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9613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docx

黄县的名小吃看了都流口水啊

黄县小吃

花椒酱

用鲜花椒、五花肉、面酱、黄瓜(黄瓜是配菜,可以不放也可以放别的,不放的话口味会差一些)。

花椒捣碎(不必捣得太碎)、肉切丁,黄瓜等配菜切丁;放比平时炒菜多一些的花生油,油热后,如果有辣椒等能爆出味道的菜就先炒这些,没有的话先下肉,肉全面变色了之后放其他菜,翻炒,放入捣碎的花椒和酱,加水,先大火烧沸,再小火收汁。

汁变稠了就可以出锅了,出锅前根据自己的口加调味料调味。

吃法:

就着花椒酱吃馒头,用花椒酱扮过水面,嘴馋的话当零食吃也行啊。

小时候第一次吃的时候一听花椒俩字就够了,后来出于好奇吃了一口,马上就上瘾了。

现在听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说“不喜欢花椒,不喜欢那种味道,花椒酱没吃过但是估摸着我也不可能喜欢的”我就想笑。

哪天你真吃到花椒酱的时候恐怕就说不出这样的话了。

==========================

家乡的小吃-------面鱼儿

先打酵子:

过去用老面,现在只能用酵母了。

即用较多的温水加入半袋酵母,加入较少的面(差不多像打浆糊的稠度),盖上盖子,大约1-2小时,依发起来了为准。

(但发的太大了,面鱼吃起来不筋道,反倒吃油太多,不利健康)。

备有少量苏打水,具体放多少苏打自己慢慢实践吧。

将苏打水加入到酵子里,和匀后,开始加入面粉。

基本和成和炸油条的面差不多。

即面从盆里抻起来不易断裂为准,放在一边醒上10-20分钟左右。

就可以炸了。

-----------------------

好像跟北京的炸油饼儿是一回事。

-----------------------

家乡的小吃-------酱油菜

小时候用土法作酱油,酱油菜是副产品。

弄一大盆,吃好长时间,内容也很丰富,有白菜、香菜、花生、黄豆、萝卜等。

后来不作酱油了,专为制作酱油菜,当咸菜吃,具有特出的风味。

现在想起来,不知那种作酱油法除了以上原料以外,还需要些什么,如果能够搞到,自己制作酱油,省得担心买到勾兑酱油、毛发酱油(令人毛骨悚然),倒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

这个应该是正八经的黄县小吃,小时候经常吃,现在可能因为忙,家里也不做了。

-----------------------

家乡的小吃-------糖瓜叠糖

糖瓜叠糖。

此物我原是没听说过,最近的《龙口报》上有一篇怀旧文章提到,回家请教老人,方知是用祭灶的糖瓜重新融化,加炒面做成。

另外老人还提到旧时年根下有芝麻糖会,四乡的糖瓜做坊咸与赛会,极尽各种奇技淫巧,所制糖瓜大者粗如儿臂,可饱一壮汉。

-----------------------

没听说过

-----------------------

家乡的小吃-------焦饼ge

焦饼ge。

用黍米面加糖和水和面擀薄,撤芝麻烙成。

此物我只在儿时回老家给邻居拜年时吃过一次,香甜且酥,入口即化,食之不足,中午回家吃饭时故意吃少且很夸张地宣布吃饱了以引起大人的注意,问及,说如有焦饼ge我便能再吃十张。

-----------------------

估计是周村烧饼,好像不能算黄县小吃

-----------------------

家乡的小吃-------粉丝

粉丝。

主要用于吃火锅、凉拌菜和做点心,旧时算高档食品,普通百姓吃粉条,原料是地瓜的,比粉丝粗,还有一种扁的,叫宽粉。

现在的粉丝纯用绿豆的不多了,原料混豌豆还算好的,次的用地瓜粉,用玉米淀粉的最次。

-----------------------

龙口粉丝都听说过吧,虽然真正的龙口粉丝是招远制造的,但是龙口也不是没有做粉丝的,两个地方粉丝的做法都是一样的

-----------------------

家乡的小吃-------盒粉

盒粉。

粉浆加适量明矾和食盐,直接倒在开水里煮沸,注入一木盒模子里冷却,盖上清水浸湿的白布,切成方块沿街叫卖,吃法是切成拇指大小的块,加菲菜末、虾皮,用食醋和芥茉凉拌--加热就化了。

谚云“醋酸芥茉辣,虾米一大把”,就指吃拌盒粉。

####夏季县城的大多饭店都可点这一道菜,沿街叫卖的也不少。

与盒粉相似的另一种吃法叫“hemengudou”,“蝌蚪”的意思,我也不知是哪几个字。

用大孔漏勺漏粉,手上加巧劲,粉浆不连续地漏下,以大水滴状落入沸水,保持形状在水中烫熟,象一群上下翻滚小蝌蚪,冷水中过一下,带着红的辣椒、绿的韭菜和黄的芥茉调好了卖,芝麻油和芥茉的香气远溢。

hemigodu几乎绝迹了,我长这么大也只吃过两次,第一次是8,9岁时和姥姥上集见着了,买了一碗吃不够再吃一碗,第三碗没吃着,姥姥说吃多了肚痛,不让了,虽然在老人家心目中那是下饭的东西,这么吃了未免奢侈,吃多了肚痛倒是实情,姥姥爱我多过惜钱,若非如此非让我吃个够不可,若说吃饱,8,9岁的孩子两碗已经饱了;第二次是前几年在一个大饭店里上了一客,怎么也不是小时候吃的感觉了。

-----------------------

烟台这儿在铁板上烙盒粉,扮上老醋之类的,也蛮好吃的。

不过还是蒜泥(现在有用芥末的)米醋黄瓜丝扮盒粉块比较好吃

-----------------------

家乡的小吃-------粉皮

粉皮。

制时用铝制旋子,浅边平底,抹少许食油,加点粉浆在开水中淖,少倾烫熟,揭下来就是一张粉皮,称之lin粉皮。

吃法有二,胶东常见的是“炒肉拉皮”,百姓家就是切宽条,加菲菜肉丝或黄瓜丝炒肉丝用辣椒油拌了,若在饭店,配料另加水发木耳或海参(取其黑)、胡萝卜丝或笋丝(取其黄)、黄瓜丝或香椿芽(取其绿),一大团油炸辣椒红红地盖在上头,上了桌由食客自拌;另一种吃法是晒干贮存,用时炖排骨或鸡,多见于潍坊以西,如济南。

####农贸市场上常年有lin好的卖,县城东市场有一老汉卖粉皮吆喝“你不买来我不卖,咱俩都没下酒菜”,平常多数饭店也能点,目前最正宗的为北马继小食堂所制,其店在县城有两个分号,一在教育局对面,一在柳茑大街自来水公司旁。

-----------------------

这个好像也算不上地方特色,在家的时候也经常吃,小时候我还试着自己做了一次

-----------------------

家乡的小吃-------油粉饭

油粉饭。

油粉之油非指食油,“液状的粉”之意。

推粉时,上清液和淀粉之间有一层粘稠流质,久不沉降,强入粉砣则影响粉丝的品质,粉坊人家觉得弃之可惜,就设法让人吃了它(实际上里面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和发酵时产生的乳酸,营养很好),做法通常是加绿豆芽、肉丁、油炸豆腐丁、水发黄豆粒、花生米,加盐熬小米粥,鲜咸口,有一点点古怪的酸。

####县城有几家饭店常年提供:

一是农资餐厅,在五中对门,二是五味粥,在教育局对门,龙口海滨路也有分店,这几家店所用油粉我知道系专为油粉饭所制,绿豆原料;还有农家饭,在北巷小区家电一条街上。

准备工作:

1.购得或制得油粉。

2.黄豆和花生米泡发一下。

3.瘦肉切丁。

4.豆芽和菠菜洗净,菠菜棵大的话改一下刀。

5.豆腐切丁,下油锅炸出黄ge,控油备用。

6.小米淘洗干净。

下锅:

1.葱姜炝锅,下肉丁和豆芽炒片刻。

2.加油粉少许,下黄豆籽、花生米、油豆腐、小米开熬,至花生米等酥烂,此步重要,据正宗油粉饭大厨讲,油粉不禁熬,时间长了不鲜,注意加油粉的量要适当,少了容易糊锅,多了就失去意义了。

3.加入剩余的油粉和菠菜烧开,调咸口,如果稀稠合适停火,否则用打桨糊的方法沟一点面粉,淋香油就可以出锅了。

土法制油粉:

1.绿豆淘净,泡一泡。

2.用制豆汁的法子制出浆。

此步全自动的九阳豆浆机不能用,粉浆要生的。

3.放大盆里静置一两天,让它发一发。

4.上清液和中层白色的那些大概就是油粉了,要是酸了就给你家的旺财吧。

底下的别浪费,那可是正宗的绿豆粉,拿来lin粉皮吧。

-----------------------

这个实际上应该算招远的小吃吧,招远做粉丝的比较多,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东西就是以前一个招远的朋友告诉我的。

-----------------------

家乡的小吃-------黄县肉盒

黄县肉盒。

先是在史志上看到,后来在一个小饭铺里见过,欣然买了回家一吃,炸包子而已,心下很不以为然,偶然和我一位前辈提起,方知肉盒已经失传多时。

学白案时师从建国前后县城里最有名的肉盒师傅,据他讲,正宗肉盒馅倒没有什么,绝的是皮,系酥皮烙熟的,否则就是包子了,还称什么肉盒,烙时要煎其底面和侧面(否则就是水煎包了),中间要不断用手翻,通过手感受其软硬和受热程度,实现馅多汁皮不“弄”还酥,所以肉盒师傅的手指尖大都慢性烫伤而丧失知觉。

堂舅还讲过他师傅解放前的一则轶闻,说师傅的肉盒很出名,每天一出摊很快就卖完了,买主多是主顾,与他很熟,买时多与他闲聊几句,有一次师傅突发奇想,遍问买主给谁吃,结果有的说买了给孩子解馋,有的说买了回家讨好媳妇,直到卖完了也没有买给父母的,第二天,老人预留一大包肉盒,摆在那儿谁问也不卖,还真让他等到一位孝子买给父母,师傅包好肉盒奉送,分文不取。

-----------------------

这个只在报纸、电视上看见过,没吃过,估计油挺大的,不知道跟炸饺子有什么区别

-----------------------

家乡的小吃-------肴

肴。

真服了黄县先人,能把头蹄下水在老汤里煮出这样的美味,蘸了蒜泥直接吃也行,凉拌黄瓜、菠菜(加粉丝)、白菜心(加粉丝)也行,要是蹄、肚、大肠还能炒青椒,俺奶奶介绍过过一味“佛手肚”,系用熟肚切成方条,再切缝夹馅,蒸成扣碗,系先曾祖最爱的一道菜。

其他地方也有卤味,种类也多,不过怎么也不如黄县的肴好味,只是大学食堂里吃过兰花豆腐干,大概属于扬州菜吧,至今回未不已,不知何时有机会再吃到。

-----------------------

这个东西应该是不是黄县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肴一般常卖的有猪头肉,猪耳朵,猪鼻子,小肠儿等等。

我最喜欢猪头肉(全是肥肉),猪头肉切成片放碗里,倒上酱油,蒸馒头时放大锅里蒸,那个香啊....

猪耳朵和拍的黄瓜扮上蒜泥米醋也挺好吃的,很爽口。

-----------------------

家乡的小吃-------鲅鱼饺子

备料:

1、新鲜或冻鲅鱼2斤;

2、精选肥膘肉0.5斤(平常买肉回家后从肉上剔下来的肥肉,可不要扔了);

3、韭菜1斤;

4、啤酒250ml(约半瓶)或者用等量自来水一碗;

5、花生油适量;

6、生姜1块、白糖1勺、精盐、味精适量。

做法:

1、鲅鱼去皮、去刺,只取鱼肉,和着肥肉剁成肉糜;

2、韭菜、生姜切细,(一定别忘记放生姜,去腥);

3、拌馅:

将肉糜和韭菜、姜末加适量花生油(平常包其他馅的用量)拌一下,再加糖、盐、味精拌一下,最后边拌边将啤酒或等量的水加入拌匀(一定要加啤酒或水,不然饺子馅就像吃豆腐渣了);

4、剩下的事情和包其他馅的饺子一样了。

-----------------------

好像吃过,不过我一不喜欢吃鱼二不喜欢吃饺子,所以没什么印象

-----------------------

家乡的小吃-------海锥儿,海菠萝,辣肉

海锥儿。

用钥匙的圆孔掰去尾部,用嘴一吸肉就到口了,虽小却鲜美无比。

幼时俺和弟妹们还“发明”了一种在冬日里吃海锥儿不用掰也不用吸的法门,就是把它们放到火炉盖儿上be,不一会儿“砰”地一响,海锥儿肉就自己蹦出来,巧的时候只弹出一个尖儿,可以用手拉出肉来,大半都不知飞到那里去了。

前几年有从外地进的大海锥儿,寸半多长,味道却不如黄县的海锥儿,逐渐不卖了。

海菠萝。

种类较多,用针或牙签挑来吃,大都比海锥儿的肉多。

有些种类的海菠萝腹足上的厣是石灰质的,吃完了海菠萝肉孩子们往往爱把它贴在脸上扮痣。

近几年新出了一种浅黄褐色外形像海螺的,名“海瓜子”,熟了后肉在壳外露一点儿,大都不用挑,用手能拉出肉来。

辣肉。

个头较大,味有一点儿古怪的辣,挑着吃时一般不容易把肉都拉出来。

蛏。

因外形像人的指甲,又称“海指甲”,与前面的几种不同,它是双壳纲的,在沙里生活,赶小海是捡不着的,过去要初一十五逢天文大潮,如果风向合适,潮水退得远,海边人称“大靠”时才能挖到,煮熟了扎成一把一把的卖,不如海锥儿和海菠萝常见。

这几种小吃现时也有,串乡卖的却少,价钱也贵多了,县城中医院西有一个摊,常年卖。

-----------------------

一般人吃海锥儿的时候都会吃得腮帮子疼(一直吸啊,累啊),舌头都没感觉了(咸味加上做海锥儿的香料弄得)

海菠萝小时候也经常吃,感觉味道没有海锥儿好吃,有时候还有苦味,不过肉稍微大一些,吃着比较过瘾。

辣肉和海指甲,没吃过。

-----------------------

家乡的小吃-------北马火烧

北马火烧。

话说黄县以北马镇为中心有数以十万亩优质丰产田,老黄县人谓之“麦子窝”以赞其小麦高产,其乡老辈上吃到面食的机会就比其他地方为多,做面食的技巧也比较高,最有名的当属杠子头火烧。

其特点是面硬(往发面里炝大量干面粉),徒手操作大是不易,须用一根擀面杖似的杠子,一端固定在墙上,利用杠杆原理将身体的重量加倍来揉面。

杠压的技术也应用在做馒头中,主要是做过年大饽饽,平日里倒少见。

新出炉的北马火烧香甜无比,吃起来连“就头”都不用,若是烩了吃就更好了。

现在北马街上还有数家火烧作坊做杠子头火烧,只是舍弃杠子,机械化了,最有名气的一家每天加工数以百公斤的面粉,大都是主顾或慕名而来的买家,火烧往往出炉即售磬。

-----------------------

要是不知道北马火烧,这人八成就不是黄县人。

-----------------------

家乡的小吃-------石良拉面

石良拉面。

我老贴中曾提过石良是黄县旧治之所,其乡淳朴好客,饷宴往往要吃一下午,客人进门先打鸡蛋水,也就是荷包蛋,午饭时先上面条--这是宴席的开始--然后上菜哈酒,延续到晚饭时分上饺子才结束。

小型的家宴面条可以擀,若是娶亲、上梁就要拉面了,老黄县人称之“摔面”,高明的拉面师傅手下面条不仅可粗可细,还能圆能扁。

拉面并非人人能为,一个村里大都有若干名技术娴熟的拉面师傅,邻居家有客时好去帮忙,开放后就有头脑活络的在城里开店,所以黄城的拉面馆多以“金家”、“老金”、“大金”为名,以示是石良拉面最有名气的大金家或小金家正宗师傅掌厨,风靡全国的兰州牛肉拉面在黄县反无市场。

最正宗的石良拉面在302国道黄城集村旁,县城里则以绛水河畔一中路口西的那家“老金”最为有名,其店殊不雅洁,也往往有食客跑好几里地去吃。

-----------------------

这种拉面可是黄县独一份,只有黄县地儿才能吃得到(说得太满了,心里有点慌,不过就算外地有这种面馆也是黄县人开的),黄县这你几乎看不到兰州拉面、回族拉面一类的面馆,黄县的拉面无论从味道、口感都是那两种拉面没法比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啊!

以前还不知道这种拉面是石良的,光知道东河沿老金拉面馆。

-----------------------

家乡的小吃-------土城子羊汤

土城子羊汤。

土城子其地在龙口镇的最南与海岱交界处,206国道和302省道交汇,往南通招远,交通发达,四乡过客往往在那里打尖,其地羊汤最为有名,羊是店家自屠,有羊杂汤、羊肉汤、羊盆多种吃法,均用骨架熬成的老汤。

在县城里也能吃到,打的时只要告诉司机“土城子羊汤”就能把你拉到。

-----------------------

土城羊汤,土城羊盆,我在烟台这喝羊汤,没滋味,问老板冬天做不做羊盆,老板问,什么羊盆?

你说的是黄县羊盆吧?

老板说的黄县羊盆其实就是土城羊盆。

羊汤羊盆喝起来就是一种享受,拿郭德纲的话来讲,这边喝着,这边剪你的耳朵你都不心疼(烟台这的大部分羊肉馆跟黄县比起来差远了)

-----------------------

家乡的小吃-------北山淡水鱼

北山淡水鱼。

黄县人传统上不大吃淡水鱼,嫌其“土腥气”,“战山河”的年代很修了几个大水库,便有了青草鲢鳙,便开始想法子吃它。

北山淡水鱼店原在姜丽荣教授老家左近--不知那地方是不是叫北山--,俺只去吃过一次,系用8,9斤甚至10数斤的大鱼,秘加数味香料和中药煨制,很香稍嫌腻。

现在店子迁到了县城,饭是常去吃了,只是再未点过淡水鱼,不知现在做还是不做。

屺姆岛鲈鱼与北山淡水鱼有同工之妙,是大条鲈鱼炖的,却须跑到岛上去吃,从县城过去有6,70里地。

-----------------------

这个没吃过,也不怎么喜欢吃鱼,对我没多大吸引力。

-----------------------

家乡的小吃-------巧饽饽

巧饽饽。

农历七月七,用和了油和糖的发面,在小小的模子里“磕”出小面饼,烙熟,串成串,最底下是双鱼形状的巧饽饽或花红果儿,挂在脖子上,掳一个吃一个。

吃不完的,挂在门框上风干了,正月初一油炸了吃,谓能“碰巧儿”,比如,你赶某个航班迟到了10分钟,碰巧儿那个航班也晚起飞15分钟云。

-----------------------

巧饽饽,现在很少见了,小时候7月7的时候妈妈会做这么几串,我和几个邻里的小孩一人一串儿,挂脖子上,嘴馋了咬下一个嚼(我们家邻里关系很好,一般是今年这家给这些孩子做巧饽饽,明年那家给这些孩子做巧饽饽)

-----------------------

家乡的小吃-------烩火烧

可调多种口味,以海鲜风味为例。

1.火烧改刀成棋子块。

(若找不到杠子头火烧得加一步:

火烧块沾鸡蛋液在油里过一下防止烩出的火烧“弄”。

俺曾在个三星的店里自备北马火烧让厨房给烩,大厨照此走了一遍油却是蛇足,正宗的北马火烧是不会“弄”的。

2.能下海杂拌汤的各种海味,包括海米、虾肉、扇贝丁、海蛎子肉、海兔都能用,若用乌鱼或鱿鱼随便改一下刀,配菜黄瓜、胡萝卜改刀为片,黑木耳发好洗净。

3.起油锅,蒜片和米醋炝锅,加胡萝卜和木耳稍翻炒,添汤烧开,下备好的海鲜和黄瓜焯熟,用漏勺把所有的固形物都捞出。

4.文火把汤再烧开,撇去浮沫,找口,加胡椒粉,勾薄芡(比吃面的卤薄),加火烧稍煮一会儿入味,淋明油出锅即可。

若吃猪肉风味的可用肴,炝锅改用葱姜米和酱油,不用捞肉来勾芡因为肴不怕火大了“老”,这样可比老北京名吃“卤煮火烧”。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卤煮火烧是80多年前山东传过去的,没准就是北马人干的呢。

-----------------------

因为吃得次数少,所以印象不深了,倒是对“卤煮火烧”有点印象,去年有一次从家到烟台走得有点晚,到了烟台天就黑了,下车找了个卤煮火烧店,这个店好像就是主打卤煮火烧的,吃起来也没什么,还不如家里的那种吃法好吃呢。

现在想想,这属于出口转内销啊^_^传出去的东西又传回来难免变了味儿。

-----------------------

家乡的小吃-------瓤儿饼

瓤儿饼。

烫面加油烙成,多层。

在过去是俺教书先生辈的标准工作餐,谚云“瓤儿饼炒鸡蛋,先生吃学生看”。

个人印象中舅奶最擅此功,据说绝招是半烫面半冷水面,突出揉面功夫,出锅后用刀切开,白气散处现出层来,分外诱人,我大伯少小离家老大回,到舅奶家只点此物,外加下面提到的小辣菜。

外地也有葱油饼、家常饼等,俺也在多个星级酒店吃过,终不及家里老人所做。

若要自己做记得一定要用猪油,用植物油不易分层

-----------------------

这个瓤儿饼难不成说的是千层饼?

要是千层饼的话我就有印象了,小时候妈妈经常做给我吃,一层一层,很薄,半透明,虽然薄但是不碎,一层一层的能很完整的剥开。

这也是外面买不到的一种小吃。

-----------------------

家乡的小吃-------糗

大家在家里时都“哈过qiao”吧?

就是麦子炒熟了粉碎,用井mu凉水冲了喝的。

qiao是哪个字呢?

是糗(音qiu)!

!

在中国,用发酵的方法做馒头起源较晚,面包则从开始就是舶来品,会做馒头之前小麦都是炒熟了吃的,吃法以糗为主。

在军队,伙头军给战士们准备的三餐统称为“糗粮”,史书和历史小说中很常用。

糗这种吃法除了黄县,我只知道藏粑与之类似,并在大学期间吃过(藏族同学从家里带来的),他们用的原料是青稞(是小麦的近亲植物,耐寒,因此可以生长在高原地区),也是炒熟了粉碎,用酥油茶拌和,在一个很小的碗里捏成比拇指稍粗的条再填到嘴里,是当主食来吃的。

顺带说一句,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糗比面粉营养价值高,因为在麦粒的种皮和胚乳之间有一个结构叫糊粉层,蛋白质和维生素主要分布在这里,推磨时可都到了麸子里啦,而糗在推磨时可是一锣到底的。

-----------------------

这个东西小时候吃过,很好吃,不过不能吃多了,吃多了有点腻。

-----------------------

家乡的小吃-------小辣菜

小辣菜。

把球茎甘蓝(就是黄县人所称的“疙瘩”)用特制的ca子打成细丝,混一点萝卜丝放到密封的容器里“发”几天就得,吃时挑一点儿加醋和香油,特别“冲”。

事实上在“发”过程中是球茎甘蓝的活细胞启动“愈伤作用”产生了芥茉油。

早年的黄县民俗年初一拜年要“哈”酒的,小辣菜和黄豆芽几乎是家家都备的标准菜。

-----------------------

这个没吃过

-----------------------

家乡的小吃-------椿芽

椿芽。

早春采下楝科植物香椿的嫩叶,择洗干净后加点细盐揉一会儿,盖起来“发”一会儿就得。

在过去没有冷藏条件时,往往加很多盐,可以保存经年,颜色都发黑了,现在揉好的椿芽可放到冰柜里。

椿芽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拌黑粉、炖鱼,最经典的吃法当属剁细了,和葱菜(就是切细的大葱加酱油)一起吃爆锅面。

俺不知道椿芽在其他地方普及的程度,反正直到现在给东北亲戚寄椿芽还是黄县人常做的事。

下面再介绍三种椿芽的吃法。

(1)香椿鱼。

将发好的椿芽扑上干面粉,直接下油锅炸酥即可。

做时注意要把香椿打扑打扑,让叶片舒展开。

俺曾经在黄县的一个饭店里吃过挂湿糊炸的,也是炸酥了,油而不腻,心中是暗暗叫绝,不知诀窍。

(2)香椿丸子。

此系先祖母亲授,是黄县老家的正宗做法,关键是外挂糊,椿芽的香气无损。

取五花肉剁茸,与香椿末、葱花拌均,比例以咸淡口合适为宜,挤成丸子备用。

糊只用鸡蛋和面粉,和匀,稠度与打米汤差不多,挂在丸子外面下油锅炸熟即可。

(3)香椿蛋饺。

此饺要在热锅里包,是俺根据江南的蛋饺搞的“创新”,敢说没有其他人做过,卖弄如下。

馅与前面的丸子相同或根据口味改良,皮只用鸡蛋液,将尖底锅在微火上烧热了,用干净的纱布醮点油在锅底抹一下,放一点儿蛋液摊成蛋饼,待下面熟上面还粘乎乎时放上馅,用蛋皮包好,另一面稍煎,成形就取出做下一个,都做完了的蛋饺或蒸或炸或煮,搞熟就得。

家乡的小吃-------咸菜

咸菜。

前几年黄县“过日子”的人家都有一口大咸菜缸,每年秋加大碴盐以及做酱油时剩下的酱油麸子,腌的“疙瘩”、大萝卜和芥菜樱子,顶全家人大半年的“就头”。

多数人家吃咸菜捞出来洗洗切切加点香油味精葱丝拌拌,也有切好了加花生油放“得禄碗”里(吃惊么,据考证那种碗就是这么叫的,此是题外话)熥熟了吃的,据说用“得禄碗”熥的,其味自好。

说几种特殊吃法。

(1)红咸菜。

此法较普遍。

春景天里,勤快的主妇往往把多余的除年咸疙瘩捞出来,反正两面切花刀(像南方的拉花萝卜)或ca成粗丝晒干,收起来保存很长时间。

吃时也是加花生油“得禄碗”熥,前些年家母和外母每年都晒,一包一包地送给我们几个成家的子女,特别是在外地工作的女儿们。

现在黄县很多饭店也提供红咸菜,称“大肉咸菜”。

(2)鸡瓜齑。

此物不知别家做不做,其实就是鸡丁炒咸疙瘩丁,但要用鸡油(杀鸡时从鸡肚里能掏出不少水油,稍炼就得)炒,并放很多香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