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0259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幼儿园课程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课程论.docx

《幼儿园课程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程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课程论.docx

幼儿园课程论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_课程即科目__、__课程即经验__、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_。

2.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___哲学_______、心理学和__社会学___,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_教什么、如何教和为什么教__的问题。

3.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_教育理念_。

4.皮亚杰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

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____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_____以及__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___。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  BC)。

A学习者的经验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2.“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 D )在发挥作用。

A小系统  B中间系统   C外系统   D大系统

3.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作(ABCD  )。

A生活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儿童中心课程

4.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A  )。

A蒙台梭利课程   B瑞吉欧教育方案   C方案教学   D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

5.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

(ABD  )

A非真实性   B积极情绪   C目的导向   D自由选择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

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3.多元文化课程

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4.鹰架教学

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

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有哪些?

(1)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计划性。

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

(2)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

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机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

(3)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2.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

但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期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有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

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3.简述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

(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

(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

4.为什么心理学不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唯一基础?

(1)心理学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这是由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但是,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

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教育理论包含着对具体教育实践的陈述,两者不是同一的。

②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涉及的是对于发展或学习的最低限度的说明,而教育理论要涉及到影响发展或学习的最高限度的说明。

③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而教育理论是从价值的“应然”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

因此,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难以行得通的。

(2)心理学理论不可能单独为幼儿园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幼儿园课程同样受到哲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来说,哲学和社会文化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你是如何理解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和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1)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的课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

(2)日常生活活动和另两类活动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在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日常生活活动中和另外两类活动是也经常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的。

(3)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关系

j游戏和教学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活动,两者不可相互替代。

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它强调的是“过程”、“表现”和儿童自主的活动,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

教学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它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它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

游戏和教学的本质特征,决定着两者永远不可能是同一的,或者是相互平行的。

k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不可替代性,正是它们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前提。

将游戏和教学进行最优化的结合,可以使幼儿园课程变得更为完善,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育。

l在确定幼儿园课程中的哪些教育活动是属于游戏活动,哪些是属于教学活动时,并非可以简单地将活动内容和方式归为“游戏”或者“教学”。

如果将纯游戏和完全结构化的(即完全按照教师计划实施的)教学看作两个极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无数种状态,它们反映的是游戏和教学的不同结合的程度。

m游戏和教学可以以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

2.举例说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

P21

(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行为水平与其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维果茨基认为,教育要针对儿童发展的这两种水平,不要只关注儿童发展的过去,更应关注儿童发展的未来,只有走在发展之前并能指引发展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育。

(2)举实例说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既能适合的儿童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不仅只是去评价儿童的独立行为水平,而且能够发现儿童在各种帮助水平下的能力。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特别强调教师在互动中应起到的作用,特别强调鹰架教学。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能正确地组织情景,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课程应有足够的弹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能及时地变化课程内容和方法。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第2章)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_杜威的实用主__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_行为主义心理学__。

2.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

___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__、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____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____、_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__。

3、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_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_。

4、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最为常见的取向__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__。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10分)

1.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B)。

A.博比特      B.泰勒        C.惠勒         D.斯坦豪斯

2.在课程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中,(B )反对把人作为物而把课程目标技术化的倾向,并把课程看作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过程。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预设性目标

3、下列关于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D )

A.过程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B.过程模式绝对反对课程目标的存在。

C.过程模式是由布鲁纳提出的。

D.依据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

4、( C)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预设性目标

5、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这反映了(C)的价值取向。

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D.课程内容是教学计划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2、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

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和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

3、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4、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行为目标的运用价值和局限。

(1)运用价值:

行为目标使目标的表述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提高了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行为目标的精确和具体还便于教育评价的进行。

(2)局限:

一些高级心理素质,如情感、态度等,很难用具体化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来反映;

具体、精细的行为目标对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利。

2、简述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对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作用。

(1)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取向,将课程内容看作是向儿童传递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必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

(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强调儿童主动参与各种活动。

(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会充分顾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

使课程内容能够通过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而被儿童同化。

3、泰勒提出的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1)连续性原则,是指课程内容如何直线式地陈述;

(2)顺序性原则,是指课程的后继内容如何既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又为以后的内容打下基础;

(3)整合性原则,是指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考察和评定幼儿园课程所持有的基本理念及课程要素与理念的相一致性。

(2)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和评定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动态因素。

(3)对课程效果的评价。

课程效果,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有的是长效的,有的是短效的;有的是预期的,有的是非预期的。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分析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1)特点(6分)

目标模式强调应根据预期的行为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学习过程;

目标模式以行为目标引领课程设计与教学。

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成效;

目标模式把课程目标作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形成目标体系,以便课程实施;

目标模式将教育简化为科学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2)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8分)

目标模式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目标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弊病。

首先,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课程目标,往往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合。

第二,儿童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

第三,强调通过训练而达成预期的目标,与学龄前儿童从其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整体地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2、举例说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直线式组织和螺旋式组织的特点。

(1)直线式组织有益于儿童逻辑地思考问题,而且对于一些接受性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具有较高的效能。

螺旋式组织有益于儿童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经验,原有经验将在新经验的获得中起着连接作用、有利于学习活动的迁移,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深入,也有益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7分)

(2)举例(7分)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第3章)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_学科(领域)课程_和__综合性课程_是幼儿园课程中两种常见的课程类型。

2、结构化程度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多地会出____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的行为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评价标准__的课程特征。

3、幼儿园综合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____教师计划为主动教育活动,儿童生成为主动的教育活动__。

 4、将两种不同倾向的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其要点是处理好__生成和预定__的关系,过程和结果____的关系,____社会要求与儿童需要、兴趣___的关系。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光谱方案”是根据(A  )理论而发展起来的课程方案。

A.多元智能  B.认知发展的非普遍性理论  C.成熟理论    D.皮亚杰的建构理论

2.下列属于综合性课程的长处的有(ACD  )。

    

A.能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 B能符合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C、能促进儿童系统地把握知识、技能D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

3,教育活动的目标比较特化,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根据教师预定,选择和组织内容的主要依据是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对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

它体现了(A  )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C、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4、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

它体现了(D )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C、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5、(A )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A.瑞吉欧教育体系 B、凯米和德弗里斯课程方案C、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D、海伊斯科普课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

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就是将幼儿园课程分为若干学科(领域),以学科或领域为单位组织和实施教育的课程。

2.幼儿园综合性课程

幼儿园综合性课程就是将幼儿园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

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通过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方面的综合、专题的综合、主题的综合、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等。

3.光谱方案

“光谱方案”建立于1984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

其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光谱方案的研究者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的长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智能发展。

光谱方案在8个知识领域里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活动的样板,使教师能够看到儿童的长处,并能够在儿童长处的基础上有所作为。

4.单元教学

单元一般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而来,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之中,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单元组织教育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长处和弱点是什么?

长处:

学科(领域)课程一般是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课程;

        学科(领域)课程能为儿童提供各学科(领域)中的关键概念;

 学科(领域)课程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

        学科(领域)课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弱点:

较少顾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较少顾及儿童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2.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1)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

(2)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

(3)教育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

(4)教育活动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

3、简述单元教学和方案教学的差异。

(1)与单元教学相比较,方案教学在整个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2)方案教学以主题为综合方式的网络更具动态性,整个教育活动计划的弹性也较大。

4、低结构教育活动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1)活动由儿童或教师发起,旨在解决问题,没有确定的预设目标;

(2)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对儿童生成和决策的强调;

(3)以分组、可选择的活动为主,儿童有较大的活动自主权;

(4)以过程评价为主。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根据综合课程的特点及设计原则,评价目前幼儿园综合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状况(也可根据教材中提供的课程内容和教育活动示例)。

(1)综合性课程的特点:

综合性课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不管以哪种方式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在结构上都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化程度。

结构化程度高的综合性课程,仍然反映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的行为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评价标准的课程特征,在这种课程中,教育活动可能成为各学科教育活动的凑合,从而使综合性课程成为“大拼盆”。

相反,结构化程度低的综合性课程,则能比较理想化地反映以儿童为中心,以课程的过程原则为取向,以活动过程为评价依据的课程特征。

这种课程具有如下长处:

是有关联的课程;能促进主动的学习;由儿童一起参与设计,能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

但是也存在不足:

不可能达到知识完整性的要求;失却了每个科目的独特性,不利于把握不同科目的学习方法以及表述方式。

(2)综合性课程的设计原则:

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教育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

(3)对现状的评价

2、试分析“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的涵义及对课程和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启示。

(1)涵义

l       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结构化程度上由低到高,形成一个连续体;

l       每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该教育活动结构化程度的基本状况;

l       同种类型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l       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取向反映在连续体的相对位置上。

(2)启示

l    能比较清晰地认识各种常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别是这些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

l    在具体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时,能把握该教育活动性质及在结构化程度方面所具有的弹性范围,

l    幼儿园课程整体的价值取向确定以后,能比较清晰和理性地组合该课程的各种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第4章)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_主题网__和___课程轮__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运用的工具。

2.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____自由,作业__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_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___和初步知识的学习是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主要内容。

3.直接教学模式主要是建立在__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__的理论基础上的。

4.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念来自3个方面,它们是___欧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或建构主义理论)_______以及战后意大利的左派政治改革。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

1.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 B      )。

A主动学习   B发展-互动      C小步递进     D主题网

2.“ECCD”词汇的出现说明了(A        )的趋势。

A保育和教育相结合         B反偏见课程的出现 

C课程全纳化               D课程多元文化化

3.在直接教学课程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  AC    )。

A儿童行为的训练者          B儿童学习的共同建构者     

C儿童主动活动的鼓励者      D儿童行为的强化者

4.方案教学法最早是由(   B    )提出的。

A韦卡特      B克伯屈     C杜威      D皮亚杰

5.下列关于方案教学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BCD    )

A方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有固定的计划和程式。

B在方案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始终处于多种形式的积极互动中。

C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D方案教学强调孩子要主动参与他们的研究方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行为课程

张雪门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

行为课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课程内容直接来源自儿童直接的活动,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课程形式主要为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

2.五指活动课程

五指活动课程是陈鹤琴创编的。

陈鹤琴打破了按学科编制幼儿园课程的方式,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形成了他所谓的五指活动:

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陈鹤琴以5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

3.课程的全纳化

课程的全纳化,即课程服务于所有的儿童,包括一般儿童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这也是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一个发展趋势。

其目标是创造出一个所有儿童和成人都能够学习并体会自己价值的全纳社会,使所有儿童确信自己会获得成功。

4.DI直接教学模式

DI直接教学模式是恩格尔门和贝克为5到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获得学业上的成就,并由此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构成该模式的三个主要来源是:

①行为主义理论;②对课堂资源运用的逻辑分析;③对概念和任务的逻辑分析。

它的核心内容是读、写、算,主要方法为小组教学和儿童个别练习相结合。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教师的作用。

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与教育、教学原则有关的社会情感方面的目标与认知方面的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方面,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是儿童的家庭世界与儿童的同伴世界及其更大的外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