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6242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docx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

痛经

一、痛经是什么病

痛经系一种自觉症状,在妇科临床上是最常见的。

无论妇女月经期间或经期前后,都会使机体和精神受到很大的痛苦。

它的痛苦又不单只表现在小腹疼痛、腰部酸痛等局部症状,还往往并发头痛、眩晕,甚而急躁、易发脾气等神经方面的证候;另外也有合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症状。

中医记载痛经首推“金匮要略”,其中“妇人篇”“带下,经水不利,少(小)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条下立有治法,可见张仲景对痛经的认识已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巢氏病源”把妇人“月水来腹痛候”列做专门一条,说明痛经的原因及其病理。

孙思邈“千金方”在妇女九种痛病中,第五种就是“经来即腹中痛”,不仅指明痛经,而且把痛经同其它痛病分别开来。

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对痛经辩论日详,治法日备,都有所贡献。

根据我国过去记载和进来不少学者的调查,痛经在妇女有月经周期年龄内发生率很大,尤其是初经少女,每当一开始行经时多有明显的疼痛。

也有开始时并无痛经,到19-20岁才发生的。

35岁以后,痛经多因某些原因而减轻。

少数痛经病人可以持续到绝经年龄,但这是极个别的。

二、痛经的原因

在现代医学里面,对原发性痛经的原因尚未彻底明了。

有人认为子宫发育不全,月经来潮时,子宫呈不规则痉挛性收缩,或因内分泌失调所致。

也有认为原发性痛经是由精神创伤所引起,主张这一说的,认为精神不稳定、多疑、过度忧虑及有轻度神经官能症的妇女,容易患痛经,还有人说:

第一次月经可能引起少女的惊愕、精神创伤,以及少女对月经有不正确的看法,也能形成重型的痛经。

成年妇女有不孕症者,每次月经都非常不高兴,能促进长期的痛经,说明精神因素有重大关系。

此外,剧烈运动和生活方面其它的因素,也可能引起痛经。

中医关于痛经的原因,有劳伤风冷,血实气滞(血瘀),血气不足,精神作用及其他诱因等学说。

1.劳伤风冷方面:

“巢氏病源”说:

“妇女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

”很多医家都宗此说,宋陈自明也主张“妇人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的看法。

2.血实气滞(血瘀)方面:

朱丹溪说:

“经水将来作痛者,血实也,一云气滞。

临行前,腰疼腹痛,乃是郁滞有瘀血。

”李梃说:

“血滞瘀积于中,与日生新血相搏,则为疼痛。

”说明气滞血瘀能导致痛经的发生。

3.气血不足方面:

“经效产宝”说:

“血气不足,经候欲行,身体先痛。

”陈自明说:

“妇人经行腹痛,食则呕吐,肢体倦怠,发热作涡,此乃素禀气血不足。

”朱丹溪说:

“经行后作痛者,血气俱虚。

”都说明血气不足亦能引起痛经的形成。

4.精神作用方面,陈自明说:

“妇人经来腹痛...若忧思气郁而血滞,用桃仁桂枝汤。

”方约之说:

“人之气血周流,忽有忧思愤怒,则郁结不行;此经候不调不通,作痛发热由作也。

”“张氏医通”说:

“经行之际,若郁怒则气逆,气逆则血滞于腰腿心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

”这些与现代由精神创伤引起痛经的认识是相符合的。

5.其它方面:

戴思恭说:

“经事来而腹痛者,经事不来而腹亦痛者,皆血之不调故也。

然又恐感外邪,伤饮食致痛,痛不因血,尤宜详审。

”“张氏医通”说:

“若其时劳力太过,则生虚热,亦为疼痛之极。

”又说明痛经同饮食、生活及其它外在诱因有一定关系。

三、痛经的临床症状和类型

1、痛经的临床症状:

痛经的主要症状为下腹疼痛和腰部疼痛。

但多数伴有全身症状和精神症状;要看某人的体质条件与原因而异。

临床特征可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痛的性质:

分为刺痛、腹痛、绞痛和痉挛性痛多种。

其中以胀痛比较多见,如滑伯仁说:

“有经行前腹绞痛如刺,寒热交作,下如黑豆汁。

”朱丹溪说:

“经将来,腹中阵痛,乍作乍止。

”又说:

“经行过后,腹中绵绵走痛。

”“医宗金鉴”记载:

“凡经来腹痛,若因气滞血者,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则多疼痛。

痛的时间:

可以发生在经前,经后或经期中,也有人由经前一直痛到经后数天才停止。

朱丹溪说:

“疼痛之中,有常时作痛者,有经前、经后作痛者,常时与经前作痛为血积,经后为血虚也。

”这不但说明痛经期间的前后,而且说明痛经时间前后的临床意义。

痛的程度:

因各人的感觉和对疼痛忍受程度而不同。

所以关于痛经程度的划分标准很难一致,一般可以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

具体来说,凡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休息的为重度;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但仍然坚持的为中度;对生活和工作无影响的为轻度。

2.痛经的类型:

依据痛经的性质、时间和程度的不同,结合三因、八纲等基本理论,综合起来痛经的临床类型,不外寒性、热性、虚性和实性四种。

寒性型:

多在经期或经后腰腹疼痛,或小腹冷痛,周期多延长,血色不正,淋漓不止,四肢发冷,面色惨淡,经滞不利,喜暖喜按,口不渴饮,甚则呕吐清水,舌质淡,苔白滑,大便不燥,脉象沉迟。

热性型:

多在经前或经期腹腰剧痛,周期多缩短,量多色紫,小腹紧张,手不可近,或有发热情形,心烦喜冷,口渴思饮,头痛易饥,舌苔黄燥,脉象数,有时兼见神经烦躁现象。

虚性型:

多为身体虚瘦、精神衰弱的病人。

痛经常发生在经后,痛势绵绵不休,周期多不规则,量少色淡,并见身体倦怠,腰酸背楚,头晕心悸,食欲不振和舌苔薄白,质淡红,脉象细且弱等现象。

实性型:

又分血瘀和气滞。

多在经前剧烈腹疼或胀痛,连及胸胁,腰部酸疼,小腹拒按,经至后渐趋缓和,血多滞墙,色紫,或有血块,精神郁闷,情绪激动,小便不利,大便秘燥,内热口渴,脉象沉实有力,或者弦实有力,或者弦实,或者出现全身症状。

痛经按寒、热、虚、实分型,虽然临床不能尽管如此,然对治疗方向上,却指出了可以遵循的范围。

四、痛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痛经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应该详细检查可能引起痛经的各种原因,注意分析周身的证候来判断痛经的类型,因为治疗的方法,是要依赖查到的体征和类型来决定的。

凡是年轻妇女正常月经周期或经期前后有腹腰痛者,均应该列入痛经的范围,如果没有腰腹痛而只伴有全身症状或精神症状者,则应列为一般月经病的范围。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作直肠检查以测定子宫位置是否不正。

测定子宫发育情况时,必须尽可能的准确,因为痛经预后一部分要依子宫发育程度而定。

一般认为子宫先天性发育不全,痛经多严重,病人对一般治疗愈不容易发生反应。

对未婚的妇女应尽量避免做阴道检查。

中医关于痛经的诊断方法,仍然根据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和问诊,主要注意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关症状和体征,上面已经讲过。

问诊方面,应该先问病人有没有疼痛。

如果有,应该问疼痛和月经的关系,疼痛的部位,严重的程度以及发生疼痛的日期。

切诊又分腹诊和脉诊。

腹诊方面:

张介宾说:

“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

”说明腹诊对痛经的诊断价值和整体观察的重要性。

脉诊方面:

“巢氏病源”记载:

“脉来至,状如琴弦,若小腹痛,月经不利。

”又:

“左手关上脉沉,主月经不利,腰腹痛。

”又:

“脉寸关如故,而尺脉绝不至者,月经不利,当患小腹引腰绞痛。

”说明诊脉对痛经的诊断意义。

如果能够运用四诊,对痛经的诊断似不应有什么困难的。

鉴别诊断:

应该把痛经的腹痛同其它原因的腹痛区别开来,通常与痛经无关的腹痛,严重的可以发生在子宫外孕、急性输卵管炎、卵巢囊肿等病例。

即使中医常称之癥瘕积聚诸病,都应加以区分,以便在治疗上尽可能地更为合理。

至于子宫等器官伴有炎性现象是比较普通的。

五、痛经的治疗

中医治疗痛经的原则,是按照临床症状,也就是按照寒、热、虚、实四个类型而确定适当的方法。

虽然四种类型的具体症状常是错综复杂,有时不易截然分开,但一般用药标准上总不外乎“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瘀(实)则消之。

”为了更能灵活掌握这个原则,任何时候都应以四诊、八纲为基础,视病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如何,舌苔如何,畏寒与畏热,拒按还是喜按,脉之浮、沉、迟、数、滑、墙、虚、实,口之渴与不渴,面色苍白与潮红,大便之溏泄与秘结,周期之延长或缩短,疼痛的严重或轻微,结合其他症状,加以细心的体会和研究,辨证论治,随证立方,才能收到比较良好的效果。

许书微就曾这样说过:

“妇人病多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发疼痛,医者一例呼为经病,不辨阴胜阳,阳胜阴,所以服药少效,当别其阴阳,或调其气血,使不相乖,以平为期也。

”可见前人治病的态度,是何等的客观,何等的认真了。

中医对于痛经病人,除了重视鼓励作轻微运动、游戏和体操外;特别重视病人精神上和情绪上的安慰和愉快,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精神治疗作用。

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而中药治疗对痛经更居主要的地位。

我国历代妇科的文献积累很多宝贵的经验,这里将痛经的治疗初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药物治疗

一、寒性痛经:

宜温经散寒,大小温经汤为主。

大温经汤(金匮要略):

吴茱萸、人参、麦冬各二钱,法半夏二钱半,阿胶、白芍、甘草、当归、川芎、丹皮、桂枝各二钱,生姜三片。

水煎温服。

也可加红糖用。

这是温经散寒兼有强壮作用的方剂。

吴茱萸暖胃温肝,桂枝调荣和卫,生姜键位散寒,合之能刺激肠胃,改善血液循环,使腹部温暖以去寒。

当归、川芎、白芍、丹皮生血行瘀,镇痉止痛;人参、甘草、麦冬补气益胃,养心扶中;半夏降逆止呕;阿胶滋养补血。

全方配伍,不偏不滞,是妇科月经诸病的良方。

小温经汤(济阴纲目):

附子、当归等分,每用三钱,水煎温服。

这也是温经散寒的方剂。

虽然药味单纯。

但附子温散下元虚寒,佐当归以行其血,其用专,其力量亦大。

二、热性痛经:

宜清热散火,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延胡、香附。

如兼郁者宜宣郁通经汤。

丹栀逍遥散(朱丹溪)加延胡、香附方:

当归、白芍、茯苓、柴胡各一钱、薄荷五分,延胡、香附各一钱。

水煎服。

这是和解兼清热的方剂。

柴胡、薄荷能清能散,白术、甘草健脾和中,当归、白芍行血止痛、茯苓渗湿安心,再加丹皮、栀子以凉血清热,延胡、香附以阵痛理气,痛经因热,服之定能见效。

宣郁通经汤(陆九芝):

当归(酒炒)五钱,白芍(酒炒)五钱,柴胡一钱,丹皮二钱,黑山栀三钱,郁金二钱,白芥子二钱,香附三钱,黄芩二钱,甘草一钱。

水煎服。

这是镇静解热解郁的方剂。

当归、白芍行血止痛,柴胡、郁金、香附散郁理气,黄芩、丹皮、山栀消炎解热,白芥子、甘草合胃涤痰,痛经在血热气滞的情况下,用之比较适当。

三、实性痛经:

属血瘀的宜活血消瘀,琥珀散、折冲饮、桃仁承气汤均可选用;属气滞的宜行气导滞,可用加味乌药汤;若肝气郁结,宜调肝解郁,用逍遥散为宜。

琥珀散(医宗金鉴):

京三棱、莪术、赤芍、当归、刘寄奴、丹皮、熟地、官桂、乌药、延胡索各一两,上前五味用乌豆一升,生姜半斤,米醋四升同煮,豆烂为度,焙干入后五味,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

这是行瘀止痛剂。

三棱、莪术行气破血,当归、熟地补血滋阴,赤芍、丹皮清热凉血,刘寄奴破瘀通经,官桂温阳活血,再以乌药、延胡索以理气止痛,方中作用通多补少,适用于血瘀气滞的痛经,有类似琥珀的功用,所以就叫做琥珀散。

折冲饮(张景岳):

当归三钱,桃仁三钱,桂枝钱半,川芎钱半,白芍三钱,牛膝三钱,延胡二钱,丹皮三钱,红花一钱,水煎温服。

这也是行瘀止痛剂。

当归、川芎生血行瘀,桂枝调和荣血,桃仁、红花、丹皮、牛膝均为善走善散之品,能使瘀血去而新血生,白芍、延胡又能阵痛,以和缓腰腹部的疼痛。

桃仁承气汤(伤寒论):

桂枝三钱,桃仁钱半,大黄三钱,芒硝二钱,甘草一钱。

先煎他药,去渣,后入芒硝冲服。

这是缓泻消瘀剂。

桂枝、桃仁能调荣逐瘀,消除经血凝滞;大黄、芒硝能泻下软坚,改善局部血行;再加甘草缓和之品,适用于血行凝滞而腹痛剧烈的痛经。

病人兼见便秘,更为妥善。

加味乌药汤(金鉴):

乌药、缩砂仁、木香。

延胡索、制香附、甘草、槟榔各等分。

每服七钱、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这是调气阵痛剂。

乌药、木香、香附行气散郁,砂仁、延胡化滞止痛,槟榔攻坚,甘草调中,经前腰腹胀痛,属于气滞其血的痛经,用之最宜。

四、虚性痛经:

宜益气补血,气虚者宜黄芪建中汤,血虚者宜当归建中汤,气血俱虚者宜十全大补汤。

当归建中汤(千金方):

当归一两,白芍(炒)二两,肉桂一两,炙甘草七钱。

共为粗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水煎,空腹服。

这是补血强壮剂。

当归、白芍生血止痛,再加肉桂以暖血行,甘草以调中气,姜枣调和营卫,补而不滞,血虚而致痛经的病人,服此多效。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黄芪(炙)、肉桂各一两,白芍(炒)二两,炙甘草七钱,共为粗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水煎,空腹服。

如虚甚加附子。

这是补气为主的强壮剂。

黄芪能固气以统血,白芍能止痛以养血,再加肉桂、甘草、生姜、大枣温补之品,能扶助脾胃,所以适用于气虚痛经的病人。

十全大补汤(局方):

人参、熟地黄、黄芪(炙)各钱半,白术、当归、白芍、肉桂各一钱,川芎、白茯苓、炙甘草各八分。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这是气血双补的强壮剂。

方中用四君补气,四物和血,再加肉桂温阳活血,黄芪固气统血。

凡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病人,痛经绵绵不休,唯服此方比较全面。

附方:

简便方:

适宜于医药不足的偏远地区。

仍以寒热虚实分治,痛经因寒,可用益母草一两,老生姜五钱;痛经因热,可用地骨皮三钱,香附三钱;痛经属虚,可用生艾叶三钱,童便一杯;痛经属实(瘀)与痛经因寒同。

生姜减为二钱。

上面均加红糖二两浓煎,每次月经到时,如有腹痛,即服至不痛为止。

化瘀回生丹(温病条辨):

人参六两,安南桂二两,两头尖二两,麝香二两,片姜黄二两,公丁香二两,蜀椒二两,虻虫二两(米炒黄),三棱二两。

藏红花二两,蒲黄二两,炒苏木三两,苏子二两,桃仁三两去皮,五灵脂二两炒,牛膝二两,降香二两,当归尾四两,没药三两,白芍四两,杏仁三两去皮,香附子二两醋炒,,吴茱萸二两,延胡索二两,水蛭二两米炒,阿魏二两,小茴香二两盐水炒,乳香二两,良姜二两,艾叶二两炒,熟地四两,川芎二两,益母膏六两,鳖甲胶一斤,大黄八两。

制法:

上三十二味,共研细末,大黄另研,以醋一斤半内大黄末熬浓晒干,再加醋熬,如此三次,研细,合上药,用鳖甲胶,益母膏溶化调匀,加炼蜜为丸,每粒重一钱五分,蜡皮封固,以便贮藏。

用法:

每次服一丸,白开水或黄酒送下。

这个方剂,药味虽多,但配伍细致全面,有补有守,有攻有消,总合起来,能破坚消积,化滞去瘀,不伤伐营养机能,对于妇女痛经有积聚,或严重疼痛的都可采用。

然此药一般地区不易买到,姑且录在这里。

以备参考。

2.针灸治疗

针灸对于痛经亦有很好的作用。

一般多取用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

如果痛经属虚寒性,宜用灸治;如果痛经属实热性,宜用针治。

针刺法:

痛经时,用持久的强刺激,则效果良好。

灸法:

宜用温和灸法。

六、痛经的护理

严重的痛经应当卧床休息,注意避免强烈的运动和情绪的紧张。

注意饮食营养,避免刺激性太大和生冷的食物。

注意外界气候对机体的影响。

注意经期卫生,避免月经排泄时可能的感染,月经期所应用的东西应保持干净,如果发现有其他疾病应迅速治疗,以免可能会引起继发性的痛经。

一般中度和轻度的痛经,照例仍应从事轻微的运动和劳动。

在需要住院的某些情况下,按护理学常规护理。

七、痛经的预后和预防

很多痛经的妇女,常因结婚或分娩而减轻或者痊愈。

除特殊妇科疾病和子宫病态发育外,痛经的预后多无不良的转归。

关于痛经的预防,在原发性痛经原因尚未彻底明了之前,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初经妇女对月经的正常心理,贤惠的母亲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教育幼女对月经的知识,消除她的恐惧心理,可以避免痛经的形成。

2.教育妇女在月经期间,避免食凉饮冷,减少风寒的侵袭,做好经期的卫生。

3.提高妇女的社会主义觉悟,保证经常心情愉快,消除任何不良的精神因素。

4.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做好妇女健康检查,矫正子宫疾患,消除可能引起痛经的一切其他原因。

妊娠恶阻

一、妊娠恶阻是什么病

妇女怀孕后,在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中间常常出现厌食、恶心和呕吐的征候,“经效产宝”把这种症状叫做“子病”“巢氏病源”和“千金方”称之为“恶阻”,民间的通俗名称又叫“病儿”。

本病的最早记载要算“金匮要略”,在“妇人篇”里说:

“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渴字有些注家说是呕字),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当绝之。

”这里说明妊娠早期当有轻度的呕吐和厌食等现象,这些症状多半很快就消失,可以绝止医治,期其自安。

但是,如果久不消退,发展到2-3个月就会变得严重,转变为妊娠剧吐。

患妊娠剧吐的孕妇不能进饮食;稍进饮食立即引起剧烈呕吐,因而体重显著下降,身体衰弱而卧床不起,迁延日久,甚至有产生妊娠中断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但所有这种病人,能及时调养和适当的治疗,也可治愈,使妊娠顺利达到足月。

妊娠恶阻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实际就是现代医学里面“早期妊娠中毒症”的一种表现。

二、妊娠恶阻的原因

按照早期妊娠中毒症一种表现的观点来解释,可能由于妊娠前新陈代谢的某些异常,或者某一器官与某一系统表现功能不足,以及妇女过去或妊娠期间所受到的影响(疾病、精神刺激)有一定的关系。

同时,机体对来自子宫神经末梢的刺激及来自发育中胎儿的冲动的反射性失常,亦具有重大意义。

但迄今对本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仍在继续探讨,并提出有各种不同的理论。

中医关于恶阻病因的认证,也有种种学说。

其中很多地方与上面的理论相似。

1.精神与饮食关系,某一脏器功能不足的关系。

“千金方”记载说:

“恶阻是妇人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平时喜怒不节,或当风饮冷太过,心下有淡水者,欲有胎而喜病阻。

”“圣济总录”说“在胚胎之时,血气未用,五味不化,中气壅实,所以脾胃不思谷味,闻见于物,即恶心呕吐。

”严用和说:

“胃弱妊娠,气逆呕吐不食。

2.肝气郁结或胎气上逆的关系(精神刺激与发育中胎儿冲动的反射性反应)。

朱丹溪说:

“有妊二月,呕吐眩晕,脉之左弦而弱,此恶阻,因怒气所激,肝气伤,又挟胎上逆。

”“医学入门”认为:

“子宫脉络于胃口,故逢食气引动精气冲上,必食吐尽而精乃安。

3.其它方面的关系,巢元方说:

“胃气怯弱,中脘停痰。

”陈自明亦宗此说。

根据上面这些记载及作者历年来的临床体会。

恶阻的原因似乎有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精神因素,以致肝气郁结。

我们常常看到平时喜怒不节的妇女,大多数有神经过敏,情绪激动,时有头晕、心悸、失眠和敏感度非常强烈的现象,一旦妊娠,恶阻症状多较显著,若平时对环境满意,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的妇女,妊娠恶阻大都较轻,或无恶阻的发生。

另一方面就是脾胃虚弱,因为妇女平素消化力差,加之胎儿发育过程的冲动,故容易产生择食和呕吐的现象。

三、妊娠恶阻的症状和类型

恶阻的特征就是择食或见呕吐,中医书籍描写最为深刻,“千金方”记载说:

“阻者,患者心中愤愤,头重眼眩,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酸果实,多卧少起,世谓恶食,甚至三、四月以上,皆大剧吐逆,不能自胜也。

”这不仅说明恶阻的特征,而且对全身并发症状与发生的时间,程度都概括在里面,自此以下,记载恶阻症状的文献甚多。

陈自明说:

“妊娠恶阻,肢体沉重,头眩、择食、嗜酸、甚者寒热呕吐,胸膈烦满。

”严用和说:

“妊妇心下愤闷,吐逆不食,恶闻食气,头晕,四肢百节疼痛。

多卧少起。

”朱丹溪说:

“妊娠二、三个月内,呕吐恶心,不纳饮食,谓之恶阻。

”“证治要诀”记载:

“胎前恶阻,见食呕吐,喜啖酸物,多卧少起。

”张介宾说:

“妊娠之妇,每多恶心呕吐,胀满不食。

李挺说:

“或大吐,或吐清水,恶闻食臭。

”以上对叙述妊娠恶阻的各种症状是很详尽的。

特别指出“头重”、“眼眩”、“恶闻食气”、“欲酸果实”、“择食”、“恶心呕吐”都是妊娠恶阻过程常见的症候。

依据以上症状结合发病原因,在临床上可分为两种类型:

1.脾胃虚弱:

多见有前述特征外,还有消化不良,舌质淡,胃脘虚胀,便软和小便不黄。

2.肝胆气郁:

除亦有前述特征外,有吞酸吐酸或吐苦、舌赤、口苦、头痛、心烦、便秘和小便黄。

另外,在不同类型中,尚有轻度与重度的区别。

轻度妊娠恶阻往往不治即可平复。

四。

、妊娠恶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于月经停止的妇女,能掌握妊娠恶阻临床症状的特点,再结合“内经”:

“阴搏阳别”和巢元方所谓:

“脉息和顺”的特征,作出妊娠恶阻的诊断,并不十分困难。

特别妊娠到达三个月以上的妇女,大多数可以在下腹部摸到增大的子宫;有时在近五个月左右的孕妇还可触到胎儿的搏动。

这对恶阻的诊断更为可靠。

惟对未到三个月的孕妇的早期诊断,颇宜细心察认。

“问诊”是非常重要的,询问在此以前月经周期情况,有无月经不调或其他原因,有无其他疾病引起闭经的可能。

“切诊”有一定的价值,“素问”记载说:

“妇人足少阴脉动甚是妊子也。

”“难经”也记载说:

“三部浮沉正等,按之不绝者,有妊也。

”但一般却不易掌握。

用“中药验胎”,也是帮助妊娠恶阻的一个诊断方法,就是用川芎、当归、艾叶和酒等药物熬水给孕妇喝下去,如腹部有动的感觉是有孕,不动是无孕。

这个方法虽属可靠,然用在早期诊断恐还有些困难。

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做青蛙试验,较为可靠。

鉴别诊断:

能体会妇女出现“择食”或“见食呕吐”的特征,以及并发“喜食酸物、头晕、眼眩、多卧少起”等现象,不难与其他胃病相鉴别。

再加上月经停止,自然应该联想到与一般恶心呕吐的胃病不同。

五、妊娠恶阻的治疗

治疗妊娠恶阻的基本方针,是解除孕妇呕吐等临床症候,消灭其致病原因,注意补偿营养的消耗,以防止孕妇身体的剧烈消瘦。

在正确与及时的治疗处理下,几乎所有的孕妇都能保持妊娠顺利达到足月。

因此,除了重视保护性医疗外,必须根据主要的病因给以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药物治疗包括“

1.孕妇平素脾胃虚弱,以致妊娠期间,容易发生恶食呕吐,体倦无力,多卧少起等等,赶快调和脾胃,增强消化能力,促进机体的健康,可以用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或半夏茯苓汤;若胃虚偏寒,还可用干姜人参半夏丸加减。

六君子汤(和剂局方):

人参、茯苓、白术各二钱,炙甘草一钱,陈皮一钱,半夏二钱,加大枣四枚,生姜三片,水煎口服。

如本方再加藿香、砂仁各八分,就是香砂六君子汤。

这是调和脾胃,功用缓和的一种方剂,所以有君子这个名字。

实际是一种和平的补养药,很多虚症皆以此方为主。

人参补气,白术健脾,茯苓通阳行水,甘草调中和气,使脾胃之气通达,营养机能增强,再加陈皮有行滞进食之效,半夏有除痰宽胀之功,用之于妊娠恶阻属脾胃虚弱的孕妇,定能收效。

如果更加藿香以和胃避恶,并行三焦之滞气,砂仁以温脾胃之阳气,则在补养里面又有增强消化的功能,所以也适应妊娠恶阻的临床治疗。

半夏茯苓汤(良方大全):

半夏、陈皮各一钱,白茯苓二钱,砂仁一钱,甘草五分。

加生姜三片、大枣四枚,水煎服。

这也是调和脾胃的方剂、方中以半夏为主,能健脾和胃,消痰除饮,兼能降胃中逆气,加上砂仁化滞,陈皮理气,甘草缓和之品,再以蜜枣通调营卫,治疗由于脾胃虚弱而生痰饮的妊娠恶阻,是十分适宜的。

干姜人参半夏丸(金匮要略):

干姜一两,半夏二两,人参一两。

三味共研细,以姜汁调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每日三次。

这是降逆温中兼强壮的方剂。

“金匮”原文主治妊娠呕吐不止,说明不同与一般轻微的恶阻。

方中人参、干姜益气温中,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半夏、姜汁降逆止呕,消除呕吐的症状。

但必须是胃虚寒,消化不良。

胃气上逆,用之方为适当。

2.孕妇平素肝胆气郁,精神不爽,以致妊娠期间常似居于抑郁状态,易见嗳气吞酸,不食和呕吐,胸胁满闷等候,宜疏肝解郁,改变其情志的急和不均衡,可用左经丸加紫苏、陈皮、香附或顺肝益气汤,随宜选用。

左经丸加紫苏、陈皮、香附方:

吴茱萸三分,黄连六分,紫苏、陈皮各一钱五分,香附一钱,水煎服。

这是疏肝理气的方剂。

吴茱萸和黄连,取其苦辛之味合用,能散能降,对一切肝胆气郁,情绪闷塞,吞酸吐逆的病症,用之多能立竿见影。

作者依据前人经验,加上紫苏、陈皮、香附以宣胸理气、降逆解郁,用于常有抑郁状态和胸胁不舒的妊娠恶阻,效果非常显著。

顺肝益气汤(傅青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