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8894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ppt

第十七章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金融发展,第一节金融结构理论,一、“金融结构论”的代表人物,创立者出生于比利时的美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代表作1969年出版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核心观点该理论从金融结构的角度,对金融发展的过程及规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评价金融结构理论(FinancialStructuralist)从研究方法到基本结构都对研究金融和金融发展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金融结构论的主要内容,

(一)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1.金融结构戈德史密斯把各种金融现象归纳为三个基本方面:

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

金融工具是指对其它经济单位的债权凭证和所有权凭证;金融机构即金融中介机构,指资产与负债主要由金融工具组成的企业;金融结构是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

金融结构是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

金融结构包括金融工具的结构和金融机构的结构两个方面;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组合在一起,构成不同特征的金融结构。

2.金融发展金融发展的实质是金融结构的变化,研究金融发展就是研究金融结构的变化过程和趋势。

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金融效率越高,

(二)金融结构的8个衡量指标1.金融上层结构的总体规模“金融结构的首要方面即一国的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的关系体现在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interrelationsratio)上。

这一比率是在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含重复计算)与国民财富,即实物资产总额与对外净资产的和之比。

”“(P44)金融相关比率,他的定义是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全部实物资产(即国民财富)价值之比,这是衡量金融上层结构的相对规模的最广义指标。

”金融相关比率粗略计算公式:

以金融负债一般以广义货币供给量M2表示和金融资产之和代表金融活动总量或金融工具总额成为分子,金融资产分为银行资产L和有价证券S,其中S为股票市值和债券市值之和,从而FIR等于:

即便总额相等的金融工具所反映的金融相关比率也相等,但其仍可能具有不同的经济意义,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经济。

这取决于它的构成:

2.主要金融资产如短期债券、长期债券和股票等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

3.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之比率,该比率是用以衡量金融机构化(financialinstitutionalization)程度的尺度。

4.在非金融机构发行的主要金融工具中,由金融机构持有的份额,该比率是用以进一步衡量金融机构化程度。

5.主要金融机构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及保险组织的相对规模。

6.各类金融机构相互往来的资产之和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该比率称为“分层比率(gradationratio)”,用以衡量金融机构间的相关程度。

7.主要非金融部门的内源融资(如公司本身的资本积累)和外源融资(主要指通过金融渠道的资本融入)的对比。

8.在外部融资中,各种金融工具所占的比重;在各类债券和股票中,国内部门(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和外国贷款人各占的份额。

(三)三种金融结构类型第一类金融结构的特点金融相关率较低(约在1/5-1/2间),债权凭证远远超出股权凭证而居主导地位,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中占据突出地位。

这是金融发展初级阶段的特点。

第二类金融结构与第一类金融结构有一定相似在这种结构中,金融相关率仍然较低,债权凭证仍然超过股权凭证,银行仍然在金融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但这种结构中,政府和政府金融机构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同时,由外国投资的大型股份公司已经大量存在。

20世纪上半叶,大多数非工业化国家的金融机构就属于这一类型。

第三类金融结构的特点金融相关率较高,约在1左右,大致在3/4-5/4范围内变动,也可以上升至2的水平;尽管债权仍占金融资产总额的2/3以上,但股权证券对债权证券的比率已有所上升;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资产中的份额已提高,金融机构日趋多样化,这导致银行体系地位的下降以及储蓄机构、私人及公共保险组织地位的上升。

这一类型的金融结构在20世纪的工业化国家较为常见。

(四)金融发展道路的12个基本结论1.金融上层结构的增长比国民产值及国民财富所表示的经济基础结构的增长更为迅速。

金融相关率有提高的趋势。

2.一国金融相关率的提高不是无止境的,一旦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当金融相关率达到11.5之间,该比率就将趋于稳定。

3.经济欠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率比发达国家低得多。

在60年代,欠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率多在1和2/3之间,仅相当于美国和西欧在19世纪后半期的水平,4.决定一国金融上层结构相对规模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经济单位和经济集团之间储蓄与投资功能的分离程度。

金融相关率越高,说明储蓄与投资的分离程度越显著。

5.在多数国家中,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的发行额与持有额中所占份额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大大提高,即使一国的相关率已停止增长,该份额却依然呈上升势头。

6.储蓄与金融资产所有权的这一“机构化”趋势对各种主要金融工具有着不同影响。

与股票相比,债权的机构化比股票的机构化取得了更为长足的进展,同时长期债权的机构化要高于短期债权的机构化水平。

7.在任何地方,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发展都是从银行体系的发展开始,并且依赖于纸币在经济中的扩散程度。

通货与国民财富的比例先是上升,然后是趋于平稳甚至下降,银行货币的比例也经历相似的历程,但这两者存在着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时滞。

8.(P40)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系统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中的比例会趋于下降,尽管它在一国金融资产总额中的比例一定时期内还会上升。

与此同时,新型的金融结构,在全部金融机构的资产中以及金融资产总额中的比重均有所提高。

9.外国融资作为国内不足资金的补充或作为国内剩余资金的出路,在大多数国家的某个发展阶段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10.对于多数国家的金融发展来说,先进国家的示范作用与国际资本流动同样重要。

与其它许多领域相比,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方面的技术与管理经验的传播比较容易实现,整体性移植就更容易成功。

11.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融资成本就越低,只有少数情况是例外,这就是发生了通货膨胀。

12.在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大致平行的关氛随着总量和人均的实际收入及财富的增加,金融上层结构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亦增大。

部分国家的统计分析表明,经济飞速增长时期也是金融发展速度较高的时期。

(五)对金融机构的进一步解释(p31页)一国的金融结构从一种类型转换为另一种类型是一个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过程,而且不同国家中金融结构的数量特征虽然还谈不上千差万别,但亦决非全部集中于几种范围极窄的类型之内。

(31页),金融结构比较研究的主要意义所在是探讨各国之间、各个时期之间在金融结构与发展上存在的实际差异。

世界上只存在一条主要的金融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金融结构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尽管不同国家的起点(起始时间、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但它们很少偏离这条道路,只有战争和通货膨胀例外;金融理论的职责就在于找出决定一国金融结构、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经济因素,并阐明这些因素怎样通过相互作用,从而形成金融发展。

(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戈德史密斯认为如果没有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每个经济人要想扩大投资必须进行储蓄;反之,如果他没有投资机会,储蓄只能是财富的贮藏。

金融活动的出现使储蓄者本期积累的收入带来增值,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金融机构本身既不是储蓄者也不是投资者,它们对经济增长的牵动效应就是源于对储蓄者与投资者资金供求的重新安排。

这种安排既提高了储蓄与投资的总水平,又将储蓄在各种投资机会中进行有效分配,从而提高了投资的边际收益率。

随着经济发展,储蓄与投资双方越来越复杂。

与此相适应,金融结构也开始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发达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提高储蓄、投资总水平与有效配置资金这两条渠道来实现。

总之,金融结构论同金融中介论一样,都强调发达的金融结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总和之变化)可通过提高储蓄、投资总水平以及有效配置资金来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机构与金融资产种类越丰富,金融活动对经济的渗透力越深入;这一理论的实践意义在于,为了加速经济增长,必须大力发展金融上层建筑。

第二节金融抑制,代表人物与著作:

罗纳德麦金农(RIMckinnon)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1973)E.S.肖(ESShaw)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1973)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理论主要观点:

“金融抑制”(FinancialRepression)“金融深化”(FinancialDeepening),一、金融抑制的定义,金融抑制是这样一种金融现象,即由于政府过分干预金融市场和实行管制的金融政策,以及未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使得金融市场特别是国内资本市场发生扭曲,利率和汇率不足以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

二、金融抑制的表现,金融市场不发达表现为金融二元结构,现代金融部门与传统金融部门。

金融工具单一,主要是存款贷款等形式,且规模有限;其他金融工具几乎没有金融机构单一,商业银行占据主导地位;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发达(直接融资落后),直接融资主要为政府服务;企业融资主要靠内源融资、和银行贷款;金融效率低金融市场价格扭曲严格的利率、汇率管制,导致资金价格扭曲,并实施低利率政策。

存贷款利率低,低存款利率导致储蓄率低,低贷款利率导致低效产业和资本密集产业发展,失业增加本币高估(进口的货物较便宜,或者减少出口)的汇率政策,信贷配给低贷款利率导致资金的过度需求,出现信贷配给,国有企业或者裙带企业会优先获取,导致低效率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控制高额存款准备金严格控制资金流向实施国有化金融机构官僚化,三、金融抑制的根源,传统解释金融市场分割,只能是行业内资金的内部积累,储蓄不足,影响投资能力国家主权的控制欲望,不相信市场手段认为外国人和私人对国内的长期社会目标是不关心的,如果金融机构的活动并非纯为盈利驱动,那么该国的社会目标更容易实现。

中央集权下的经济统制主义,认为国家干预是改进资源分配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的办法。

对高利率贷和高通胀率的恐惧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分析赶超战略的实施通过重工业优先发展,决定了资金积累最大化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为资金不足对策是金融抑制,四、金融抑制的手段,价格性金融抑制政府对存贷款利率管制,加上实施通货膨胀措施导致实际利率极低,甚至为负实际利率,供求缺口加大信贷配给,给国有企业,或者裙带关系的私营企业这使得社会投资效率大为降低。

资金配给的对象未必是投资效率高的企业和个人利率限制影响了金融机构承担贷款风险的积极性由于作为资金成本的利率偏低,一些企业和个人便肆意举债,并用于非生产性的投资政府对汇率管制为了降低进口机器设备成本,人为高估本币汇率等;但也导致出口困难结构性金融抑制金融结构的管制限制直接金融保护间接金融,导致效率低下金融工具结构的管制,金融工具单一,创新缺乏,缺少选择,五、金融抑制的后果,储蓄效应:

低名义利率+高通胀率,减少货币储蓄倾向,影响总储蓄率负投资效应:

忽视了对传统部门的投资;高投资行业导致低效率负就业效应:

对高资本密集行业的投资,减少了劳动需求负收入效应:

劳动就业量减少,产出减少金融抑制-金融萎缩(信贷配给,银行自身出现激励扭曲,不再从事克尽职责的工作等等道德风险)-制约经济增长-出现金融萎缩和经济萎缩的恶性循环。

六、主张,放弃金融抑制实行金融深化,第三节金融深化,一、定义,“金融深化论”(Financialdepeening)1973年,爱德华肖提出“金融深化”理论金融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的过分干预,并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使利率和汇率能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供求状况的过程。

又称金融自由化,二、金融深化的措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财税改革,规划财政税收,减少不必要的财政补贴放松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的管制,促进竞争放松资本流动的管制经常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三、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理论说明,储蓄效应:

实际利率的提高,储蓄增加和外资流入;金融深化引起实际国民收入增加,社会储蓄总额也将按一定比例增加;金融深化提高了货币的实际收益率,导致整个经济社会的储蓄倾向增强。

投资效应:

储蓄效应增加了投资总额;金融增长提高了投资的效率,因为信贷资金随利率自由流动。

就业效应:

由于货币实际收益率的上升导致了投资者资金成本的提高,因此投资者倾向于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替代资本密集型的生产以节约资本的使用,就业水平得以提高。

收入效应:

是指实际货币余额的增长引起社会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从而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所产生的双重的影响:

由于货币行业服务对国民经济具有促进作用而产生的正效应;以及由于货币供应需要耗费实物财富和劳动,从而减少可用于国民收入生产的实际资源而产生的负效应。

金融深化所导致的收入效应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正效应减少因政府干预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和贪污腐化,四、金融自由化改革实践,20世纪70年代起阿根廷、智利、乌拉圭,新西兰、韩国、东南亚国家等纷纷实行金融自由化(Financialliberalization)金融自由化内容建立国内资本市场,放开利率;大幅度减少或取消对信贷的限制;降低进入金融部门的壁垒;降低银行准备金要求;对一些国有银行实施私有化;允许在国内开设存款账户以及逐步放松对外资流入和流出的限制等,金融自由化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能改善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资本效率,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又会加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金融体系的脆弱易引发危机,使得经济出现衰退。

利率提高通过信贷减少业务收入和金融中介的特许权价值由于竞争而减少,遭到侵蚀利率的波动性增加,由于自由化导致宏观经济不稳,需要变动利率应对经济变化,因而利率变动,导致资产价格变动,带来风险准许进入金融业增加及特许权经营的价值,诱发银行从事高风险经营活动自由化自身实施得不完美,尤其是没有纠正银行业初始条件上的弱点,即没能迅速创造强有力的法律,调控及监督结构。

金融监管人才质量均存在瑕疵,从自由化走向危机,不可避免的后果?

银行危机可发生在自由化之后,但不易发生在制度环境好的地方,如尊重法制、贪污腐败很少、合同执行很好等。

总之,改革后发生的危机主要归因于改革前的环境太差、级金融改革的顺序及速度有问题。

对利率放松只是一个快速、容易的过程,但是培养专业技术、建立基础结构及累积改革动力却费时间结论:

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渐进方式推进金融自由化,在实施金融自由化进程中把握好“度”,适度的金融自由化能更好地发挥金融自由化的正面效应,减少其负面效应,使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获得可持续发展,五、金融深化理论的修正,

(一)即使金融自由化,现实中利率管制依然存在

(二)宏观经济稳定和适当的银行监督是成功的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两个先决条件(三)认识到激进的金融自由化风险太大,转而赞成渐进的金融自由化措施(四)强调自由化的次序对于改革成功的重要性,麦金农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控制(1991)第一也是最明显的需要是平衡中央政府的财政,财政控制应该优先于金融自由化。

在市场化次序中位列第二的是,开放国内资本市场,使存款人能够得到、借款人能够支付实实在在的实际利率。

贸易价格的稳定“国内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以后,外汇自由化也存在着步调适当的问题。

在国际收自平衡表上,经常项目交易的自由化最好大大快于国际资本的流入。

”,第四节金融约束理论,代表人物托马斯赫尔曼、凯文穆尔多克、约瑟夫斯蒂格利等人提出了金融约束论(financialrestraint)。

代表作品(1997)在金融约束:

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一文提出了金融约束的理论分析框架。

简评金融约束是发展中国家从金融压抑状态走向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政策,它针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畅、金融监管不力的状态,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下的应有作用,是金融深化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核心是,在金融约束下,政府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

一、金融约束论的提出以及作用机理,

(一)对金融自由化的质疑金融抑制论认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管制,导致资源配置扭曲,阻碍了经济增长。

但这一结论得不到东亚、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实证支持。

因为在中、韩、日、印尼、马来西亚,存在不同程度的金融抑制,但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

因此,提出了所谓的金融约束轮。

金融自由化国家的金融危机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金融自由化。

(二)金融约束的定义金融约束,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金融约束政策,从而在民间部门产生创造租金机会。

此处租金指的是超过竞争性市场所能产生的收益。

金融约束的本质是政府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rentopportunities),而不是直接向民间部门提供补贴。

(三)金融约束的作用机理特别是,租金诱导金融中介增加在纯粹竞争的市场中可能供给不足的商品和服务,例如对投资进行监督和吸收更多的存款。

为了维持金融部门的租金,政府必须使存款利率低于竞争性均衡水平,并且对市场准入,甚至对直接竞争加以管制。

此外,有可能控制对不同部门的贷款利率,以影响租金在生产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的分配。

平均租金为银行创造了特许权价值发展中国家,银行资本较少,经营风险较大,银行的道德风险增加,金融约束通过控制存款利率降低银行成本,创造了可增加银行特许权价值(franchisevalue)的租金机会,减少了银行的道德风险行租金创造与直接补贴不同对银行产生的激励不同。

租金创造必须努力经营才能获取。

通过吸收存款推动金融深化金融约束使银行只要新增存款就可获得租金,从而促使银行寻求新的存款来源。

银行新增网点、改善设施、改进服务。

二、金融约束的主要措施,

(一)限制竞争1.政府应控制存贷款利率即将存款利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但要保证实际存款利率为正值),减低银行成本,创造增加其“特许权价值”的租金机会,减少银行的道德风险。

为了获取特许权价值,激励其长期经营。

2、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政策严格的市场准入政策并不等于禁止一切的进入,而是指新的进入者不能侵占市场先入者的租金机会,防止激烈的无序金融竞争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甚至还可以导致银行倒闭,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

(二)限制资产替代性政策即限制居民将正式金融部门中的存款化为其他资产,如证券、国外资产、非银行部门存款和实物资产等。

金融约束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尚不规范,非正式银行部门的制度结构薄弱,存款若从正式银行竞争流向非正式银行部门会减低资金使用效率,也不利于正式银行部门的发展。

而资金若由居民部门移向国外,则会减少国内资金的供应,扩大国内资金的缺口,对国内经济尤为不利。

在有效的银行体系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不应强调证券市场的作用,三、金融约束的前提条件,为避免金融约束扭曲成为金融压抑,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并且可以预测更重要的是必须保持正的实际利率银行是真正的商业银行不能对金融部门稽征高税收(不管是直接税还是间接税)政府对企业和银行的经营没有或有很少的干预,以保证银行和企业的行为符合市场要求。

四、金融约束与金融抑制、金融自由化,

(一)金融约束与金融压抑的相同点利率管制、市场准入限制、限制直接融资等不同点Hellman等人指出,因为金融约束创造的是租金机会,而金融压抑下只产生租金转移。

在金融压抑下,政府造成的低名义利率政策使其财富由家庭部门转移至政府手中,政府又成为各种利益集团竞相施加影响进行寻租活动的目标,其本质是政府从民间部门夺取资源。

而金融约束政策则是为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尤其是为金融中介创造租金机会,这会使竞争性的活动递增收益和福利。

租金从居民流向中介,其中部分租金通过中介流到效率高的企业。

这些租金机会是因存款利率控制造成的存贷利差而形成的,银行通过扩张其存款基数和对贷款资产组合实施的监控获得了这些租金,由此促进金融深化。

(二)与金融自由化异同相同点对基本问题的看法相同,最终要实现自由化金融抑制金融约束金融自由化金融抑制金融自由化不同点如何自由化上,约束论认为,在自由化条件不具备时,不应当盲目自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