁多,对不熟悉的人来讲,简直是杂乱无章。

然而当我们懂得了植物的分类等级时,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各有所属,井井有条的。

每一种植物,不管它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是种子植物还是孢子植物,只要讲出它的科学名称,就可以在某个位置上找到它。

经过努力,植物分类学家们已经大体上弄清可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或近,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把它们编排在一个系统中。

在这个系统中,每一种植物都有一个自己的位置,就像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户口一样。

这个系统由好几个等级组成,最高级是“界”,接着是“门”、“纲”、“目”、“科”、“属”,最基层的是“种”。

由一个或及格种,组成属,由一个或几个属,组成科,以此类推,最后由几个门组成界,也就是植物界。

在分类等级中,“科”是一个中级分类单位。

在识别植物过程中,如果能抓住“科”这个分类等级,那就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只要能掌握15至20个常见的科的特征,识别植物就能如虎添翼。

在所以裸子植物中,可分成12个科;所有的被子植物,可分成300余个科。

在每个科下面,包含有1个到数百上千个植物种,有的甚至包含上万个植物种。

如银杏科只有1个种,蔷薇科有3300余种,蝶形花科有17000余种。

不管在科下有多少个种,这些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是比较相近的。

所以它们在形态上,特别是花的构造上都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如花序中提到的菊科都有头状花序,伞形科都有伞形花序。

此外还有木犀科都是木本,叶片几乎都是对生,唇形科都有唇形花冠,茎干几乎都是方形;十安花科都是草本,花冠呈十安形。

芸香科植物的叶片上都有芳香的油腺……

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

世界上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归到高等植物或低等植物这两大类中,不是高等植物就必然是低等植物,两者必居其一。

高等植物是指在形态上、结构上和生殖方式上都比较复杂的,较高级的植物。

比如,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的分化,有各种组织、器官的分化,在生殖方式上,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世代相互交替出现。

此外,很关键的一点是它们在个体发生中,有“胚”这个构造。

具有上述这些特性的植物,称为高等植物。

我们做看到的会开花的植物,全部是高等植物。

此外还有一些不开花的植物,如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苔藓植物、在阴湿环境中的蕨类植物也是高等植物。

而低等植物则是一类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较简单,在进化过程中处于较低级的植物。

它们一般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整个植物体呈叶状或丝状,甚至一个植物体只有单个细胞形成。

它们多数生活在水中,如生活在淡水中的单细胞的衣藻。

由于它们的生长,可使整个水面呈现一片绿色。

还有生活在海水中的紫菜、海带等。

低等植物中有一部分自身能进行光合作用,如上述几种;有一些自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职能过寄生或腐生的生活,如蘑菇、香菇等。

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在所以的植物中,也可以根据能不能产生种子这个标准来划分两大类群。

凡是能产生种子的称为种子植物,不会产生种子的称为孢子植物。

苹果、大豆、马尾松、银杏都是种子植物。

苹果果核中的籽粒、大豆豆荚中的豆粒、马尾松的松籽、银杏树上结的白果都是种子。

蘑菇、香菇是孢子植物。

它们既不会开花也不会结种子,在它们的伞盖下,会散出无数的细小颗粒,这就是它们的孢子。

凡是种子植物都属于高等植物,但反过来,高等植物中并非都是种子植物。

在高等植物中较低等的类群,它们不具备种子器官,只产生孢子,但同时又具有胚这一构造,所以这一类孢子植物也属于高等植物。

例如,在高等植物中的苔藓植物,就是孢子植物,因为它们不产生种子,但它们有胚这一构造,而蘑菇、香菇则没有胚。

在没有看到种子的情况下,大致上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决定。

(1)凡是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可以说几乎都是种子植物。

(2)不管植株的大小、高矮,凡是能开花的,无论花色鲜艳与否都是种子植物。

(3)凡是能结果实的都是种子植物。

(4)具有网六叶脉或平行叶脉的植物,基本上都是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在所有种子植物中还可以再分为两类,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这两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种子这一构造,但这两类植物又有许多重要区别。

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种子生在果实里面,除了当果实成熟后裂开时,它的种子是不外露的,如苹果、大豆即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则不同,它没有果实这一构造。

它的种子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种子没有被紧密地包被起来。

在马尾松的枝条上,会结出许多红棕色尖卵形的松球,当仔细观察时,会看到它是由许多木质鳞片形成,它们之间相互覆盖。

如果把鳞片剥开,可以看到在每一鳞片下覆盖住两粒有翅的种子。

在有些裸子植物中,如银杏,它的种子外面,连覆盖的鳞片也不存在,种子着生在一长柄上,自始至终处于裸露状态,具有这些特征的植物,都称为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实包住。

但当我们检查某一植物是属于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时,并不都要去察看一下它们种子的情况,通常从其他一些特点来判断。

首先看它是草本还是木本植物,如果是草本植物,那毫无疑问,一定是被子植物,因为裸子植物全部是木本植物。

如果碰到的是木本植物,那么先看看有没有花,有花的则是被子植物,因为裸子植物是不开花的。

如果碰到没有花的木本植物,则可看叶片,裸子植物的叶片,除了银杏以外,叶形通常狭小,呈针形、鳞形、条形、锥形等。

银杏叶片虽宽,但谗展开的折扇状,叶脉二叉分枝,也很容易识别。

其他少数裸子植物叶片稍宽一些,也仅仅呈狭披针形。

这一部分叶片稍宽的裸子植物也不会同被子植物相混,因为这些裸子植物的叶脉,除中脉外,侧脉都不明显,叶片质地也较厚,种子植物在世界上有20余万种,其中绝大部分是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仅占极小的比例,总共只有700余种。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在所有的被子植物中,又可分为两大类,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在种子的胚中发育二片子叶还是发育一片子叶,二片子叶的称为双子叶植物,一片子叶的称为单子叶植物。

前者如苹果、大豆;后者如水稻、玉米。

这两类植物比较容易区分,因为它们之间在形态上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基本上是直系,主根发达;不少是木本植物,茎干能不断加粗;叶脉为网状脉;花中萼片、花瓣的数目都是5片或4片,如果花瓣是结合的,则有5个或4个裂片。

单子叶植物的根系基本上是须根系,主根不发达,主要是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很少,茎干通常不能逐年增粗,叶脉为平行脉,花中的萼片、花瓣的数目通常是3片,或者是3片的倍数。

利用上述几方面的差异,可以比较容易地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在整个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类占总数的4/5,双子叶植物除了几乎所有的乔木以外,还有许多果类、瓜类、纤维类、油类植物,以及许多蔬菜;而单子叶植物中则有大量的粮食类作物,如水稻、玉米、大麦、小麦、高粱等。

植物的分类

(一)以植物茎的形态来分类

1、乔木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

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的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

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2、灌木

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3、亚灌木

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茎的上部草质,在开花后枯萎,而基部的茎是木质的,如长春花、决明等。

4、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的茎含木质细胞少,全株或地上部分容易萎蔫或枯死,如菊花、百合、凤仙等。

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

5、藤本植物

茎长而不能直立,靠倚附他物而向上攀升的植物称为藤本植物。

藤本植物依茎的性质又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两大类,常见的紫藤为木质草本。

藤本植物依据有无特别的攀援器官又分为攀缘性藤本,如瓜类、豌豆等具有卷须或不定气根,能卷缠他物生长;缠绕性藤本,如牵牛花、忍冬等,其茎能缠绕他物生长。

(二)以植物的生态习性分类

1、陆生植物:

生于陆地上的植物。

2、水生植物:

指植物体全部或部分沉于水的植物,如荷花、睡莲等。

3、附生植物:

植物体附生于他物上,但能自营生活,不需要吸取支持者的养料为生的植物,如大部分热带兰。

4、寄生植物:

寄生在寄主的根部,且利用寄主的养分与水分生活,如桑寄生、菟丝子等。

5、腐生植物:

没有叶绿体、茎上不长叶的植物,如菌类植物、水晶兰等。

(三)以植物的生命周期来分类

1、一年生植物

这类植物的生命周期短,由数星期至数月,在一年内完成其生命过程,然后全株死亡,如白菜、豆角等。

2、二年生植物

植物于第一年种子萌发、生长,至第二年开花结实后枯死的植物,如甜菜。

3、多年生植物

生命周期年复一年,多年生长,如常见的乔木、灌木都是多年生植物。

另外还有些多年生草本植物,能生活多年,或地上部分在冬天枯萎,来年继续生长和开花结果。

常见常绿和落叶植物

1、针叶树类

(1)常绿针叶树:

如雪松、柳杉、罗汉松等。

(2)落叶针叶树:

如金钱松、水杉、落羽杉、池杉、落叶松等。

2、阔叶树类

(1)常绿阔叶乔木:

如香樟、广玉兰、楠木等。

(2)落叶阔叶乔木:

如枫杨、悬铃木、泡桐、槐树、银杏、毛白杨等。

教学反思:

校园里的植物

2008-03-2110:

00

3月18日至3月30日我们兴趣小组要进行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通过对校园内的植物的观察、记录、建校园植物档案,使组员们对植物进行深入的了解,做到爱绿护绿,为创造“硬、绿、净、美、亮”的优雅校园环境出自己的一份力。

活动一、怎样对植物进行观察记录。

活动二、找出校园里的各种植物并作观察记录。

活动三、统计校园里的植物种类,给校园植物建植物档案。

活动四、提出学校绿化建议,设计一份校园绿化方案。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

本课与上一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同为生物单元的二级概念。

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较常见、容易捕捉、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

课文中知道较多,呈现出“扶”的状态,让学生在捉、看、研究中收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从前两课到本课,都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

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

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

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

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

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

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五、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

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

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

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

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

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

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

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

想去观察吗?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

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学生讨论。

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五、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

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

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

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四、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时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

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二、讨论

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称

发现地点

青蛙、蚂蚱

校园围墙边

……

……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需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

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三、小知识

生物:

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

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

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山涧中的流水;

机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配置吹泡泡的溶液;

学会提问题并分析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比较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找出问题的核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问,善于选择问题,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的行为。

教学准备:

1、 吹泡泡游戏需要用的配料:

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

2、 乒乓球、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提问题也是有诀窍的,如我们可以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还可以对一些已有的结论提出怀疑。

在提出更多的问题后,我们当然要想办法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因为这是科学探究的必经过程。

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合我们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引入课题(板书)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二、玩游戏提问题

通过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新问题。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注意用气要均匀。

3、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

(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好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

把它们记录下来:

1、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2、怎样才能把泡泡吹的大一些?

3、怎样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

……

三、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启发学生思考:

为了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会怎么做?

介绍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

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信息卡,指导学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内容和怎样呈现。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指导研究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四、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1、多提可能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和生物有关,和物体的运动变化有关,和地球天文有关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四、拓展

依照以上的标准,选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有关吹泡泡的问题。

教后记:

《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知识与技能: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

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各种不同的纸、放大镜、滴管、红墨水、火柴。

教师准备:

投影片。

教学活动建议: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上一课的次级研究课题。

纸这种材料,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各种纸制品或者纸来进行讨论,在交流中认识一些纸,了解一些纸的用途,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特殊的不常见的纸制品,以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