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9219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docx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

能力要求:

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古诗文。

2、阅读古诗文能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大体把握文章的意思,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词句。

3、能结合相关语句,想像古诗文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初步鉴赏古诗文作品。

4、能正确、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文,注意通过声调、节奏等体味、表现作品内容和情感。

5、注重古诗文的积累。

要点串讲:

古诗文,简单地说就是指用古时候的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本书中包括古代短文、古诗、词等相关内容。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学习古诗文,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进知识,陶冶情操,丰富想像,同时还能丰富语言,提高文学素养。

那么,怎样进行古诗文的学习呢?

让我们通过讲解来认真地体会。

1、必要的文学常识:

古诗:

我们这里泛指的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与绝句的通称。

它在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方面都有严格地规定,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着八句,十句以上称为长律或排律。

在我们小学的范围涉及的多为绝句,如:

《早发白帝城》、《游子吟》等,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而《春夜喜雨》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为律诗。

词:

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句。

由于它句长短不同的特点,也被称为“长短句”。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如《卜算子》、《水调歌头》等,称为词调或词牌。

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

词以分两片的为最多,称为上、下片或上、下阕。

以上的内容我们在学习中能够了解就可以,而古诗文的作者,出生的朝代,以及该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其他相关作品等则要求我们重点掌握。

2、正确的阅读方法:

作为诗词的阅读应该做到:

理解古诗时,要能够运用相关的工具书或资料,从不同角度把握古诗内容,如抓住诗题、当时的朝代背景、作者的境遇、重点的词、句等,更有效地方法是想像诗中描绘的画面场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并通过反复地诵读,较好地领会作品的意境。

古文的阅读要注意:

首先要通览全文,初步领会文章的大意;然后可以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字逐词地推敲句意;最后结合上下文和贯穿的句意,理出全文的大意。

重点要掌握个别重点词、句的意思。

3、加强诵读和积累:

古诗文的诵读和积累是我们走近中华传统文化,品味古代精典文学的有效途径。

加强诵读的练习,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积累古诗文,可以丰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水平,增强语言表达的精炼、准确、生动。

学习中要努力进行古诗文的诵读和积累。

例题解析:

例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练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是()代诗人()的作品,通过赞美(),表达了作者对()。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碧玉()一树()

妆()丝绦()

3、理解填空。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用了()的修辞方法,把()比做绿丝绦。

这样比的原因是

(1)它们的颜色相似:

绿丝绦是绿色的,()也是绿色的。

(2)它们的形状相似:

()。

4、任选诗中的语句,说说全句的意思。

5、诵读着这首诗,想像着一棵高大的柳树,在春风中,袅娜多姿的情景,融进自己对诗句和春天的感受,写一个情景融的片断。

[分析]四道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对古诗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考查。

解答这几道题,首先要弄清题目的要求回答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诗文,找出回答问题所需要的词句,然后仔细体会、推敲,找准问题的答案,至于用原文回答还是需要自己概括来回答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决定。

如:

1、要查阅相关的资料,弄清作者和所处的朝代及全诗表达的主要意思和感情;2、结合注释或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解释词语。

3、古诗文中常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要注意体会修辞的特点;4、是个开放的题目,可结合自己熟悉的诗句,加以理解叙述;5、要充分地理解全诗的含义,抓住“碧玉”“妆”“万条”“绿丝绦”等重点词语,结合自己对春天景色的印象进行表达,注意抓住春天的特点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四道题目会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阅读古诗,要弄清作者是谁,写于什么朝代,这样会对理解诗意有很大帮助;在阅读中,有些字往往与现在的意思不相同,要引起注意,重点掌握;古诗的语言精炼,而且常常采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在阅读中要认真体会,分析,增进对作品的感悟;阅读古诗词还要特别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走进作品所描绘的情感世界。

[解]1、唐、贺知章、柳树、春天的无限热爱;2、绿色的宝石、全树或满树、打扮或装饰、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3、比喻、柳条、柳条、细长;4、略;5、略

例2:

在诗句中填写上适当的表示颜色的词语,读一读,仔细地体会。

1、()日依山尽,()河入海流。

2、两个()鹂鸣()柳,一行()鹭上()天。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出墙来。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

[分析]题目要求在四个句子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表示颜色的词。

题中的四个句子,出自不同的四首诗,题目主要考查对于这四首诗的积累情况。

同时提出了“读一读,仔细体会”的要求,意在通过“填、读”活动,体会出古诗用字精炼,准确,画面精美,情景交融的特点。

回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对作品的牢固积累和记忆,可以由诗句想像全诗,进入诗句的情境中,在体会与感悟中完成填空,结合所填的词语,体会字的含义。

从此类题目的解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丰富古诗文积累的重要性。

[解]1、白、黄;2、黄、翠、白、青;3、红;4、红

例3:

诵读下面的诗句,找出停顿不正确的一组,在其后面的括号内作上标记。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分析]题目要求把停顿不正确的一组选出来。

重点是针对诗意理解,特别是诵读水平的考查,看看我们的古诗词朗读能力如何。

这类题目提示我们在对于古诗文的阅读中要结合对语句的理解,认真体会其中的韵味,反复练习,通过声调、停顿读出作品的意境,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道题中,第1、2、4句出自唐诗,第3句出自宋词,两种文体在停顿方面有所不同,这是在朗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其中第3句正确的停顿应该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解]不正确的应为第3小题。

例4: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后面的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

“吾忘持度!

”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下列带点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郑人-------------------------------------------------------()

A姓郑的人B郑国人

置之其坐--------------------------------------------------()

A座位B坐下

无自信也-------------------------------------------------()

A虚无,没有B不能,不可

2、这则寓言写的是()的事,告诉我们()。

[分析]题目中的两道题各有侧重。

1题重点考查我们对文中重点字词的掌握,理解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字词出现的具体位置来推断。

在理解或翻译句子的过程中要做到“字字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理清文章内容,实现理解感悟的目的。

2题重点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这应该在正确理解句意,翻译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完成题目时要认真读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弄清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解]1、B、A、B;2、(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

即遇事要学会变通,不要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专题测试:

1、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诗仙:

()诗圣:

()诗鬼:

()

被称作“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诗人是:

()

唐代着名的边塞诗人有:

()

2、读下列的诗句,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将正确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终灭。

()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湖。

()

3、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虽与之俱学。

()

孔子不能决也。

()

思援弓缴而射之。

()

4、体会诗句的内容,把诗句与其所描写的季节连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雨火对愁眠。

5、下列作家与作品不正确的一组是()。

(1)《早发白帝城》----------------------杜牧

(2)《梅花》----------------------------王安石

(3)《暮江吟》-------------------------白居易

(4)《回乡偶书》----------------------贺知章

6、根据条件完成填空。

(1)古诗词中有许多句子中含有“鸟”“语”“花”“香”这四个字,请把含有这四个字的诗句各写一句。

()

()

()

()

(2)俗话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春夜喜雨》一诗中,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春雨特点的两行诗句是(),()。

(4)毛泽东《长征》中与《飞夺泸定桥》讲的同一事件的诗句是:

()。

(5)在括号或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作品。

野旷天低树,()。

(孟浩然《》)

(),弹洞前村壁。

(毛泽东《》)

(),汗滴禾下土。

(《悯农》)

粉身碎骨浑不怕,()。

(《石灰吟》)

春潮带雨晚来急,()。

(《滁州西涧》)

流连戏蝶时时舞,()。

(杜甫《》)

(),碧水东流自此回。

(李白《》)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7、为下列诗句画出正确的停顿。

(在原诗句上作标记。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8、根据要求写诗句:

(1)写一句与“长江”有关的诗句:

()

(2)写一句与“庐山”有关的诗句:

()

(3)写一句与“西湖”有关的诗句:

()

9、根据提示,结合自己课内外的学习和积累,在横线上写出两句相应的诗句。

抒写思乡情的诗句:

()

()

抒写友情的诗句:

()

()

借物抒怀的诗句:

()

()

描写美景的诗句:

()

()

10、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示儿》一诗的作者是()代诗人(),全诗以“”来表现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后两句写对儿子的(),表现了诗人对()的无限希望和坚定信念。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一诗出自()代诗人()的《》。

句中“走”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拔高练习:

1、读毛泽东的《咏梅》,完成后面的练习。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首诗的全称是《》,其中()是词牌名,而()才是真正的题目。

这首词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了()的同题咏梅词而作的。

(2)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咏:

犹:

俏:

争:

烂漫:

(3)这首词的前一部分着重写梅花(),后一部分着重写梅花的()。

其中,最能表现梅花不畏严寒的一句是();最能梅花崇高境界的一句话是()。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①惠崇:

宋代和尚,着名画家。

《春江晚景》是他画的一幅春天早晨江边的风景画。

②蒌蒿:

(louhao)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③河豚:

一种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分有剧毒的鱼。

每年春天江水上涨时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此时河豚最肥。

(1)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了盛开的桃花()、()、()、()、()等景和物,把画中景色描写得形象逼真。

(2)《春江晚景》这幅画久已失传,你能根据这首诗,展开想象的翅膀,试试也来创作一幅《春江晚景》图吧!

3、阅读下面的古文,结合注释,完成后面的练习。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注释:

祠:

祭祀。

舍人:

旧时贵族家中所养的帮忙的人。

卮:

(zhi)古代盛酒的器皿。

谓:

告诉,这里当“商量”讲。

引:

取过来。

且:

将要,快要。

固:

本来。

安:

怎么,哪里。

亡:

失去,丢失。

 

思考题: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

(2)这则寓言写的是()的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给这则寓言加个合适的题目:

《》

(4)结合注释,推敲句意,试着把这则寓言翻译成现代文。

 

综合测试:

一、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再做题。

(1)而人类又靠吃动植物生长。

(2)植物靠阳光、水分和大气中的氧、二氧化碳生长。

(3)对地球来说,太阳十分重要。

(4)由此可见,地球上的生命是不能缺少太阳的。

(5)动物靠吃植物生长。

重新排列的顺序是:

()

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深思着: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

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会在哪儿?

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

”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划着十字。

1、用“║”给这段话分成三层。

2、结合对带点词的理解,说说这段话主要的主要意思。

3、联系课文想想,桑娜在这样的家境下还收养了两个孤儿,从这样的行动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受?

 

三、阅读理解。

松鼠就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总是在树枝上跑来跑去,互相追逐嬉戏,精巧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机警地转动着。

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午如同搽过油,摸上去细腻而柔软。

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它小巧玲珑,格外讨人喜欢。

1、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是:

A总分总B并列C顺承D转折

2、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3、结合上下文理解“嵌着”和“机警”的意思。

4、填空。

这段话围绕中心句,抓住了松鼠四肢()、眼睛()、灰褐色的毛()、大尾巴()等特点,突出了()。

 

四、将下列这首诗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1、这首诗是()代诗人()的《》。

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故人:

辞:

烟花三月:

3、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4、这首诗借景抒情,表达了()。

5、诗题中含有一位诗人的名字,请问他是谁?

请你把这位诗人的作品,试着写在下面。

 

五、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作答。

一罐水

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

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军喝水。

有一小队法国侵略军在上尉维龙带领下,到处找水喝。

它们走了很多路,发现小山坡上有一座房子。

他们冲上山坡,来到屋前,只见井已被石头填没了。

法国兵骂骂咧咧地推门进屋。

屋里有位西班牙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

士兵们向她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维龙上尉命令:

“搜!

”士兵们在屋里翻开了。

突然,里屋发出一阵欢呼声:

“搜到啦!

”声音刚过,只见两个士兵合捧着一只大罐子,从里屋走出来。

士兵们一拥而上,争夺水罐。

维龙命令他们放下。

他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口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就喝。

可是维龙没有喝。

他先斟了一小杯,递给那位西班牙妇女说:

“请你先喝!

”这位妇女接过水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然后把杯里的水全部喝光了。

维龙又倒了半小杯水递给女孩:

“你也喝一点。

”孩子母亲的眼睛抽动了一下,缓缓地接过杯子,亲了一下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

“孩子,为了妈妈,你喝吧!

”女儿也像母亲那样,双手捧起杯子,喝干了半杯水。

维龙见母女俩都喝了水,放心了。

他倒了满满一杯,一仰脖子,一饮而尽。

然后他又让每个士兵都喝了几大口清凉的水。

一罐水都喝完了,法国侵略兵坐下歇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在地上死了。

西班牙妇女和她怀里的孩子也死了。

原来,这位西班牙妇女早在水罐里放了毒药,母女俩为了祖国,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造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

直到现在,纪念碑还常常有人去敬献花圈哩。

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试着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2、文中有些语句意思较为含蓄,下面列举二处,请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看看自己是否有所领悟,然后把它写下来。

⑴“士兵们向她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⑵“孩子,为了妈妈,你喝吧!

3、维龙上尉为什么让西班牙妇女母女先喝?

4、西班牙妇女的行为会令你感动吗?

如果会,就说说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5、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