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0172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docx

化工原理下册单项复习题

化工原理(下)题库

(1)

一、判断题

1、进行蒸馏分离,混合溶液中易挥发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较液相中低。

(×)

2、回流液的作用,是使蒸汽部分冷凝的冷却剂,并使精馏稳定进行。

(×)

3、通过提馏段物料衡算得出的操作线方程是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

4、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其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5、吸收过程的总阻力等于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之差。

(×)

6、进行蒸馏分离,混合溶液中难挥发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较液相中高。

(○)

7、精馏塔釜的作用,是向最下面一块塔板供应蒸汽。

(×)

8、吸收是化工单元操作的传热过程。

(×)

9、催化剂可以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

(○)

10、填料是填料塔的核心,气、液两相在填料的表面上传热和传质。

(○)

11、吸收塔内物质传递的主要方式为分子扩散。

(×)

12、吸收过程的推动力是浓度差或分压差。

(○)

13、蒸发与蒸馏是同一种概念。

(×)

14、精馏(或蒸馏)的基本原理为:

易挥发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大于它在液相中的含量。

(○)                        

15、普通精馏操作可分离所有的液体混合物。

(×)

16、吸收剂入塔温度越低,吸收推动力就越大。

(○)

17、全回流时,精馏所用理论板层数最多。

(×)

18、在吸收操作中,影响工艺的经济性的指标是吸收气液比。

(○)

19、化工单元操作是一种物理操作,只改变物料的性能,而不改变其化学性质。

(○)

20、精馏是一种既符合传质规律,又符合传热规律的单元操作。

(○)

21、吸收过程进行的速率总是与过程的推动力成正比,与过程阻力成反比。

(○)

22、蒸馏是分离均相液的一种单元操作。

(○)

23、精馏操作线方程是指相邻两块塔板之间蒸气组成与液体组成之间的关系。

(○)

24、气相混合物中某一组分的摩尔分数等与压力分数等于体积分数。

(○)

25、气体的溶解度与气体的性质有关,与浓度、压力关系不大。

(×)

26、对同一种气体,温度越高,气体分压越大,则气体溶解度越大。

(×)

27、温度升高时,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降低,享利系数增大。

(○)

28、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气液混合物。

(×)

29、简单蒸馏属于间歇性操作(○)

30、精馏塔的进料板属于精馏段(×)

31、饱和蒸汽进料的进料线是一条与x轴垂直的直线(○)

32、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大小与物系的温度和压强无关。

(×)

33、浮阀塔板的特点是造价较高,操作弹性小,传质性差。

(×)

34、液泛不能通过压强降来判断。

(×)

35、筛板精馏塔的操作弹性大于泡罩精馏塔的操作弹性。

(×)

36、精馏过程中,平衡线随回流比的改变而改变。

(×)

37、决定精馏塔分离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相对挥发度、理论塔板数、回流比。

(○)

38、精馏塔的温度随易挥发组分浓度增大而降低。

(○)

39、蒸馏的原理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溶解度的不同来分离各组分的。

(×)

40、在蒸馏中,回流比的作用是维持蒸馏塔的正常操作,提高蒸馏效果。

(○)

41、蒸馏塔发生液泛现象可能是由于气相速度过大,也可能是液相速度过大。

(○)

42、蒸馏塔总是塔顶作为产品,塔底作为残液排放。

(×)

43、浮阀塔板结构简单,造价也不高,操作弹性大,是一种优良的塔板。

(○)

44、精馏操作的回流比减小至最小回流时,所需理论板数为最小。

(×)

45、用来表达蒸馏平衡关系的定律叫亨利定律。

(×)

46、气液相回流是精馏稳定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

47、精馏是传热和传质同时发生的单元操作过程。

(○)

48、正常操作的精馏塔从上到下,液体中轻相组分的浓度逐渐增大。

(×)

49、精馏操作中,回流比越大越好。

(×)

50、灵敏板温度上升,塔顶产品浓度将提高。

(×)

51、填料塔由液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溢流装置和填料支承板等若干部分构成。

(×)

52、吸收进行的依据是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同。

(×)

53、温度与压力升高有利于解析的进行。

(×)

54、吸收操作,操作线必位于平衡线下方。

(×)

55、在吸收过程中不能被溶解的气体组分叫惰性气体。

(○)

56、吸收是化工单元操作的传热过程。

(×)

57、催化剂可以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

(○)

58、填料是填料塔的核心,气液两相在填料的表面上传热和传质。

(○)

59、吸收塔内物质传递的主要方式为分子扩散。

(×)

60、吸收过程的推动力是浓度差或分压差。

(○)

61、蒸发与蒸馏是同一种概念。

(×)

62、精馏(或蒸馏)的基本原理为:

易挥发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大于它在液相中的含量。

                       (○)                        

63、普通精馏操作可分离所有的液体混合物。

(×)

64、吸收剂入塔温度越低,吸收推动力就越大。

(○)

65、全回流时,精馏所用理论板层数最多。

(×)

66、在吸收操作中,影响工艺的经济性的指标是吸收气液比。

(○)

67、不同生产过程中的同一种化工单元操作,它们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相同,所使用设备结构相似。

(○)

68、蒸馏与蒸发都是将混合液加热沸腾使之部分汽化,因此这二种操作原理是一致的。

(×)

69、普通精馏操作可分离所有的液体混合物(×)

70、评价塔板结构时,塔板效率越高,塔板压降越低,则该种结构越好。

(○)

71、通过简单蒸馏可以得到接近纯部分。

(×)

72、浮阀塔板结构简单,造价也不高,操作弹性大,是一种优良的塔板。

(○)

73、精馏操作的回流比减小至最小回流时,所需理论板数为最小。

(×)

74、在产品浓度要求一定的情况下,进料温度越低,精馏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就越少。

(○)

75、精馏塔的总板效率就是各单板效率的平均值。

(×)

76、精馏塔中温度最高处在塔顶。

(×)

77、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的变化将引起操作线与q线的变化。

(○)

78、精馏过程塔顶产品流量总是小于塔釜产品流量。

(×)

79、填料乱堆安装时,首先应在填料塔内注满水。

(○)

80、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气液混合物。

(×)

81、根据双膜理论,吸收过程的全部阻力集中在液膜。

(×)

82、吸收操作时增大液气比总是有利于吸收操作的。

(×)

83、在选择吸收塔用的填料时,应选表面积大的,空隙率大的和填料因子大的填料才好。

(×)

84、难溶的气体,吸收阻力主要集中在气膜上。

(×)

85、气阻淹塔的原因是由于上升气体流量太小引起的。

干燥操作的目的是将物料中的含水量降至规定的指标以上。

86、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其吸收速率属于气膜控制。

(○)

87、吸收操作线方程是由物料衡算得出的,因而它与吸收相平衡、吸收温度、两相接触状况、塔的结构等都没有关系。

(○)

88、回流是精馏稳定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

89、连续精馏停车时,先停再沸器,后停进料。

(×)

90、精馏塔板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支承液体。

(×)

91、筛板塔板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分离效率较泡罩低,因此已逐步淘汰。

(×)

92、在二元溶液的x-y图中,平衡线与对角线的距离越远,则该容易就越易分离。

(○)

93、已知某精馏塔操作时的进料线(q线)方程为:

y=0.6,则该塔的进料热状况为饱和液体进料。

(×)

94、操作弹性大、阻力小是填料塔和湍球塔共同的优点(×)

95、吸收操作中吸收剂用量越多越有利。

(×)

96、吸收既可以用板式塔,也可以用填料塔。

(○)

97、若相对湿度为零,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为零。

(○)

98、干燥过程既是传热过程又是传质过程。

(○)

99、若以湿空气作为干燥介质,由于夏季的气温高,则湿空气用量就少。

(×)

100、干燥操作的目的是将物料中的含水量降至规定的指标以上。

(×)

101、 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相差越大,说明该空气偏移饱和程度就越大。

(○)

102、在吸收操作中,只有气液两相处于不平衡状态时,才能进行吸收。

(×)

103、吸收操作时,增大吸收剂的用量总是有利于吸收操作的。

(×)

104、吸收塔的吸收速率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增大。

(×)

105、筛孔塔板易于制造,易于大型化,压降小,生产能力高,操作弹性大,是一种优良的塔板。

(×)

106、理想的进料板位置是其气体和液体的组成与进料的气体和液体组成最接近。

(○)

107、精馏塔的操作弹性越大,说明保证该塔正常操作的范围越大,操作越稳定。

(○)

108、连续精馏预进料时,先打开放空阀,充氮置换系统中的空气,以防在进料时出现事故。

(○)

109、筛板塔板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分离效率较泡罩低,因此已逐步淘汰。

(×)

110、吸收塔在停车时,先卸压至常压后方可停止吸收剂。

(×)

二、填空题

1、对于一个普通的精馏塔,通常把精馏塔进料板以上的部分称为。

2、填料塔的结构简单,主要由液体________装置,填料________,一定高度的________,及填料支承板组成。

3、摩尔分数为20%乙醇的水溶液中,乙醇对水的摩尔比为________。

4、精馏塔内各板温度均不相同,塔顶温度最________,塔釜温度最________。

5、在吸收操作中,一般取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________倍。

6、对于一个普通的精馏塔,通常把其进料板以下的部分,称为________。

7、填料塔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易由________料制作,阻力小。

8、板式塔的塔内装有若干层________,塔内气、液两相在________上进行传热和传质。

9、根据双膜理论,气体吸收过程中,阻力主要集中在________内。

10、进行物料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11、进行热量衡算的依据是能量守恒定律。

12、蒸馏是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_挥发能力_的不同,把混合液加热沸腾使之部分汽化或部分冷凝而使其分离成较纯组分的单元操作。

13、拉乌尔定律说明了气液平衡时,溶液中某组分的_蒸汽分压_与其在液相中的浓度的关系。

14、道尔顿分压定律说明气液平衡时,溶液中某组分的蒸汽分压与其在_气相中的浓度_中的浓度的关系。

15、塔顶返回塔内的冷凝液量与塔顶产品采出量之比称为_回流比_。

16、工业上常用的精馏塔有板式塔和_填料_塔。

17、气体吸收是用适当的液体作为吸收剂,利用混合气中各组分在其中溶解度的不同而被分离。

18、混合气体的组成通常可用压力分数、体积分数和_摩尔分数_三种分率来表示。

19、表明吸收质在气液相中平衡关系的曲线称为_吸收平衡曲线_。

20、吸收过程中,吸收质是以_扩散方式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过程。

21、传质的基本方式有分子扩散和_对流扩散。

22、根据塔板结构特点,分为泡罩塔、浮阀塔、筛板塔。

23、板式塔可分成有溢流装置和无溢流装置两大类。

24、大多数情况下,化工生产操作所涉及的能量为热能。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括号内)

1、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与混合物质量之比称为该组分的(A)。

A.质量分数B.摩尔分数C.质量比

2、关于精馏塔中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实际上不存在理论塔板B.理论塔板仅作为衡量实际塔板效率的一个标准。

C.理论塔板数比实际塔板数多

3、在精馏塔中每一块塔板上(C)。

A.只进行传质作用B.只进行传热作用C.同时进行传热传质作用

4、气体吸收过程中,吸收速率与推动力成(A)。

A.正比B.反比C.无关

5、气体的溶解度很大时,溶质的吸收速率主要受气膜一方的阻力所控制,故称为(A)。

A.气膜控制B.液膜控制C.双膜控制

6、普通温度计的感温球露在空气中,所测得的温度为空气的(A)温度。

A.干球B.湿球C.绝热饱和

7、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物质的量之比称为该组分的(B)。

A.质量分数B.摩尔分数C.质量比

8、在蒸馏过程中,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挥发性相差越大,越(B)进行分离。

A.难B.容易C.不影响

9、气体吸收过程中,吸收速率与吸收阻力成(B)。

A.正比B.反比C.无关

10、气体的溶解度很小时,溶质的吸收速率主要受液膜一方的阻力所控制,故称为(B)。

A.气膜控制B.液膜控制C.双膜控制

11、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xF=0.6,要求得到塔顶xD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产量为(B)

1R$MIs+WhSA  60kmol/h  B  66.7kmol/h  C  90kmol/h  D  不能定

12、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  (B )   。

0u4S{f{:

HA平衡线      B操作线与q线      C平衡线与操作线  D平衡线与q线

13、下列情况 ( D )   不是诱发降液管液泛的原因。

A液、气负荷过大  B过量雾沫夹带  C塔板间距过小  D过量漏液

J3E4Vc14、以下有关全回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C)。

A、精馏段操作线与提馏段操作线对角线重合B、此时所需理论塔板数量多

C、塔顶产品产出量少D、此时所用回流比最小

15、吸收操作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B)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A、相对挥发度B、溶解度C、气化速度D、电离度

16、用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时,(A)下吸收效果最好。

A.低温高压   B.高温高压C.高温低压       D.低温低压

17、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A)。

A.气体混合物B.液体均相混合物C.互不溶液体混合物D.气液混合物

18、某气相混合物由甲.乙两组分组成,甲组分占体积70%,乙组分占体积30%,那么(B)。

A.甲组分摩尔分数是0.3B.乙组分压力分数是0.3

C.乙组分质量分数是0.7D.甲组分质量分数是0.7

19、根据拉乌尔定律,以下(C  )混合液可视为理想溶液,

A.乙醇水溶液B.硫酸水溶液C.苯和甲苯溶液D..硝酸水溶液

20、在某板式精馏塔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轻组分的含量越往塔顶越低B.重组分的含量越往塔底越低

C.往塔顶轻组分含量越高D.越往塔顶重组分含量越高

21、双组分连续精馏提馏段操作线位置一般与( D )无关。

A.量的多少B.进料的热状况C.液的组成D.回流比

22、在某连续精馏塔的操作中,若进料温度降低,一般会导致:

(C)。

A、塔顶产品质量提高B.残液中轻组分的含量降低C.塔顶产品产量提高D.塔釜产品产量降低

23、用水吸收氨时,其吸收过程的阻力主要在(C)。

A.液膜B.相界面C.气膜D.气膜和液膜

24、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的计量单位是(B)。

A、米制B、国际单位制C、公制D、市制

25、在蒸发操作中,溶质在蒸发前后的质量不变,这是因为(C)。

A、为便于计算而假设的B、设备密封较好,无泄漏C、溶质是不挥发的D、溶质质量大于溶剂质量

26、蒸馏操作属于(C)。

A、传热B、传质C、传热+传质D、传媒

27、若某精馏塔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5x+0.216,则操作回流比为(C)。

A、0.75B、0.216C、3D、1.5

28、吸收操作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B)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A、相对挥发度B、溶解度C、气化速度D、电离度

29、目前应用最广的气体吸收理论为(A)。

A、双膜理论B、边界层理论C、溶质渗透理论D、吸附理论

30、用水吸收下列气体时,(C、D)属于液膜控制。

A、氯化氢B、氨C、氮气D、乙炔气

31、用水吸收下列气体时,(B、C)属于气膜控制。

A、乙炔气B、氨C、氯化氢D、氯气

32、混合气体中能被液相吸收的组分称为(B)。

A、吸收剂B、吸收质C、吸收液D、溶液

33、增加吸收塔压力,液相应增加了混合气体中被吸收气体的(A),对气体吸收有利。

A、分压B、浓度C、温度D、流速

34、二元连续精馏操作中进料热状况参数q的变化将引起( D )的变化。

A、平衡线和对角线B、平衡线和进料线C、精馏段操作线和平衡线D、提馏段操作线和进料线

35、有关精馏操作的回流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回流比的最大限度是无穷大,最小限度是不回流B、回流比越大,操作线与平衡线的距离越远

C、全回流时精馏所用理论板层数最多D、精馏操作回流比一定是最小回流比的1.0~2.0倍

36、对于板式精馏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板式精馏塔,进料板位置是随意选取的

B、板式精馏塔,塔顶可采用全凝器,也可采用分凝器

C、板式精馏塔,每一块塔板都是一块理论板

D、板式精馏塔的分离效果一定优于填料式精馏塔的分离效果。

37、对于间歇精馏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间歇精馏既有精馏段又有提馏段B、间歇精馏只有提馏段没有精馏段

C、间歇精馏只有精馏段没有提馏段D、以上说法都不对

38、填料吸收塔气液传质发生在(B)。

A、填料表面B、润湿的填料表面C、填料液层D、填料空间

39、精馏塔操作时,回流比与理论塔板数的关系是(B)

A回流比增大时,理论塔板数也增多B回流比增大时,理论塔板数减少

C全回流时,理论塔板数最多,但此时无产品D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时,理论塔板数最小

40、精馏塔内上升蒸汽不足时将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B)

A液泛B泄漏C雾沫夹带D干板

41、精馏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回流比增加,塔顶易挥发组分浓度(C)

A减小B不变C增加D不能确定

42、精馏塔温度控制最关键的是(C)

A塔顶温度B塔底温度C灵敏板温度D进料温度

43、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工单元操作的是(C)

A解吸B精馏C水解D吸收

44、连续精馏,提馏段操作线位置一般与(A)无关。

A进料量的多少B进料的热状况C釜残液的组成D回流比

45、蒸馏分离的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分的(B)不同。

A浓度B挥发度C温度D溶解度

46、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是R/(R+1),全回流时其斜率等于(B)

A0B1C∞D-1

47、吸收操作有利条件是(B)

A低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低压D高温高压

48、在蒸馏生产过程中,从塔釜到塔顶(B)的浓度越来越高.

A重组分B轻组分C混合液D各组分

49、根据双膜理论,在气液接触界面处(D)

A气相组成大于液相组成B气相组成小于液相组成

C气相组成等于液相组成D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平衡

50、蒸馏塔板的作用是(C)

A热量传递B质量传递C热量和质量传递D停留液体

51、酒精水溶液的蒸馏属于(B)

A普通精馏B恒沸精馏C萃取精馏D水蒸气蒸馏

52、在常压下,用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用水量增加,则出口液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B)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确定

53、难溶气体吸收是受(B)

A气膜控制B液膜控制C双膜控制D相界面

54、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气体吸收理论为(A)

A双膜理论B边界层理论C溶质渗透理论D层流理论

55、吸收过程产生液泛现象的主要原因(C)

A液体流速过大B液体加入量不当C气体速度过大D温度控制不当

56、吸收操作是(B)

A根据喷淋液体确定进气量B根据进气量确定进液量

C进气量可以通过进气阀调节D排液量可以通过排液阀调节

57、在Y-X图上,吸收操作线总是位于平衡线的(A)

A上方B下方C重合线上D不知道

58、对于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其他条件不变,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则(D)

A吸收推动力最大B吸收率最高C出塔器浓度最低D吸收液浓度趋于最高

59、工业生产中的蒸发通常是(B)

A自然蒸发B沸腾蒸发C自然真空蒸发D不确定

60、(C)对解吸有利

A温度高、压力高B温度低、压力高C温度高、压力低D温度低、压力低

61、混合气体中被液相吸收的组分成为(B)

A吸收剂B吸收质C吸收液D溶剂

62、吸收过程的推动力是(B)

A气相浓度与液相浓度之差B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之差

C塔顶与塔底出口浓度之差D流体与界面上的浓度之差

63、化工管道中,外表面涂银白色的管道走的是(A)

A油类及可燃液体B冷冻水C仪表用空气D煤气及可燃气体

64、精馏塔釜温度过高会造成(B)

A轻组分损失增加B塔顶馏出物作为产品不合格

C釜液作为产品质量不合格D可能造成塔板严重漏液

65、精馏操作中,全回流的理论塔板数(B)

A最多B最少C为零D适宜

66、吸收塔尾气超标,引起的原因可能是(D)

A塔压增大B吸收剂降温C吸收剂用量增大D吸收剂纯度下降

67、吸收时,气体进气管管端向下切成45度倾斜角,其目的是为了防止(B)

A气体被液体夹带出塔B塔内下流液体进入管内

C气液传质不充分D液泛

68、在(D)两种干燥器中,固体颗粒和干燥介质呈悬浮状态接触.

A厢式与气流B厢式与流化床C洞道式与气流D气流与流化床

69、其他条件不变,吸收剂用量增加,填料塔压强降(C)

A减小B不变C增加D不能确定

70、湿空气不能作为干燥介质的条件是(B)

A相对湿度大于1B相对湿度等于1C相对湿度等于0D相对湿度小于0

71、严重雾沫夹带将导致(B)

A塔压增大B板效率下降C液泛D板效率提高

72、用对流干燥方法干燥湿物料的时候,不能除去的水分为(A)

A平衡水分B自由水分C非结合水分D结合水分

73、在吸收操作中,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以液相组成表示为(A)

Ax*-xBx-x*Cxi-xDx-xi

74、操作中的吸收塔,用清水做吸收剂,其他条件不变,仅降低入塔气体浓度,则吸收率将(C)

A增大B降低C不变D不确定

75、将氯化钙与湿物料放在一起时,使物料中水分除去,这是采用(B)

A机械去湿B吸附去湿C供热干燥D无法确定

76、以下关于对流干燥过程的特点,哪种说法不正确(D)

A对流干燥过程气固两相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

B对流干燥过程中气体传热给固体

C对流干燥过程中湿物料的水被气化进入气相

D对流干燥过程湿物料表面温度始终恒定于空气的湿球温度

77、对含低浓度溶质的气体与溶液的平衡系统,溶质在气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其在液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差值为(D)

A正B负C零D不定

78、在总压不变的条件下,将湿空气与不断降温的冷壁相接触,直至空气在光滑的冷壁面上析出水雾,此时的冷壁温度称为(C)

A湿球温度B干球温度C露点D绝对饱和温度

79、干燥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