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7077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docx

高三一模汇编诗歌教师版

高三一模汇编之2016诗歌鉴赏

海淀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

(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

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一

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

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

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

____。

缟带沾旗脚。

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

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

13.下列填人《百字令》(又名“念奴娇”)横线处的诗句,与整首词最相合的一项是(3分)

A.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B.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14.按要求完成

(1)

(2)题。

(10分)

(1)上面文字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作者借《百字令》一词的场景描写烘托了小说中(甲)____这一人物形象。

这一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以赤壁“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烘托周瑜“____,谈笑间,____”的英雄形象。

(7分)

(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分)

15.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语句与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的景象,请从二谢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

(6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日: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①日: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②日: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注释】①胡儿:

指谢朗。

②兄女:

指谢道韫。

16.下列诗句以“雪”为吟咏对象的一项是(3分)

A.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孥。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

B.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唐·陆畅)

C.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五代·李煜)

D.沙头十日春,当日谁手种。

风飘香未改,雪压枝自重。

(宋·黄庭坚)

13.(3分)B

14.(10分)

(1)(7分)《水浒传》或《忠义水浒传》(2分,名著1分,书名号1分)林冲(1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4分)

(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

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

(3分)诗歌借助壮阔的雪景以及征夫的威猛形象,衬托出林冲激愤满怀、豪气冲天、英勇无畏(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

(意思对即可)

(6分)要点:

(1)明确比较赏析点(2分),

(2)分析描写雪景诗句的特点(2分)(3)分析诗句表达思想、情感的效果(2分)。

16.(3分)B

西城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8题。

杂诗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

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

②商、参:

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

③鸧鹒:

又作仓庚,指黄莺。

④师涓:

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16.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曹丕《杂诗》)

B.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曹植《杂诗》)

C.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阮籍《咏怀》)

D.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古诗十九首》)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

在中国古人的文化生活中,不同的时令往往关联着不同的社会活动。

比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所记,在温暖明媚的春日,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愉悦和对新一年的祈福;春日游园同样是文人必不可少的活动,陆游曾在《钗头凤》中写下了②“,黄縢酒,”的美好回忆。

当然,同样的时令也可能会引起人们截然不同的感受。

比如在王赞的《杂诗》中,征夫眼中的秋景是“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的冷意;在飘零异乡的女词人李清照眼中,秋天是③“,,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的凄凉;而在当年意气风发的毛泽东眼中,秋日则是④“鹰击长空,,”(《沁园春·长沙》)的生机勃勃:

正所谓,景同而情不同。

18.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

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6分)

参考资料:

诗经原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

参考译文: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15.(3分)B16.(3分)C

17.(8分)①浴乎沂风乎舞雩②红酥手满城春色宫墙柳

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④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评分标准:

每空1分。

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18.(6分)

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1分)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

(1分)

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

《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1分)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1分)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1分)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1分)

东城一模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9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释:

【1】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正槛外”三句,写凭栏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了词人心潮的激荡。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16.雨,是中国文学传统的抒情意象,下列诗句中,“雨”所承载的意境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都张十八员外》)

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C.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秦观《好事近》)

D.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蒋捷《虞美人》)

17.解释“乾坤虽大愁难着”一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说说本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8.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4分)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5分)。

“登高”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春秋时期就有“君子登高必赋”的传统。

以有限之身面对无限时空,能见前之所未见之景,抒情之所未抒之情。

王勃登滕王阁,见“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顿觉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杜甫登白帝城外高台,见“,不见长江滚滚来”。

不由慨叹身世飘零、老病孤愁;而辛弃疾等郁孤台,则借水怨山,“,,”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思。

15.【参考答案】C

【思路点拨】C选项,原句中并没有体现“伫立之久”。

16.【参考答案】D

【思路点拨】A选项,初春时节,经过小雨的润泽,春草一片朦胧,表现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B选项,通过对雨后初晴的西湖美景的描写,表现作者对晴天和雨天不同天气的西湖美景的喜爱,对雨也是赞美和喜爱之情;C选项,写了春雨过后,山花烂漫,同样表现作者对春雨带来的春花的喜爱之情;D选项,作者通过孤独一人漂泊在外,伴着雨声,看到离群的孤雁,不禁心生悲凉,表现一种孤独漂泊的心绪,与前三句不同。

17.【参考答案】“着”的意思是安放、放置的,本句表达世间虽大,但是作者的愁绪却无处安放(1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悲慨和壮志难酬的愁绪、痛苦之情。

(2分)

【思路点拨】结合上下文分析诗歌情感,“岁月无多人易老”表现时光易逝和年华老去的悲慨,“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表现壮志难酬的愁绪。

18.【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

这三句写出了黄昏时分,城头又响起了号角,传入了作者的耳中,引起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作者的愁绪像号角声一样,萦绕于天空与心头,以景结情,回味无穷。

(4分)

②结构上:

“黄昏”二字与上阕的“暮雨”相呼应,点出作词的时间,傍晚时分,伴着萧瑟的西风和潇潇暮雨,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渲染了悲凉萧瑟的气氛,将词人的愁绪融入萧瑟的秋景之中,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4分)

【思路点拨】分析本句主要结合上下文,从情和景的角度,分析诗人的情感。

19.【参考答案】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无边落木萧萧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每空一分)

朝阳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

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

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

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

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

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

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

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

注释:

【1】晋师胜淝上:

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

【2】李纲:

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

【3】周雅:

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16.下列诗句中的“鹤”,与“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诗经·小雅·鹤鸣》)

B.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

(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崔颢《黄鹤楼》)

D.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

(宋·林逋《山中寄招叶秀才》)

17.前人评这首词:

“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

(5分)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6分)

古诗文中经常会写前代的人和事。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①,②”,是以古代明贤自比;杜牧《泊秦淮》中的“③,④”,用陈后主荒淫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统治者;陆游《书愤》中用“⑤,⑥”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慷慨悲凉。

15.(3分)B(“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有误,“颐指”在这里是形容谢安神情淡定,从容指挥的样子)

16.(3分)B

17.(5分)作者写“淝水之战”是为了借古讽今(1分)。

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敌人的侵略(2分),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要鼓足信心,因为南宋有同样的地理优势,也不乏抗金的人才,只要借鉴历史经验,坚决抗击金兵,就一定能以弱胜强,抵御外辱(2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如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6分)①南阳诸葛庐②西蜀子云亭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④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出师一表真名世⑥千载谁堪伯仲间

【评分参考】每空1分。

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书名号不计分。

石景山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9题。

感鹤

【唐】白居易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1】。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2】。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3】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唯怀稻粱,兼亦竞腥膻;不唯恋主人,兼亦狎乌鸢【4】。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

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注释:

【1】盗泉:

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

《淮南子•说山训》“曾子立廉,不饮盗泉。

”【2】翾(xuān):

低空飞翔。

【3】矰(zēng):

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

缴(zhuó):

拴在箭上的生丝绳,用于射鸟,可以靠它收回来。

【4】鸢(yuān):

一种小型的鹰,以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也吃腐肉。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落笔即写鹤的耿介贞姿,高翔于田野之上的野鹤与翩翩轻飞的杂鸟形成鲜明对比。

B.“一兴嗜欲念,遂为缯缴牵”是说野鹤不幸被捕获,偶然变故引发了后来命运的逆转。

C.作者以“不唯”“兼亦”反复表现野鹤自甘堕落,与群鸡争食,与乌鸢为伍,令人唏嘘。

D.作为一首寓言诗,本诗以生动的故事性描述为主,兼有议论,以浅映深,抑扬跌宕。

17.本诗以鹤喻人,托物言志。

下列诗歌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两项是(4分)

A.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姚鼐《山行》)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C.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李益《隋宫燕》)

D.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病牛》)

E.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咏柳》)

18.请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写在下面语段甲乙两处的横线上。

(2分)

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

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看起来仙风道骨,常常用以象征长寿,(甲)和两个成语即用此意。

白鹤翩翩然有君子之风,人们多将修身洁行而受到赞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鹤也是高雅的象征,因此有成语(乙)和。

①风声鹤唳②龟鹤遐寿③焚琴煮鹤④梅妻鹤子⑤松鹤延年

19.本诗题为《感鹤》,诗人借鹤的变化寄托了深沉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5分)

 

16.(3分)B17.(4分)AC

18.(2分)甲处②⑤乙处③④

19.(5分)鹤变化前后的特点品格各1分,变化原因1分,感慨2分。

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

诗人笔下的野鹤原本卓然不群,高飞于天际,与俗众始终保持距离而不曾同流合污。

十余年如一日,正直高洁,操守坚定。

然而“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野鹤一旦兴起贪念被捕获,便随遇而安、甘心堕落而不自省。

曾经的卓然不俗、耿介正直也完全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作者通过描写野鹤境遇的变化,讽刺那些貌似“清高”实则立志不坚、为名利之欲抛弃理想宏愿的人,表达了对清高孤傲、坚守名节的真君子的渴望。

丰台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20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

愁杀白头翁。

注:

①偏枯:

麻痹。

②左书空:

用左手在空中写字。

③蹴鞠:

踢球。

④紫塞:

泛指北方。

⑤汉主:

指唐皇。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

C.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

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18.本诗第三、四联中的“蹴鞠”“秋千”“钻火”等涉及清明习俗。

下列诗句与清明习俗或传说没有关联的一项是(3分)

A.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

B.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孟浩然《清明即事》)

C.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黄庭坚《清明》)

D.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高翥《清明》)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3分)

①杜甫《登高》中的“,”两句也与本诗一样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复杂情感。

②唐诗常常以与“秦”相关的词语指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

如本诗的“秦城”,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句里也有类似的指代。

20.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

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6分)

17.(3分)C【解析:

春水也如大雁一样如期回归,茫茫白蘋逢春生长,诗人却无法回归,愁上加愁,并无喜悦之情】

18.(3分)B【解析:

A踏青,C介子推,D扫墓】

19.(3分)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②城阙辅三秦

(评分标准:

3分,每处全对得1分,一处中有漏字错字之一者不得分)

20.(6分)答案示例:

第四联为眼前实景。

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四野人家也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

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钻木取火,荆楚却用青枫,足见异地异俗。

第五联为想象虚景。

北方紫塞,楚中枫火,两两相隔,诗人之心禁不住飞到故都。

长安的楼阁应掩映于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

两联一实一虚,一动一静,诗人身处异乡,想念京华欲归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现出来,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妙。

(评分标准:

分析“虚实”,3分;分析“动静”3分。

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

顺义一模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20题。

南涧中题①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②。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③。

注:

①南涧:

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

②亭午:

正午,中午。

③期(qī):

约会。

1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B.“始至”句写出游览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涧似觉忘了疲惫。

C.“去国”句意思是被贬离京后,灵魂出窍,只能一边流泪一边怀念故人。

D.结句表明以后有人迁谪来此,看到此景,或许能真正理解这种落寞心情。

1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独游亭午时”中一个“独”字,有双关意,既是一人游览,又有孤独之意。

B.回旋的风“一萧瑟”,碧树的影“久参差”,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影的和谐。

C.“羁禽响幽谷”,意思是鸟的鸣叫使山谷更加幽静,以动衬静,引发诗人联想。

D.诗的前八句着重描写作者在南涧所见景物;后八句着重抒发诗人生发的感慨。

18.柳宗元由“羁禽、寒藻”起兴,引发下句。

晋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也曾用这种手法写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引出下句“,”。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

19.柳宗元初被贬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寄情于山水,写下《永州八记》。

其中《小石潭记》有“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的描写,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

(2分)

20.苏东坡曾云:

“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存忧,盖绝妙古今矣。

”说说你对《南涧中题》中“乐忧”的理解。

(6分)

 

16.(3分)C.17.(3分)B.18.(2分)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9.(2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20.(6分)评分参考:

被贬后,游南涧,寄情山水,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1分)诗人也似乎找到了所得,忘记了疲劳(1分)。

然而羁鸟鸣叫,寒藻漂浮,却又偏偏勾引起他的苦闷和烦恼。

(2分)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去国怀人,那种孤寂与悲愤无法摆脱,忧从中来。

(2分)

通州一模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

酒泉子

(唐)孙光宪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关道路。

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

绮罗②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

①空碛(qì):

空旷的大沙漠。

②绮罗:

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这里指穿着绮罗缝制的衣服,即征夫的妻子。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首两句,大笔如椽,勾勒出一幅万里长征图。

但“空碛”“无边”“万里”也暗示征夫“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心情。

B.本词上片的后三句,用征夫的所闻、所见、所感来描写边塞行军情景和征途上的悲凉气氛,进一步烘托征夫的悲凉心情。

C.本词下片的“香貂旧制戎衣窄”是说征夫还穿着用貂皮制作的过季袍子征战,戎衣也显得瘦窄,说明战争时间很长了。

D.本词下片的“胡霜千里白”句为景语,映衬出征人由于裘敝衣窄难以御寒而引起的怀乡思亲之感,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14.借景物描写表现一种特定的生活场景,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B.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杨炯《从军行》)

C.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王昌龄《塞下曲》)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15.有人评价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最后三句深得《诗经·魏风·陟岵》言情法之妙,即“将两地相思之情,见于笔端”。

请结合《诗经·魏风·陟岵》,具体谈谈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

(7分)

诗经·魏风·陟岵①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

嗟!

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②哉!

犹来无止!

陟彼屺③兮,瞻望母兮。

母曰:

嗟!

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

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

嗟!

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

犹来无死!

注:

①陟(zhì):

登上。

岵(hù):

有草木的山。

②上:

即“尚“,希望。

旃:

犹“之”,语气助词。

③屺(qǐ):

无草木的山。

13.(3分)C14.(3分)D

15.(6分)答案示例:

答案示例:

诗人通过描写征人想象妻子在家“登高楼”“空倥立”思念自己的情景,曲折表达出浓浓的怀乡思亲之感。

引进思妇,扩大了全词的意境。

同样,《陟岵》中也写征人行役之感,但不是直接写征人怎样思念父母兄弟,而是写征人想像父母兄弟如何呼告自己,怎样思念自己,这样的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