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8223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1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汇总

第一单元

1北京的春节

一、联系整句话的意思,解释画线词语。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色味双美:

                             

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娴熟:

                    

二、重点段落品析。

(一)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这个片段主要写           。

         

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是:

             ,

这个谚语说明了               。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呢?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

                         。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

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8.找出一个过渡句。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紧张”?

 

                                                                          

10.文段的写作顺序是:

                           

(二)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

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

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片段的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摘录文中的句子。

                                                                          

2.文中画线的句子勾画的画面反映了

                                   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

做(     )、穿(     )、贴(     )和(      )、放(       )、吃(       ),还要(        )。

4.文中说“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

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

                                                                             

5.“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       );“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

6.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

他们进行什么活动?

                                                                             

7.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8.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  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9.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

           的特点。

      

三、小练笔。

过年就是贴对子,红红火火的,把祝福和吉祥带回家。

过年就是吃饺子,白白胖胖的,把温馨和团圆带回家。

过年就是放鞭炮,花花绿绿的,把喜庆和欢乐带回家。

过年就是     ,

            的,把          带回家。

参考答案:

一、1.样子和味道都很好。

 

2.老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二、

(一)1.腊八到二十三之前人们的活动,有哪些风俗习惯。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3.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腊八粥里的品种众多,内容很丰富。

4.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5.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

6.

(1)买杂拌儿;

(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

7.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杂拌儿。

8.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9.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10.时间

(二)1.除夕真热闹。

2.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3.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还要(守岁)。

4.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5.初一的情景  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6.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7.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地各做各的事。

8.详写 ?

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9.热闹、隆重三、走亲戚 高高兴兴 浓浓的亲情  

2腊八粥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油腻(nì)   嘟囔(dū)  腊肉(là) 

B.肿胀(zhǑng)  沸腾(fèi)  孥孥(nú)

C.锅铲(chǎn)  搁置(gē)  栗子(sù) 

D.唾沫(tuÒ)   焖饭(mèn)  奈何(nài)

2.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      )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      )

(3)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      )

3.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        )

(3)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青年一代要勇立时代潮头,只争朝夕,在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B.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C.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有不少以诈骗为目的。

D.美国采取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霸凌行径直指中国,大有挑起贸易战之势,其图谋无可非议。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

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6.古人庆祝“腊八”是为了(      )

A.庆祝丰收    B.祭祀祖先    C.表达美好希望     D.祈求团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

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

“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

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

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

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

“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

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

”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

我说:

“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

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

“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

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

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

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

“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

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选自《冰心七十年代文选》,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

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

                                                                             

三、请你在括号里分别填上一个字,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一读,你会有意外的惊喜。

你能照样子也来写一写吗?

一衣带(   )落石(   )生入(   )里逃(   )离死别

牛鬼蛇(   )通广(   )快人(   )口如(   )览无余

手无寸(   )证如(   )清水(   )而不(   )事求是

虎口余(   )死存(   )羊补(   )不可(   )门而入

 

 

答案:

一、1.C 解析:

“栗”应读“lì”。

2.

(1)拟人   

(2)反问   (3)反问

3.

(1)语言描写   

(2)心理描写    (3)动作描写

4.A 解析:

B项中,“沧海桑田”的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该词在本句中属用错对象。

C项中,“不厌其烦”的意思是不嫌烦琐与麻烦,很有耐心。

该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项中,“无可非议”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该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故选A。

5.B 解析:

A项缺少主语,可去掉“看着”;C项语序不当,“解决”和“提出”调换位置;D项成分残缺,在“运动”之后加上“这一学说”或“这一理论”。

6.A

二、1.五代人。

母亲、“我”、“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

2.腊八粥。

“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我”纪念“我”的母亲、“我”的第三代孩子纪念周总理。

三,水,出,死,生

     神,大,心,一

     铁,山,秀,实

     生,亡,牢,破

2腊八粥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油腻(nì)   嘟囔(dū)  腊肉(là) 

B.肿胀(zhǑng)  沸腾(fèi)  孥孥(nú)

C.锅铲(chǎn)  搁置(gē)  栗子(sù) 

D.唾沫(tuÒ)   焖饭(mèn)  奈何(nài)

2.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      )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      )

(3)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      )

3.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        )

(3)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青年一代要勇立时代潮头,只争朝夕,在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B.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C.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有不少以诈骗为目的。

D.美国采取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霸凌行径直指中国,大有挑起贸易战之势,其图谋无可非议。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

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6.古人庆祝“腊八”是为了(      )

A.庆祝丰收    B.祭祀祖先    C.表达美好希望     D.祈求团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

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

“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

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

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

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

“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

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

”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

我说:

“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

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

“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

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

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

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

“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

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选自《冰心七十年代文选》,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

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

                                                                             

三、请你在括号里分别填上一个字,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一读,你会有意外的惊喜。

你能照样子也来写一写吗?

一衣带(   )落石(   )生入(   )里逃(   )离死别

牛鬼蛇(   )通广(   )快人(   )口如(   )览无余

手无寸(   )证如(   )清水(   )而不(   )事求是

虎口余(   )死存(   )羊补(   )不可(   )门而入

 

 

答案:

一、1.C 解析:

“栗”应读“lì”。

2.

(1)拟人   

(2)反问   (3)反问

3.

(1)语言描写   

(2)心理描写    (3)动作描写

4.A 解析:

B项中,“沧海桑田”的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该词在本句中属用错对象。

C项中,“不厌其烦”的意思是不嫌烦琐与麻烦,很有耐心。

该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项中,“无可非议”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该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故选A。

5.B 解析:

A项缺少主语,可去掉“看着”;C项语序不当,“解决”和“提出”调换位置;D项成分残缺,在“运动”之后加上“这一学说”或“这一理论”。

6.A

二、1.五代人。

母亲、“我”、“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

2.腊八粥。

“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我”纪念“我”的母亲、“我”的第三代孩子纪念周总理。

三,水,出,死,生

     神,大,心,一

     铁,山,秀,实

     生,亡,牢,破

2腊八粥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油腻(nì)   嘟囔(dū)  腊肉(là) 

B.肿胀(zhǑng)  沸腾(fèi)  孥孥(nú)

C.锅铲(chǎn)  搁置(gē)  栗子(sù) 

D.唾沫(tuÒ)   焖饭(mèn)  奈何(nài)

2.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      )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      )

(3)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      )

3.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        )

(3)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青年一代要勇立时代潮头,只争朝夕,在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B.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C.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有不少以诈骗为目的。

D.美国采取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霸凌行径直指中国,大有挑起贸易战之势,其图谋无可非议。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

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6.古人庆祝“腊八”是为了(      )

A.庆祝丰收    B.祭祀祖先    C.表达美好希望     D.祈求团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