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池上》《小而垂钓》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8699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池上》《小而垂钓》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池上》《小而垂钓》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池上》《小而垂钓》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池上》《小而垂钓》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池上》《小而垂钓》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池上》《小而垂钓》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池上》《小而垂钓》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池上》《小而垂钓》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池上》《小而垂钓》教学设计.docx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池上》《小而垂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池上》《小而垂钓》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池上》《小而垂钓》教学设计.docx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池上》《小而垂钓》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池上》《小而垂钓》教学设计

两首古诗传神地刻画了天真可爱的乡村孩子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池上》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暇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小而垂钓》诗人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

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

查阅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重点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语:

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

谁背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3、板书课题,齐读。

3、简介白居易。

(1)请学生谈谈对作者的了解你学过白居易的哪首诗?

《江南好》、《草》

(2)教师补充介绍白居易:

唐代有三大诗人:

李白、杜甫、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

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

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齐读诗歌:

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

1、再次自由读诗,试着理解诗句的饿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交流,理解诗意。

3、指名交流,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重点指导理解:

不解:

不知道,不懂得。

藏:

隐藏。

一道:

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开:

分开。

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天真、可爱、顽皮、活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小孩)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偷采:

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不解:

小娃自以为没有人知道,做得很机密,很隐蔽,瞒过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

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可爱

3、教师:

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纯真可爱的乡村小娃的形象。

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全诗。

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喜爱之情。

指名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5、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教师:

还有哪些古诗也是描写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请你搜集整理,并读一读,去体会一下,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指名背诵《池上》,齐背。

2、教师: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描写乡村儿童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小儿垂钓》。

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最长;钓字这里面是个点儿,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诗题,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小儿垂钓的意思?

(小孩子钓鱼)

4、简介诗人:

(1)请学生说说对诗人的了解。

(2)教师补充介绍:

这首古诗是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别看他没有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有名,他可以半路改行的,据说他原来是个工匠,人称胡钉铰。

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善于吟诗。

多不容易,读读他的名字,读出你的敬意。

教师过渡:

很多同学钓过鱼,钓鱼是件很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又别有一番情趣呢!

赶快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

1、读上两遍,要求:

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指名读

4、齐读。

三、理解诗句。

1、再读古诗,结合插图,猜猜古诗可能讲了什么?

试着理解诗句。

2、同桌交流。

3、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分句交流)

重点指导理解:

蓬头稚子:

古代小孩子都是到弱冠之年男子18女子16才束发的,之前都是垂髫小儿。

蓬头稚子也就是指小孩子。

垂纶:

钓鱼。

纶:

钓鱼用的丝线。

(教师:

钓鱼竿上的一样东西,猜猜看是什么?

莓苔:

看图理解指野草。

草映身:

草长得很茂盛,遮蔽了小孩子的身体。

借问:

向人打听。

遥:

远远地。

应:

应答。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自己练说同桌说说,互相补充指名说说再指名说说

教师过渡:

词语理解了,诗句理解了。

但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我们还需要好好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品一品,体会体会,

四、细读品趣

1、默读古诗,把你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出来。

2、读完了吗,圈画了哪些词,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说说你的感受,与同座交流。

3、指名交流:

①蓬头。

你从蓬头品出了什么?

(小孩子淘气、天真可爱,蓬头还给人一种透着野性、纯朴的味道)

小结:

一个蓬头,真让人忍俊不禁,体会到乡村孩子的纯朴、还带着点野性呢!

②侧坐。

(从侧坐中你品出了小儿垂钓的悠闲)

抓住侧坐这个细微的动作读出趣味来了,很好!

其他同学门?

有补充吗?

还有谁从侧坐中读出了乐趣?

小结:

从侧坐,大家就读出这么多有意思的画面,是啊,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闲趣中又透着一丝情趣!

你还抓了哪些词语读出了你的感受?

③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

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小结:

草映身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是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

④稚子,稚嫩,可爱,天真。

⑤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小儿的摸样垂钓的姿态垂钓的环境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

教你方法:

边读边想象画面。

4、指导朗读一二行诗句。

5、继续交流:

⑥遥招手不应人

△让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之上教师小结:

是啊,路人那是因为怕得

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在想什么呢?

△指导朗读三四行诗句。

教师:

这正是儿童独特的心理,多么有趣呀!

能读好这个这两行诗吗?

可以借助手势。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齐读

4、指导表演。

教师:

读得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

指导:

会钓鱼吗?

(那你是真正学垂纶哪!

别紧张,老师教你,双手紧握鱼竿,随时关注水画上浮漂的动静,一下子就学会了!

好,来,把鱼钩甩到河里,真是有模有样!

)快看,一条鱼儿游过来了

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

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

师自言自语:

我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家乡都变了模样了,怎么以前通往村里去的路找不到了呢?

(师用手张望)哟,有个小孩,我来问问他?

学生表演摇招手

教师:

你这手势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诉问路人什么?

(别过来,不惊扰了我的鱼)

教师:

招手他是这样的,招手(招手)你有不同的表演吗?

指名学生表演不同的摇招手

教师:

你这手势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诉问路人什么?

谢谢你,你在享受钓鱼的乐趣时,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机灵又可爱的孩子!

五、吟诗诵趣

1、教师:

短短四行诗,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象。

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

2、吟诵古诗。

3、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

1、比较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体现乡村孩子的天真可爱,体现童心童趣的)

2、教师:

其实古诗中体现童心、童趣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吗,来交流交流。

袁枚的《所见》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3、作业:

选一首你最喜欢的,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

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好好体会其中的童趣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