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673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精Word文档格式.docx

黄芩味苦性寒而气薄,入上焦,善泄肺中火邪,治上焦湿热。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以补为功,赤芍凉血清热,祛瘀止痛,以泻为用,两者一敛一散,补泻并用,养血活血,和营止痛。

以合欢树之皮合欢皮为使药,取其叶能顺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昼开夜合”,有引阳入阴,诱导安神入寐之功效。

本方平肝潜阳,疏肝解郁,清热除烦,活血柔肝,开窍安神。

临床上广泛用于因情志不悦引起的失眠、抑郁、焦虑等病,多见肝郁阳亢,心烦不安,入夜难寐之象。

6.主治:

外感热病,精神疾病,寒热往来,羁留不解,晨轻暮重者;

因情志不悦而引起的失眠、抑郁、焦虑、眩晕等;

心脑血管病并有不寐、抑郁状态者;

肝郁阳亢,木旺侮金,耗伤肺阴,呛咳无痰,久咳不愈者。

7.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柴胡龙牡合欢汤”临床上多用于因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失眠症。

连续二周以上不能自然恢复正常睡眠,临床表现如入睡困难或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多梦,甚则通宵难眠等特征,白天头晕或胀痛,或心慌、心烦、口干苦,或胃脘不适或大便不调等,纯属肝阳偏亢的一种表现。

临床加减化裁:

若脾胃虚弱,长期患慢性结肠炎或肠易激综合征,反复不愈,临床表现以慢性腹泻为特征,一日二到三次,或四至五次不等,便时有腹痛,或无腹痛,大便稀薄,或呈不消化状,无脓血。

大便化验(-),直肠镜检查:

慢性结肠炎。

加川连、木香、肉豆蔻、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如瘀热较重者,则改用红藤、紫花地丁、北秦皮、焦山楂等。

属虚寒者,则用干姜、厚朴等。

若并胃脘胀闷不适,或胀痛、或嘈杂、泛酸、或嗳气频作加党参、苍白术、枳壳或八月扎。

嗳气频作则加旋复花、代赭石、苏梗、佛手等。

胃嘈杂或泛酸,加煅瓦楞子、乌贼骨等。

苔黄腻,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川连等。

脘痛加金铃子、延胡索、台乌药、制香附之类。

大便溏薄,加木香、焦山楂,纳呆加生麦芽。

若肾气亏虚,三焦气化失司致尿频、尿急或失控,一夜3-4次,或7-8次,白天亦多次,小便色淡黄,尿常规(-)。

腰酸乏力,或并脚跟痛,加黄芪、菟丝子、金樱子、芡实、补骨脂之类。

绝经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经停数月不至,时烘热升火,自汗,而眶下灰暗色斑,心烦易怒,或紧张不安等,并严重失眠者,则以上述基本方加仙灵脾、地骨皮、山萸肉、当归、生熟地、知母等。

若素禀肝木偏旺之体,屡因感冒以后,未能及时调治和休息,或因情志不悦、精神过劳,而致肝阳上亢,或肝郁化火,木旺侮金,肺失肃降,耗伤肺阴,致呛咳无痰,夜卧难寐。

临床表现主要为呛咳阵作,时而升火,辄夜为甚。

重则咳嗽而引激胸闷胀痛,心烦不安,急躁易怒,口干咽燥,大便偏干或便秘,数日一行。

听诊:

心肺无特殊,肺部透视(-)。

加桑叶、菊花、银花、连翘、麦冬、北沙参、生地、知母等,并胸闷胀痛改加旋复花、代赭石,或延胡索、金铃子之类。

呛咳甚加炙百部、款冬花、桑白皮等。

虚热甚加地骨皮。

若有冠心病、心肌炎、或心律不齐病史,因感冒后或因情志不悦,精神过劳而并严重失眠,一夜睡2-3小时,甚则通宵不眠。

白天胸闷心悸或隐痛不适,心烦不安,急躁易怒,口干苦,苔黄少津,舌质暗红,脉细弦或数,有结代。

加淮小麦、甘草、苦参、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葛根、川芎、桃仁、红花、远志、灯芯等。

8.验案举要:

案一:

产后失眠为肝郁瘀热交阻之证,治以柴胡龙牡合欢汤平肝解郁、清热熄风。

柴胡龙牡合欢汤加减治之。

[医案编号]027H017[医院病历号]234746

余某,女,26岁,于2002年12月13日初诊。

产后十月余出现失眠。

曾服黛力新,现未服。

夜睡5-6小时,间断易醒2-3次,多梦。

白天头晕,口干苦,大便日行。

苔薄,舌质微暗红,脉细,Bp:

120/80mmHg。

诊断为不寐,肝郁瘀热交阻之证。

治以平肝解郁,活血清热安神。

以柴胡龙牡合欢汤加减:

桑菊各15g,天麻10g,钩藤18g,葛根15g,川芎15g,蔓荆子15g,柴胡15g,龙牡各30g,郁金15g,菖蒲15g,焦山栀15g,银翘各15g,赤白芍各15g,丹参30g,合欢皮30g,远志10g,朱灯芯3g,7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落花安神合剂2支临睡前服用。

上药服7剂后睡眠改善,夜睡7-8小时,醒1次,但仍多梦。

白天精神可,头晕减轻,口微干苦,大便日行。

苔薄,舌质微暗红,脉细。

效不更方。

巩固7剂。

案二:

慢性肝病失眠肝郁脾虚,湿热交阻证,治以疏肝解郁,活血清热,渗湿安神。

[医案编号]027H002[医院病历号]J01706759

曹某,男,61岁,于2002年7月11日初诊。

失眠8月余。

始于情志不悦,因患肝病二年,未服安眠药物。

夜寐好则睡4-5小时,差则睡2-3小时,且间断多醒,醒后再睡困难。

白天头晕神疲乏力,颈项板牵,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胸闷心烦,口干咽燥,时烘热汗出,腹胀胁满,纳呆,大便溏薄,日行2-3次。

检查:

舌苔薄黄腻,质暗红,脉细微弦。

双下肢凹陷性浮肿(+++),B超:

肝硬化,少量腹水,右肾结石。

诊断:

不寐,鼓胀。

肝郁脾虚,湿热交阻证,治以疏肝解郁,活血清热,渗湿安神。

柴胡10g,煅龙牡各先30g,天麻10g,钩藤后15g,葛根30g,川芎15g,郁金15g,菖蒲15g,赤白芍各15g,丹参30g,地鳖虫10g,焦山栀15g,地骨皮15g,猪茯苓各30g,冬瓜皮30g,合欢皮30g,远志10g,蝉衣6g,茯神30g,14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二诊(2002年7月25日):

睡眠改善,一夜可睡5小时左右,间醒2-3次。

心情转平静,烘热汗出、胸腹胀满均减轻,仍头晕神疲,时心烦,口干,大便溏薄,日行3次,舌暗红,苔薄黄腻,脉细微弦。

双下肢浮肿(++)。

三诊(2002年8月22日):

睡眠续有改善,夜寐5-6小时,仍间断醒2-3次,头晕、心烦缓解,晨起面稍虚浮,腹胀胁满亦渐减,纳增,大便溏薄,日行2-3次。

舌暗红,苔薄黄腻,脉细微弦。

双下肢浮肿(+)。

黄芪30g,党参15g,苍白术各15g,茯神30g,柴胡10g,煅龙牡各先30g,赤白芍各15g,丹参30g,葛根30g,川芎15g,郁金15g,大腹皮30g,地鳖虫10g,猪苓30g,冬瓜皮30g,生苡仁30g,补骨脂10g,夜交藤30g,

四诊(2002年10月31日):

上药连续抄方服一个月,睡眠基本正常,一夜睡6-7小时,醒1-2次,精神转振,情绪平静,能从事日常家务劳动,唯劳累后胁下时隐胀,无胁痛,口不干,下肢浮肿不明显,胃纳可,大便时溏,日行1-2次,B超:

肝硬化,右肾结石。

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微弦。

双下肢浮肿不明显。

前方减猪苓、大腹皮,加茯神,续服以巩固疗效。

9.注意事项:

本方主要是从肝论治失眠症基本方,临床上适用范围较广。

应用本方时,患者应注意调节情志,饮食清淡,忌辛辣刺激之品。

10.参考资料:

王翘楚教授经验方“柴胡龙牡合欢汤”临床应用方案已收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失眠症中医诊疗指南》。

与本方有关的论文

(1)王翘楚,从肝论治失眠症,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1998.6

(2)徐建等,从肝论治失眠症,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7

(3)许良,失眠症从肝论治,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9

(4)许红等,从肝论治基本方治疗失眠症临床验证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9

整理者姓名:

名老中医签名:

王翘楚

落花安神合剂(王翘楚经验方)

落花安神合剂王翘楚平肝潜阳安神健脑脑供血不足失眠症小儿夜啼

落花安神合剂

2.来源: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发现花生叶具有“昼开夜合”现象,从而提出花生叶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同步,可能存在某种共同物质基础的设想,从而研制花生叶制剂治疗失眠症。

落花生枝叶

平肝,安神。

落花安神合剂以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为指导,取花生枝叶具有“昼开夜合”之特性,能顺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与人体睡眠“入夜则寐,入昼则寤”同步,其性味甘淡,微苦涩,无毒,入肝、心、肺三经,具有平肝潜阳,安神健脑之功效。

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记忆力减退、小儿夜啼等。

落花安神合剂临床上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单纯性失眠症效果尤为明显,亦可与辨证论治复方配合用于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疾病。

临床应用4万余病例次,从科研角度要求,在6个医疗单位作临床试验观察三批病例,共604例。

第一批,根据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失眠症的疗效标准,单用落花生枝叶制剂治疗失眠症100例,作自身治疗前后对照观察,结果:

总有效率为96%。

辨证论治复方+落花生枝叶制剂治疗以失眠为主症并发较多加杂症病例274例,作自身治疗前后对照观察,结果:

总有效率为90.6%;

第二批,以国际通用的SPIEGEL量表和减分率方法评价疗效,采用落花生枝叶制剂治疗失眠症84例,结果:

总有效率为83.33%。

第三批经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委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采用双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146例,其中治疗组72例,总有效率为73.61%,对照组74例,总有效率为43.4%,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显效率比较,治疗组为58.4%,对照组为31.1%,P<

0.01。

亦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CGI量表评分结果,提示:

无明显副作用。

单纯性失眠肝郁瘀阻之证,落花安神合剂治之。

许某,男,30岁,2004年3月18日初诊。

失眠二周余。

始于工作压力过重,夜睡3-4小时,多梦纷扰,时有噩梦,早醒,白天稍头晕胀,胃纳可,二便调,舌苔薄,质微暗红,脉细,BP:

120/80mmH。

SPIEGEL量表检测:

18分。

中医诊断为不寐,属肝阳偏亢之证。

治以平肝安神。

予落花安神合剂临睡前服用2支,观察2周。

复诊:

4月1日,服药二周后睡眠明显好转,夜睡6-7小时,少梦,稍头晕,胃纳可,二便调,舌苔薄,质微暗红,脉细。

10分。

续服2周以巩固疗效。

单纯性失眠肝郁瘀阻之证,落花安神合剂加中药复方治之。

[医案编号]027H041[医院病历号]J05101570

魏某,女,43岁,2003年12月5日初诊。

失眠九月余。

始于乳腺Ca术后,现服安定2mgqN,夜睡3-5小时。

白天心烦,烘热,出汗。

苔薄黄,舌质偏紫,脉细。

Bp:

SPIEGEL量表:

14分(服西药)。

中医诊断:

不寐,乳岩术后,属肝郁瘀热交阻,肾气不足之证。

治以平肝益肾,活血清热安神。

予落花安神合剂临睡前服用2支,加辨证论治复方:

仙灵脾15g,地骨皮15g,淮小麦30g,甘草10g,天麻10g,钩藤18g,黄芪30g,柴胡15g,龙牡各30g,郁金15g,菖蒲15g,葛根15g,川芎15g,赤白芍各15g,黄芩15g,远志10g,蝉衣6g,合欢皮30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7剂。

12月12日,药后心情转平静,睡眠改善,停服安定,夜睡4-5小时。

心烦,烘热,出汗均有所减轻。

苔薄黄,舌质暗,脉细。

12分(不服西药)。

继进上方巩固治疗2周。

本方临床上主要用于单纯性失眠症,多次临床重复验证未发现有副作用和依赖性。

特别是一部分服安眠药有副作用或患心脑血管病、肝炎、肝硬化病人并发失眠症者尤为适用。

糖尿病及孕妇慎用。

落花安神合剂已是院内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1)许红等,“891”安神合剂治疗失眠症32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药研究2000.6

(2)居跃君等,“891”安神合剂治疗失眠症50例疗效观察,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4

(3)王翘楚等,落花生枝叶制剂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5

(4)王义方等,落花生枝叶制剂治疗失眠症的临床全盲验证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5

二白降压汤(王翘楚经验方)

二白降压汤王翘楚平肝泻肺活血利水安神失眠高血压

二白降压汤

桑白皮30g、白蒺藜30g、淮牛膝30g、夏枯草30g、天麻10g、钩藤15g、合欢皮30g。

平肝泻肺,活血利水,安神。

本方以桑白皮为君药,取其性味甘寒,功能泻肺利水,白蒺藜为臣药,取其性味苦、微温,有平肝明目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均证明有较好降低血压作用,二者配合可互补增效。

淮牛膝、夏枯草、天麻、钩藤为佐药,淮牛膝味苦、酸、平,善入下焦,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消瘀作用,夏枯草味苦、辛、寒,有清肝明目,清热散结作用,现代药理实验研究亦有明显降压作用,天麻、钩藤平肝潜阳降压作用亦较明显,合欢皮为使药,以引诸药同奏安神之效。

高脂血症伴失眠。

对原发性中、轻度高血压患者疗效更好。

证见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少寐健忘,心烦口渴,舌红,苔薄,脉细弦。

本方主要用于原发性中、轻度高血压伴失眠患者。

加减化裁:

若头晕胀痛少寐,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或细弦,加川芎、蔓荆子、玄参、麦冬。

若血压控制不理想,兼见头目不清,口苦者,加玄参、黄芩。

若兼有糖尿病口渴多饮、心烦易怒,面红目赤,易热汗出者加地骨皮、黄连。

若头晕头痛,腰酸少寐,面色无华,脉细涩,加决明子、狗脊、蔓荆子。

若血压正常,时有口腔溃疡,神疲乏力,舌胖质淡,加泽泻、枸杞、山萸肉、竹叶。

不寐肝阳上亢,瘀热交阻之证,治以平肝潜阳,清热活血安神。

二白降压汤加减。

[医案编号]027Q035[医院病历号]H04624797

李某,男,74岁,2009年1月16日初诊。

失眠半年,始于脑梗后。

现偶服安定,夜寐2-3小时,白天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咽喉不适,口干苦,心情平静,胃纳差,大便偏干。

舌质偏暗,苔薄,脉弦。

有高血压和脑梗塞病史。

BP:

160/90mmHg。

不寐,眩晕。

乃肝阳上亢,瘀热交阻而致。

治以平肝潜阳,清热活血安神。

加减:

桑白皮30g,白蒺藜30g,怀牛膝30g,夏枯草30g,天麻10g,钩藤后15g,葛根30g,川芎15g,柴胡10g,煅龙牡各30g,广郁金15g,菖蒲10g,焦山栀15g,芦根30g,赤白芍各15g,丹参30g,合欢皮30g,远志10g,蝉衣6g,僵蚕10g,14剂,落花安神口服液临睡前半小时服2支。

二诊(2009年2月6日):

停服安定,夜寐5-6小时,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减轻,咽喉不适好转,但有少量粘痰,不口干,畏寒,胃纳略增,大便不干,日行一次。

125/85mmHg。

前方去芦根加淡附片10g,生黄芪30g。

三诊(2009年2月20日):

不服安定,夜寐5-6小时,精神转振,头晕目眩减轻,口苦,畏寒减轻,无咽喉不适,胃纳略增,大便不干,日行一次。

140/85mmHg。

前方再加芦根30g巩固2周。

此方因牛膝对子宫有收缩作用,故孕妇忌服。

二白降压汤常用于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高血压患者。

平肝和胃方(王翘楚经验方)

平肝和胃方王翘楚疏肝和胃制酸消胀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平肝和胃方

柴胡1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煅瓦楞子30g、海螵蛸30g、八月札30g、蒲公英30g、甘草6g。

疏肝和胃,制酸消胀。

此方为王翘楚教授治胃病常用方,柴胡、煅龙牡为君药,疏肝和胃,煅瓦楞子、海螵蛸为臣药,配合柴胡、煅龙牡加强制酸和胃之效,八月札、蒲公英为佐药,有消胀清热消炎之功,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脘嘈杂、泛酸、胀闷不适。

平肝和胃方主要用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

如胃脘疼痛伴灼热感,痞满嘈杂、脘痛隐隐、嗳气泛酸、口苦、舌红苔黄者。

若见上腹痛有定处,舌质暗或见瘀斑者,加元胡、桃仁。

若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数者,加沙参、麦冬或生地、瓜蒌。

若腹胀明显或恶心欲呕者,加枳实、白术、竹茹。

若泛酸明显者加旋覆花、代赭石。

若腹痛喜按欲热饮者,加高良姜。

胃脘痛肝胃不和,瘀热交阻证,治以平肝和胃,清热安神。

平肝和胃方加减治之。

[医案编号]027H005[医院病历号]H0399194X

臧某,男,61岁,2004年5月7日初诊。

胃痛反复发作伴睡眠时好时差十余年。

近十年来因工作劳累时有胃脘疼痛,每因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劳累,或饮食不调反复发作,虽经多方治疗,症情依然时轻时重,且逐年呈加重趋势。

胃镜检查: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

夜寐时差,好时睡6-7小时,差则睡1-2小时,常服舒乐安定1-2#qN。

近来服用泰胃美后胃顶胀疼痛、嗳气有所减轻,但仍有泛酸嘈杂、恶心,口干苦,纳食减少,大便日行,苔薄黄腻,脉细微弦。

胃脘痛(中医)。

胃溃疡、浅表性胃炎(西医)。

肝胃不和,瘀热交阻之证。

治以平肝和胃,清热安神。

以平肝和胃方加减。

柴胡10g,煅龙牡30g,煅瓦楞子30g,蒲公英30g,八月扎30g,郁金15g,延胡索15g,蛇舌草30g,姜竹茹15g,苏梗15g,天麻10g,钩藤18g,赤白芍各15g,焦山栀15g,黄芩15g,生麦芽30g,合欢皮30g,甘草6g。

二诊(2004年5月14日):

服7剂后胃痛明显减轻,仍有嗳气泛酸,睡眠仍时好时差,本周服舒乐安定5次。

纳可,大便日行,苔薄黄腻,脉细微弦。

初见效果,再以原方续治。

三诊(2004年7月2日):

近因饮食不当,胃脘疼痛又作,外院予654-2和法莫替丁等药,胃脘仍隐痛,嗳气频作,口腻,睡眠较前略差,每日服用舒乐安定,大便偏干。

苔薄黄腻,脉细微弦。

上方去苏梗、生麦芽、姜竹茹、郁金,加旋复花10克、代赭石15克降逆和中,台乌药15克行气止痛,苍白术各15克健脾燥湿,蝉衣6克、远志10克加强镇静养心安神。

四诊(2004年7月16日):

胃脘隐痛程度减轻,嗳气频作时作时止,口腻感基本消失,大便转软。

睡眠有所改善,服安定次数减少,每周1-2次。

患者睡眠及胃脘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再以上方出入。

去延胡索、苍白术,再加木香6克助台乌药行气止痛,黄芪30克补中益气。

五诊(2004年8月27日):

胃胀隐痛嗳气泛酸基本缓解,未服安定,睡眠基本正常,寐7小时左右,精神较前振作。

纳可,二便正常,苔薄,脉细微弦。

再以上方巩固治疗1月,并嘱其饮食节制,调情志。

不寐、胃痞肝郁阳亢胃失和降证,治以平肝解郁和胃安神。

[医案编号]027Q010[医院病历号]235822

吴某,男,40岁,2008年12月19日初诊。

一月前因精神过劳失眠。

不服安眠药,夜寐1-3小时。

视力减退,记忆力下降。

精神可,颈肩板滞,无手麻,咽痛,口干,心烦易紧张,胃胀、胃嘈、时泛酸,胃纳呆,大便调。

舌偏红,苔薄白,脉细。

诊为:

不寐、胃痞(中医),失眠症、慢性胃炎(西医)。

肝郁阳亢,胃失和降之证。

治以平肝解郁,和胃安神。

平肝和胃方加减。

淮小麦30g,甘草10g,苦参15g,蝉衣6g,僵蚕10g,柴胡10煅龙骨30g,煅瓦楞子30g,乌贼骨30g,八月扎30g,蒲公英30g,天麻10g,钩藤后15g,葛根30g,川芎15g,郁金15g,菖蒲10g,焦山栀g,15芦根30g,赤白芍各15g,合欢皮30g,远志10g。

2009年1月9日复诊,服上药二周后夜寐5小时左右,早醒于5点。

白天精神振,颈肩板滞明显减轻,咽部干燥,无咽痛,无口干。

心烦、紧张减轻。

胃脘嘈杂,胃纳如前,大便日行。

苔薄微黄,舌暗,脉细。

前方去芦根加紫花地丁30g,生米仁30g。

落花安神口服液临睡前半小时服2支。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品。

本方主要用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已收入《从肝论治失眠症-王翘楚学术经验撷英》。

黄芪菟丝子汤(王翘楚经验方)

黄芪菟丝子汤王翘楚益气固肾缩尿安神肾虚综合征女性尿道综合征

黄芪菟丝子汤

黄芪30g、菟丝子15g、金樱子15g、芡实30g、制狗脊10g、补骨脂10g、合欢皮30g。

益气固肾,缩尿安神。

女性尿道综合征主要由肾气亏虚,下元失固所致。

黄芪菟丝子为君药,补益肾气,填充肾精,金樱子、芡实为臣药,固涩缩尿;

制狗脊、补骨脂为佐药,强肾固脊;

使药合欢皮入心肝经引药共奏安神之效。

肾虚综合征(女性尿道综合征)。

腰酸乏力,失眠,尿频尿急难控,小便化验(-)。

黄芪菟丝子汤临床主要用于因肾气亏虚,三焦气化失司,膀胱通调水道不利,而致尿频、尿急或失控,同时并严重失眠,心烦不安等的40岁以上妇女,西医诊断女性尿道综合征。

临床主要表现尿频、尿急不爽,甚则失禁。

一夜3~4次,或7~8次,白天亦多次,常不敢外出,有时半途尿急、尿频、失控、遗尿。

小便色淡黄,尿常规(-)。

腰酸乏力,或并脚跟痛,睡不安寐,中间间断多醒,常伴心烦不安,情绪抑郁。

尿急不爽甚者加石韦、车前子。

面红自汗甚、心烦易躁者加地骨皮、黄芩、山栀。

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脉沉者,加山药、熟地、附片。

若尚未进入更年期伴月经紊乱者,加淫羊藿,熟地,当归。

女性尿道综合征肝亢肾虚之证,黄芪菟丝子汤加减治之。

倪某,女,48岁,2003年5月16日初诊。

半年前尿路感染后失眠,夜寐不安,一夜睡四五小时,且多梦,间醒2次,未服安眠药。

白天精神不振,颈项板牵,咽痛,口干,畏寒,腰酸背痛,腿软乏力,足跟酸痛,尿频难控,大便如常。

月经紊乱,无潮热自汗。

舌苔薄黄,舌质暗红,脉细。

小便化验阴性。

不寐,淋证;

西医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