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802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题1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东中考模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若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年中日战争是一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

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列强侵华方式开始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D.《马关条约》签订后,张骞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5.(2019·

靖江市第三中学中考模拟)某学者说:

“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6.(2019·

云南初三会考)条约规定: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军军费2亿两白银;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2019·

安徽省泗县中学中考模拟)《钏影楼回忆录》中记述到“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国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

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

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他应该研究的学问呢!

”这表明甲午战争失败:

A.主要原因是读书人莫谈国事

B.由于对日本轻视和盲目自大

C.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D.推动读书人研究学问的热潮

8.(2019·

江苏中考模拟)《亚细亚的孤儿》是我国台湾地区作家吴浊流成名的长篇小说,叙述了知识分子胡太明在台湾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欺压……该书对当年的台湾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如同孤儿一般的矛盾与混乱的心理有深刻描绘。

材料中使台湾成为“孤儿”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二、填空题

9.(2019·

山东中考模拟)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是________;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10.(2019·

盘锦市大洼区第一初级中学中考模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

(1)“一超”是指美国。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

发生在1999年的什么事件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2)“多强”中的有一个是国家联盟。

它的名称是什么?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头脱离该联盟,该联盟成立是时间是多少?

(3)“多强”中还有中国和日本。

日本在近代史上曾两次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两次战争分别是什么战争?

(4)“多强”中另一个国家曾最早加入苏联的联邦。

它是哪个国家?

在列宁领导下,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苏俄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苏联后期,哪两位领导人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

四、综合题

11.(2019·

山西太原五中初三月考)开放是强国之路,开放与交流是古今中外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王老师以“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流”为主题,设计了如下自主学习任务单。

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板块一(古代的繁荣与落寞)

(1)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述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图二、图三反映的历史史实之间的联系。

板块二(近代的冲击与回应)

(3)根据上述思维导图,结合史实说明“西方的冲击”与“中国的回应”之间的关系。

任务三(现代的开放与崛起)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任务四(当代的责任与担当)

(5)根据下面材料,结合史实,围绕主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

12.(2019·

河南中考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

然而中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材料二:

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皆断不可少之物”。

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材料三:

我囯正式重视海洋发晨,海军建设是在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之后,没有海权人家就到家门口来争海权,没有开发权的话人家就到家门口来开发你的资源;

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意识到了海权问题的重要性,周边的国家也感觉到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强,从未来发展看,中国应该是一个海洋国家,将来中国的活动应该是在太平洋、印度洋,这样才能支撑我们国家的后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近代史上列强从沿海入侵中国并导致骨肉分离的战争及被离散的骨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釆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归纳推动中国海权意识、海洋建设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是当之无愧党的民族英雄,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日本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威海卫位于图中的③,C符合题意;

①是辽东半岛的战役,A不符合题意;

②是旅顺战役,B不符合题意;

④是平壤战役,属于甲午战争一开始的战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几个战役要明确:

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其中威海卫战役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

3.B

由材料“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

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4.C

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之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投资+特权’”,这说明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5.C

依据“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发起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但它们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6.C

依据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故C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7.C

根据“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对日本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中国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戌成变法运动。

因此,甲午战争对中国人产生的影响是: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戌成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8.B

根据“台湾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欺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将台湾等岛屿割给日本,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还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戚继光邓世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

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

解析:

戚继光邓世昌

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战中,指挥舰艇冲锋在前,迎战敌舰,在弹尽船伤的情况下,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敌人舰队冲撞过去,结果被鱼雷击中,壮烈牺牲。

注意掌握戚继光抗击倭寇和黄海大战的有关内容。

10.

(1)科索沃战争。

(2)欧洲联盟或欧盟;

1993年。

(3)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4)俄罗斯联邦;

新经济政策;

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超”是指美国。

发生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造成三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国不甘心失去超级大国的地位,力图阻止其他国家的迅速发展,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使其转换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多强”中的有一个是国家联盟。

它的名称是欧洲联盟或欧盟;

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多强”中还有中国和日本。

日本在近代史上曾两次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两次战争分别是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遭到惨败。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多强”中另一个国家曾最早加入苏联的联邦。

它是俄罗斯联邦;

1922年12月,苏维埃俄国各族人民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在列宁领导下,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联后期,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

11.

(1)从重要、中心地位到被边缘化。

封建主义的自然经济,闭关锁国;

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外开放和殖民。

(2)因果关系。

(3)鸦片战争失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学习西方技术,发起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中国开始学习君主立宪等政治制度;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想。

均体现了列强侵略中国,中国抗争、学习和发展。

(4)逐步扩大;

从世界改变中国到中国改变世界。

(5)主题要正确,例如: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力量;

中国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史实要正确,例如:

中国积极参预维和;

一带一路建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亚投行等。

(史实和主题必须相符)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

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是重要角色,到新航路开辟欧洲成为主体,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从重要、中心地位到被边缘化。

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中国是封建主义的自然经济,闭关锁国;

而欧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外开放和殖民。

(2)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开始进行三角贸易,因此,图二、图三反映的历史史实之间是因果关系。

(3)根据所学和板块二可知: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学习西方技术,发起洋务运动;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中国开始学习君主立宪等政治制度;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想。

(4)根据所学和任务三“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

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己经开始改变世界了”可知:

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是逐步扩大;

(5)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

主题要正确,例如:

古代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从重要、中心地位到被边缘化。

近代中国,列强侵略中国,中国抗争、学习和发展。

现代中国,从世界改变中国到中国改变世界。

12.

(1)战争:

鸦片战争;

被离散的骨肉:

香港岛。

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台湾及其澎湖列岛。

(2)措施: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

建立新式海军(或创办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派人出国留学,培养海军人才。

(3)外部因素的刺激;

自身海权意识的发展;

国家发展的需要。

(1)通过题干“从沿海入侵”,结合所学知识,1840年,英国舰队从广东海绵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后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1894年,中国北洋舰队在黄海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后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

(2)根据材料二“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和“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我国在海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并创办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同时派人出国留学,学习海防知识,培养海军人才。

(3)由“没有海权人家就到家门口来争海权,没有开发权的话人家就到家门口来开发你的资源;

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意识到了海权问题的重要性,周边的国家也感觉到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强,从未来发展看,中国应该是一个海洋国家,将来中国的活动应该是在太平洋、印度洋,这样才能支撑我们国家的后续发展”可以看出,推动中国海权意识、海洋建设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外部因素的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