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6355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docx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

“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

 

惠农区农田防护林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6

1.1项目提要………………………………………………………..6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7

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8

1.4综合评价与结论…………………….………………………8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9

2.1项目由来与形成……………………………………….……9

2.2项目区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现状…………………….9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的意义………………………..9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12

3.1自然地理条件………………………………………………….12

3.2社会经济条件………………………………………………13

3.3林业生产管理条件………………………………………..…14

3.4土地资源条件………………………………………………….15

3.5劳力资源条件……………………………………………….…16

3.6种苗供应分析…………………………………………….……16

3.7基础设施条件……………………………………………….…17

第四章建设方案………………………………………………………..18

4.1项目指导思想及原则……………………………………....18

4.2项目区范围……………………………………………………...18

4.3项目建设规模…………………………………………………..19

4.4建设布局………………………………………………………….19

4.5项目建设内容…………………………………………………..20

4.6营林技术措施………………………………………………….20

第五章森林保护与环境保护………………………………………22

5.1森林管护…………………………………………………………22

5.2环境保护…………………………………………………………23

第六章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25

6.1经营管理形式…………………………………………………25

6.2项目管理机构……………………………………………….…25

6.3项目管理…………………………………………………..…..25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7

7.1投资估算原则…………………………………………………27

7.2投资估算依据………………………………………………….27

7.3项目建设投资估算………………………….……………….27

7.4资金筹措………………………………………………..……….27

第八章项目建设进度…………………………………………………28

8.1项目建设期限………………………………………………….28

8.2建设进度安排…………………………………………………..28

第九章效益分析与评价…………………………………………..….29

9.1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29

9.2社会效益分析评价……………………………………………29

9.3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30

9.4综合评价……………………………………………………….…31

第十章项目建设保障措施…………………………………………..32

10.1政策支持保障措施…………………………..…………….32

10.2资金筹措与投入保障措施………………………………32

10.3施工组织保障措施…………………..……………………..32

10.4信息管理、科技推广与服务保障措施……………..33

10.5项目经营保障措施……………………………..…………..33

10.6其它保障措施……………………………………………….33

主要附表和附图

一、附表

1、项目区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

2、项目建设内容、进度一览表

3、种苗需求量表

4、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明细表

二、附图

1、项目区森林资源现状图

2、项目建设总体布局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石嘴山市惠农区农田防护林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石嘴山市惠农区林业局殷建军

1.1.3项目主管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

1.1.4项目性质

新建

1.1.5建设目标及宗旨

目标:

2005-2007年,利用3年的时间,建设农田防护林16017亩,使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5%,进一步改善平原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稳产、高产,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宗旨:

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利用国家投资优势,结合本区自然条件、森林资源现状,以营林为基础,以完善提高平原绿化水平为重点,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进一步改善平原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1.6项目区范围

项目区位于惠农引黄灌区,东临黄河,西至黄河贺兰山东麓,南接平罗县,北至惠农区城市区外围,总土地面积85万亩。

1.1.7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

造林16017万亩,林种为农田防护林,树种以耐盐碱、抗天牛性强为首要选择条件。

规模:

耕地区内以沟、渠、道路为依托,栽植2-4行,宽度为4—8米;宜林盐碱荒地连片造林,片林最小30亩为一单元。

1.1.8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度

期限:

2005-2007年。

进度:

项目建设共计造林16017亩,计划2005年造林5901亩,2006年造林5887亩,2007年造林4229亩。

1.1.9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67.8万元。

1.1.10项目效益

项目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同时也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国家生态环境重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经济效益;

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选择树种;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坚持造管并重,立足长远发展;

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坚持国家营林经济技术标准与本地实际相结合。

整地:

20元/亩;

栽植:

25元/亩;

灌水:

15元/亩;

苗木:

105元/亩;

抚育:

7元/亩;

管护:

13.3元/亩;

1.4综合评价与结论

本项目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同时也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符合本地实际,适宜社会发展需求。

项目可行。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的由来和形成

惠农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端,属黄河中上游地区,东临黄河与内蒙乌海市接壤,西屏贺兰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大门。

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建设“二代”农田防护林以来,全区引黄灌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立地条件较好的沟、渠、路均建设了窄行防护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3%。

但是,由于本地恶劣的立地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再加上光肩星天牛的再次危害,现有林分质量不高,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尚有大片的农田没有防护林带。

新的惠农区成立后,确立了完善和提高农田防护林的目标,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建设,新增农田防护林16000亩,使全区90%以上的农田得到保护,70%的宜林荒地得到改良利用,进一步改善引黄灌区的生态面貌,实现农业的稳产、高产,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2项目区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现状

项目区占惠农区总面积的49%,是农业生产区,森林覆盖率13%。

项目区地下水位高,盐碱化程度重,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大量的农田无防护林带,农田四周分布着大片的盐碱荒地,蒸发强烈,降雨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主要有霜冻、干旱、冰雹、干热风、沙尘暴等。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地意义

2.3.1必要性:

2.3.1.1引黄灌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惠农区引黄灌区分布着6个乡镇、42个自然村、6.1万农业人口,是惠农区的粮、油种植区和畜禽养殖区,在本区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引黄灌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成灾害频繁发生,干热风、沙尘暴、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造成粮食低产,是农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严重制约因素。

虽然国家每年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综合治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

因此,加快建设农田防护林是当务之急的大事,不仅可以改变引黄灌区的生态面貌,而且对整个惠农区的经济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3.1.2搞好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是生态环境的需要。

引黄灌区面积大,但森林资源总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匀,起不到应有的整体防护效应。

干旱、少雨限制作物种植,盐碱化造成大量弃耕地,沙尘暴、干热风直接影响农业产值和人民生活环境。

因此,急需建设防护林带,增加林木数量,改善生态环境。

2.3.1.3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需要。

农业是基础,水利是命脉,林业是屏障。

搞好防护林建设对发展农业经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设防护生态屏障,可有效减少自然灾害。

多年实践证明,林网可降低风速,抵抗风沙危害,夏季可降低气温,减少蒸发量,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含水量,减轻干热风危害,促进农作物增产。

针对项目区内灾害性天气种类多且发生频繁的状况,建立完备的生态防护体系更具有重大意义。

2.3.1.4搞好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加快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惠农区引黄灌区分布着6.1万人,人均收入2850元,主要产业以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为主,人均耕地1.8亩,产品结构单一,畜牧以散户粗放为主,效益偏低。

尽快建立完善的防护体系,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改良盐碱土壤,增加耕地面积,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3.2目的意义

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增加森林覆盖率,加强农田保护,减少灾难危害的发生,有效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生活、生产正常秩序,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发展。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3.1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3.1.1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惠农区地处宁夏银川平原最北端,位于东经106°13—106°51,北纬38°40—39°23之间,东临黄河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隔河相望,南与平罗县相毗邻,西屏贺兰山与大武口区相连,北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接壤,东西长大约51公里,南北宽37公里,总土地面积1088平方公里,海拔在1070—1300米之间。

全区辖三乡三镇42个行政村,六个街道办事处,50个居委会,二个工业园区及区市直属三个农场。

3.1.2自然条件

惠农区境内按自然要素组合为贺兰山山地、山前洪积扇台地和黄河冲积平原三部分,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40.3%、25.2%、34.5%,地势平坦。

区境内有四条黄河支流,南北分布,灌区内干、支、斗、农四级渠道纵横,渠系发达,灌溉便利。

干、支、农沟与渠道递次相邻,排水畅通。

水资源主要有三部分。

天然降水量总量约1.17亿立方米/年,利用率低。

黄河径流平均每年过水量为301亿立方米,实际引入量为2.3亿立方米,是农田主要灌溉用水。

地下水约1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的约0.2亿立方米,是贺兰山洪积扇内主要水源,也是旱地造林的主要依靠。

惠农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按国家气候分区为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风沙大、蒸发强烈、冬寒长、夏热短、昼夜温差大,自然灾害频繁。

太阳辐射量达145.8千卡/cm2,全年日照时数为3083.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0%,居宁夏之冠。

年平均气温为8.2℃,极端最低气温为-29.8℃,年平均日较差为8.5—14.7℃;年降水量171.9—270mm,年蒸发量749.4mm,且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月份;风大沙多,全年大风日数55.3天,主风向为西北风,主要集中在3—5月;自然灾害以干旱、风沙及沙尘暴、干热风、霜冻、山洪、河水侵蚀、冰雹、日烁等最为常见。

土壤主要类型自西向东分别是淡灰钙土、草甸灌淤土、灌淤土,主要以灌淤土为主。

植被分三个层次,贺兰山前坡地主要有沙蒿、红砂、酸枣、四合木等多年生旱生灌、草,覆盖度约为20—30%。

黄河滩地主要以野生次生红柳、人工造乔、灌木、杂草为主,覆盖度95%。

中部黄河灌区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主栽树种有新疆杨、白蜡、臭椿,森林覆盖率13%。

3.2社会经济条件

3.2.1面积、人口及其结构

总土地面积1088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28.4万亩。

总人口2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万,非农业人口14.1万。

3.2.2工农业生产情况,人均产值、收入

农业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油料、脱水蔬菜、无公害枸杞种植和畜禽养殖业为主,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禽肉蛋生产重点地区;工业以煤炭开采加工、冶金、化工、建筑材料、农副产品加工为主,金属镁、碳化硅、活性炭、脱水菜等产品享誉国内外。

截止2003年底,国内生产总值231000万元,人均农业总产值1690万元,人均工业总产值21887万元,人均耕地1.19亩,人均粮食产量304.3公斤,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人均5700元,农业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

3.3林业生产管理条件

3.3.1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机构、人员技术力量

惠农区林业生产主要以防护林建设和发展枸杞产业为主,其中防护林建设包括:

贺兰山东麓营造防风固沙林和封育治理;黄河灌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村庄绿化;黄河滩地营造黄河护岸林。

枸杞产业以发展无公害名牌枸杞为主。

惠农区设林业局,林业局下设三站一个中心,分别是林业站、枸杞站、森防站和生态林业开发中心,现有人员28人,其中林业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12人,技术员4人。

乡镇设有林业工作站,人员22人。

3.3.2生态公益林建设成就,经验及问题

成就:

惠农区现有森林资源面积14.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

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11.06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4万亩,河滩红柳2.3万亩,黄河护岸林3万亩,绿色通道0.5万亩,基本形成了以防风固沙、农田防护、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型森林结构。

经验:

以全民义务植树为主要形式;

坚持“适地适树”,科学布局;

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社会、经济效益;

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坚持以干、支沟、渠确立框架,农沟、渠构筑小网格的模式;

坚持以项目为载体,科技为支撑;

问题:

林业工程造林资金严重不足;

由于本区立地条件差,树种选择局限性较大;

由于受光肩星天牛等危险性病虫害危害,小径材利用率低,群众无法得到直接的经济效益,造林积极性低;

林地区划不明确,林地林权无法确定,民营造林难以开展。

3.4土地资源条件

3.4.1各类土地面积

惠农区总土地面积1088平方公里。

其中:

农业用地38.6万亩,林业用地28.4万亩,园区地4.5万亩,牧草地71.6万亩,村镇建设用地2.9万亩,独立矿用地1.5万亩,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区0.1万亩,城镇建设用地1.9万亩,其它用地区8.2万亩,未利用地区5.4万亩。

3.4.2营造生态公益林的土地资源分布状况

生态公益林林地分布有三块:

一是沿贺兰山东麓沙荒地;二是灌区内各级道路、沟、渠、以及村庄;三是沿黄河冲积滩地。

3.4.3造林地数量及立地条件分析

林地总面积28.4万亩。

贺兰山洪积扇林地面积14万亩,土质良好,但灌溉困难,主要以提取地下水为主,多选择抗旱耐风沙的乔、灌木造林,如刺槐、沙枣、柠条、紫穗槐等;引黄灌区林地面积4.4万亩,灌溉便利,但地下水位高,盐碱化重,多选择抗天牛耐水蚀树种造林,如杨树、白蜡、臭椿等;黄河滩地林地面积10万亩,土质瘠薄,盐碱化重,杂草丛生,选择耐水蚀的沙枣、白蜡、樟河柳结合封育造林。

3.5劳力资源条件

惠农区现有人口20.2万,其中农业人口6.1万人,非农业人口14.1万人。

农村现有劳动力34522人。

项目区内可供营造林生产的劳动力32154人,主要以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农村青壮劳动力为主,90%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知识,能够熟练掌握造林技术,在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3.6种苗供应分析

3.6.1现有种苗供应能力及潜力

惠农区多年来实行合同育苗,基本可以满足造林需苗。

现已培育两个育苗基地,分别是区苗木场和马家湾种苗繁育基地,基地面积2500亩。

2004年现存育苗面积1100亩,主要树种为刺槐、臭椿、白蜡、银中杨、河北杨、水曲柳等。

今后的造林中,依靠育苗基地和各乡镇育苗散户,完全可满足造林苗木供给。

3.6.2外调苗木的可能性及经济合理性分析

在今后的造林中,外调苗木量很小。

主要原因:

一是本区育苗可满足工程造林需要;二是外调苗价格普遍高于本区价格;三是自给育苗可增加部分农户的经济收入。

3.7基础设施条件

3.7.1交通、运输条件

惠农区境内有109国道、110国道、包兰铁路及石中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全区100%的乡镇和88%的行政村有柏油路通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惠农区地处通衢要道,靠近大武口区、平罗县及内蒙古乌海市,距自治区首府银川88公里,距河东机场120公里,距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的沙湖48公里。

3.7.2通讯条件

惠农区已开通程控电话、计算机网络、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开办了邮政特快专递业务。

通讯方便、快捷、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数字化。

 

第四章建设方案

4.1项目指导思想及原则

4.1.1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以建设农田防护屏障、减少自然灾害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以政策和投资为保障,以实现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目的,加快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步伐,加速培育森林资源,增加森林覆盖度,最大限度的实现林业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改变引黄灌区生态面貌,促进农村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4.1.2项目建设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经济效益;

坚持公益林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列入国家及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坚持全民义务植树的造林机制;

4.2项目区范围

项目区东临黄河,西至贺兰山东麓,南接平罗县,北至惠农城市区外围,土地面积85万亩。

4.3项目建设规模

计划造林16017亩,耕地区内以沟、渠、路为依托,栽植2—4行,宽度4—8米;宜林盐碱荒地连片造林,片林最小30亩为一单元。

4.4建设布局

4.4.1建设布局的依据

4.4.1.1地形地貌:

项目区为平原,地势平坦。

4.4.1.2依据气候水文条件、合理挖掘自然潜力,有力的提高防护效应。

4.4.1.3项目区干旱少雨,盐碱化重,干热风、沙尘暴、霜冻、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应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合理挖掘社会潜力,做到地尽其力,人尽其责、物尽其用。

4.4.1.4由于农田较集中,林木分布不均,防护效益偏低。

应农田防护、土壤改良、盐碱地合理利用综合考虑。

4.4.2项目布局方案(一般公益林)

4.4.2.1项目区划

项目建设造林16017亩,林种为农田防护林,造林单位涉及礼和乡、园艺镇、庙台乡、尾闸镇、红果子镇、燕子墩乡。

造林地均为集体林地,统一规划,统一造林,权属归集体。

4.4.2.2项目区布局

项目建设涉及6个乡镇、42个行政村,其中:

礼和乡2080亩,庙台乡1780亩,红果子镇4180亩,燕子墩乡7400亩,园艺镇128亩,尾闸镇449亩。

4.5项目建设内容

计划造林16017亩,其中:

农田林网2867亩,主要栽植臭椿、白蜡、河北杨、水曲柳四个树种;插花盐碱荒地13150木,主要栽植红柳、枸杞两个树种。

4.6营林技术措施

4.6.1树种选择

主栽白腊、臭椿、河北杨、水曲柳、红柳、枸杞六个树种,以耐盐碱、抗天牛为首要选择条件。

4.6.2苗木

白腊:

苗龄两年以上,胸径1.5cm以上,苗高2.0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臭椿:

苗龄二年以上,胸径3.0cm以上,苗高3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河北杨:

苗龄二年以上,胸径2.0cm以上,苗高2.5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枸杞:

扦插苗,苗龄一年以上,地径0.5cm以上,苗高0.5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红柳:

扦插苗或移植苗,苗龄一年以上,地径0.5cm以上,苗高0.4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4.6.3整地

带状整地(盐碱荒地内):

为方便灌溉,根据地势高低梨沟整地,沟宽50cm,深40cm。

穴状整地:

栽植穴规格50×50×50cm。

4.6.4树种配置

乔、灌木带状、株间混交。

4.6.5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

4.6.6初植密度

株行距3×4米,亩栽55株(穴)。

乔木1株1穴,灌木3株1穴。

4.6.7幼林抚育

土壤管理:

除草松土、灌溉。

幼树管理:

平茬、截干、除蘖、修枝。

4.6.8幼中林抚育间伐

补植、修枝、间伐、平茬等措施调节树种密度,清理林间杂物,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增加通风透光,减轻林木竞争,促进林木生长,使林带早日成为遮天蔽日的森林。

一年实施两次。

 

第五章森林保护与环境保护

5.1森林管护

5.1.1森林防火主要措施

5.1.1.1项目区(盐碱荒地)内设置8米宽防火阻隔带,林带边缘预留6米宽防火道路。

5.1.1.2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专职护林员,负责综合管理和护林防火工作。

5.1.1.3购置风力灭火器25台,简易扑火工具60套用于预防和补救森林火灾。

5.1.2森林病虫害防治主要措施

5.1.2.1苗木出圃前加强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严禁带虫(病)苗木栽植。

5.1.2.2树种配置以乔灌、乔乔混交为主,提高林分整体抗逆性。

5.1.2.3配备病虫害防治器械,开展常规性的食叶害虫防治工作。

5.1.2.4加强光肩星天牛、白蜡木蠹蛾、臭椿沟框象等危险性病虫害的监测,定期发布测报信息,适时开展防治。

5.1.2.5每年11月至第二年5月投放药饵防治鼠害和兔害。

5.1.3森林管护主要措施

5.1.3.1利用散发宣传单、签定护林责任书、刷写标语等方式加强《森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