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6974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6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优秀教学设计

《江南春》教学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

《江南春》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绘出江南春光色彩艳丽、生机勃勃的景象。

其中“莺”“红”“绿”都是春光诗中常见的用词,是可以积累的点。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则描绘出江南烟雨中亭台楼阁朦胧隐现之美。

有后人分析,后两句实在有借古讽今、怀古忧今之意。

对于学生而言,诗意较为浅显,而深层含义则不易体会。

结合本单元主题,重点可放在春光欣赏。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中遵循“学本课堂”理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解读,给学生自学、小组交流预留充分的时间。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通过学习平长仄短的故事吟诵方法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2.大致了解古诗大意。

发展性目标:

1.能依据古诗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江南春天的迷人风光。

2.通过对古诗中色彩的关注,感受古诗中“红”“绿”在描写春光中的独特作用。

3.感受古诗的魅力,喜爱古诗,喜爱诵读古诗。

【教学重难点】

1.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2.依据古诗展开丰富想象,感受春光之美。

【一课一得】通过图像画策略,展开丰富联想想象画面,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教学准备】学习卡片

【教学流程】

一、古诗导入,感受江南美

课前播放白居易《忆江南》歌曲

江南好,古往今来,无数诗人欣赏她、歌颂她、赞美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这样的诗。

来,齐读课题——第四课,《江南春》。

二、吟诵古诗,感受音律美

1.调查预习情况,问同学们读了几遍。

请班级中诵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领读,并检查诵读情况。

保证每个人读通读顺,读出节奏感。

2.老师示范平长仄短的读法,引导学生发现不同:

(1)停顿不同——2221

(2)声音长短不同:

介绍平长仄短的基本规律。

3.指导学生诵读:

指名、同桌互读、集体诵读。

4.吟唱:

请学生用黄梅戏曲调吟唱

其实,我们古代的大诗人,就是这样,诗兴一发,即时口占一绝,吟诵出来,带给听的人美的享受。

三、展开想象,感受画面美

1.创设情景,想像画面美。

一生诵,一生唱,请学生想象:

在这绵延千里的广阔江南,你看了什么呢?

2.依据学习指南,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将想象的画面写出来。

建议12分钟。

(自主欣赏:

完成的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欣赏别人的作品。

你可以去发现优秀的作品,也可以写出恰当的建议。

3.集体学习。

小组交流、集体展示:

请各小组同学坐正,请各组推选出来的优秀作者起立、分享。

小结:

感谢他们,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迷人的画面。

我们会发现,这其中有着大量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想象。

我们常说诗中有画,学习古诗,是少不了想象二字的。

相机指导学生:

(1)古诗中红、绿、莺字常出现在春景诗歌中。

(2)借助古诗学习古诗,以诗解诗。

(3)古诗言简意深,魅力无穷。

五、小结

亲爱的孩子们,因为想象,每个人眼中便都有一个自己的江南,有一个自己的春天。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己轻声地来诵一诵这首诗。

随着我们的吟诵,这节课也接近了尾声。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

书写生字“旗”,抄写古诗。

2.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把诗诵给家人听。

3.结合同学分享时的感想,补充学习卡片,丰富自己的理解。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第17江南春

教学目标

透过《江南春》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古诗抓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让学生由景物来感受自然之美,有景入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分析

这首诗中,诗人由景物来表现自然地美,又由景入情,流露出为国担忧的淡淡哀愁。

这种感受学生不太容易体会到,因为这高于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图片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看完图片的感受,说说自己看到的美景。

2.引入主题。

诗人杜牧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江南春景图。

(激发兴趣)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

(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圈画景物,明意悟情。

(1)学习前两句诗——赏今。

①圈出诗句中描写的是景物,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

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②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

听觉——莺啼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触觉——风

③再读诗句,说景色。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④透过这些景物你仿佛想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江南春天?

课件展示:

我仿佛看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听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闻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花红柳绿、莺歌燕语、鸟语花香、充满生机……)

你在这样的春景中心情是怎么样的?

作者和你的心情是否一样呢?

(愉悦、轻松、快乐……

(2)学习后两句诗——怀古。

自读后两句诗,理解词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体会情感基调:

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

你们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

学生展示收集的背景资料。

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

南朝 公元420年至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

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

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

诗句中的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伤感、担忧?

(四百八十寺、烟雨中)

交流后明确:

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

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

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知识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忧。

理解诗意:

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此时作者心里会想写什么?

示例:

诗人可能在想:

希望通过建造寺院保佑江山的稳固是不可能的,南朝修了那么多寺庙都灭亡了,物是人非,我们的国家竟然还在仿效这种做法,这不仅不会巩固国家的统治,相反,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啊!

③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

过渡:

同学们,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赞叹之中隐含的哀愁吗?

自己先试试。

(再指名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带着感情,吟出诗韵。

看着花红柳绿感受着鸟语花香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看着江南山村喜爱美景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水村山郭酒旗风”。

看着细雨迷蒙的寺庙忧心忡忡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

看着细雨迷蒙的寺庙关心国事的杜牧想:

齐背诗句“多少楼台烟雨中”。

小结

诗人杜牧用了28个字的向我们展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

学了这首诗,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

那么就让我们伴着《江南好》这首曲子,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为这首诗配上一幅你心中的江南春景图吧!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第17江南春

教学目标

透过《江南春》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古诗抓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让学生由景物来感受自然之美,有景入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分析

这首诗中,诗人由景物来表现自然地美,又由景入情,流露出为国担忧的淡淡哀愁。

这种感受学生不太容易体会到,因为这高于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图片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看完图片的感受,说说自己看到的美景。

2.引入主题。

诗人杜牧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江南春景图。

(激发兴趣)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

(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圈画景物,明意悟情。

(1)学习前两句诗——赏今。

①圈出诗句中描写的是景物,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

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②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

听觉——莺啼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触觉——风

③再读诗句,说景色。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④透过这些景物你仿佛想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江南春天?

课件展示:

我仿佛看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听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闻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花红柳绿、莺歌燕语、鸟语花香、充满生机……)

你在这样的春景中心情是怎么样的?

作者和你的心情是否一样呢?

(愉悦、轻松、快乐……

(2)学习后两句诗——怀古。

自读后两句诗,理解词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体会情感基调:

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

你们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

学生展示收集的背景资料。

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

南朝 公元420年至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

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

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

诗句中的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伤感、担忧?

(四百八十寺、烟雨中)

交流后明确:

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

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

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知识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忧。

理解诗意:

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此时作者心里会想写什么?

示例:

诗人可能在想:

希望通过建造寺院保佑江山的稳固是不可能的,南朝修了那么多寺庙都灭亡了,物是人非,我们的国家竟然还在仿效这种做法,这不仅不会巩固国家的统治,相反,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啊!

③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

过渡:

同学们,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赞叹之中隐含的哀愁吗?

自己先试试。

(再指名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带着感情,吟出诗韵。

看着花红柳绿感受着鸟语花香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看着江南山村喜爱美景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水村山郭酒旗风”。

看着细雨迷蒙的寺庙忧心忡忡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

看着细雨迷蒙的寺庙关心国事的杜牧想:

齐背诗句“多少楼台烟雨中”。

小结

诗人杜牧用了28个字的向我们展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

学了这首诗,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

那么就让我们伴着《江南好》这首曲子,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为这首诗配上一幅你心中的江南春景图吧!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2020年8月25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17《江南春》

难点名称

通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德鉴赏能力,因为这高于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通过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情景导入

1、在这个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无穷的魅力。

春的美是多样的,北方的春天与南国的春季风格迥异,那么在诗人的作品中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古代诗人看到如此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许多赞美四季美景的诗。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解题。

江南春:

江南春天的美景。

(课件播放江南春天的美景图)

3、了解作者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有《泊秦淮》《阿房宫赋》《山行》《清明》等。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读准读通。

(1)读古诗,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准生字“郭”的读音。

“莺”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视频范读。

(2)教师范读。

3.把握古诗大意。

(1)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注释了解“山郭”“酒旗”“南朝”“四百八十寺”。

(2)说说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境

1.出示古诗。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请把描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

(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庙楼台烟雨)

3.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绘。

(1)第一、二句:

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树红花,水村伴着山郭,酒旗在空中飘扬。

(2)第三、四句:

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呀,可惜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

4.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话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前两句写今,抓住了黄莺、绿树、红花、水乡、山城、酒旗、春风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后两句是雨景怀古,通过对“寺”“楼台”“烟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哀愁,望着这充满历史悠远感的烟雨迷蒙之景,作者不禁心生感慨:

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院和楼台,还有多少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

 

小结

同样的景色在不同作者的心中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让作者们写出内容迥异却各有特色的诗篇。

同学们在读诗时应学会品出作者不同的情感,诗歌不同的美。

正如那句非常熟悉的话“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平时也应多观察、多思考,在写作中抓住自己的独特感受进行细致的描写。

江南春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3、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

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方法,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一、导入

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课文都发生在哪一个季节里》(春季),今天我们药剂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江南春》,去领略一下江南的春天美景。

二、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

(作者杜牧他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与另外一位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我还知道了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2、学生读《江南春》

3、教师读诗。

学生找出自己和老师读故事的不同(学生交流)

4、小结:

A、读古诗要注意停顿(板书)。

我们可以怎么停呢?

介绍最简单的读古诗方法2、2、2、1(板书)这样来停。

B、诗里包含着情感,所以你要跟着诗人的这种情感有轻有重地读。

5、指名读古诗(学生练习读诗句)

6、学生齐读,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哦。

(学生按照平仄读诗)

7、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

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三、整体感知

1、你从这首诗里,看到哪些景物了?

(黄莺、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靠山而建的城、好多亭台楼阁在风雨中、、佛教寺院、雨、村庄。

(教师依次板书景物)

2、“千里”之外的景物能看见吗?

“千里”之外的鸟鸣能听见吗?

(千里是虚指,它其实是一个虚数,它表示就是看上去很远。

而“十里”呢,就非常确切,就觉得这个诗,没有多少意思。

小结:

在古诗里,很多数字都是虚指。

“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一个很大的范围,并不是真的要跑到一千里以外去听黄莺的啼叫,而是指在很大的范围里都有黄莺在鸣叫。

在整个江南,处处都有这样美的春景。

在古诗中,人们常常把黄莺和春天联系在一起。

诗人边走边看,地点在变化,鸟鸣不停地在耳边响起,这是一番怎样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所以诗中写出了听觉,还有什么?

(视觉、幻觉、感觉。

3、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地方的辽阔,读出那景色的明丽,读出那色彩的斑斓。

(指名读,齐读,教师伴读。

过度:

诗人边走边看,游兴十足。

这个时候,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他慢慢走上一个山冈,极目远眺,所有景物仿佛都笼罩在一片雾蒙蒙的青纱之中。

在远处,他看到了很多寺庙,他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同学们,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诗人的心声,和他一起来想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你看到什么了?

(很多很多的寺,很多很多的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

)(蒙蒙细雨的沙沙声,还有黄莺的叫声)(寺庙旁边的花香、下雨时空气的清新、雨中还有草的味道)

4、带着自己的感觉齐读课文。

(学生读诗句)

5、是四百八十四座寺庙,一座不多一座不少吗?

(这是一个虚数,告诉我们在江南,有各种各样的寺庙,)

6、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佛寺的多,读出寺庙的香烟袅绕。

(学生读诗句)

7、再一次和着音乐一起完整地读这首诗。

(学生完整朗读,关键词句教师伴读。

四、拓展延伸

师:

同学们,这样美妙的春景,好像离我们很远,实际离我们又很近。

老师找到了几张关于春天的照片。

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如果你能够用到今天学的某句诗或者诗意,那就更好了。

自己准备一下。

(学生自由轻声试说。

(鲜花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绿色依托着红色,红色衬托着绿色,美不胜收,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紫的花,红的花,衬托着绿色的叶子,让我忍不住地想起来今天学的一句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师:

很有意思,其实古诗就是这样有趣。

最后推荐一本书给大家,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与古诗教朋友》,愿我们从今天开始一起与古诗教朋友。

课题名称

江南春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对于学生较难,不好掌握。

难点分析

学生对于古诗学习仅停留在背诵,深层次理解较难。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同时引导学生想象,以丰富学生对诗中美景的感受。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

能背一首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吗?

《春晓》《村居》《咏柳》《惠崇春江晚景》等。

2.古代诗人看到如此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许多赞美四季美景的诗。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

江南春。

4.解题。

江南春:

江南春天的美景。

(课件播放江南春天的美景图)

5.了解作者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有《泊秦淮》《阿房宫赋》《山行》《清明》等。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读准读通。

(1)自由读古诗,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正音。

读准生字“郭”的读音。

“莺”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自主尝试读好停顿。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齐读。

3.把握古诗大意。

(1)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注释了解“山郭”“酒旗”“南朝”“四百八十寺”。

(2)同桌互相说说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境

1.课件出示古诗。

2.指名读,齐读。

3.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请把描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

(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庙楼台烟雨)

4.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绘。

(1)第一、二句:

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树红花,水村伴着山郭,酒旗在空中飘扬。

(2)第三、四句:

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呀,可惜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

5.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小结

四、小结

前两句写今,抓住了黄莺、绿树、红花、水乡、山城、酒旗、春风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后两句是雨景怀古,通过对“寺”“楼台”“烟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哀愁,望着这充满历史悠远感的烟雨迷蒙之景,作者不禁心生感慨:

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院和楼台,还有多少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江南春》

教学目标

透过《江南春》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首诗容易理解,但是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却不能够从景物中很好的理解。

难点分析

学生对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理解,也就很难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只能够简单了解画面,很难深层次去发现诗人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发现景物美。

2.通过读悟结合,借助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是一个被文人墨客美化了的地方,是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杜牧走进这个世外桃源吧!

二、同学们齐读古诗《江南春》。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三、请同学们现在仔细去读读诗歌的第一二句,去看看作者在这里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又听到了什么?

边读边在书上做圈画,看看你都读懂了吗?

(一)第一行

1、“莺啼”是表示听到了黄莺在啼叫。

那声音听起来如何?

播放音频,感受(清脆,婉转,悦耳,美妙……)果然是一个银铃声声,你还知道哪些含有鸟的诗句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