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0397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docx

北京市北师特学校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

北师特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二次月考

历史学科试题

1939年该文物出土于河南安阳城郊,因鼎身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所铸。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

注意:

所有答案写入答题卡,只收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8分)

1.关于右面的图文材料,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该文物出土地区曾是西周的政治中心

B.这是西周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品

C.青铜礼器反映出这一时期礼制的成熟

D.金文与甲骨文是该时期文明特征之一

2.与“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B.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C.西周的分封制D.秦汉的郡县制

3.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

A.人性善恶有别B.是否实行仁政

C.是否主张“礼”D.是否追求气节

4.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克己复礼B.兼爱尚贤C.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

5.秦朝实际负责管理军事是

A.御史大夫B.丞相C.太尉D.皇帝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秦朝开创的制度为后世沿用

7.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

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

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

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D.土地兼并更加更严重

8.《资治通鉴》记载:

西汉初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务,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阻断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

B.匈奴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

C.经济交流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D.汉朝和匈奴之间以和平交往为主

9.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

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A.民族融合加强B.统治区域扩大C.对外交流频繁D.佛教影响削弱

10.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明的,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

”这部书是

A.《墨子》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1.下图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部分摹本),它可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

12.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君主制中的三权分立②有利于决策时的集思广益

③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④对隋唐的政治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

13.随着商业的发展,唐朝在货币金融方面有重要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A.出现了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

B.出现柜坊和飞钱

C.政府设置官员管理货币存放和借贷事务

D.邸店成为我国最早的金融机构

14.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如下:

科目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以上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

①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②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③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A.“十家之聚,必有米盐之市”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清楼”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

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16.唐朝时期我国制瓷业与前代相比,其发展主要表现在

A.秘色瓷精美绝伦B.制成了成熟的白瓷

C.彩瓷品种丰富多彩D.青瓷技术在南方出现

17.下列农具或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是

ABCD

18.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

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科举制度

C.加重了财政负担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

19.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常用做法。

宋代为分割宰相权力而设置的是

A.三司使    B.节度使    C.通判   D.转运使

20.北宋中期社会积贫积弱,政府以节约开支方式解决“积贫”的措施有

A.青苗法B.均输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

2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到: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洲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22.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在北宋开封,“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这段材料可用来佐证

A.宋代豪放不羁的文学风格B.人们偏安一隅的苟安心态

C.宋代市民娱乐活动丰富D.宋代社会一片安定祥和

23.宋代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主要是为了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素质B.培养刻苦钻研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D.规范社会秩序

24.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25.下列内容不属于元代中央集权措施是

A.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B.中书省长官负责决策

C.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宣慰司D.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理

26.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其目的是

A.尊敬农民B.指导农业生产

C.保证农民劳动时间D.关注农作物生长规律

27.元代泉州是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一艘运载精美瓷器的商船正要起航,商家对其中一种新品瓷器外销行情甚是忐忑,请问这里所说“新品瓷器”有可能是

A.唐三彩B.哥窑冰裂纹瓷C.青花瓷D.珐琅彩

28.“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A.丞相B.殿阁大学士C.尚书令D.军机大臣

29.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30.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

下列观点出自顾炎武的是

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B.“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

D.“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

31.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

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②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

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④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做了如下表态:

“今兹合约,不侵我主权。

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反映出

A.《辛丑条约》中,西方列强一定程度上做了让步

B.《辛丑条约》并未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问题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3.国家图书馆珍藏了一幅近代西方人绘制的《老北京风俗地图》。

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政变B.义和团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D.辛亥革命

34.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持续热播。

下列剧情基本符合历史的是

A.《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之战炮声雷动

B.《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C.《开创盛世》中突厥兵犯唐朝边境

D.《孔子》中孔子将《诗经》整理到纸上

35.右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十块大型浮雕的第一块,纪念碑上雕刻的历史情景反映了中国人民

A.敢于反抗外来侵略

B.用于维护领土完整

C.积极打击走私贩毒

D.努力维护清朝统治

36.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输入激增,这跟其攫取的哪一特权关系最大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关税协定权D.外国人可以在中国租地建房

3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A.蒸汽机B.火车C.汽车D.轮船

38.近代前期,导致传统自然经济在中国逐步解体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洋务企业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9.下列不平等条约组合中,搭配有误的是

A.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条约》

B.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

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北京条约》

D.允许投资设厂——《马关条约》

40.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

对这一地区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左宗棠D.张之洞

41.梁启超说:

“中国之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

……谚所谓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

”梁启超所说改革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B.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

C.改革力量弱小D.改革派手中没有实权

42.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

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辱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科学理性

43.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运动

44.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民国七年十二月)中说:

“夫去一满洲之痛苦,转生出无数强暴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善。

”这段话出现的背景应该是

A.立宪派投机革命B.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C.二次革命失败D.护法运动失败

45.《中华文明史》中写道: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46.辛亥革命不同于戊戌变法的地方是

A.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B.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    

D.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47.词汇出

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新政

B.民国、孙文、共和、三权分立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48.1912年在北京昌平县的某市面店铺出现了一副对联:

“职赞共和,学佛门祝发;名为待诏,代文士修容。

”下列对出现此联背景的表述,最接近历史的是

A.民国政府提倡个人卫生

B.北京昌平县的商人支持共和

C.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法令

D.清朝提倡佛儒道三教融合

二、材料题(共52分)

1、“唐宋变革论”是20世纪中外历史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探讨的一个问题。

这种观点认为,唐宋时期,中国历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历史学家陈寅恪说:

“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期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其不如此。

”在唐宋之间的社会历史演变中,秦汉至隋唐的门阀贵族没落下去了,而科举官僚兴起;实物经济受到削弱,而货币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上流社会的士大夫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到平民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

任选上述材料所述的两个方面,依据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其变化。

(6分)

2、《史记·平准书》中写道:

“郡国多不便县官(官府)作盐铁,铁器苦恶(质量低劣),贾贵(价格昂贵),或强令民卖买之。

”西汉的《盐铁论》也记载:

“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农民远市(买)田器(农具),到后良时(耽误农时),”

(1)依据材料说明西汉时期铁器的生产经营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如何。

(6分)

张之洞在汉阳铁厂创办之初指出:

中国进口洋货之中,“洋铁最为大宗”,“惟事以银易铁,日引月长,其弊何所底止”。

因此,“必须自行设厂”制造,“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各省制造军械、轮船等局,所需机器及铁钢各种,历年皆系购之外洋。

若再不自炼内地钢铁,此等关系海防、边防之利器,事事仰给于人,远虑深思尤为非计”。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创建汉阳铁厂的背景和目的。

(6分)

3.(17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于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有明之无善治(明朝政治的败坏),自高皇帝(朱元璋)罢丞相始也……

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明朝的殿阁大学士),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曰:

不然。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

又必自内授之(依据皇帝或宫中的授意)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

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意为宦官专权)。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王相》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朝中枢权力的运行发生什么变化?

(4分)

黄宗羲认为有何弊端?

(2分)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2)依据材料分析黄宗羲的经济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集团的经济思想有什么不同?

(3分)简要说明黄宗羲这种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

(4分)

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即《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

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的思想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哪些相似之处?

(4分)

4.(17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

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1)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并分析“洋务运动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这句话的含义。

(6分)

 

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

……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

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

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城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戊戌变法超越洋务运动的表现。

(4分)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戊戌变法能够超越洋务运动的主要原因。

(3分)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d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

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

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1)民主化,

(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根据上述材料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4分)

北师特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C

A

C

D

D

C

C

A

B

C

B

B

A

D

A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D

C

A

B

B

C

D

A

B

B

C

B

D

C

A

D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D

C

A

C

C

A

A

B

B

A

D

D

C

A

B

C

 

1、政治:

秦汉魏晋以来的豪强世家势力衰落,在科举制下出现了大批平民出身的官僚。

(3分)

经济:

城市商业种的坊市制度瓦解,取消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削弱。

(3分,如学生答出“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纸币出现”均可加1分,但经济方面得分不得超过3分。

文化:

市民文化兴起,词的创作繁荣,话本小说兴起。

(3分,如学生回答“风俗画及《清明上河图》”可加1分,但文化部分得分不得超过3分。

2、

(1)经营特点:

官府垄断铁器的生产,(1分)铁器价高质劣。

(1分)

原因:

官府为了抑制商业和垄断利润。

(2分)

影响:

农民难以得到可用的农具。

(1分)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

(1分)

(2)背景: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1分)洋务运动的深入展开。

(1分)

目的:

减少资金外流,维护清朝财政,(1分)增强国力,(1分)发展近代民族工业,(1分)保证军事工业原料供应。

(1分)

3.(17分)

(1)变化:

废丞相,设内阁,殿阁大学士有票拟权,但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4分)

弊端:

导致皇帝权力高度集中,造成宦官专权局面。

(2分)

(2)古代统治集团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

黄宗羲认为工商亦为本业。

(3分)

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分)

(3)反对君主专制制度;(2分)要求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2分)

4、

(1)目的:

富国强兵或自强求富。

(2分)

含义:

开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工业,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分)

(2)超越洋务运动的方面:

目的、指导思想、领导阶级、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4分)

原因:

民族危机的加深;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新政的领导力量;

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3分)

(3)表现:

在民主化方面: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

在法制化方面: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在工业化方面:

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在均富化方面:

提出平均地权等。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