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类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9361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类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岩石类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石类型.docx

《岩石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类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岩石类型.docx

岩石类型

沉积岩岩石类型

1.洞穴角砾岩(陆源碎屑岩)

新鲜面:

土褐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

含量60%。

其中石灰岩角砾90%±,粒度8cm-4cm。

石灰岩角砾灰色呈次棱角状,溶蚀后呈次园状,磨圆分选性较差。

石英角砾含量10%±,粒度4-2mm,白色,分选磨圆较差,次棱角状。

胶结物:

含量40%。

由钙质、铁质、泥质和更细的碎屑物质所胶结。

成因:

分选性差,磨圆差,搬运距离较短或未经搬运快速堆积而成。

2.石英砾岩(陆源碎屑岩)

新鲜面:

灰白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

含量60%±。

石英含量90-95%,粒度10-6mm,无色,磨圆好,分选中等,圆状、次圆状,岩屑5%:

粒度3-5mm,灰色,分选磨圆较差。

胶结物:

含量40%±。

Si质、Fe质、Ca质胶结。

成因:

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棱角被磨蚀成圆状、次圆状,长期搬运沉积而成。

3.铁质石英砾岩(陆源碎屑岩)

新鲜面:

紫红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

含量70%。

石英含量100%,粒度8-6mm。

石英砾石分选差,磨圆较好。

紫红色,被铁质氧化。

呈圆状、次圆状。

胶结物:

含量30%,Si质、铁质胶结。

成因:

砾岩碎屑搬运距离较近,碎屑物快速堆积,分选差,磨圆较好。

4.燧石质砾岩(陆源碎屑岩)

新鲜面:

灰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

含量70%。

燧石含量80%,粒度10-14mm,圆状、次圆状,分选较差,磨圆较好。

石英含量20%,粒度10-12mm。

次圆状。

白色透明、玻璃光泽。

胶结物:

含量30%,由硅质、铁质、胶结而成。

成因:

分选较差,磨圆较好,搬运距离较远

5.石英粗砂岩(陆源碎屑岩)

新鲜面:

灰白色或浅黄色,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

含量70%,以石英为主,含量85%±,粒度2-1mm。

石英圆状、次圆状,分选好。

其次长石含量10%±,粒度1-0.5mmm。

长石有风化现象,分选磨圆较石英差一些。

岩屑含量5%,粒度2-1mm灰黑色。

胶结物:

含量30%,成分硅质、碳酸盐质或铁质胶结而成。

成因:

碎屑物质磨圆分选较好,经长距离搬运而形成。

6.长石砂岩(陆源碎屑岩)

风化面:

黄褐色,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

含量70%,长石含量50%±。

粒度1-0.5mm。

肉红色,磨圆度差,分选性中等,易风化。

石英含45%±。

粒度1-0.5mm,白色。

岩屑含量5%±,粒度0.5-0.25mm±,灰黑色。

胶结物:

含量30%±。

为碳酸盐质、氧化铁及粘土质杂基胶结而成。

成因:

磨圆分选较差,碎屑呈次棱角状,快速沉积,原地堆积或搬运距离较近而形成。

7.岩屑砂岩(陆源碎屑岩)

新鲜面:

绿灰色或灰色,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

含量70%。

岩屑含量40%±。

绿灰色,磨圆分选差,颗粒呈棱角状。

矿屑:

石英含50%±,无色。

长石含量10%±,浅肉色,以酸性斜长石为主,易风化。

以上粒度1mm-1.5mm。

分选磨圆较差。

胶结物:

含量30%,为硅质或碳酸盐质,常见基底式胶结。

粘土杂基也较多。

成因:

只限短距离搬运,快速堆积下来而成。

8.红色粉砂岩(陆源碎屑岩)

新鲜面:

砖红色,粉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

含量60%。

粉砂岩的粒度在0.05-0.005mm±。

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岩屑少见,含有少量云母片。

重矿物含量较高,多为锆石。

胶结物:

含量40%,为碳酸盐质、氧化铁等。

成因:

粉砂岩的分选好、磨圆差,呈棱角状。

经长距离的搬运,在静水条件下慢慢沉积而成。

9.高岭石粘土(粘土岩类)

新鲜面:

白色,泥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高岭石含量90%,白色,具吸水性、参水后具可塑性、粘舌等特征。

粘土中含有石英,含量10%,粒度2-3mm。

成因:

可由硅酸盐矿物经风化作用形成,也可由低温热液蚀变而成。

10.蒙脱石粘土(粘土岩类)

新鲜面:

淡粉色,泥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蒙脱石含量95%±,淡粉色,具吸水性、膨胀性,吸水性后体积剧烈膨胀。

石英含量3%,粒度0.5-1mm,岩屑含量2%,粒度1-0.5mm。

成因:

机械沉积成因形成。

11.膨润土(蒙脱石粘土)粘土岩类

新鲜面:

白色,泥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蒙脱石含量95%±,白色,可塑性不好,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膨胀性。

吸水性后体积膨胀。

矿屑(石英)含量3%,岩屑含量2%±。

成因:

机械沉积成因形成。

12.泥岩(粘土岩类)

新鲜面:

土黄色,泥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为粘土,岩石呈块状,粘土经过中等程度的成岩作用,压固、脱水等作用形成,没有明显的层理。

在水中不易泡软、可塑性比粘土差。

成因:

主要为机械沉积形成。

13钙质页岩(粘土岩类)

新鲜面:

红褐色,泥状结构,页理构造。

矿物成分:

泥质约为80%±。

钙质约为15%±。

岩石呈红色,说明含有铁质成分。

经强固结作用形成页理构造。

成因:

在氧化环境静水条件下慢慢沉积形成

14云母质页岩(粘土岩类)

新鲜面:

紫红色,泥质结构,页理构造。

矿物成分:

云母质页岩粒度<0.005mm。

云母含量大约30%±,片状,具一组片状极完全解理。

页岩中含铁的氧化物,呈紫红色。

抗风化能力弱,硬度低,不透水。

泥岩经过强固结作用形成页理或层理构造。

成因:

在静水流环境中沉积形成。

15铁质页岩(粘土岩类)

新鲜面:

红色,泥质结构,层理构造。

矿物成分:

页岩粒度<0.005mm。

含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及硅酸岩等成分,呈紫红色。

成因:

在氧化环境中形成,静水流环境沉积形成层理和页理构造。

16油页岩(粘土岩类)

新鲜面:

褐黑色,泥状结构,层理构造。

矿物成分:

沥青含量15%±,粒度<0.005mm。

比重小、具有弹性和滑腻感。

藻类和浮游生物的遗体在还原条件下堆积而成。

成因:

湖泊、海湾、沼泽沉积形成。

(具有储油层位)。

17石灰岩(碳酸盐岩类)

新鲜面:

黑灰色,微晶-隐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方解石含量95%±,白云石含量5%±。

粒度<0.005mm。

滴Hcl起泡剧烈。

石灰岩表面可见方解石脉,呈条带状分布。

成因:

化学成因(碳酸盐岩)形成。

18白云岩(碳酸盐岩类)

新鲜面:

紫红色,结晶构造,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白云石含量95%±,粒度0.25-0.05mm。

方解石含量5%±,粒度0.25-0.05mm。

滴Hcl不起泡。

成因:

化学成因(碳酸盐岩)形成。

19白云质灰岩(碳酸盐岩类)

新鲜面:

浅黄色,晶粒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白云石含量50%±,粒度0.25-0.05mm。

黄白色。

方解石含量50%±,粒度0.25-0.05mm。

成因:

化学成因(碳酸盐岩)形成。

20泥灰岩(碳酸盐岩类)

新鲜面:

紫红色,泥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方解石+白云石含量60%,泥灰岩有各种颜色(紫红色、灰绿色、黄色)等。

粘土矿物含量40%。

粒度<0.005mm。

成因:

浅海化学成因形成。

21砾屑灰岩(竹叶状灰岩)(碳酸盐岩类)

新鲜面:

深灰色,砾屑结构,块状(角砾状)构造。

碎屑成分:

砾屑呈竹叶状,含量60%,大的砾屑4cm,小的2-1mm。

竹叶周围有红色氧化圈。

因铁质发生氧化而形成。

胶结物:

含量40%±。

由泥晶方解石、亮晶方解石胶结而成。

成因:

在水流较强的环境形成。

22鲕粒灰岩(碳酸盐岩类)

新鲜面:

灰褐色,鲕粒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

石灰岩碎屑鲕粒含量55%±,粒度1.5-1mm。

胶结物:

含量45%±。

由泥晶方解石、亮晶方解石胶结而成。

成因:

在水流动荡环境形成

23燧石条带灰岩(碳酸盐岩类)

新鲜面:

深灰色,隐晶质结构,条带状构造。

矿物成分:

方解石含量<0.005mm。

滴盐酸起泡,燧石化学成分为Si质,石灰岩与燧石呈条带状相间排列。

成因:

化学成因(碳酸盐岩)形成。

24虫孔灰岩(碳酸盐岩类)

新鲜面:

深灰色,生物碎屑结构,块状结构。

矿物成分:

方解石<0.005mm在虫孔灰岩上有生物留下的孔洞

成因:

化学成因形成。

岩浆岩岩石类型

1纯橄榄岩(超基性岩类)

新鲜面:

橄榄绿色。

风化面:

灰绿色。

细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

橄榄石含量95%±。

粒度1-0.5mm。

橄榄绿色。

玻璃光泽, 无解理。

次要矿物:

辉石含量3%,粒度1-0.5mm。

灰绿色、透明-半透明,玻璃光泽。

两组柱状完全解理,解理夹近90°。

副矿物:

含量2%,磁铁矿呈铁黑色,不透明,金属光泽,强磁性。

铬铁矿呈灰黑色,不透明,半金属光泽。

弱磁性。

 

成因:

超基性岩类深成岩

2蛇纹石化橄榄岩(超基性岩类)  

新鲜面:

绿黑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橄榄石、蛇纹石。

蚀变:

橄榄石发生蛇纹石化

成因:

超基性岩类深成岩 

3辉石岩(超基性岩类)  

新鲜面:

绿黑色.  风化面:

灰黑色,全晶质粗粒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

辉石含量95%±。

粒度5-6mm。

绿黑色、两组柱状解理完全,解理夹角近90°,玻璃光泽。

次要矿物:

橄榄石含量3%,粒度5-6mm,橄榄绿色,无解理。

副矿物:

磁铁矿含量2%,铁黑色、不透明半金属光泽。

成因:

超基性深成岩

蚀变:

易发生绿泥石化、绿帘石化。

4金伯利岩(超基性岩类)

新鲜面:

黑绿色,风化面:

黄绿色。

斑状结构角砾状构造

矿物成分:

斑晶:

橄榄石30%粒度3-5mm.橄榄绿色玻璃光泽,无解理。

镁铝榴石10%。

粒度3-5mm。

半透明,玻璃光泽。

基质:

60%隐晶质结构。

成分为橄榄石、镁铝榴石、金云母。

副矿物有铬鉄矿磁鉄矿。

成因:

超基性岩类浅成岩(次火山岩)。

5辉长岩(基性岩类)

新鲜面:

暗灰色灰黑色。

中粗粒辉长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

辉石含量50%,粒度2-6mm。

黑绿色,短柱状,透明-半透明,玻璃光泽,两组柱状解理完全。

基性斜长石含量49%,粒度2-6mm,灰白色、透明,玻璃光泽。

二组柱状完全解理。

副矿物:

磁铁矿、钛铁矿含量1%。

黑色,不透明,半金属光泽。

成因:

基性岩类深成岩

6斜长岩(基性岩类)

新鲜面:

灰白色半自形粗粒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

基性斜长95%±,粒度8-5mm,灰白色,透明,玻璃光泽。

两组板块状完全解理。

次要矿物:

普通辉石5%粒度4-5mm。

黑绿色,短柱状。

透明,玻璃光泽,两组柱状完全解理。

成因:

基性岩类深成岩

蚀变:

辉石发生绿帘石化、绿泥石化。

7、玄武岩(基性岩类)

新鲜面:

黑色风化面:

灰黑色。

隐晶质结构气孔杏仁状构造

矿物成分:

普通辉石、基性斜长石、橄榄石。

成因:

基性岩类喷出岩。

8闪长岩(中性岩类)

新鲜面:

浅灰色。

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

角闪石含量45%,粒度3-1mm。

黑绿色,玻璃光泽,两组柱状完全解理。

中性斜长石50%,粒度5-1mm、灰白色,透明、玻璃光泽。

两组板块状完全解理。

次要矿物:

石英含量3%,粒度2-3mm,无透明色,玻璃光泽。

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

副矿物:

黄铁矿、磁铁矿含量2%。

成因:

中性岩类深成岩

9闪长玢岩(中性岩类)

新鲜面:

暗灰色至暗绿色。

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斑晶:

含量30%。

中性斜长石20%,粒度±5mm。

灰白色,透明、两组板状完全解理。

角闪石含量10%,粒度4-3mm。

黑绿色,玻璃光泽,两组柱状完全解理。

基质:

含量70%。

隐晶质结构。

中性斜长石、角闪石。

副矿物磁铁矿。

成因:

中性岩类浅成岩

10安山岩(中性岩类)

新鲜面:

紫红色。

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气孔杏仁构造)

矿物成分:

斑晶:

含量30%。

中性斜长石30%,粒度3-5mm灰白色,透明、玻璃光泽。

两组板块状完全解理。

基质:

含量70%,隐晶质结构。

中性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

成因:

中性岩类喷出岩。

蚀变:

斜长石发生娟云母化。

11正长岩(中性岩类)

新鲜面:

肉红色风化面:

黄灰色。

中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

正长石含量70%±,粒度4-3mm,肉红色(以风化)。

玻璃光泽,两组板状完全解理,#夹角90°。

角闪石含量20%±,粒度2-4mm。

黑绿色,玻璃光泽,两组柱状完全解理。

副矿物:

锆石、独居石1%.

成因:

中性岩类深成岩

蚀变:

正长石发生高岭土化。

12正长斑岩(中性岩类)

新鲜面:

灰绿色风化面:

灰色斑状结构块状结构

矿物成分:

斑晶:

含量为45%。

正长石含量45%±,粒度6-8mm。

肉红色玻璃光泽,两组板状完全解理,#夹90°。

基质:

含量55%,隐晶质结构。

成分为正长石、角闪石、斜长石。

成因:

中性岩类的浅成岩

13粗面岩(中性岩类)

新鲜面:

紫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斑晶:

含量40%,正长石32%,粒度5-6mm,肉红色,玻璃光泽。

两组板状完全解理,解理夹角90°。

风化后形成高岭石。

角闪石含量8%,粒度3-2mm,黑绿色,玻璃光泽,两组柱状完全解理。

基质:

60%±隐晶质结构。

成份为正长石、角闪石、中性斜长石。

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

成因:

中性岩类喷出岩

14花岗岩(酸性岩类)

新鲜面:

浅肉红色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

酸性斜长石含量30%,粒度5-6mm。

灰白色,玻璃光泽。

两组板块状完全解理。

正长石39%,粒度5-6mm。

肉红色,玻璃光泽,两组板块状完全解理。

石英含量20%,粒度5mm,无色透明,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

次要矿物:

黑云母10%,粒度4-5mm,黑色,玻璃光泽,解理面上珍珠光泽。

副矿物:

含量1%磷灰石、金红石

成因:

酸性岩类深成岩

15文象花岗岩(酸性岩类)

新鲜面:

肉红色文象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

正长石含量为60%±,粒度8-10cm。

肉红色,玻璃光泽,两组板状完全解理,解理夹角90°。

石英含量40%,粒度4-5mm。

无色透明,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

正长石与石英互相穿插形成文象结构。

成因:

酸性岩类深成岩

16花岗岩闪长岩(酸性岩类)

风化面:

褐黑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

酸性斜长40%,粒度2-4mm,灰白色,透明,玻璃光泽,两组板块状完全解理。

角闪石20%,粒度2-3mm。

黑绿色,两组柱状完全解理。

石英15%,粒度2-3mm。

无色透明,贝壳状断口,断口上油脂光泽。

钾长石15%,粒度3-4mm。

肉红色,玻璃光泽,两组板状完全解理。

次要矿物:

黑云母9%,粒度2-3mm。

黑色,解理面上珍珠光泽。

一组片状极完全解理。

副矿物:

1%磷灰石、榍石

成因:

酸性岩类深成岩。

17花岗斑岩(酸性岩类)

新鲜面:

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斑晶:

含量30%,正长石含量25%±,粒度6-12mm。

肉红色,玻璃光泽,两组板状完全解理。

解理夹角90°。

石英5%,粒度3-5mm。

无色透明,贝壳状断口,断口油脂光泽。

基质:

含量70%,隐晶质结构。

正长石、石英、黑云母、少量角闪石、酸性斜长石。

成因:

酸性岩类浅成岩

18似斑状花岗岩(酸性岩类)

新鲜面:

浅灰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斑晶:

斑晶含量25%。

正长石含量为20%,粒度4-6mm。

肉红色,玻璃光泽,两组板柱状完全解理。

解理夹角90°。

石英含量5%,3-4mm,无色透明,贝壳状断口,断口油脂光泽。

基质:

含量75%。

细粒结构。

成分为正长石、石英、酸性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

副矿物:

磷灰石榍石

成因:

酸性岩类浅成岩

19流纹岩(酸性岩类)

新鲜面:

紫红色斑状结构流纹构造

矿物成分:

斑晶:

含量15%。

石英10%,粒度0.5-1.5mm。

烟灰色,贝壳状断口,断口油脂光泽。

透长石5%,粒度1-0.5mm。

透明无色,玻璃光泽,两组板状完全解理。

基质:

含量85%,隐晶质结构。

成份为石英、透长石、钾长石、熔岩呈定向排列似流纹状。

成因:

酸性岩类喷出岩。

20珍珠岩(酸性岩类)

新鲜面:

灰绿色玻璃质结构珍珠构造

矿物成分:

玻璃质,SiO2成分急剧冷凝收缩形成珍珠状,珍珠裂纹球粒直径5-7mm。

成因:

酸性岩类玻璃质岩石

21黑曜斑岩(酸性岩类)

新鲜面:

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斑晶:

含量10%±,为石英雏晶。

粒度0.1mm。

无色透明,贝壳状断口,断口油脂光泽。

基质:

含量90%玻璃质结构。

黑色

成因:

酸性岩类玻璃质岩石

22浮岩(酸性岩类)

新鲜面:

黑色玻璃质结构气孔构造

矿物成分:

全部由火山玻璃组成,形成气孔状。

岩石比重较轻。

成因:

酸性岩类玻璃质岩石

23流纹英安岩(酸性岩类)

新鲜面:

深紫红色斑状结构流纹构造

矿物成分:

斑晶:

含量30%。

酸性斜长石12%,粒度2-6mm。

灰白色,透明,玻璃光泽,两组板状完全解理。

石英含量8%,粒度1-4mm。

无色透明,贝壳状断口,断口油脂光泽。

正长石含量10%,粒度2-6mm。

肉红色,玻璃光泽,两组板状完全解理,#夹角90°。

黑云母8%,粒度3-6mm黑色,一组片状极完全解理。

基质:

含量70%。

隐晶质-玻璃质结构。

酸性斜长石、石英、正长石,透长石、及流纹熔岩组成。

成因:

酸性岩类喷出岩

24霞石正长斑岩(碱性岩类)

新鲜面:

灰绿色风化面:

灰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斑晶:

含量30%,碱性长石中的钾长石变为透长石,含量30%,粒度6-8mm。

透明无色玻璃光泽。

两组长条板状完全解理。

基质:

含量70%,暗绿色,隐晶结构。

成分为碱性长石、霞石、透长石、碱性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

成因:

碱性岩类浅成岩

25假白榴石响岩(碱性岩类)

新鲜面:

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斑晶:

斑晶含量30%,为白榴石,粒度6-15mm四角三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

玻璃光泽,无解理。

白榴石被正长石、霞石所交代,呈肉红色。

基质:

含量70%,隐晶质结构。

成份为白榴石、霞石、透长石和碱性暗色矿物(碱性角闪石及碱性黑云母)组成。

成因:

碱性岩类喷出岩

26云煌岩(脉岩类)

新鲜面:

褐黄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斑晶:

含量30%。

金云母30%±,粒度2-4mm。

金黄色,透明,一组片状极完全解理。

基质:

含量70%,隐晶质结构。

由正长石、金云母组成。

成因:

脉岩类

蚀变:

正长石发生高岭土化。

27花岗细晶岩(脉岩类)

新鲜面:

肉红色风化面:

紫红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

正长石55%,粒度1-0.5mm。

肉红色,两组板状完全解理。

斜长石20%,粒度1—0.5mm。

灰白色,两组板状完全解理。

石英含量15%,粒度1-0.5mm。

无色透明,贝壳状断口。

次要矿物:

黑云母9%,粒度1-0.5mm。

黑色,一组片状极完全解理。

副矿物:

磁铁矿1%黑色,半金属光泽强磁性。

成因:

脉岩类

28花岗伟晶岩(脉岩类)

新鲜面:

灰白色巨粒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

石英含量65%±。

粒度8-20cm。

无色透明,贝壳状断口,断口油脂光泽。

锂云母含量35%±,粒度5-10cm。

灰绿色,一组片状极完全解理,解理面上珍珠光泽。

成因:

脉岩类

29.集块岩(火山碎屑岩)

新鲜面:

深紫色集块结构、斑杂构造。

火山碎屑物质:

岩屑含量60%。

以安山岩角砾为主。

粒度11Cm±.呈深紫色,角砾棱角显著,胶结物(填隙物):

含量40%,由更细的火山碎屑(岩屑、晶屑、玻屑)所胶结。

成因:

集块岩绕火山口分布,碎屑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磨圆分选性差。

(属岩浆岩类)

30火山角砾岩(火山碎屑岩)

新鲜色:

黄色火山角砾结构,斑杂构造。

火山碎屑物质:

含量60%±。

基性岩屑20%,粒度2-6cm,呈棱角状、次棱角状。

分选性差,粒度变化大。

火山熔岩(流纹岩)角砾含量40%,粒度2-10cm,灰白色,分选磨圆较差。

胶结物:

含量40%±。

由更细的火山碎屑、火山灰所胶结。

成因:

火山角砾岩分布在火山口稍远的地方,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分选较差(属岩浆岩类)。

31凝灰岩(火山碎屑岩)

新鲜面:

灰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斑杂构造)。

火山碎屑物质:

含量80%±。

矿屑石英含量5%,粒度2-1mm,烟灰色。

岩屑灰黑色,含量5%±。

凝灰岩碎屑70%,灰白色粒度<2mm,多孔、疏松有粗造感。

胶结物:

含量20%,由火山灰、火山尘所胶结。

成因:

分布在火山口较远的地方,(属岩浆岩类)

变质岩岩石类型

1大理岩(接触变质岩类)

原岩由碳酸岩受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新鲜面:

白色。

风化面:

浅褐色。

粗粒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以方解石为主,含量98%,粒度3mm±。

白色,三组菱面体解理完全,加盐酸起泡。

其次含有白云石,含量2%,粒度3mm±。

成因:

接触变质岩类。

2石英岩(接触变质岩类)

原岩由石英砂岩受热变质作用形成。

新鲜面:

白色或灰白色。

变余砂状或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以石英为主,含量95%,粒度0.1-1mm。

无色透明,贝壳状断口。

其次为长石,含量5%,粒度0.1-1mm。

灰白色,透明。

成因:

接触变质岩类

3红柱石角岩(接触变质岩类)

原岩由泥质成分受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新鲜面:

灰色斑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变斑晶:

红柱石含量40%,粒度2-3mm。

土黄色,柱状、放射状,似菊花。

变基质:

含量60%、角岩结构。

黑色,为碳质成分。

成因:

接触变质岩类

4堇青石角岩(接触变质岩类)

原岩由泥质成分受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新鲜面:

黑色斑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变斑晶:

堇青石含量40%、粒度1mm±。

黑色,(常呈六连晶)。

变基质:

60%碳质,具角岩结构。

成因:

接触变质岩类

5石榴石阳起石(绿帘石)矽卡岩(接触交代变质岩类)

原岩由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

新鲜面:

褐绿色不等粒纤维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以石榴石为主,含量40%,粒度10-6mm。

红褐色,菱形十二面体,比重大。

阳起石含量25%,粒度4-8mm。

深绿色,集合体呈放射状。

其次含有绿帘石,含量35%,粒度4-8mm,深绿色。

绿帘石发生绿泥石化。

成因:

接触交代变质岩类。

6蛇纹岩(气成热液变质岩类)

原岩由超基性橄榄岩经气成热液蚀变作用形成。

新鲜面:

绿黑色纤维状或鳞片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以蛇纹石为主,含量90%,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