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6804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山西大学附中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3月模块诊断

理综试题生物

1.科研人员为研究枇杷植株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

B.晴天时出现“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O2浓度下降有关

C.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无关

D.实验结果显示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详解】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为12点,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中午10点不一致,A正确;晴天时出现“午休”现象是因为中午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防止失水过多而关闭气孔,进而引起CO2浓度下降,B正确;晴天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上午10点,此时光照强度不是最强的,阴天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中午12点,此时光照强度是最强的,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与光强度、温度有关,C错误;阴天时光照强度较弱,但净光合作用速率高于晴天,说明此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D正确;故错误的应选C。

【点睛】充分利用题图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据报道,科研人员选取成人皮肤细胞,将其培育成神经干细胞后,放入特制的环境中,诱导组织进一步生长发育,最终形成一个豌豆大小的“微型人脑”。

这个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尚不能独立思考。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B.若培育过程中因感染病毒出现癌变,则癌变细胞的基因组中整合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

C.若培育过程中出现细胞凋亡,则酶的活性都下降

D.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微型人脑”是由神经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在分裂期细胞中的DNA不复制,但是可以合成蛋白质,A错误;若培育过程中因感染病毒出现癌变,则癌变细胞的基因组中整合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B正确;凋亡细胞中有些酶的活性升高,如与衰老和死亡有关的酶的活性,C错误;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但是并没有发育成完整的个体,所以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

3.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促进细胞凋亡的一种关键蛋白质,正常细胞的Smac存在于线粒体中,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质的信号时,就将这种蛋白质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mac与IAPs反应加强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减弱

B.Smac基因与IAPs基因的表达过程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C.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

D.Smac释放到线粒体外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Smac与IAPs反应加强促进细胞凋亡,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增强,A错误;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有的是细胞核基因表达的产物,有的是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依题意信息无法确定Smac基因与IAPs基因是属于细胞核基因,还是属于线粒体基因,因此不能得出“Smac基因与IAPs基因的表达过程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结论,B错误;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凋亡,而Smac与IAPs反应可促进细胞凋亡,所以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C正确;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大分子物质,是以胞吐的方式从线粒体释放到线粒体外,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D错误。

【点睛】本题以“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细胞凋亡、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抓住题意中的关键信息,诸如“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个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等等,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4.人体内有些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调控,常见的有下列两种途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经由途径1分泌的激素都可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经由途径2分泌的激素都不存在反馈调节

C.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

D.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分泌的激素只存在拮抗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下丘脑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激素增多,促激素可作用于腺体(甲状腺、性腺)使其分泌相应激素(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增多,上述过程为分级调节,符合途径1。

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可直接支配胰岛A(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调节血糖,该过程符合途径2。

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还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

【详解】途径1为分级调节,经由途径1分泌的常见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属于脂质,二者都不能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血糖调节过程中激素的分泌符合途径2,而血糖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故经由途径2分泌的激素可存在反馈调节,B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运输到垂体储存,故抗利尿激素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C正确;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分泌的激素可能存在拮抗关系,也可能存在协同关系(如甲状腺激素和经过途径2产生的肾上腺素在促进产热方面属于协同作用),D错误。

故选C。

5.下列与微生物有关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探究无氧呼吸的装置需要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后再封口放置一段时间

B.“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与“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实验中,对照组均存在微生物,实验组均不存在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需要先将盖玻片盖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的边缘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需采用细菌培养技术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为保证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将装置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然后在连接盛有石灰水的锥形瓶进行检测。

实验组是指施加自变量的一组,对照组往往是指自然状态下的生长情况。

【详解】“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探究无氧呼吸的装置需要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再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以保证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是无氧呼吸的产物,A错误;“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实验中,对照组的土壤不作处理,而实验组的土壤需灭菌处理,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而“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实验中,实验组是有微生物的土壤浸出液加淀粉,对照组是等量的蒸馏水(不含土壤微生物)加淀粉,B错误;“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需要先将盖玻片盖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的边缘,C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需采用细菌培养技术,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需采用细菌培养技术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D错误。

​故选C。

6.果蝇刚毛和截毛是由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刚毛对截毛为显性。

两个刚毛果蝇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截毛果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是XBYb或XbYB

B.亲本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条数与基因b个数之比为1:

1

C.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但不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

D.XXY截毛果蝇的出现,会使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多

【答案】B

【解析】

两个刚毛果蝇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截毛果蝇,则此截毛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b,由于亲本均为刚毛,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A错误。

亲本雌果蝇(XBX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数目为2条,基因b个数为2个,则比值为1:

1,B正确。

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由于果蝇刚毛和截毛是由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因此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C错误。

XXY截毛果蝇的出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增多,D错误。

7.独脚金内酯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

为了研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独脚金内酯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其生命活动起_________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科研人员用GR24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结果如图1所示。

据实验结果推测,GR24的作用是______侧枝的产生,突变体植株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_________(填“合成”或“信息传递”)缺陷。

(3)为了进一步研究GR24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野生型植株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进行实验处理时,NAA应加入固体培养基__________(填“A”或“B”)中。

②据图分析,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生长的作用效果________(填“显著”“不显著”或“无影响”),由此推测GR24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调节

(2).抑制(3).信息传递(4).A(5).不显著(6).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实验示意图和反映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侧枝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结果的柱形图或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以及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明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以图示信息为切入点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

(1)独脚金内酯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而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其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

图1显示:

随着GR24浓度的递增,野生型植株的侧枝数目的平均值逐渐减小,而突变体植株的侧枝数目的平均值几乎不变,说明GR24的作用是抑制侧枝的产生,突变体植株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信息传递缺陷。

(3)①NAA为生长素类似物,而生长素在幼嫩组织中进行极性运输,因此在实验设计中,要给枝条施加NAA,必须从形态学上端进行,即NAA应加入固体培养基A中。

②图3显示,单独使用GR24处理的实验组,其侧枝长度与对照组相差无几,说明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生长的作用效果不显著。

单独使用NAA处理的实验组的侧枝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而NAA与GR24联合使用的实验组的侧枝长度最短,由此推测GR24的作用机理是:

通过促进NAA的作用而抑制侧枝生长。

【点睛】柱形图或曲线图若存在多个变量,先寻找单一变量及其对单一实验结果的影响(如图1中的GR24浓度对突变体植株的侧枝平均数目的影响),将数据简化;然后在比较不同柱形或不同曲线之间的新变量,建立新变量与实验结果的逻辑关系(如图1中相同GR24浓度下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的侧枝平均数目)。

同时需要注意:

若实验数据差异不大,一般可说明该数据对应的自变量对因变量无明显影响。

8.圆石藻是一种海洋浮游生物,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二甲基硫醚(DMS)。

下图是DMS在海洋中生成的主要过程,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__________。

经研究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2)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可通过________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3)研究发现,海洋中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产生SO42-,从而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

(4)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

(5)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_________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

(2).间接(3).反馈(负反馈)(4).物质循环(5).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6).化学(7).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圆石藻是生产者,浮游动物是消费者,某些海洋细菌是分解者。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这是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生产者。

科学家研究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说明生态系统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3)研究发现,海洋中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产生SO42-,从而加快生态系统的的物质循环。

(4)食物链中每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长时间看有三个去向:

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5)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9.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为重要的化学反应,其过程如图1所示。

塔干沙拐枣和塔干柽柳是生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两种特有的绿色植物。

科研人员在7月份测定了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气孔开放程度,结果见图2。

(1)图1中反应②进行的场所是______,外界光照强度主要通过影响反应_____(①/②)影响光合速率。

(2)据图分析8:

00时,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______(填“>”、“<”或“=”)呼吸速率,从8:

00~20:

00时,在_____时塔干柽柳有机物积累最多。

(3)10:

00~14:

00时,塔干柽柳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该时间段塔干沙拐枣的净光合速率也有所下降。

请分析,塔干沙拐枣与塔干柽柳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否相同?

_____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并分析塔干柽柳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叶绿体基质

(2).①(3).小于(4).20:

00(5).不相同(6).塔干沙拐枣气孔开放程度并未变小,塔干柽柳气孔开放程度变小在10:

00-14:

00时间段内由于塔干怪柳的气孔开度下降,使得进入叶片内的二氧化碳减少,直接影响叶绿体基质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从而使光合作用的速率降低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反应①表示光反应、反应②表示暗反应;图2中左图表示两种植物在一天中的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由图可知,一天内塔干沙拐枣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塔干柽柳;8:

00时的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小于0,在10:

00之后和20:

00之前植物一直在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但是在10:

00~14:

00时,它们的净光和速率均有所下降。

右图表示两种植物气孔开放程度的变化,在10:

00-14:

00时间段内塔干怪柳的气孔开度下降,塔干沙拐枣的气孔开度并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它们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不同。

【详解】

(1)图1中反应②表示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光照强度主要通过影响①光反应来影响光合速率。

(2)8:

00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说明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大于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据图可知,在10:

00时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但是在20:

00之前植物一直在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所以在20:

0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3)在10:

00-14:

00时间段内由于塔干怪柳的气孔开度下降,使得进入叶片内的二氧化碳减少,直接影响叶绿体基质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从而使光合作用的速率降低,该时间段内塔干拐枣的净光合速率也有所下降,但塔干拐枣的气孔开度并没有变化,说明两者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不同。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净光合速率的含义,并根据图2不同点的值判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进而确定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

10.某ZW型性别决定的动物的羽毛颜色由一组复等位基因B1(灰红色)、B(蓝色)和b(巧克力色)控制,该组复等位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其中B1对B、b为显性,B对b为显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动物种群中,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___种。

若一只灰红色动物和一只蓝色动物杂交,后代出现灰红色、蓝色和巧克力色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组成是_______。

动物群体中,巧克力色个体在雄性中所占的比例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雌性。

(2)已知基因型为ZB1Zb的雄性动物是灰红色的,可有时在它们的某些羽毛上会出现巧克力色的斑点,对此现象提出两种解释(不考虑染色体数目变异):

①部分体细胞发生了染色体__________;②部分体细胞发生了_________。

如果基因型为ZB1Zb的雄性动物中有时也出现蓝色斑点,则这个事实支持第______________种解释。

(3)请利用纯合亲本设计杂交实验,证明该组复等位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

(写出亲本组合、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

【答案】

(1).9

(2).ZB1Zb×ZBW或ZBZb×ZB1W(3).低于(4).结构变异(5).基因突变(6).②(7).选择表现型为蓝色的雄性动物(ZBZB)和灰红色的雌性动物(ZB1W)进行交配,若子代雌性均为蓝色,雄雄性均为灰红色,说明该组复等位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

[或选择表现型为巧克力色的雄性动物(ZbZb)和灰红色的雌性动物(ZB1W)进行交配,若子代雌性均为巧克力色,雄性均为灰红色,说明该组复等位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

或选择表现型为巧克力的雄性动物(ZbZb)和蓝色的雌性动物(ZBW)进行交配,若子代雌性均为巧克力色,雄性均为蓝色,说明该组复等位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

]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识记并理解ZW型性别决定方式的雌雄个体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掌握伴性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

(1)依题意可推知:

该动物种群中,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9种,即灰红色动物的基因型有ZB1ZB1、ZB1ZB、ZB1Zb、ZB1W四种,蓝色动物的基因型有ZBZB、ZBZb、ZBW三种,巧克力色动物的基因型有ZbZb、ZbW两种。

据此,可进一步推知:

若一只灰红色动物和一只蓝色动物杂交,后代出现灰红色、蓝色和巧克力色三种表现型,则双亲的基因型组成是ZB1Zb×ZBW或ZBZb×ZB1W。

因雄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只要雌性的Z染色体上有b基因就表现为巧克力色,而雄性必须是两条Z染色体上都有b基因才表现为巧克力色,所以该动物群体中,巧克力色个体在雄性中所占的比例低于雌性。

(2)有时在基因型为ZB1Zb的灰红色雄性动物的某些羽毛上会出现巧克力色的斑点,究其原因可能为:

①部分体细胞中带有显性基因B1的染色体区段缺失,即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使基因b控制的隐性性状表现出来;②部分体细胞发生了B1基因突变为b,使部分羽毛细胞的基因组成变为ZbZb,即发生了基因突变,使基因b控制的隐性性状表现出来。

如果基因型为ZB1Zb的雄性动物中有时也出现蓝色斑点,说明部分体细胞中的B1基因突变为B,使部分羽毛细胞的基因组成变为ZBZb,因此这个事实支持第②种解释。

(3)利用纯合亲本设计杂交实验,证明该组复等位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可选择具有显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与具有隐性性状的雄性个体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符合上述的杂交组合有如下3种:

①蓝色的雄性动物(ZBZB)×灰红色的雌性动物(ZB1W),子代雌性均为蓝色(ZBW),雄性均为灰红色(ZB1ZB)。

②巧克力色的雄性动物(ZbZb)×灰红色的雌性动物(ZB1W),子代雌性均为巧克力色(ZbW),雄性均为灰红色(ZB1Zb)。

③巧克力的雄性动物(ZbZb)×蓝色的雌性动物(ZBW),子代雌性均为巧克力色(ZbW),雄性均为蓝色(ZBZb)。

【点睛】ZW型的性别决定方式,在雌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用Z和W表示;在雄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Z和Z表示。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伴性遗传,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若以纯合亲本为实验材料,通过杂交实验证明该组复等位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则选择显性雌性个体与隐性雄性个体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在此基础上,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

11.豆浆是深受中国百姓喜爱的饮品,但易变质,保质期较短。

科研人员对变质豆浆中的腐败细菌进行分离,并研究了乳酸链球菌素(多肽,天然食品防腐剂)对腐败细菌的抑制效果,为生产豆浆时优化保质方法提供依据。

主要研究过程如下:

①豆浆变质处理:

将2种市售豆浆A、B和自制豆浆在无菌操作台上分别装入已灭菌的250mL三角瓶中,密封、37℃条件下放置7d后,豆浆发生变质。

②腐败细菌的初步分离和计数:

取变质的豆浆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细菌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基上菌落种类和数量。

结果如表:

③比较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对腐败细菌的抑制效果:

以自制的新鲜豆浆为材料,经相应处理后,在37℃下放置35d后,统计豆浆中腐败细菌数量,结果如图:

(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是__________,步骤②中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

(2)步骤②中适宜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固体培养基制备的步骤为________。

培养中统计菌落种类和数量时要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各类菌落数目稳定,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

(3)乳酸链球菌素是一种天然食品防腐剂,它是由3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步骤③结果表明,最能耐受乳酸链球菌素的细菌是_______,为有效防止豆浆腐败,在生产中乳酸链球菌素的添加量应控制在________左右。

(4)与用抗生素防腐相比,使用乳酸链球菌素防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煮沸消毒法

(2).高压蒸汽灭菌法(3).稀释涂布平板法(4).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5).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种类和数目(6).S1(7).250mg.kg-1(8).食用后会被人体消化,不会改变人体肠道内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