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基本省情.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6607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基本省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基本省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基本省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基本省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基本省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甘肃省基本省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甘肃省基本省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基本省情.docx

《甘肃省基本省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基本省情.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基本省情.docx

甘肃省基本省情

甘肃基本省情

一、甘肃基本省情

甘肃是一个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大,优势和劣势都相对突出的省份。

省情的基木特点是:

•…幅员较大,自然条件较差。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与宁夏、内蒙古和蒙古国接壤。

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

全省干旱多灾,年均降水量不到300毫米。

土地资源大体是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人均水资源不到全国的一半,有效灌溉面积不到耕地的三分之一,自然环境严酷。

•…人口相对较少,民族成份众多。

全省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86个县市区。

总人口261&78万人,在全国属于中等偏少的省份。

但多民族聚居,省内有55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30万人,占总人口的8.8%。

回族、藏族人口较多,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是我省独有的少数民族。

•…历史文化厚重,劳动者素质不高。

甘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取古甘州、肃州首字而得名。

历史上曾有过光辉和繁荣,但随着海路开通,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甘肃发展明显滞后。

直到现在,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04年,比全国少1年;青壮年文盲率为&47%,比全国高4.47个百分点。

••八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相对滞后。

甘肃的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有6种居全国第1位,32种居全国前5位。

能源、动植物和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

依托资源开发,甘肃的工业起步较早。

“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甘肃就摆了16项。

经过多年的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总体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了由发展农业为主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转变,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成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我们在解决了长期困扰全省的吃饭问题后,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在进一步深化对省情认识的基础上,确定了“两个高举、一个加强”(高举发展的旗帜、高举改革的旗帜,加强党的建设这个根本保证)和“两抓两放”(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下放省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权、下放干部管理权)的总体工作思路。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推进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生产总值先后突破1000亿元和

1500亿元两个大关,2005年达到1933.98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

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5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23.4亿元,都翻了一番多。

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超过了前50年的总和,年均增长14.6%。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们着眼于不断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重点实施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农林、城市基础设施等骨干项目。

新增高等级公路264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6公里,成为全国第18个突破1000公里的省份。

宝兰铁路二线、敦煌铁路、武嘉铁路电气化改造等工程竣工。

建成了涩宁兰天然气和兰成渝成品汕管道。

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45万千瓦,总量突破1000万千瓦。

疏勒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黑河流域治理一期等重点水利骨干工程基本建成。

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得到全而加强。

三是特色经济发展起步良好。

我们着眼于提高市场竞争力,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累计投入技改资金750亿元,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能源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坚持不懈地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了一批农业特色产业,草食畜牧业己成为战略性主导产业,玉米制种、酿酒原料、马铃薯、中药材、蔬菜、水果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初具规模,有些己位居全国前列。

四是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平台建设,开发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共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914项,获得专利授权2447件。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68个县市区实现了“两基”目标,青壮年文盲率降低了1.9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

普通高校发展到33所,在校学生达到38万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快速发展。

卫生事业不断得到加强,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木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新机制初步形成,继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

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我们高度关注民生,千方百计地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87元,年均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80元,年均增长6.6%。

5年累计有48万绝对贫困人口基木解决温饱,202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

2006年是实施“^一五”规划的第一年。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投资消费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逐步回升,物价水平温和上扬,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呈现出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比较好、物价水平比较低的良好局面。

三季度末,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3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

1一10月,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40.72亿元增长17.0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3.20亿元,增长13.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93.65元,增长9.12%。

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466.227L,增长10.9%。

具体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而的特点:

一是投资消费呈现不同增长态势,招商引资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1一10月,全省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5.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82%;房地产投资完成82.65亿元,增长19.39%;社会消费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95亿元,增长13.4%。

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引进的工业项目和大项目逐渐增多。

投资主体少、投资不足的问题有所缓解。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省关注的一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今年先期启动了应急项目,己下达国家投资1亿元,用于4个灌区的节水改造项目。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及引沈供水一期工程己于11月22FI正式开工建设,移民工作有序推进。

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可研报告国家己批复,年内可开工建设。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估。

省政府与铁道部、国家民航总局分别签订了加快甘肃铁路建设、机场建设的会谈纪要,就项目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标志着我省铁路、民航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是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劳务输出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我们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较好地落实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工作措施。

在大灾之年,粮食生产保持了基本稳定,夏粮面积、产量稳中略增,秋粮面积、产量有所下降。

畜牧业持续发展,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尤其是劳务输出发展势头强劲,1-10月,全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34.92万人次,同比增长35.3%;其中,有组织输转195.9万人次,同比增长53.74%,实现劳务收入119.27亿元,同比增长34.38%。

三是工业生产增速加快,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25.50亿元,同比增长16.37%。

省属企业高速增长,完成工业增加值222.76亿元,同比增长2&9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明显上升,利润增幅提高。

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5.2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3.63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7.07亿元,同比增长26.14%。

四是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其他领域的改革相继展开。

着眼于盘活有效资产,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措施,加快了破产重组工作步伐。

省属47户企业改革稳步推进,70户下划市州管理的企业完成了改制和正在改制。

列入国家破产计划的66户企业,己有50户实施了政策性破产,涉及职工21.79万人。

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全面展开,今年己移交机构170多个,涉及1万多人。

推进产权多元化取得新的进展,粮食、流通、农垦和公路管理体制改革也相继启动,农村综合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五是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工作得到明显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发

展。

我们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

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办法》、《甘肃省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试行办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得到重视和加强。

增加了财政对科技、职业技术教育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投入,进一步扩大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提高了对乡镇卫生院和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乡村医生补助标准。

不断深化科技、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所有这些,都有效地加强了薄弱环节,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关于“十一五”规划的有关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认为我省总体上仍然处在一个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快发展的阶段。

据此,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一五”规划。

从今年以来的实施情况看,这个规划比较切合实际。

在指导思想上,主要强调了“三个坚持”:

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保证抓党建的工作思路,始终不渝地抓好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坚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省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在奋斗目标上,主要确定了两个指标,一个是指导性指标,力争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一个是约束性指标,保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以上。

现在看来,只要我们把工作做扎实,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在发展模式上,强调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更加重视用社会发展推动经济更快发展;坚持以改善投资环境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水平,努力引进和培育更多的投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按照工业入园、产业集中、要素聚集的思路,有选择地提高若干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力,以促进全省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在发展主攻方向上,强调要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着力推进科技和体制两个创新,集中力量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培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三大支撑,以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工作重点上,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得机遇,加快公路、铁路建设,加快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全局的大型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城乡公共事业建设,力求城乡基础设施取得更大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木得到遏制。

二是要大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

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以石化、有色、钢铁冶金为骨干的、上下游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现有装备制造业。

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的产业化,有选择有重点地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中医药业的发展,形成农业产业化同工业化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格局。

加大勘探力度,进一步加强资源管理,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把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同发展中小企业有机统一起来,形成推进工业化强有力的支撐。

三是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刮风,不造势,不作秀,脚踏实地,扎实稳妥地加以推进。

现阶段要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劳务经济,努力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

四是要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两基“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动员全社会力量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是要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引向深入。

在继续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和农垦企业、粮食企业、流通企业以及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

继续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在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同时,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坚持把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原有出口市场的同时,更加注重利用西亚、中亚和东欧的市场潜力。

六是要下功夫推进自主创新。

立足我省实际,突出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资源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方而取得明显进步。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机制保障。

七是要始终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整个发展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解决好事关民生的各种问题,努力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力求每年都能够突破一些难点问题,解决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给人民群众以实实在在的好处。

八是要加强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城市社区依法治理。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全而推进依法行政,改进司法工作。

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青少年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客观地讲,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各项事业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但与全国其他省市区相比差距较大,发展明显滞后。

甘肃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只要坚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甘肃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