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673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音口琴教程文档格式.docx

二、记谱与实际音高

在这里,要提醒您一件很重要的观念,一般我们看到的口琴乐谱,大多采用简谱,若使用五线谱来记谱的话,乐谱上实际音高将与口琴音高相差八度。

从上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果,口琴的低音Do,其实等于钢琴的中央Do,换句话说,口琴的音高比钢琴还高八度(这也是有些人会觉得口琴的声音偏高偏尖之故) 

今天我们将五线谱与简谱统一标示,其目地完全为了两个原因:

1).为了视谱方便,与简谱达成一致。

2).为了统一乐器的操作。

所以本站所列乐谱将以记谱的音高为准,只要琴友们不要忘记其实际音高就可以了。

三、音阶排列与单孔含法

现在的复音口琴音阶排列,并不同于自然音阶或钢琴等之类乐器的音阶排列。

最常使用的是二十一孔及二十四孔口琴,近来已经开始有人使用二十二孔及二十三孔口琴,所以在此将上述的口琴整理出一张音阶排列表,供习琴者参考:

(以下音阶排列是以C大调复音口琴为例)

请注意以上音阶的排列是否有点古怪?

从低音部到高音部,既不是以递升上去排列,但不规则中似乎又隐藏一些规律,至少可以确定的是每个音与紧临的音都是吹吸相间的。

这种独特的音阶排列,我们称之为:

独奏用复音口琴音阶排列 

单孔含法

单孔含法是最容易学习的含法,大多数初学者一拿到口琴,在未有人指导前,第一个下意识就会运用的含法。

其方法如下:

一、将嘴巴稍微噘起,类似像念"

ㄨ"

一般,嘴腔内要像含鸡蛋般拱起(至少不要扁平没有腔室)。

二、嘴型大小约可含到一孔(所谓一孔是指上下两格)。

三、将口唇含上琴格,舌尖内缩不要触碰琴格。

四、含住后,请试著随意吹或吸任何音阶。

注意事项:

要以最自然的方式含住一孔,绝对不要只含到一格(不管是上格或是下格)。

2. 

为了让音色始终保持一致,强烈要求嘴型不论是吹或吸,或是移动试奏绝对要保持不变,这也包括舌头与嘴腔。

因为单孔含法最大的缺点,但也是最大的优点就是:

音色很容易随著嘴型、唇型、舌头与嘴腔间的改变而有所不同。

我们目前对于初学者的要求是避免缺点出现。

请大胆的移动口琴试奏吧!

但请先用手来移动,不要以口就琴。

如果在试奏中发现有有杂音(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吹准),请试着左右调整位置。

甚至是您的嘴型大小,直到能吹出很清晰的单音为止,就不要任意改变嘴型了。

四、中音部音阶练习

吹奏时,请记得低音部在左,高音部在右。

不求快,务必让每个音都很清楚发出。

请留意中音6,7到高音1的位置。

这需要练习方能熟悉。

还有从中音6到7都要吸气,对於初学者可能不易掌控,必要时可在中间换气。

 

以下四个音阶的练习都是我们很常用的方法。

不断练习,直到如同背颂一般熟悉。

下面这是一个用来训练移动与换气的练习,四个小节不断反覆吹奏:

 1234543212345432123454321 

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就必需让换气与移动互相协调。

五、混合练习与乐曲实奏

当你已经练习完中音部音阶后,接下来让我们再继续完成低音部与高音部的音阶。

低音部与高音部的音阶最困难的就是位置很不规则(严格说来还是有规可循) 

不过我们还有一些难题要解决:

1.低音部的音簧很容易受到嘴型的变化而产生音降,太憋太扁的嘴型都会让音色变得很难听,甚至会觉得很难吹,所以如何放宽嘴腔(好像嘴巴里含一个蛋)是发出正确优美音色的重要关键。

2.高音部的音簧虽然没有像低音部那样问题,不过因为音很高,太用力反而会让,他变得很尖锐难受,所以运气就变成窍门之一了。

现在让我们将已经练好的音阶,实际应用到曲子上面来吧!

!

六三孔和音

在吹奏乐器中,能够同时发出两个音以上的很少,而口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以下是「三孔和音奏法」的练习方法:

一、先以"

单孔含法"

吹出一个音阶,例如中音Mi。

二、保持右嘴角不动,左嘴角向左方侧移,直到发出第一个声音为止,那个声音为中音Do。

三、此时两孔的距离刚好为三孔。

四、保持三孔的嘴型不变吹奏其他音阶,以右嘴角的音当成主音,并细心聆听这两音的和声。

三孔和音尽量不要吹到的组合 

对于比较和谐的和声,我们当然可以用力的吹奏,但若有不和谐的和声 自然要尽量去避免。

例如:

7与6的三孔和音,是一组不和谐的二度音程 我们自然是尽量来避免。

中音部音阶

低音部音阶 

低中高音部音阶的混合实奏

七、手振音奏法

一首乐曲如果适时的运用一点振音的效果,那听起来的感觉一定会相当的优美悦耳。

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许多乐器上看到他们的振音,虽然方法不尽然相同,但振音所给予我们的感动却是一致的。

口琴的振音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效果都不同,现在将为诸位介绍的是最简单、好听的一种称为「手振音」,以下便是它的步骤:

要领:

1.以左手的虎口挟紧琴身,由拇指及食指扣住,其馀三指自然并拢于后。

2.右手的根部紧贴住左手掌的根部,两手拇指相叠,其余四指靠拢并微微翘起然后整个向左手掌包住,两手掌外缘也互相贴合,尽量不要有太多的空隙出现。

这时吹出来的音色便有一种包住、暗暗的感觉。

3.左手固定不动,以掌根为中心,右手向外张开,但两掌根却不可分离,张开角度不需很大,以免太费力,这时吹出来的音色又会变成很明亮的感觉。

4.做手振音时,不断的反覆第2及第3的步骤,我们就可以听到明暗交替的振音效果。

5.H.C代表两手掌合起来,H.O代表两手掌打开,而手振音就是H.C与H.O两者同时连续动作。

手振音的振动频率不宜过慢,否则效果不好。

五指如果无法并拢,也会影响到振音的效果。

初学者在练习时,可能会发生手脑不能并用的问题;

运用手振音时就忘记了吹奏,想要认真吹奏时却又不能将手振音用的很顺;

另外还有一 

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手振音常会跟著旋律忽快忽慢,这些都是要尽量避免的,只要初学者多加练习即可克服。

H:

Hand 

手;

V:

Vibrate振动

常见错误的手法:

常犯的错误手振音:

只动上半部手指,但对于实际造成振音效果的手掌 却无任何开合动作;

所以不论我们花多大的力气,也只是徒具其形,而未见其义,改进的方法就是把两手掌接合处当作中心点,然后整个右手掌作开合动作,但左手掌要紧握住口琴,并制造一个共鸣的音室。

八、琶音及单向颤音

琶音奏法」(Arpeggio 除了表示琶音奏法外,尚含有分散和音的意思存在)通常是指一个和音,如拨奏竖琴一般,依其指示由下或由上,迅速顺序吹出各音的一种奏法 所以有人说:

「琶」同「爬」。

常见的琶音奏法大 

都是由和音下面的音往上依序吹出,记号表示如下:

琶音奏法虽然简单,但仍然有规则可循,琶音的音阶一定要在起始音与终止音之间。

吹奏时,头不要动,以手来拉动,且气不可断掉。

琶音的速度,配合拍值,如果主音为一拍,那堋当他记上琶音奏法的记号时,琶音加上主音总共为一拍。

琶音的音阶,不一定全都是吸或吹,也有可能是吹吸相间。

5的琶音(经过5135) 6的琶音(经过67246)

「单向颤音」(Trill)对复音口琴而言,吹奏方法是以左手虎口辅助支撑口琴,以右手手腕快速推拉口琴,让主音及上二格的音快速、均匀且连续的出现。

的单向颤音为13131313 2的单向颤音吹成24242424。

奏法记号为:

※左手固定不动,并支撑著口琴,右手则左右推拉,制造两音急速交换出现的颤音效果。

建议初学者先以头不动,只动手部来作颤音效果。

左手固定不动外,还要支撑著口琴,以利右手推拉口琴的滑动性。

原音的历时较长,且速度缓慢时,可称之为”长颤音”;

反之,则称之为“短颤音”。

不管是长暂音或是短颤音,都没有硬性规定要演奏多少个音符,一般都是以十六分或三十二分音符来演奏。

初级颤音对於初学者会造成较大的困难是,不容易在快速推拉演奏中 准确 

无误的将两音平均的奏出。

解决办法只有三字真言:

多练习!

5.所谓「单向颤音」是本站提出的奏法名称,因为颤音可以分成同时吹或吸的两音或是一吹一吸的两音,后者难度高於前者许多;

单向意指的是同时吹或同时吸的两音,双向就是一吹一吸的两音。

九、开放和弦伴奏

这个奏法其实相当的简单,任何初学者一学就会,其练习方法如下:

一次含住多个琴格,但主音仍保持在右嘴角。

二、注意舌头不要盖住琴格,然后一起奏出,这时我们就会听到数个音阶一起发出即是,够简单吧。

注意事项 

一、以"

所含到的孔数,最好是五至七孔为佳。

(因为所谓的“和弦”最少由两个以上不同音名的乐音同时发响所组成)舌头必需内缩不可碰触琴格。

二、当吹奏力度较强时,通常是用来加强乐曲气势;

吹奏力度稍弱且宽厚时反而增添和谐的感觉;

有时放在乐曲的终了时,也会制造一些不错的戏剧力。

所以"

开放和弦奏法"

的技巧是很简单,但使用时机却不简单若不能配合曲趣所在,其破坏将莫此甚也,更讲究者,还会注意到和弦声响的正确性。

因此除了吹奏者不能乱用以外,编曲者也要让这个奏法得到最大的效益 

三、一般令初学者感到困扰的地方就是,常常分不清楚"

杂音群"

与"

的不同?

四、开放和弦奏法有时称作为「空气伴奏」。

五、从"

变换到"

的方法,与上一个章节所述的"

三孔和音奏法"

步骤差不多;

但是"

多孔含法"

只要将舌头内缩即可。

(注:

多孔含法将在其他章节介绍) 

十、断音与装饰

断音奏法简称「断奏」(staccato 简写stacc.)与圆滑音正好相反,是一种约缩短原音符一半,并切断持续音的奏法,听起来感觉短促且鲜明。

口琴的断奏方法,一般可分成三种:

1.气断音:

以肺部、喉部或是腹部的力量来控制气息,让声音产生停顿、断掉的感觉。

2.唇断音:

刻意去控制唇口是否离琴,让气息无法进入,达到断音的效果。

3.舌断音:

琴不离口,以舌直接阻住琴口,让气息进不去,同样具有断音的效果。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奏出断音,但效果不尽相同;

建议初学者多方尝试这三种方法并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断奏方法,加以练习熟悉之;

也许有人会问:

为何要学这么多种方法来作断奏呢?

有用的,只要一个不就行了吗?

问题是,并不是每一首曲子的断奏,使用时机都是相同的,有的断奏极短有的速度极快,只用一种方法是无法面面俱到的,多一些方法来运用对初学者来讲是有益无害的!

十一、多孔含法

前文已经谈过单孔含法是最容易学习的含法,相对于多孔含法,后者在难度上却是增加了许多。

口琴的基本含法分成单孔与多孔,为何会有这两种含法?

主要是为了要营造更多不同的效果,这些效果可以从后续发展出来的技巧得到印证。

基本含法就好像是学武的入门功,根基不稳就遑论要学到上乘武功,同样的,口琴的单孔与多孔含法如果未能彻底扎稳或是只单会其中一种,很多优秀的技巧就只能学一半,试问?

有人学口琴,希望只学一半的技巧吗?

以单孔含法为根基的技巧:

单格奏法、小提琴奏法…… 

以多孔含法为根基的技巧:

三孔和音、五度及八度和音、低音伴奏、分析和音奏法…… 

以单孔含法所奏出的效果:

比较单薄(因为共鸣腔的关系)、纯净 容易制造压音的效果;

以多孔含法所奏出的效果:

比较厚实、张力大 容易制造和声的效果 

使用方法如下:

让琴友们更了解舌头的动作,请仔细揣摩以下几张示意图:

从图片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舌头的运动方向,是以左斜方向前吐出,并以舌的前缘堵住琴孔,留下最右边一孔,不过,以前的教材所画舌头的运动方向,似乎与右上图有点不同:

弯曲的舌头让琴友们吃尽苦头来折弯舌头堵住琴孔,但事实上实际的运动方向却不是这样子。

嘴巴要以最自然的方式张开七到九孔的距离,然后含住口琴,记住不要含深 

要朝著广的方面发展。

含九孔会比含七孔好一点,因为共鸣腔比较大,但相对的会增加困难度。

如果已经用舌头堵住琴孔,除了主音外,还有其他杂音出现,这代表孔并未确实堵好,请重试。

多孔含法移动音阶练习时,千万要保持固定,不可因吸气又把舌头缩回去吹气时又吐出来 

如果您觉得在移动口琴时,舌头不断的与口琴磨擦,而产生不适感时 请先休息一下再吹,通常都是舌头堵住琴孔太过用力所致,放松一点或许有帮助。

保持固定嘴型,不要忽大忽小;

舌尖缘不要外露,要包在嘴腔内。

7. 

主音是最右边的一孔,请注意舌头尽量不要沾到主音的琴格上来,否则会发生压音现象。

8. 

要让多孔含法早一点变成习惯,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的练习,把单孔含法先抛在一边。

正确的含法

错误的含法

现在请您以多孔含法来吹奏以前所吹过的歌

十二、低音伴奏

口琴初级的课程将要在这章节上告一个段落,而这个章节也是最难的,许多琴 

友们常常练到这里就马上鸣鼓收兵,实在是相当的可惜。

现在请您稍为发挥一下想像力,试想一下自己正在尽情演奏时,而旁边正有一位知己帮您伴奏;

那 

种互相呼应、搭配无间的感觉,相信天地之间,无人不为之动容。

现在我们回到现实,如此令人称羡的机会--常常会有吗?

口琴素有「大众乐器之王」的美称!

这个美称是因为口琴具有「轻薄短小、容易携带、音色优美」的优点而获得的吗?

不,这只是其 

中之一而已,真正让口琴荣登如此名誉而不愧的,是仅以简单构造所制出来的乐器,竟然可以发出令人惊叹的乐音,不需靠昂贵的有形物质所堆砌,一切浑然天成、毫不矫作,即使列身同样是吹奏乐器之林中可称得上是无与伦比。

一直被一般人视为玩具的乐器-口琴竟然还可以作出足以媲美百万贵族乐器所具备的功能,一个人吹奏还可以自我伴奏,还真的让许多吹奏乐器感到汗颜不已呢!

「低音伴奏」是口琴傲人技术中的一种亦是最基本的进阶技法,他可以让上述的幻想成真,不但可以尽情独奏 亦可同时自我伴奏,旁人倾听之后不禁开始怀疑,明明只有一张嘴,为何可以发出好像有两个人一起演奏的效果呢?

所以,笔者常常对初学者提到,不管你打算花多少时间学口琴,也许一个月,也许一年、两年,但是如果连这项傲人的技术都没学到就告暂停的话,个人觉得还不如早一点弃琴算了。

到底这项「低音伴奏」是如何的神奇呢?

会不会很难?

现在笔者将带您一起进入神奇乐器─口琴的奥秘世界。

且听以法解说:

低音伴奏三部曲

在大约第1/4拍的时间,接着前一个动作,又把舌头盖回原位,声音立刻停止。

低音伴奏技巧的重点:

1.主音一定不能断 

2.舌头一定要完全缩入立刻盖回。

2.舌头一定要完全缩入,立刻盖回。

基本低音伴奏技巧可区分成:

1).后伴奏 

2).前伴奏 

3).附点伴奏 

每一种伴奏所营造的效果都不一样,视曲目所决定使用。

严格来说,伴奏 

无对错之分,只要优劣差别而已,使用得当,自然会对乐曲有相加相乘的效果,反之就会破坏了整体感觉,琴友们不可不慎之。

※附点伴奏之所以比前、後伴奏稍难的地方,即是他的拍子不易数出。

强烈建议初学者以节拍器(机械式或电子式)辅助,先将旋律熟悉、节拍稳定之后,再配上低音伴奏,速度由慢渐快,才能体会附点伴奏的精髓。

附点伴奏给我们的感觉具有灵动、跳跃之感,在我们一些台湾民谣中常见到这样的安排通常是那些带有俏皮味道的曲子。

练习曲《小星星》─ 

后伴奏 

前伴奏

练习曲《旅愁之梦》

练习曲《昔年春梦》

十三、乐曲实奏

我们特地挑选这首耳熟能详的「百花进行曲」并分成前伴奏、后伴奏与

附点伴奏来实奏一番,请琴友们细细品尝一下之间的差异。

寄语初学口琴的朋友(附曲)

初学者,象走路,先爬后站,然后蹣跚起步.这其间不知跌了多少次屁墩,摔了多少次爬爬.

我作为一位曾摔的"

鼻青脸肿"

的口琴爱好者,为了让初学的朋友少走点弯路,在高手林立的本站,斗胆谈一些教材上没有的东西.

关于老式单音奏法的练习;

所谓老式单音奏法,只是相对复音口琴.从广义上说,它是新的不能再新的一种吹奏方法.

许多初学口琴的朋友,往往忽略了这第一课,知道了音阶,吹响了1234567,于是就急于进入下一课,殊不知这是万丈高楼的基座.你吹响了123,你吹干净了123吗?

你吹干净了123,你吹柔了123吗?

建议初学的朋友不要把它看成第一课,而要作为最重要的一课来练习,尤其是低音部和高音部.多练5671.1765,四个音音高不一样,但距离一样,不要亲近谁,也不要疏远谁,这对将来吹奏16分音符很重要.因为在快速吹奏时,同为吸或吹的相近两个音最容易破坏节奏.

关于新式单音与伴奏;

新式单音,也称多孔含法.含多少孔呢?

复音口琴的"

锵"

要想打的厚,当然要深含,但对初学者呢?

杨家祥老师在新式单音奏法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口含五孔.这与许多教材口含七孔或深含的方法是相悖的.细思,顿悟!

杨老的方法非常科学,又很人性化.

即让学生轻松的锻炼了舌的灵活性,掌握了"

的形成,又避免了初学者因为深含造成的"

哈蟆"

嘴.待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会了口舌的放松之后,马上要求学生口含九孔,练习八度和音.老人家的教学理念,可谓是"

由浅入深"

的最好演绎!

由此想到了我,如果二十多年前能聆听杨老一言,也不会造成嘴角四道深沟三年未平的尴尬.

希望初学的朋友接受我的教训,你只要掌握了打"

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厚厚的伴奏自然会从你的琴中溢出!

说起伴奏,先说舌头.新式单音的特点就是将舌头盖住琴格,露出一至两孔.用舌的什么部位盖住琴格呢?

书上没说.有人说用舌的正面,有人说用舌的侧面.究其如何?

先放放不说.

吹奏八度和音的朋友,经常遇到对不上音的问题,不外乎两个原因:

1.嘴不够阔,2.舌的位置偏芯.如是后者,试着用舌尖盖住中间,问题迎刃而解.再往高级一点说,吹分解和音的朋友也常会遇到舌的动作与琴的推进推出总是不同步,试着用舌尖盖住应盖的部位,问题亦会迎刃而解.这说明,舌尖盖琴的灵活性要高与其它部位.为了印正这一点,我利用出差的机会跑遍了所到城市的书店.最后由一位军博的朋友在北京图书馆查到了石人望前辈于1957年出版的一份资料,其中有段文字描述了这点:

"

......把舌尖移向左唇边,平平地盖住口琴低音部的木格(是舌尖去盖,不是舌面去盖)......"

.由于是电话记录,先不去考证文字是否准确.单就我个人的体会,我认为:

初学者应以舌尖盖琴为好!

这会对将来的进阶打下良好的基础.

3.乐曲旋律的吹奏;

任何吹奏技巧,都是服务于主旋律的.一位网名"

dannycheong"

的朋友在帖子中号召新一代人丢弃伴奏,专练主旋律.且不去探讨这位朋友的提法是否正确,但"

专练主旋律"

建议却十分中肯.复音口琴的伴奏技法有十多种,一年之内可掌握.但要很好的融入乐曲的演绎则很难.主旋律是根,各种伴奏技法是本.二者缺一不可.当然,若有乐队伴奏则

另当别论.希望初学者在练习伴奏技法的同时,千万别忽视了旋律的练习,尤其是对乐句的处理,键盘逢乐句结束要抬手,口琴则逢乐句结束要离口,这很重要!

最后,为初学口琴的朋友提两点建议:

1.每天的练琴时间不易过长,时间长了反而不专注;

2.如条件允许,睡前躺在床上练习40分钟,要轻轻的吹,二十分钟撅嘴,二十分钟新式单音,一定要吹你熟悉的旋律,不要加伴奏.如此,即体验了气息的出处,又熟悉了音的位置,又放松了大脑易于入睡,可谓一举三得!

以上我个人的一些体验,不当之处,望众位高手原谅!

祝朋友们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