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0378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28 大小:3.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8页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2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docx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

 

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一、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原料基地、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

或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分散的厂(场)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

 

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二、厂内道路为厂(场)区、库区、站区、港区等的内部道路。

 

三、露天矿山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厂(场)区之间行驶自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厂(车间)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1.0.4条厂矿道路设计,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便利农田排灌、重视水土保持和

 

环境保护;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渣,降低工程造价。

 

第1.0.5条厂矿道路设计,应适合厂矿企业生产(包括检修、安装)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

对厂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大件、重件)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厂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应根据厂矿规模、企业类型、道路性质、使用要求(包括道路服务年限)、交通量(包括行人),车种和车型,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

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大时,可按不同的等级和技术指标分段设计。

 

需要分期修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1.0.6需要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道路、桥涵等工程。

当所利用的原有道路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可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当原有道路不能利用而需改线时,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厂矿道路设计。

 

第1.0.7条厂矿道路设计,应为道路建成后的经常性维修、养护和绿化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第1.08条厂矿道路建筑限界,应符合附录一的规定。

在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部件等侵入。

 

第1.0.9条厂矿道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卫生、防火、抗震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参照现行的其它有关道路工程的设计规范。

 

第二章路线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厂矿道路路线设计,应符合厂矿企业总体规划或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并应根据道路性质和使用

要求,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指标。

 

第2.1.2条厂矿道路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情况,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路线设计,不得损坏重要历史文物,并应少拆房屋,避开地震台站及其它重要地物标志。

 

第2.1.3条经常行驶对路面破坏性大的车辆(如履带式拖拉机等)的路段,宜设置辅道或采取其它措施。

特殊用途的道路(如专用试车道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

 

第2.1.4条厂外道路,宜绕避地质不良地段、地下活动采空区,不压或少压地下矿藏资源,并不宜穿越无安全措施的爆破危险地段。

 

厂外道路设计,应做到沿线厂矿企业共同使用,并兼顾地方交通运输的需要。

 

第2.1.5条厂内道路设计,应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厂内道路平面布置,宜与建筑轴线相平行,并应符合

 

人防、防振动等有关规定的要求。

厂内道路纵断面设计,应与厂内竖向设计和厂内建(构)筑物、管线、铁

 

路设计相协调。

 

第2.1.6条露天矿山道路设计,应根据矿山地形、地质、开采境界、开采推进方向,各开采台阶(阶段)

标高以及卸矿点和废石场(排土场)位置,并密切配合采矿工艺,全面考虑山坡开采或深部开采要求,合理

 

布设路线。

 

当地形或地质复杂时,采用纸上定线后,应到现场核实、校正。

 

在矿山开采境界线内,宜采用挖方路基。

 

第2.1.7条厂矿企业大、中、小型的划分,应按现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节厂外道路

 

第2.2.1条位于城市道路网规划范围内的厂外道路设计,应按现行的有关城市道路的设计规范执行;公路网规划范围内的厂外道路设计,应按现行的有关公路的设计规范执行。

 

位于

 

位于上述规划范围外的厂外道路设计,应按本规范执行。

 

第2.2.2条厂外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宜按表2.2.2的规定采用。

 

第2.2.3条厂外道路等级的采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重点厂矿企业区的对外道路,需供汽车分道行使,并部分控制出入、部分立体交

叉,年平均日双向汽车交通量在5000辆以上时,宜采用一级厂外道路。

 

二、大型联合企业,钢铁厂、油田、煤田、港口等的主要对外道路,其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在5,000~2,000辆时,宜采用二级厂外道路。

 

三、大、中型厂矿企业的对外道路、小型厂矿企业运输繁忙的对外道路、运输繁忙的联络道路,其各种车

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在2,000~200辆时,宜采用三级厂外道路。

 

四、小型厂矿企业的对外道路、运输不繁忙的联络道路,其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

量在200辆以下时,宜采用四级厂外道路。

 

厂外道路主要技术指标表2.2.2

 

注:

①表中路面宽度系指车行道宽度。

 

②辅助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在工程艰巨的路段,可采用12m。

 

③表中括号内的数值,应按本规范第2.2.4条的规定采用。

 

五、通往本厂矿企业外各种辅助设施(如水源地、总变电所、炸药库等)的辅助道路,其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无日双向交通量在20辆以下时,宜采用辅助道路的技术指标;当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在20辆以上时,宜按四级厂外道路的技术指标设计。

 

第2.2.4条厂外道路的路基、路面宽度,宜按本规范表2.2.2的规定采用。

在行人和非机动车较多的路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固路肩或适当加宽路基、路面、设置慢行道。

接近企业大门的厂外道路路面宽度,应与

径相连接的厂内道路路面宽度相适应。

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稍超过200辆的厂外道路,其远期交通量发展不大时,可采用四级厂外道路的技术指标,但路面宽度宜采用6m,路基宽度宜采用7m,交通量接近下限的平原、微丘区的二级厂外道路,路面宽度可采用7m,路基宽度可采用10m。

 

交通量极少、工程艰巨的辅助道路,其路面宽度可采用3m。

 

通往炸药库的辅助道路,路面宽度宜采用3.5m,路基宽度宜采5m。

 

对于寒冷冰冻、积雪地区的厂外道路,特别在纵坡大而长的路段,其路基宽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宽。

 

经常行驶车宽2.65m以上大型车辆的厂外道路,其路基、路面宽度,可参照露天矿山道路计算确定。

 

四级厂外道路,在工程艰巨或交通量较小的路段,路基宽度可采用4.5m,但应在适当的间隔距离内设置错

 

车道。

辅助道路应根据需要设置错车道。

错车道的设置,应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第2.2.5条厂外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本规范表2.2.2所列一般最小圆曲线半径。

受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表列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

 

通过居民区或接近厂区、居住区的厂外道路,其平面布线受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时,可设置限制速度标志,

 

并可按该限制速度采用相应的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

 

改建道路利用原有路段时,山岭、重丘区的二级厂外道路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可采用50m;山岭、重丘区

的三级厂外道路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可采用25m;平原、微丘区的四级厂外道路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可采

用50m。

 

在平坡或下坡的长直线段的尽头处,不得采用小半径的曲线。

如受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需要采用小半径的

 

曲线时,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并应在弯道外侧设置挡车堆等安全设施。

 

第2.2.6条厂外道路,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小于本规范表2.2.2中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应在圆

曲线上设置超高。

超高横坡应根据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自然条件等情况,按表2.2.

 

6所列数值范围采用。

 

通过居民区的厂外道路,当竖向处理有困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减少超高横坡值,但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当速度限制在15km/h及以下时,可不设置超高。

 

因设置超高而影响边沟排水时,应将边沟沟底标高适当调整。

 

超高的过渡方式,应根据地形、车道数、中央分隔带的设置、超高横坡值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无中央分隔带的道路

 

当超高横坡值小于或等于路拱坡度时,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外侧车行道路绕路中线旋转。

 

当超高横坡值大于路拱坡度时,外侧车行道应先绕路中线旋转,待与内侧车行道构成单向横坡时,再绕路

 

面加宽前的内边缘或仍绕路中线旋转,直到设计采用的超高横坡值。

 

二、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

 

两侧车行道应分别绕中央分隔带的两个边缘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横坡(中央分隔带仍维持原

 

水平状态)。

 

超高横坡表

2.2.6

 

注:

①表中两套数字,左边的适用于非寒冷冰冻、积雪地区,右边的适用于寒冷冰冻、积雪地区。

 

②表中括号内的数值,仅适用于改建道路时利用原有路段。

 

第2.2.7条厂外道路,当圆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路面。

应根据经常行使的主要车型按表2.2.7的规定采用;单车道路面加宽值,应按表列数值的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

 

50%采用。

在工程艰巨的路段,可将加宽值的50%设在弯道外侧。

 

路面加宽后,一、二、三级厂外道路的路基宽度应相应加宽,四级厂外道路和辅助道路的路肩宽度不得小

于0.5m。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表2.2.7

 

注:

①当采用的汽车轴距加前悬值在5~8m之间时,可按内插法计算加宽值。

 

②汽车轴距加前悬栏内的5.2m系指半挂车的主车轴距加前悬,8.8m系指主车后轴至半挂车双后轴中心的

 

距离。

 

第2.2.8条厂外道路,当圆曲线半径小于表2.2.8-1中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宜设置缓和曲

 

线。

缓和曲线可采用回旋曲线。

 

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表2.2.8-1

 

厂外道路的缓和曲线长度,不应小于表2.2.8-2的规定。

当超高缓和段长度大于该表所列数值时,缓和曲

 

线长度至少应等于超高缓和段长度。

当圆曲线既设超高又设加宽时,其加宽缓和段长度可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相等;超高、加宽的过渡可在整个缓和曲线内进行。

 

四级厂外道路及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可不设置缓和曲线。

当圆曲线既设超高又设加宽时,如计

算的超高缓和段长度小于10m,仍应采用不小于10m的长度;不设超高仅设加宽时,亦应设置不小于10m

 

的加宽缓和段长度。

 

在地形困难地段,可将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的一部分插到圆曲线内,但插到圆曲线内的长度不得超过超

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的50%,且插到圆曲线后所剩余的长度不得小于10m。

 

超高缓和长度,可按附录三计算确定。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表2.2.8-2

 

第2.2.9条厂外道路的平曲线长度内,宜能设置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在地形困难地段,厂外道路的平曲线

长度不应小于表2.2.9-1的规定。

当不设置缓和曲线时,圆曲线长度应小于表2.2.9-2的规定。

当设置缓

 

和曲线时,在地形困难地段,圆曲线可部分或全部被缓和曲线所取代。

 

当四级厂外道路及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不设置缓和曲线时,平曲线最小长度应与相应的圆曲线最小长度相同。

 

平曲线最小长度表2.2.9-1

 

注:

表中α为路线转角值(°)。

当α<2°时,宜按α=2°计算。

 

圆曲线最小长度表

2.2.9-2

 

第2.2.10一、二级厂外道路及平原、微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在不同半径的相邻两个同向圆曲线径相连接处,宜设置缓和曲线。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设置缓和曲线而构成复曲线:

 

一、较小的圆曲线半径大于本规范表2.2.8-1中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二、较小的圆曲线半径大于表2.2.10中临界曲线半径,且较小的圆曲线半径按本规范表2.2.8-

 

2的规定设置最小长度的缓和曲线时,其内移值不超过

0.1m;

 

三、较小的圆曲线半径大于表2.2.10中临界曲线半径,且较大的圆曲线半径R1与较小的圆曲线半径R2之

比:

当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80km/h时,R1/R2<1.5;当计算行车速度小于80km/h时,R1/R2<2.0。

 

临界曲线半径表2.2.10

 

辅助道路、四级厂外道路及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相邻两个同向圆曲线可径相连接。

当相邻两个

 

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较短时,宜改变半径合并为一个单曲线或复曲线。

复曲线的两个半径的比值,不

宜大于2。

 

复曲线的超高、加宽不相同时,应按超高横坡之差、加宽值之差,从公切点向较大半径的圆曲线内插入超

 

高、加宽过渡段,其长度为两个超高缓和段长度之差;当两个圆曲线仅加宽不相同时,应在较大半径的圆

曲线内设置加宽过渡段,其长度可采用10m。

 

相邻相个反向圆曲线均不设超高、加宽时,可径相连接。

当均设置超高时,一、二级厂外道路及平原、微

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间,应有设置两个缓和曲线长度的距离;四级厂外道路及山岭、

 

重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间,应有设置两个超高缓和段长度的距离。

在地形困难地段,

可将超高缓和段长度的一部分插到圆曲线内;但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不得小于20m。

当不

 

设超高但均设加宽时,辅助道路及山岭、重丘区的四级厂外道路,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间,应有设置两个加宽缓和段长度的距离。

在地形困难地段,可将加宽缓和段长度的一部分插到圆曲线内;但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不得小于10m。

 

第2.2.11条厂外道路在平曲线和竖曲线处的视距,不应小于本规范表2.2.2的规定。

 

二、三、四级厂外道路,在工程艰巨或受地形条件限制的路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设置分道行驶的

设施或其它设施(如反光镜、限制速度标志、鸣喇叭标志等)。

 

当平曲线处视距不符合规定时,横净距以内的障碍物,除对视线防碍不大的稀疏树木或单个管线支架、电

 

杆、灯柱等可保留外,应予以清除。

横净距,可按附录四计算确定。

 

在寒冷冰冻、积雪地区,纵坡较大的路段,视距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长。

 

第2.2.12条山岭区的厂外道路,应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展线,不得已时可采用回头曲线。

当采用回头曲线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应按表2.2.12的规定采用,并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和在其外侧设置挡车堆等安全设施。

 

回头曲线主要技术指标表2.2.12

 

续表2.2.12

 

注:

①表中辅助道路的路面加宽值为单车道路面加宽值;四级厂外道路的单车道路面加宽值,应按表列数

值的50%采用。

 

②辅助道路的主曲线半径,在工程艰巨的路段,可采用12m。

 

③四级厂外道路的主曲线半径,在工程艰巨或交通量较小的路段,当速度限制在15km/h时,可采用1

 

2m。

 

第2.2.13条厂外道路的纵坡,不应大于本规范表2.2.2的规定。

 

在工程艰巨的山岭、重丘区,四级厂外道路的最大纵坡可增加1%;辅助道路的最大纵坡可增加

 

2%。

但在海拔2,000m以上地区,不得增加;在寒冷冰冻、积雪地区,不应大于8%。

 

通往炸药库的辅助道路的纵坡,不应大于8%。

 

纵坡折减值表2.2.13

 

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厂外道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表于4%时,采用4%。

 

2.2.13的规定折减;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值如小

 

辅助道路在小半径圆曲线路段的纵坡:

当圆曲线半径不大于20m时,不应大于7.5%;当圆曲线半径大于20m而不大于40m时,不应大于8.5%。

 

经常通行大量自行车的路段,其纵坡和限制坡长,可按本规范第2.3.8条的规定采用。

 

第2.2.14条厂外道路纵坡连续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表2.2.14-1坡段的坡度不应大于3%,长度不应小于100m。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段长度分别不应小于80m和50m。

 

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

 

三四级厂外道路和辅助道路的缓和坡

 

纵坡限制坡长表2.2.14-1

 

纵坡最小长度表2.2.14-2

 

除缓和坡段长度外,纵坡长度不应小于表2.2.14-2的规定。

 

任意相邻两个缓和坡段之间,如果是由几个不同纵坡值的坡段组合而成的,其中任意两点间的纵坡或纵坡

加权平均值及其相应长度,应符合表2.2.14-1的规定。

 

第2.2.15条二、三、四级厂外道路和辅助道路越岭路段的平均纵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宜接近5.5%。

 

二、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宜接近5%。

 

三、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第2.2.16条厂外道路,在设置超高的圆曲线上,超高横坡与纵坡的合成坡度值,不宜大于表

 

2.2.16的规定。

 

在寒冷冰冻、积雪地区,厂外道路的合成坡度值不应大于8%。

 

最大合成坡度值表2.2.16

 

注:

当缺乏实践经验时,宜采用最大合成坡度推荐值。

 

第2.2.17条一至四级厂外道路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辅助道路在相邻两个坡度代数差大于2%时,

亦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和长度应符合表2.2.17的规定。

竖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列一般最小

 

值;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表列极限最小值。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长度表2.2.17

 

第2.2.18条厂外道路的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宜包含在平曲线之内,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圆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曲线的转向点。

在长的平曲线内应避免出现几个起伏的纵坡。

 

第三节厂内道路

 

第2.3.1条厂内道路宜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道、车间引道和人行道。

 

一、主干道为连接厂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或交通运输繁忙的全厂性主要道路。

 

二、次干道路为连接厂区次要出入口的道路,或厂内车间、仓库、码头等之间交通运输较繁忙的道路。

 

三、支道为厂区内车辆和行人都较少的道路以及消防道路等。

 

四、车间引道为车间、仓库等出入口与主、次干道或支道相连接的道路。

 

五、人行道为行人通行的道路。

 

注:

各类厂内道路,可根据需要全部或部分设置。

 

第2.3.2条厂内主、次干道的计算行车速度,宜采用15km/h。

 

第2.3.3条厂内道路路面宽度,宜按表2.3.3所列数值范围采用。

厂内道路面宽度表2.3.3

 

注:

①各类企业划分如下:

 

Ⅰ类企业--大型联合企业、钢铁厂、港口等。

 

Ⅱ类企业--重型机械(包括冶金矿山机械、发电设备、重型机床等),有色冶炼、炼油、化工、橡胶、造船、机车车辆、汽车及拖拉机制造厂等。

 

Ⅲ类企业--轻工、纺织、仪表、电子、火力发电、建材、食品、一般机械、邮电器材、制药、耐火材料、

林产(工业)、选矿、商业仓库、露天矿山机修场地及矿井井口场地等。

 

②当混合交通干扰较大时,宜采用上限;当混合交通干扰较小或沿干道设置人行道时,宜采用下限。

 

③当混合交通干扰特大或经常行使车宽2.65m以上大型车辆时,路面宽度应经验算确定。

 

④车间引道宽度与车间大门宽度相适应。

 

路肩宽度宜采用1m或1.5m,当受场地条件限制时,路肩宽度可采用0.5m或0.75m。

 

第2.3.4条厂内道路最小曲线半径,当行使单辆汽车时,不宜小于15m;当行使拖挂车时,不宜小于20m。

 

在平坡或下坡的长直线段的尽头处,不得采用小半径的圆曲线。

如受场地条件限制需要采用小半径的圆曲

 

线时,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等安全设施。

 

厂内道路的平面转弯处,可不设超高、加宽。

如需要加宽时,可按本规范第2.2.7条的规定采用。

 

厂内道路交叉口路面内边缘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表2.3.4的规定。

 

交叉口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

表2.3.4

 

注:

①车间引道及场地条件困难的主、次干道和支道,除陡坡处外,表列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可减

少3m。

 

②行使表列以外其它车辆时,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应根据需要确定。

 

第2.3.5条厂内道路在平面转弯处和纵断面变坡处的视距,不应小于表2.3.5的规定。

 

当平面转弯处视距不符合规定时,横净距以内的障碍物,除对视线妨碍不大的稀疏树木或单个管线支架、

 

电杆、灯柱等可保留外,应予以清除。

横净距,可按附录四计算确定。

 

视距表2.3.5

 

注:

①当受场地条件限制,采用会车视距困难时,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设置分道行使的设施或其它设

施(如反光镜、限制速度标志、鸣喇叭标志等)。

 

②当受场地条件限制时,交叉口停车视距可采用15m。

 

第2.3.6条厂内道路宜避免设置回头曲线。

当受场地条件限制需要采用回头曲线时,可按本规范表2.2.12

规定的辅助道路的技术指标设计。

但最小主曲线半径栏内数字,应根据有无汽车拖挂运输,分别采用20m

 

或15m;会车视距栏内数字,应根据双车道或单车道,分别采用30m或不考虑;双车道路面加宽值栏内数

字,应根据双车道或单车道,分别采用3m或1.5m。

 

第2.3.7条厂内道路的纵坡,不应大于表2.3.7的规定。

 

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厂内道路最大纵坡值的折减,应按本规范第2.2.13条的规定采用。

 

厂内道路最大纵坡表2.3.7

 

注:

①当场地条件困难时,次干道的最大纵坡可增加1%,主干道、支道、车间引道的最大纵坡可增加2%,

但在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