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8899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1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ppt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PartI,第一章装配技术知识,本章学习目的:

、了解装配的组织形式;、明确装配的工艺过程;、运用装配术语编制装配工艺规程。

第一节装配概述,一、术语及相关装配要求,、术语:

部件装配:

将若干零件结合成部件的过程。

总装配:

将若干零件和部件结合成机器的过程。

装配:

部件装配与总装配的总称。

、装配的目的:

是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和标准,使产品达到其使用说明书的规格和性能要求。

、各零部件在安装中必须达到的要求:

以正确的顺序进行安装(图示);按图样规定的方法进行安装(图示);按规定的方向进行安装(图示);按规定的尺寸精度进行安装。

二、装配件的结构,、定义:

产品族:

在许多情况下,一种产品往往可以制造成多种多样的型式,这些产品统称为一个产品族。

、产品结构应满足的要求:

产品零件可互换,尽量多地采用标准件构成;各个部件可以单独进行测试;连接的零件数量越少越好;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符合客户的特殊要求的零部件应在最后进行装配。

三、装配操作,分为主要操作和次要操作两种:

主要操作:

包括安装、连接、调整、检验和测试等。

次要操作:

包括贮藏、运输、清洗、包装等。

四、装配工作的组织形式,、单件生产的装配:

定义:

单个的制造不同结构的产品,并很少重复,甚至完全不重复,这种生产方式称为单件生产。

、成批生产的装配:

在一定时期内,成批的制造相同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称为成批生产。

成批生产时装配工作通常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

、大量生产的装配:

产品制造数量很庞大,每个工作地点经常重复地完成某一工序,并具有严格的节奏,这种生产方式称为大量生产。

、现场装配:

分为两种为在现场进行部分制造、调整和装配(如下图示);为与其它现场设备有直接关系的零部件必须在工作现场进行装配(如下图示)。

五、装配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尺寸、运动、精度、可操作性、零部件的数量,六、装配件的功能,装配件的功能可分为以下七种:

、轴相对法兰盘转动其它零部件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如下图所示);,、各零部件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但配合处必须密封(如下图所示);,、有一个装配件能相对其它零件移动(如下左图示);、有一个装配件能相对其它零件移动,但配合处必须密封(如下右图示);,、有一个装配件能相对其它零件旋转(如下左图示);、有一个装配件能相对其它零件旋转,但配合处必须密封(如下右图示);,、是以上功能的综合(如下图示)。

七、装配的一般原则,、仔细阅读装配图和装配说明书,并明确其装配技术要求;、熟悉各零部件在产品中的功能;、如果没有装配说明书,则在装配前应当考虑好装配的顺序;、装配的零部件和装配工具都必须在装配前进行认真的清洗;、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脏物或异物进入正在装配的产品内;、装配时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紧固件进行紧固;、拧紧螺栓、螺钉等紧固件时,必须根据产品装配要求使用合适的装配工具;、如果零件需要安装在规定的位置上,那就必须在零件上做记号,且安装时还必须根据标记进行装配;、装配过程中,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测量(内容包括:

位置是否正确,间隙是否符合规格中的要求,跳动是否符合规格中的要求,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产品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人员和客户的要求等)。

第二节装配的工艺过程,一、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熟悉产品装配图、工艺文件和技术要求;检查装配用的资料与零件是否齐全;确定正确的装配方法和顺序;准备装配所需要的工具与设备;整理装配的工作场地及采取安全措施等六个方面。

二、装配工作,一般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两项。

、部件装配:

指产品在进入总装配前的装配工作。

、总装配:

指零件和部件组装成一台完整产品的过程。

三、调整、精度检验和试车,、调整工作的内容:

是指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程度等。

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工作协调。

精度检验的内容:

包括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检验等,以保证满足设计要求或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试车是试验机构或机器盍的灵活性、振动、工作温升、澡声、转速、功率等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四、喷漆、涂油、装箱,机器装配好后,为了使其美观、防锈和便于运输,应作好喷漆、涂油及装箱的工作。

第三节装配技术术语与装配工艺规程,一、装配技术术语,、装配技术术语的三个特点:

通用性,功能性,准确性。

、标准操作:

在装配活动中,每一步装配操作可能由不同的子操作活动所组成,而这些子操作活动又会出现在其它装配操作步骤中,我们把这些子装配操作活动称为标准操作。

、部分标准操作的技术术语:

熟悉任务整理工作场地清洗采取安全措施定位调整夹紧按压(压入/压出)选择工具测量初检过程检查最后检查紧固拆松固定密封填充腾空标记(21)贴标签,二、装配程序的确定,、影响合理装配顺序的因素:

装配产品的结构;零件在整个产品中所起的作用和零件间的相互关系;零件的数量。

、确定合理装配顺序的原则:

首先选择装配基准件,并从保证所选定的原始基面的直线度、平行度和垂直度的调整开始。

然后根据装配结构的具体情况和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按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精密后一般的原则去确定其它零件或组件的装配顺序。

三、装配工序及装配工步的划分,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不更换设备或地点的情况下完成的装配工作,叫做装配工序。

用同一工具,不改变工作方法,并在固定的位置上连续完成的装配工作,叫做装配工步。

在一个装配工序中可包括一个或几个装配工步。

部件装配和总装配都是由若干个装配工序组成。

四、装配工艺规程,、装配单元:

是装配中可以进行独立装配的部件。

、装配基准件:

最先进入装配的零件称为装配基准件。

它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最低一级的装配单元。

、装配单元系统图:

表示产品装配单元的划分及其装配顺序的图称为装配单元系统图。

如右图示为圆锥齿轮轴组件的装配图。

其装配顺序可按下页图所示顺序来进行。

则其装配单元系统图如下图示。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制定装配工艺应具备的原始条件:

产品的全套装配图样;零件明细表;装配技术要求、验收技术标准和产品说明书;现有的生产条件及资料。

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

保证并力求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要有一定的精度储备,以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合理安排装配工艺,尽量减少钳工装配工作量,以提高装配效率,缩短装配周期;所占车间生产面积尽可能小,以提高单位装配面积的生产率。

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

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及验收技术标准;确定产品或部件的装配方法;分解产品为装配单元,规定合理的装配顺序;确定装配工序内容、装配规范及工夹具;编制装配工艺系统图:

装配工艺系统图是在装配单元系统图上加注必要的工艺说明,较全面地反映装配单元的划分、装配顺序及方法;确定工序的时间定额;编制装配工艺卡片。

五、锥齿轮轴组件的装配工艺规程及格式,如教材页所示。

第二章固定连接的装配,本章的学习目的:

、能认识和正确选择各类紧固件与防松元件的装配用工具,并会正确使用;、能根据装配技术要求确定螺纹连接件的拧紧力矩,并熟练掌握其装配技术;、掌握各类防松元件的应用特点及其装配技术。

第一节螺纹连接的装配,一、螺纹连接的装配技术,、保证有一定的拧紧力矩拧紧力矩的确定:

确定的方法是根据摩擦因素fG和fk的大小(其值由表2.1和2.2确定),从表2.3查得确定其预紧力和拧紧力矩的大小。

拧紧力矩的控制:

五种方法。

控制扭矩法:

用测力扳手或定扭矩扳手控制拧紧力矩的大小,使预紧力达到给定值,方法简单,但误差较大,适用于中、小型螺栓的紧固。

控制螺母扭角法:

其方法是,在操作时,先用定扭角扳手(如下图示)对螺母施加一定的预紧力矩力矩,使夹紧零件紧密地,接触,然后在角度刻度盘上将角度设定为零,再将螺母扭转一定角度来控制预紧力。

这种扳手主要用于汽车制造以及钢制结构中预紧螺栓的应用。

控制螺栓伸长法:

用液力拉伸器使螺栓达到规定的伸长量以控制预紧力,螺栓不承受附加力矩,误差较小。

扭断螺母法:

在螺母上切一定深度的环形槽,扳手套在环形槽上部,以螺母环形槽处扭断来控制预紧力。

以上四种控制预紧力的方法仅适用于中、小型螺栓。

对于大型螺栓,可用加热拉伸法。

加热拉伸法:

用加热法(加热温度一般小于400)使螺栓伸长,然后采用一定厚度的垫圈或螺母扭紧弧长来控制螺栓的伸长量,从而控制预紧力。

其加热方法有如下四种:

火焰加热:

用喷灯或氧乙炔加热器加热;电阻加热:

电阻加热器放在螺栓轴向深孔或通孔中,加热螺栓的光杆部分。

常采用低电压(45V)大电流(300A)。

电感加热:

将导线绕在螺栓光杆部分进行加热。

蒸汽加热:

将蒸汽通入螺栓轴向通孔中进行加热。

、保证有可靠的防松装置常用的防松装置主要有:

用附加摩擦力防松的装置:

锁紧螺母(双螺母)防松。

弹簧垫圈防松:

有普通弹簧垫圈防松(如上右图示),球面弹簧垫圈防松,鞍形弹簧垫圈防松,杯形弹簧垫圈防松,有齿弹簧垫圈防松等,其形式如下页图示。

自锁螺母防松:

扣紧螺母防松:

DUBO弹性垫圈防松(如右图示):

利用零件的变形防松的装置:

在装配过程中,防松零件通过变形来阻止螺母的回松。

通常在螺母下和螺栓头下安装止动垫片。

止动招牌通常用钢或黄铜制成,由于变形(弯曲)的原因,只可使用一次。

下图示分别为带耳止动垫片、圆螺母止动垫片、外舌止动垫片、多折止动垫片防松。

其它防松形式:

开口销与带槽螺母防松:

串联钢丝防松:

胶粘剂防松:

二、螺纹连接的装配工具,、扳手通用扳手:

也称活动扳手或活扳子。

如下图示。

专用扳手开口扳手:

整体扳手:

成套套筒扳手:

锁紧扳手:

内六角扳手:

特种扳手:

如棘轮扳手,除了上面介绍的普通扳手以外,在成批生产和装配流水线上广泛采用风动、电动扳手。

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还可采用各种专用工具,如液力拉伸器、拆卸双头螺柱工具等。

、起子标准起子:

其它起子:

三、螺纹连接装配工艺,、螺母和螺钉的装配要点:

螺钉或螺母与工件贴合的表面要光洁、平整;要保持螺钉或螺母与接触表面的清洁;螺孔内的脏物要清理干净;成组螺栓或螺母在拧紧时,应根据零件形状、螺栓的分布情况,按一定的顺序拧紧螺母(如下图示);,拧紧成组螺母时要分次逐步拧紧(一般不少于三次);必须按一定的拧紧力矩拧紧。

凡有振动或受冲击力的螺纹连接,都必须采用防松装置。

、螺纹防松装置的装配要点:

弹簧垫圈和有齿弹簧垫圈:

不要用力将弹簧垫圈的斜口拉开;根据结构选择适用类型的弹簧垫圈;有齿弹簧垫圈的齿应与连接零件表面相接触。

DUBO弹性垫圈:

必须将螺钉旋紧至DUBO弹性垫圈的外侧厚度已变形并包围在螺钉头四周为止(如图示);,零件表面必须平整;应根据螺栓接头的类型,使用正确的DUBO垫圈;为增强密封效果,螺栓孔应越小越好;装配后,还必须将螺母再旋紧四分之一圈。

带槽螺母和开口销:

胶粘剂防松:

在旋合螺纹间涂以液体胶粘剂,拧紧螺母后,胶粘剂硬化,固着,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运动。

第二节孔轴类防松元件的装配,一、孔轴类防松元件,、矩形锁紧板:

如下左图示,用于轴的锁紧,防止其作径向的和轴向的移动。

、锁紧挡圈:

如上右图示,用来进行轴向固定。

、弹性挡圈:

轴用弹性挡圈:

孔用弹性挡圈:

、弹簧夹和开口销,、锁紧销:

其作用是实现零件的锁紧,在零件的装配和调整中起重要作用。

常用于零件间的精度定位。

、键:

作用是连接轴和轴上的零件,起周向固定以传递扭矩的作用。

特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拆卸方便。

根据结构特点和用途不同,可分为松键连接、紧键连接和花键连接三大类。

松键连接所用键有普通平键、半圆键、导向平键及滑键。

特点是靠键的侧面来传递扭矩,只能对轴上零件作周向固定,不能承受轴向力。

紧键连接所用键有楔键(普通楔键和钩头楔键)。

特点是工作面为上下两面,靠楔紧作用传递扭矩,能作周向与轴向固定,传递单方向轴向力,但易使轴上零件与轴配合产生偏心和歪斜。

花键按齿形有矩形、渐开线及三角形花键。

花键连接按工作方式分这静连接和动连接两种。

特点是承载能力高,传递扭矩大,同轴度与导向性好,对轴的强度削弱小。

二、装配技术要点,、弹性挡圈的装配要点:

总的来说在装配的拆卸弹性挡圈时,应使其工作应力不超过其许用应力,采用专用工具,挡圈尺寸应与沟槽尺寸相一致等。

所用专用工具有专用心轴和导套:

弹性挡圈钳:

孔用与轴用弹性挡圈钳均有直头和弯头两种类型。

选用时应注意选择与弹性挡圈相适合规格的弹性挡圈钳。

安装时最好在弹性挡圈钳上装有可调的止动螺钉,这样可防止弹性挡圈在装配时产生过度变形。

在装配沟槽处于轴端或孔端的弹性挡圈时,应将弹性挡圈的两端首先放入沟槽内,然后将其余部分沿轴或孔的表面推进沟槽,如上右图示,这样可使挡圈的径向扭曲变形最小。

、销的装配要点:

圆柱销的装配:

装配前应检查销钉与销孔是否有合适的过盈量(0.01mm左右为适宜);应将连接件两也一起钻铰,以保证连接质量;装配时,销上应涂机油;装入时,应用软金属垫在销子端面上,然后用锤子将销钉轻轻打入孔中;在装不通孔的销钉前,应先用带切削锥的铰刀最后铰到底,同时要销钉外圆表面上用油石磨一通气平面,如下图示。

圆锥销的装配:

装配前,应将被连接工件的两孔一起钻铰;边铰孔,边用锥销试测孔径,以销能自由插入销长的80%为宜;销锤入后,销子的大头一般以露出工件表面或使之一样平为适;不通锥孔内应装带有螺孔的锥销,以免取出困难。

、键的装配要点松键连接的装配:

装配前要清理键和键槽的锐边、毛刺,以防装配时造成过大的过盈;对重要的键连接,装配前应检查其直线度、键槽对轴心线的对称度和平行度;用键头与轴槽试配松紧,应能使键盘缓冲区紧紧地嵌在轴槽中(对普通平键、导向平键);,锉配键长,键宽与轴键槽间应留0.1mm左右的间隙;在配合面上涂上机油,用铜棒或台虎钳(钳口上应加铜皮垫)将键压装在轴槽中,直至与槽底面接触;试配并安装套件,安装套件时要用塞尺检查非配合面间隙,以保证同轴度要求;对于滑动键,装配后应滑动自如,但不能摇晃,以免引起冲击和振动。

紧键连接的装配:

先去除键与键槽的锐边、毛刺;将轮毂装在轴上,并对正键槽;键上和键槽内涂机油,用铜棒将键打入,两侧要有一定的间隙,键的底面与顶面要紧贴;配键时,要用涂色法检查斜面的接触情况,若配合不好,可用锉刀、刮刀修整键或键槽;若是钩头紧键,不能使钩头贴紧套件的端面,必须留有一定的距离,以便拆卸。

花键连接的装配:

静连接的装配要点:

装配前应首先检查轴、孔的尺寸是否在允许过盈量的范围内,清除轴、孔锐边和毛刺;装配时用铜棒等软材料轻轻打入,但不得过紧,否则会拉伤配合表面;过盈量要求较大时,可将花键套加热(80120)后再进行装配。

动连接的装配要点:

装配前应首先检查轴、孔的尺寸是否在允许的间隙范围内,清除轴、孔锐边和毛刺;用涂色法修正各齿间的配合,直到花键套在轴上能自动滑动,没有阻滞现象,但不应有径向间隙感觉;套件孔径若有较大缩小现象,可用花键推刀修整。

第三节装配与调整训练项目的装配工艺,第三章滚动轴承的装配,本章的学习目的:

、掌握滚动轴承的装配预防措施与清洗方法;、能正确选择与熟练使用滚动轴承的装配工具;、熟练掌握各类滚动轴承的装配和拆卸技术;、掌握滚动轴承游隙的测量和调整方法;、了解带座滚动轴承的应用特点及其装配技术。

第一节滚动轴承装配前的准备工作,一、轴承装配前的检查与防护措施,按图样要求检查与滚动轴承相配的零件,并用汽油或煤油清洗,仔细擦净,然后涂上一层薄薄的油;检查密封件并更换损坏的密封件,对于橡胶封圈则每次拆卸时都必须更换;在滚动轴承装配操作开始前,才能将新的滚动轴承从包装盒中取出,必须尽可能使它们不受灰尘污染;检查滚动轴承型号与图样是否一致,并清洗;装配环境中不得有金属微粒、锯屑、沙子等。

最好在无尘室中装配滚动轴承。

二、滚动轴承的清洗,常用的清洗方法有两种:

、常温清洗:

即在常温下用汽油、煤油等油性溶剂清洗滚动轴承。

、加热清洗:

是将闪点至少为250的轻质矿物油加热到120,把滚动轴承浸入油内,待防锈油脂溶化后即从油中取出,冷却后再用汽油或煤油清洗,擦净后涂油待用。

三、滚动轴承在自然时效时的保护方法,、用防油纸或塑料薄膜将机器完全罩住是最佳的保护措施;、由纸板、薄金属片或塑料制成的圆板可以有效地保护滚动轴承;、对于整体式的壳体,最佳的保护方法是用一外螺栓穿过圆板中间将圆板固定在壳体孔两端。

第二节圆柱孔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一、滚动轴承装配方法的选择,、滚动轴承的装配方式:

有四种,如下图示,直接装在圆柱轴颈上;直接装在圆锥轴颈上;装在紧定套上;装在退卸套上。

、滚动轴承的尺寸:

小轴承:

指孔径小于80mm的滚动轴承;中等轴承:

指孔径大于80mm、小于200mm的滚动轴承;大型轴承:

指孔径大于200mm的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

通常有四种装配方法:

机械装配法、液压装配法、压油法、温差法。

二、圆柱孔滚动轴承的装配,、滚动轴承装配的基本原则:

装配滚动轴承时,不得直接敲击滚动轴承内外圈、保持架和滚动体;,装配的压力应直接加在待配合的套圈端面上,绝不能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如图示);,、座圈的安装顺序不可分离型滚动轴承:

这种轴承应按座圈配合松紧程度决定其安装的顺序:

当内圈与轴颈配合较紧的过盈配合,外圈与壳体为较松的过渡配合时,先将滚动轴承装在轴上,然后连同轴一起装入壳体中,如图示;当滚动轴承外圈与壳体为过盈配合时,就先将滚动轴承压入壳体中,如图示;当滚动轴承内圈与轴、外圈与壳体孔都是过盈配合时,应把滚动轴承同时压在轴上和壳体孔中,如下图所示。

分离型滚动轴承:

装配时内圈和滚动体一起装在轴上,外圈装在壳体孔内,然后再调整它们的游隙。

、滚动轴承套圈的压入方法:

套筒压入法:

如下左图示,仅适用于装配小型滚动轴承。

压力机械压入:

如下右图示,仅适用于装配中等滚动轴承。

温差法装配:

一般适用于大型滚动轴承。

用此方法时应注意:

加热温度不得超过125;不得利用明火对滚动轴承进行加热(如下左图示);安装时应戴干净的专用防护手套搬运滚动轴承(如下右图示);将轴承装至轴上与轴肩可靠接触,并始终按压轴承直至滚动轴承与轴颈紧密配合,以防止滚动轴承冷却时套圈与轴肩分离。

根据装配滚动轴承的类型,有四种不同的加热方法:

感应加热器:

电加热盘:

加热箱:

油浴:

第三节圆柱孔滚动轴承的拆卸方法,一、机械拆卸法,拆卸方法与其结构有关,对于拆卸后还要重复使用的滚动轴承,拆卸时不能损坏轴承的配合表面,不能将拆卸的作用力加在滚动体上,要将力作用在紧配合的套圈上,并在拆卸时对滚动轴承的位置和方向做好标记。

此法适用于具有紧(过盈)配合的小滚动轴承和中等滚动轴承的拆卸,拆卸工具为拉出器,也称拉马。

、轴上滚动轴承的拆卸,、孔中滚动轴承的拆卸:

二、液压法,适用于具有配合的中等滚动轴承的拆卸。

拆卸这类滚动轴承需要相当大的力。

常用的拆卸工具为液压拉马。

三、压油法,四、温差法,第四节圆锥孔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一、装在圆锥轴颈上圆锥孔轴承的装配,、机械装配法用手锤与冲击套筒装配:

用螺母和板手装配:

、液压法:

对于大于50mm的孔径内安装滚动轴承时,可采用液压螺母进行装配。

装配时,应按如下步骤操作(如下图示):

将液压螺母旋于轴上并其活塞朝向滚动轴承,然后用手旋紧螺母;,,直至轴承到达规定的装配位置;打开回油阀,拧紧螺母,这样活塞就被推回到起始位置,而油也流回了泵内;卸下液压螺母,装上止动垫圈和锁紧螺母。

连接油管时,将油压进液压螺母,、压油法:

此法适用于中等和大型滚动轴承的装配,如下图示。

应用此法时应注意,即轴必须有输油的通道,这种通道一般在维修时加工。

、温差法:

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使用压油法或液压螺母,则可选用温差法加热滚动轴承,常用的有感应加热器、加热箱或油浴等。

在装配中最为重要的是滚动轴承与轴颈的相对位移的测量与控制,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轴肩定位的滚动轴承装配将滚动轴承装至轴上直至与轴颈接触良好,测量滚动轴承内圈与轴肩之间的距离,如下图示;查表确定滚动轴承轴向位移的减小量;,将测得距离减去查表确定的轴向位移减小量得到定位环的轴向尺寸,并据此加工出定位环,如上图示;,将定位环靠紧轴肩安装;将滚动轴承加热,并将其压至定位环,直至滚动轴承冷却并与轴配合紧密;用锁紧螺母固定滚动轴承;当滚动轴承冷却下来时,检查滚动轴承径向游隙。

无轴肩定位的轴承装配装配方法与有轴肩定位的装配程序相同,但测量所用基准面,不是轴肩而是一个参考平面,如图中轴的端面。

通过滚动轴承装配时长度的增加或减小来获得所需的“装配距离”。

当滚动轴承位置达到要求时,保持滚动轴承的位置直至与轴紧密配合,再装上锁紧螺母。

当滚动轴承冷却后,再检查其游隙大小。

二、装在紧定套上的滚动轴承的装配,调心球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通常安装在紧定套或退卸套上,从而简化了滚动轴承的装配与拆卸,如下图示。

、带紧定套的调心球轴承的装配安装在紧定套上调心球轴承的简易装配方法是控制螺母紧固时的拧紧角度。

控制拧紧角度的办法一是使用钩头板手,其拧紧角度可以查轴承手册确定;二是使用公司的专用工具,其操作步骤为:

将紧定套和轴承孔表面擦净,并在紧定套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矿物油;用二硫化钼膏或类似润滑剂涂抹在螺纹和与调心球轴承接触的螺母侧面上;用手旋转螺母,直到其锥面接触。

注意不得使用操纵杆进行操作。

如下图示;,在轴上做个标记,与板手上橙色标记的起点相对应,如下图示;用操纵杆拧紧螺母,直至轴上的标记与板手上橙色标记的末端相对应,如下图示;最后,用锁紧螺母锁紧,要注意拧紧螺母时紧定套不能转动。

另一个锥孔调心球轴承正确装配的方法是测量调心球轴承内圈在锥形轴颈上的轴向位移。

用这种方法操作时,首先将轴承装在轴上,直至轴承孔与轴颈或紧定套接触,然后才开始进行上紧操作程序。

、带紧定套的调心滚子轴承的装配轴向游隙的检查:

将调心球轴承放在干净的工作平面上,用一个略薄于游隙最小值的塞尺进行检查,且边旋转内圈边检查;径向游隙的测量:

用塞尺插在最上部滚子旁边的滚子上面检查调心球轴承的原始游隙,如下左图示。

检查时,一边旋转调心轴承一边用较厚的塞尺在相同的位置进行检查,直至在拉出塞尺时感到轻微的阻力为止,此时塞尺厚度即为原始间隙。

将调心球轴承压装至轴上,在其压入过程中用塞尺在轴承最低滚动体下面测量其径向游隙的减小量,如上右图示。

此值可在滚动轴承的相应表中查出。

装配前,除了前述测量间隙减小量外,还可以控制轴承内圈的轴向位移进行调心滚子轴承的装配。

装配时,可利用前述螺母和板手或液压螺母的方法来装配。

当调心滚子轴承是以一定位套筒定位时,可用两个垫板来简化装配。

该垫板可由一组塞尺或校准垫板组成,其厚度等于轴承所要求的轴向位移,如下图示。

将紧定套放在定位套筒下面,将垫板压在定位套筒的端面上,并将调心滚子轴承压至轴上直至与垫板接触,拧紧螺母,但必须当心垫板会掉出,如右图示。

移开垫板并用冲击扳手拧紧螺母,将调心滚子轴承压至与定位套筒接触,然后拆下螺母,装上止动垫圈,再装上螺母拧紧并锁定。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温差法装配锥孔调心滚子轴承。

采用温差法装配,必须通过螺母的前端面来测量调心滚子轴承的轴向位移,装配时首先将轴承安装在紧定套上,并拧紧螺母,确保轴承、紧定套和轴之间接触良好,然后测量紧定套小端与螺母之间的轴向距离,如图示。

然后加热轴承并将其安装在紧定套上,拧紧螺母并测量螺母端面与紧定套小端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调心滚子轴承的轴向位移,如右图示。

等调心滚子轴承冷却后,检查调心滚子轴承的游隙。

三、装在退卸套上的滚动轴承的装配,、机械法装配,、采用液压螺母或压油法,当退卸套位于轴端时,可借助轴端挡圈和螺钉将退卸套压至滚动轴承内,如左下图示。

装配退卸套的最好办法是将压油法和液压螺母组合起来,但轴上必须有用于液压螺母活塞施力的结构。

如轴上有螺纹,就可使用锁紧螺母,否则就要用组合支承环和一个挡圈,如下右图示。

、温差法对于装配在退卸套上的滚动轴承,则必须使用厚度等于轴向位移值的垫板或校准环。

首先将退卸套压至滚动轴承下,直至两者接触良好。

旋转锁紧螺母,并在螺母与退卸套间留出与装配轴向位移一样大的间隙,如下图示。

然后固定锁紧螺母或在退卸套和螺母的前端面上做标记,如下图示。

再对轴承进行加热,当轴承达到装配温度时,将退卸套及其螺母一起压进轴承内直至螺母和轴承相互接触为止。

但须注意:

退卸套必须固定在要求位置直至滚动轴承冷却为止。

第五节圆锥孔滚动轴承的拆卸方法,一、装配在圆锥轴颈上的圆锥孔滚动轴承的拆卸,小滚动轴承可以用滚动轴承拉出器(拉马)拆卸;中等滚动轴承最好采用自定心液压拉马,如下图示;,中等和大型滚动轴承在拆卸时采用压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