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8049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docx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和探讨

摘要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国中小型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受规模小、资源有限、风险能力弱等因素限制,已经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加之国内外宏观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使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中小型企业的定义和经营特点及现状等基础研究出发,就中小企业发展中如何管理,如何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基础上扬长避短,不断的提升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进行解答。

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小企业概论;第二部分,主要是中小型企业现状;第三部分,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在管理上及相关问题上应予以重点关注和加强的部分。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竞争力管理

第一章中小企业概论…………………………………1

§1-1中小企业涵义…………………………………..1

§1-2我国对中小企业界定标准……………………..1

§1-3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6

第二章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现状概述……………7

§2-1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9

§2-2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发展…………………..12

§2-3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15

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15

§3-1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5

§3-2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行政策……………….17

§3-3中小企业如何管理…………………………….19

参考文献……………………………………………..22

致谢…………………………………………………..23

第一章中小企业概论

§1-1中小企业涵义

所谓中小企业,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1-2我国对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我国关于中小企业的划分,自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进行过几次调整,随着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而逐步完善,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一个新的中小企业衡量标准,如下所示:

一、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二、本规定适用的行业包括:

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三、各行业划型标准为:

  

(一)农、林、牧、渔业。

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工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建筑业。

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四)批发业。

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五)零售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六)交通运输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七)仓储业。

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八)邮政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九)住宿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餐饮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一)信息传输业。

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三)房地产开发经营。

营业收入20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四)物业管理。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8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六)其他未列明行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3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中小企业常被喻为“最活跃的经济细胞”,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无处不在、数目众多,虽然规模较小,但是机制灵活,且2008年底,全国共有企业971.46万户,其中99%以上为中小企业。

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2%,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50%,提供了70%的进出口贸易。

中小企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目前来看,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70%以上新增就业人数,70%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机会中80%都是中小企业创造的。

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优化资源配置、活跃市场、促进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部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章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现状概述

§2-1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一)“小”、“灵”、“快”

和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

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

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和无效率的情况。

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和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

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

当有些大公司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二)“小而专”和“小而精”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和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

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三)小批量、多样化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

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

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四)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

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

§2-2中小企业现状及及发展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此,正确指导国有小企业改革,大力扶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一)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

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

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

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2.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

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

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

全国工业就业职工1.5亿中,有1.1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

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及政府机关精简人员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

据统计,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

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物质保障。

  4.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

截至1998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逾7万户,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15.22%;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同口径销售收入总数的16.57%,1998年和1992年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出口创汇等分别增长了20倍、15倍、23倍和50倍。

  5.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

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

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

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2-3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

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

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

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

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样重要。

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

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

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

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

1.23:

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

0.66:

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和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

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

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和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

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

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和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此外,地方企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

综上所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要注意调整好五大关系;一是改革和发展的关系;二是吸纳劳动力和科技含量的关系;三是点和面的关系;四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五是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关系。

处理好上述关系,把握好重点才能在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章中小企业的困局和发展之路

§3-1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体制不顺,“六龙治水”。

目前,中小企业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

由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口径不一、管理分散,使地方和企业无所适从。

在项目审批、产品鉴定、职称评定等方面职责不清、多方插手、重复收费,“三乱”现象极为突出。

加之社会中介服务体制尚不健全,也造成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资金投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办理商务出国环节多、效率低,往往使中小企业坐失商机。

  

(二)政策不公,市场无序。

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

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

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和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

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

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秩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三)融资困难,告贷无门。

一是供应不足。

我国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

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大。

二是保证缺乏。

银行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难。

三是辅导薄弱。

中小企业贷款难、寻保难和其资信等级不够有关。

建立以企业资信档案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已迫在眉捷。

此外,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高,也影响了其融资能力。

基于上述原因,福建省中小企业约有52%无力从银行获得货款,致使21.6%的中型企业开工率不足50%;73%的小型企业开工率低于80%。

  (四)产权不清,缺乏动力

  由于政策不公、行业限制,个私企业戴“红帽子”(集体、乡镇企业)穿“洋外衣”(三资企业)现象普遍。

据调查,上海市“假集体”占全市集体企业的20%左右,泉州市乡镇企业中有相当部分为个私企业。

由于产权不清,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愿做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人为限制。

除上述企业的外部问题外,就中小企业自身而言,主要是存在企业体制和组织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技术含量不高开发能力不强、盲目投资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

§3-2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行政策

  目前实行的一些优惠政策,虽大部分并不是专为中小企业制定的,但从受益主体来看,基本上或相当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1.乡镇企业政策。

乡镇企业所提税可按应缴锐款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不再税前提取10%;国家在信款上重点支持乡镇企业的出口创汇、东西部合作和农村适用技术转让(星火计划项目)三个方面。

  2.鼓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就业政策。

新办法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可免征所得税3年;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

  3.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政策。

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后年度起征所得税2年。

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脱离技术转让及发生的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免征所得税。

  4.支持贫因地区发展改革政策。

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民族自治地方企业,需照顾鼓励的,经省政府批准,可定期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

  5.支持和鼓励第三产业政策。

1)为农业生产的行业企业,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免征所得税;2)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免征所得税;3)新办独立核算的咨询、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或单位,开业之日起,第一至二年免征所得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