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8834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4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docx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

第一章中国的国土

一、疆域

1.面积与位置

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排在世界第3位,居于亚洲第1位,接近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2.邻国

周边与14个国家国土相接,它们是:

俄罗斯、朝鲜、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等。

3.中国的领土边界

最北端——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最南端——海南省的曾母暗沙

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二、海洋与岛屿

1.海洋

中国的领海有“四大海洋”,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按照水深依次和从北向南依次是: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分界线:

黄海——从辽东半岛到长江入海口

东海——从长江入海口到台湾海峡的海面

南海——台湾海峡以南的海面

2.海域

中国的海岸线总长公里18000公里。

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抱着的海面叫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另外,琼州海峡也是中国的内海。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中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3.岛屿

中国的三大岛屿分别是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4.港口城市

辽宁省的大连

天津市

河北省秦皇岛

山东省的烟台、青岛

上海市

浙江省宁波、温州

福建省的厦门、福州

广东省的广州、汕头、珠海、深圳、湛江

广西省的北海

三、地形与山脉

1.地形

中国地形的突出特点是:

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呈“阶梯状”分布。

2.大陆地形的四个阶梯:

①第一个阶梯,即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势高,气候寒冷。

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②第二阶梯地带,海拔为1000米至2000米,有着除青藏高原外的中国四大高原的其余三个,以及除柴达木盆地之外的中国五大盆地的其余四个都在这里。

③第三阶梯地带,平均海拔下降到1000米至500米,主要是丘陵和平原,自北向南有中国的“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第四阶梯地带,位于第三阶梯以东,是中国大陆伸向海洋的大陆架,海水比较浅,大部分不到200米。

3.中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1)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牦牛是青藏主要的交通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

柴达木盆地就位于青藏高原上,被誉为“聚宝盆”。

青稞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农作物。

(2)青藏高原的特点是海拔高,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特点是地势平坦,一望无际;黄土高原特点是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云贵高原特点是地形崎岖,喀斯特地形广布。

4.中国的五大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1)塔里木盆地是最大的盆地,在这里有中国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和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2)四川盆地被誉为“紫色盆地”,著名的成都平原就位于这里,因为受到都江堰的灌溉,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3)柴达木盆地的地势最高,位于青藏高原上,这里有中国最著名的盐湖,有着丰富的矿产,被誉为“聚宝盆”。

(4)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盆地,西北部受大西洋湿润气候的影响,降水略多。

地势东高西底。

(5)吐鲁番盆地,有我国陆地的最低处艾丁湖和气温最高的地方火焰山。

5.中国的三大平原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1)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平原,以黑土地著称,有些地方常年积水,成为沼泽,盛产大豆、玉米、亚麻、甜菜等。

(2)华北平原也被称为黄淮海平原,主要是指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盛产谷子、小麦、棉花等。

(3)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地平,湖泊众多,水田连片,被称为鱼米之乡,盛产水稻、柑橘、油菜、蚕豆等。

四、河流与湖泊

1.河流

(1)中国的河流可分为两大部分,流入海洋的叫外流河,主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和澜沧江。

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之中的称为内陆河,数量比较少,新疆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2)中国的第一大河是长江,也是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中国第二、三、四大河分别是黄河、黑龙江和珠江。

(3)埃及尼罗河是世界第一大河,巴西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二大河。

(4)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经青海省和四川省。

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

长江三峡水库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入东海。

(5)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流入渤海,黄河还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小浪底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湖泊

(1)湖泊分为外流湖和内陆湖,外流湖多为淡水湖,水产丰富,内陆湖多为咸水湖,青海湖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最大咸水湖。

(2)中国的“四大淡水湖”分别为:

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和江苏的太湖、洪泽湖。

其中江西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

3、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人工开凿的最长的运河。

隋炀帝杨广时期开凿的,北到北京,南到杭州,自北向南连接着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

4.水资源

(1)中国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蕴藏发电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的河流径流量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居世界地六位。

(2)中国水利资源分布不均衡,具体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中国目前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为西线、中线,东线三部分。

五、气候

1.中国的气候有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二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1)中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主要是因为中国南北跨近50个纬度)。

(2)由于季风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特征。

也就是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大气压力高,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盛行西北风;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形成低气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盛行东南风。

3.中国的温度带

(1)中国由北向南有亚寒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气候带。

(2)秦岭—淮河以南,主要是我国的亚热带和热带。

云南地区的西双版纳、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以及台湾省的南部属于热带。

(3)秦岭—淮河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及辽宁省的南部属于暖温带。

(4)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是属于亚寒带。

在严寒带和暖温带之间,包括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等是中温带。

4、中国干湿地区

(1)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中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中国以秦岭—黄河为界分为湿润、半湿润地区。

(2)中国的半干旱地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3)中国的干旱地区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

六、中国资源

1、土地资源的三大特点

(1)山地多,平地少

(2)干旱、半干旱地区占的比重大

(3)土地资源分布很不平衡

2、中国土地资源主要分布

三大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3、森林资源

中国森林资源资源很不平衡,集中于边远地区。

中国有四大林区:

(1)东北林区,包括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是最大的天然林区,被称为“林海”。

(2)西南林区,包括横断山脉,是中国树木的种类最多的林区。

(3)南方林区,主要包括秦岭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林区,是中国以人工为主的最大经济林区。

(4)防护林去,包括“三北”(华北、西北、东北)、东南沿海防护林。

4、草原资源

中国最著名的天然牧场是内蒙古大草原,占全国天然草场的四分之一。

这里出产三河牛、三河马和内蒙古绵羊。

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山坡和谷地,也是天然牧场,出产伊犁马和新疆细毛羊。

青海、西藏也是草原和畜牧业的基地。

5、生物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

大熊猫、金丝猴、梅花鹿、扬子鳄等这都是中国特有的动物,其中大熊猫被称为“活化石”,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中国——世界野生动物生物基金会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中国的植物也很丰富,其中银杏、水杉、银杉等中国特有的植物。

其中,银杉在广西北坪自然保护区发现的消息,成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国际珍闻。

6、矿产资源

中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特征是:

品种多、储量丰富,但地区分布很不均衡,部分矿种贫矿多,富矿少。

(1)能源矿产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储量和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

中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山西大同被誉为“煤炭之乡”。

石油是中国第二大能源,黑龙江大庆油田是中国开发最早,也是全国最大油田。

另外,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数量巨大,已经被列入90年代开发重点,将是中国未来的重大油气产区。

(2)黑色金属矿产

中国铁矿居于世界第三位,在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等矿产丰富。

(3)有色金属矿产

中国的钨矿、锡矿、锑矿、锌矿、铅矿均占世界第一,铜矿世界第三,金矿世界第四。

七、行政区划

1.中国常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成立于1921年的上海。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当选国家主席,周恩来当选国务院总理。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聂耳。

2.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中国实行省、地、县、乡四级的行政区划,其中省级行政单位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

(2)省级行政区共34个,分别是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5个自治区是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广西。

4个直辖市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是香港、澳门。

3.重点掌握的省级行政单位和城市

(1)新疆是面积最大的一个省级行政单位,澳门是面积最小的一个省级行政单位。

河南省是人口最多的省级单位,澳门是人口最少的省级单位。

(2)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被称为“冰城”。

云南省的省会昆明被称为“春城”。

山东省的省会济南被称为“泉城”。

西藏的省会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广东省的省会广州被称为“花城”。

重庆被称为“山城”或“雾都”。

第二章中国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前21世纪)、奴隶社会(约前21世纪—前476年)、封建社会(前476年—公元1840年)、半殖民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社会主义社会(1949年—至今)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以前)

(一)原始社会时期(约前170万年—前21世纪)

1、中国早期猿人的代表

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会制造工具。

(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区别)

蓝田人——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距今约70万年前。

北京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20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利用火,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

2、中国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主要遗址有陕西的半坡遗址和浙江的河姆渡遗址。

3、中国父系氏族社会的代表——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的主要遗址是山东的大汶口遗址。

4、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第一个国家)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商(青铜器和甲骨文)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西周(鼎盛)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

周武王

周幽王

(三)春秋、战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

东周分为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春秋时候,出现了铁器和牛耕,生产力提高。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出现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形成,封建社会确立。

1、时代特征

社会变革激烈,最本质的变革是奴隶制转变成为封建制。

2、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指的是战国时代的七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

最东面的是齐国,最南面的是楚国,最西面的是秦国,最北面的是燕国。

2、百家争鸣

社会的激烈变革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春秋时期的孔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

道家——春秋时期的老子;战国时期的庄子。

法家——战国时期的商鞅和韩非子。

墨家——战国时期的墨子。

兵家——春秋时期的孙武;战国时期的孙膑。

(四)从秦到汉——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

1、秦朝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消灭了其他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

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总揽一切国家大权。

秦始皇为了加强统一,巩固统治,采取了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修筑万里长城。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2、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西汉王朝。

西汉王朝经过了200多年的统治,才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国家。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后来又爆发了绿林军、赤眉军等农民起义。

3、东汉建立

25年,刘秀在洛阳恢复汉朝,开始了东汉时期。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军农民起义。

4、王朝更替顺序

秦——西汉——东汉

(五)从三国到唐朝——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和鼎盛时期

1、魏、蜀、吴的建立

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8年

对阵双方:

曹操VS孙权、刘备

结果:

曹军大败

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家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号

220

曹丕

洛阳

221

刘备

成都

222

孙权

建业

2、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的更替顺序

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

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统一中国,是一个短暂的统一王朝。

后来,爆发“八王之乱”,重新陷入混乱。

316年,西晋被少数民族犬戎灭亡。

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南京,后来演化成南朝。

北方出现十六国,后来演化成北朝。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统一了中国。

在这一时期,随文帝杨坚创立了科举制,实行三省六部制。

隋炀帝杨广,正式确立科举制,开通京杭大运河。

3、唐朝

618年,唐高宗李渊建立唐朝,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最高峰。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年号贞观。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当政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制,勤俭持国,使得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后期,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763年,李光弼平定叛军,战争结束。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907年,唐朝灭亡。

(六)从五代到元代——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时期

1、从五代到元代朝代更替顺序

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

2、辽、金、西夏与宋朝的对峙

国号

时间

建立者

民族

国都

916年

耶律阿保机

契丹

上京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东京(今开封)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党项

兴庆

1115年

阿骨打

女真

会宁

南宋

1127年

赵构

临安(今杭州)

1125年,金国灭掉辽国。

1127年,金国攻陷开封,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同年,赵构建立南宋。

3、元朝

12世纪后期,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

1271年,忽必烈即汗位,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灭亡南宋,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全国的王朝——元朝。

宋朝和元朝时期,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民族矛盾突出。

元朝时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描写了元朝的繁华。

4、中国的经济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七)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1、明、清的统治

1368年,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定都南京,中国恢复了汉人的统治。

明成祖朱棣后,营建北京城,迁都北京,历经276年,明朝末年,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明朝。

1644年,顺治皇帝入关,满族建立起清朝。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直到1911年,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

2、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明代末年,在江南的苏州等地,不少纺织业、制铁业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标志着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进入清代以后,由于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萌芽发展缓慢。

(八)总结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

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1、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2、中国封建社会

开始于战国

秦(统一)——西汉(统一)——东汉(统一)——三国——西晋(统一)——东晋——南北朝——隋朝(统一)——唐朝(统一)——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统一)——明(统一)——清(统一)

二、近代史(1840年—1919年)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结束。

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转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由单纯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化为两对矛盾,即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者的矛盾。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1、战争原因

欧洲有几个国家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在全世界寻找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到处占领殖民地。

中国土地广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自然成了他们争夺的对象。

英国向中国秘密输入鸦片,造成中国大量白银外流,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灾祸。

2、战争过程

19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导火线。

1840年,英国政府用武力进攻中国,鸦片战争爆发。

3、战争结果

1842年,清政府战败,与英国签定了《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议。

4、战争的影响

《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接着,美国、法国等国也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严重丧失了主权,中国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太平天国革命(1851—1864)

1、爆发原因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为了支付巨大的战争赔款,千方百计剥削人民,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压迫和剥削,起来反抗。

2、过程

1851年,洪秀全领导农民在广西起义,迅速占领了中国南部许多地区。

1853年,定都在南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反映了中国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但是,这一方案由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并没有实行。

3、结果

1864年,在清朝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进攻下失败。

4、影响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革命运动,它沉重打击了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

5、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同时,英国和法国乘机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打到北京,抢劫烧毁了中国的“万园之园”—圆明园。

最后,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北京条约》,从中国获得了更多的特权和权益。

条约规定:

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司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

(三)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原因

19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到了垄断阶段,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成为殖民地。

于是,尚未成为殖民地的中国成为外国列强争夺的重点。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抱有很大的野心。

2、过程

1894年,日本挑起战争。

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了《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开通商口岸。

3、影响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

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门户开放政策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但是要求各国都要“门户开放”,允许别的国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进行通商、通航等活动。

美国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商品进入其他国家势力范围,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达成了共同瓜分中国的协议。

(四)百日维新

1、背景

1894年中日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险。

2、代表人物

以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

3、目的

效仿日本的明治维新,振兴国家,挽救中国的命运,走资本主义道路。

4、变法内容

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兴办工厂、学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5、变法过程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

9月21日,慈禧太后下令囚禁光绪皇帝,变法失败,历时103天,历史上称为“百日维新”,那一年是戊戌年,所以又叫“戊戌变法”。

(五)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

1900年,中国农民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首先从山东兴起,迅速发展。

他们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保卫国家,打击侵略者,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2、八国联军侵华

在义和团的打击下,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英、法、美、日、德、俄、奥、意)组成八国联军,直接武装干涉。

最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进行了疯狂而野蛮的屠杀和洗劫(圆明园),在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也逃亡西安。

3、《辛丑条约》

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定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

一是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亿5千万;二是各国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可以驻兵,中国人不得入内;三是取消北京和天津沿线的驻军,准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的战略要地。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用武力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主权的又一次野蛮践踏,使清政府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六)辛亥革命

1、背景

20世纪以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两个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领导者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1905年,他在日本建立了中国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