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0759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启东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时装、明星、流行歌曲、电子游戏让我们应接不暇,时尚的、通俗的、大众的、流行的文化在我们身边        ,而高雅的、精英的、经典的文化却与人们日益疏离,渐行渐远。

这是文化        的必然,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偶然?

确实让人颇费        。

A.汹涌澎湃演绎        思悟       B.纷至沓来演进思悟

C.纷至沓来演绎        思量       D.汹涌澎湃演进思量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延迟退休政策将在“十三五”期间出台,延迟退休年龄固然可以缓解养老金支出压力,但势必将会导致年轻人就业难。

 

B.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

 

C.受制于物力、财力等因素,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使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几乎将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这方面。

 

D.我国关于心理健康研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代的《内经》一书中,就有心情因素在人体疾病的预防和发生、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B

3.下列诗句中,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2分)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D.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对愁眠”的主体是诗人,而非“渔火”,因此是比拟。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

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如本题A项“对愁眠”的主体是诗人,而非“渔火”。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去哪儿了”之所以走红一时,________。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人们在反思中完善,社会在反思中前行,国家在反思中文明。

①更是对心灵能够诗意栖息的企盼

②这种反思是对现代文明的呼唤

③为的是净化自我,利己达人;今人同样应有“去哪儿了”的反思,从而让灵魂纯净,让文明归位,让社会和谐

④是因为它成为人们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反思

⑤是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

⑥古人提醒“吾日三省吾身”

A.④⑤①②⑥③B.④②⑤①⑥③

C.④⑥②⑤①③D.④②①⑤⑥③

【答案】B

5.我国有“四大文化名楼”,下列对联与名楼对应的一项是()(2分)

①祢衡洲上千年恨,崔浩楼头一首诗。

②高楼出云千里目,黄河入海一蓑翁。

③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A.①鹳雀楼②岳阳楼③黄鹤楼④滕王阁

B.①滕王阁②黄鹤楼③鹳雀楼④岳阳楼

C.①黄鹤楼②鹳雀楼③岳阳楼④滕王阁

D.①岳阳楼②鹳雀楼③滕王阁④黄鹤楼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2分)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呼吸着春的气息,感受着万事万物的勃勃生机,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总要怀着这样的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青葱少年一定要有这刻苦学习书本知识的精神,否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无酒不成席,有朋有客,摆酒洗尘;闲时相聚,把酒言欢;喜事登门,举杯相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的是:

洗完衣服的姑娘们欢声笑语的穿过竹林回家,渔船顺流而下,水中的莲叶跟着摇曳。

和“生机勃勃”关系不大。

C项强调要亲力亲为,不合语境。

D项表现出诗人的独斟独酌,及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情。

不合语境。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理解诗句的内涵、意境和情感。

抓住主要字词分析,平时注意积累。

如D项“对影”“明月”“举杯”等可知,是自己举目无亲,独自喝酒的苦闷等。

7.对下面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人而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一种无聊的癖好,在像哥白尼这样一位内心独立的人面前,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A.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但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因此而骄傲起来。

B.哥白尼内心独立,他不想让某一民族为他所取得的巨大贡献而无聊的骄傲。

C.哥白尼的巨大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不是属于某一个民族。

D.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不值得所有民族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无聊的。

【答案】C

8.右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下列对其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标识由数字“70”、时间“1945-2015”、“V”形的长城图案、5只飞翔的和平鸽构成,构图虽简但寓意颇丰。

B.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既是对正义战胜邪恶的庆祝,也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

C.五只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浴火重生,共创美好未来。

D.和平鸽、“V”形的长城图案,既宣示了对和平的坚守,也隐含着正告近期蠢蠢欲动的日本政客正视历史这一深沉用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D项无中生有。

该标识以数字“70”,时间“1945-2015”,和平鸽,“V”形的长城图案为构图元素。

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

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图为转换的能力。

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

答题:

准确有序,准确,依据题干对内容等方面要求进行表述,切忌生拉硬拽;有序,说明画面要有整体意识,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先总后分,先主后次;揭示寓意由表及里,在字数不超的前提下力求全面。

D项无中生有。

二、文言知识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鲁云谷传

张岱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

术擅痈疽,更专痘疹。

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

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

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

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

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

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

以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

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在床矣。

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张子曰:

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

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

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⑤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

谓余弟道之曰:

“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

”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注】①岐黄:

指医学。

②米颠:

指宋代书画家米芾。

③竹肉:

指伴奏和歌唱。

④遗蜕:

死去。

⑤苍头:

仆人。

室人:

妻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可救则望之却(退避)走猥以微贱,当(应当)侍东宫

B.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和谐)去今之墓(筑墓)而葬焉

C.以今年三月之晦(农历月末)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D.举不足以入其胸次(停留)外与天际(交会),四望如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十三年于此以其无礼于晋

B.以今年三月之晦故为之文以志

C.排闼而入吾尝跂而望矣

D.乃欲绝我朋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1.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云谷深于茶理请罪于先人之墓

C.而大为室人所谪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经旬不与交语輮以为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云谷医术高明,擅治痈疽和痘疹,不拘前人古方,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每次都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常能起死回生。

B.云谷有米颠一样的洁癖,痛恨他人吸烟喝酒、采摘花朵、随地吐痰等恶习,所以只有趣味高雅的人,才愿和他交往。

C.云谷自小多才多艺,精通多种乐器,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能与他和谐配合的只有李玉成、王公端两人。

D.云谷心胸豁达开朗,对于世态炎凉、势利之事,全不在意。

他随不晓文墨、不解诗画、身处俗世,却有着高雅的情趣。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

(4分)

(2)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4分)

(3)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魏公子列传》)(3分)

14.请简要概括鲁云谷在交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

(4分)

【答案】

9.B

10.D

11.C

12.B

13.

(1)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极其反常的时候,(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情况,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

(2)我和尔和听到这消息后惊诧不已,匆匆忙忙地赶去探望,痴痴地直立着,失神了好久。

(3)赵王打扫庭前台阶,亲自迎接公子,依照主人迎接贵宾的礼节,引导公子从西阶而上。

14.

(1)结交缘自真性情;

(2)结交的都是“良友”;(3)待友热情而真诚。

10.

试题分析:

D项乃:

两句中都是副词,竟然、却。

)A项分别译为在;对于。

B项分别译为在;来。

C项分别译为连词承接关系;修饰关系。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B项分别译为在;来。

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

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

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1.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C项被动句/定语后置句。

A项都是判断句。

B项都是介宾结构后置。

D项都是省略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

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

在文言文中,除了这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

常见的类型有: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本题④“八百余人”修饰“骑从者”。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如本题“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12.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B项“只有趣味高雅的人,才愿和他交往”错,文中是:

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B项“只有趣味高雅的人,才愿和他交往”错,文中是:

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

14.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鲁云谷在交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注意交友的方式,友人的特点等方面分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交友的特点:

结交缘自真性情;结交的都是“良友”;待友热情而真诚。

【参考译文】

会稽宝祐桥的南面,有家小小的药铺,是我的朋友鲁云谷行医卖药的地方。

云谷对茶的道理和学问有深刻的领悟,知心的朋友每天聚集在一起品茶,接连不断地前来,以至应付接待不过来。

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

他的医术擅长治疗痈疽,更专长于治疗痘疹。

但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治疗不一味效法前辈医师,处方不一味沿袭古书,每次都是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并不沿袭旧方,医术高明。

民众始终怀疑他没有把医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不尊重信奉古代医学的条条框框,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

云谷看病灵活机敏,可以救治的就救治,不能救治的看一眼就退避离开,不曾犹豫不决,前顾后盼,接受别人一文钱。

他生性极其喜欢洁净,有米芾一样的癖好,痛恨吸烟喝酒,痛恨别人采摘花朵;特别痛恨别人吐痰擤鼻涕弄脏地面。

所以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

他从小就有多方面的技艺,羌笛、胡琴、凤笙、斑管这些乐器,没有不能精妙演奏的。

而且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

以前他和李玉成两人一奏一唱配合得很和谐,后来只有王公端的演唱能和他合调,其余的都不是他的对手。

他亲密的朋友只有陆癯庵、金尔和与我三人,除非遇到大风雨,除非碰到无可奈何的事,一定每天到他家,饮茶燃香,畅谈说笑,十三年都是这样。

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云谷二更天才睡。

第二天叫他,没有起来,推门进去,他已在床上去世了。

我和尔和听到这消息后十分惊诧,匆匆忙忙地赶到他家探望,痴呆地站着,失神了好久。

张岱说:

云谷心胸豁达开朗,所有人情反复无常、势利的事,全不能进入他的心里。

所以他一生不懂得写作,却有诗意;不懂得绘画,却有画意;未走出街市,却有山林意。

至于他结交好友,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虚假勉强。

几个月前有朋友到家座谈,他让仆人拿出贮藏的雪水煮茶,却被妻子大加指责,云谷很生气,整整十天不和她说话。

他告诉我弟弟说:

“我把朋友看作性命一样,她竟然想断绝我的朋友。

”只这一句话,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侠义心肠,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宋】刘弇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

【注】紫陌青门:

“紫陌”指京城的道路;“青门”指京城的城门。

(1)简析“依旧”二字的深刻含义。

(3分)

(2)“搓得鹅儿黄欲就”一句描写奇绝,试加以赏析。

(4分)

(3)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诗人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3分)

【答案】

(1)写春风轻拂垂柳,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

引出去年今宵物是人非的对比,以乐景衬哀情,突出心上人离去的凄凉悲痛心情。

(2)“搓”字将东风拟人化,给人以轻轻搓揉、抚摩之感,杨柳初绽的嫩叶,竟是东风搓出来的,使东风具有一种形象的质感,同时又把柳条随东风摇曳的动感贴切地表现出来。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爱妾的深挚悼念之情。

词先写东风依旧,柳色如初,而今却物是人非。

全词以感情为纽带,把旧时与今时的情景结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充分流露了沉痛悲哀之情。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鉴赏。

主要分析艺术手法及效果。

“搓”字将东风拟人化,给人以轻轻搓揉、抚摩之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

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

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

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

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如本题杨柳初绽的嫩叶,竟是东风搓出来的,使东风具有一种形象的质感,同时又把柳条随东风摇曳的动感贴切地表现出来。

答题时要注意每条中手法和分析。

(3)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和手法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抒发了作者对爱妾的深挚悼念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先写东风依旧,柳色如初,而今却物是人非。

全词以感情为纽带,把旧时与今时的情景结合在一起。

四、名篇名句默写。

(8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而不习乎?

”(《论语·学而》)

(2)知足不辱,。

(《老子》)

(3),自用则小。

(《尚书》)

(4),衣食足而知荣辱。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5),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6)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7),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8),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答案】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知止不殆(3)好问则裕(4)仓廪实而知礼节(5)路漫漫其修远兮(6)心有灵犀一点通(7)为人性僻耽佳(8)小荷才露尖尖角

五、现代文阅读

(一)(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钟声

【法】维克多•雨果

①自那天上午在耻辱柱受刑以来,圣母院周围的居民似乎发现伽西莫多敲钟的热情减退了。

从前,动辄就有钟声传来;长长的晨钟从晨诗一直持续到晚诗;警钟为大弥撒而齐鸣;小钟在举行婚礼或洗礼时,荡出丰富多变的音阶。

这些钟声在空中交织,宛如一幅用缤纷迷人的音符织就的锦缎。

古老的教堂震颤着,轰鸣着,沉浸在钟声经久不息的快乐中,人们时常感到里面有个喧闹、任性的精灵,用所有那些铜嘴歌唱,现在这个精灵似乎消失了,大教堂显得死气沉沉的。

②其实伽西莫多一直在钟楼里,他究竟怎么啦?

难道他还对耻辱柱上的受辱和绝望耿耿于怀吗?

难道执行吏的鞭笞声,仍在他的灵魂中回响不息吗?

难道虐待导致的悲哀使他看破一切,竟至熄灭了他对钟的热情吗?

③圣母领报瞻礼节到来了,那一天,空气是如此纯净清新,伽西莫多感到自己对钟的爱有所恢复了,于是,他爬上北边的钟楼。

那时候,圣母院的门全部是用结实的木料做成,外面包着皮革,四边打着镀金的铁钉,边框上镶着巧夺天工的雕刻。

④他把六口大钟端详了一番,他忧伤地摇了摇头,似乎为了某个陌生的东西而悲叹,这个东西在他心中,横在他和钟之间。

但是,当他把钟摆动起来时,当他感到钟群在手中摇晃时,当他看到颤动的八度音符像树枝间窜跳的小鸟在音阶上跃动时,当音乐之魔附着在他身上时,可怜的聋子重新快乐起来了,他心花怒放、喜笑颜开,把什么都忘了。

⑤他走来走去,拍着手,从这根钟索跑到那根钟索,用声音和手势鼓舞着那六位歌手,就像乐队指挥在激励聪明的演奏家一样。

⑥“加油,”他说,“加油啊,加布里埃尔!

把你声音全倾泻到广场上去,今天过节!

——蒂博,别偷懒,你慢了,加油,快加油!

你生锈啦,懒虫?

——很好!

快!

快!

别让人看见钟锤。

把他们的耳朵都震聋,像我一样,就这样,蒂博,干得好!

——真棒!

我的加布里埃尔,响些!

再响些!

——嘿,你们这两只麻雀,在上面搞什么鬼!

我看不出你们有半点声音——那些铜嘴在该歌唱时却像在打呵欠,这是怎么一回事呀?

得啦,好好干活吧!

这是圣母领报瞻礼节。

阳光真好,也该有好听的钟乐才行,——可怜的纪尧姆!

瞧你上气不接下气的,我的胖子!

⑦他马不停蹄地激励着他的钟,那六口钟比赛似的一起跳跃着,它们摇晃着锃亮的臀部,犹如一车套着吵闹不休的西班牙骡子,被车夫吆喝着赶着往前走。

⑧在钟楼峭壁的某一高处,覆盖着一些鳞状的大石板片儿。

突然,他的视线越过这些石板缝儿,落到了广场上,他看见了装束奇特的爱斯梅拉达,她站住,在地上铺了块地毯,一只小山羊走到上面,四周立刻围拢来一群观众,这一瞥,顿时改变了他思绪的流向,像一阵风吹凝熔化的树脂似的,凝固了他对音乐的热情。

他停下来,转身背对着钟,蹲在挡雨石板后边,用沉思、温柔、甜蜜的目光凝视着跳舞的爱斯梅拉达。

⑨这时,被遗忘的钟声突然同时噤若寒蝉,使钟乐的爱好者大为失望,这些人本来一直站在换钱桥上真诚聆听着钟声,现在只好大失所望悻悻然离开了,像一条看到骨头却得到石头的狗。

(节选自《巴黎圣母院》第七卷,有删改;标题为命题者所加)

17.文章第②段几个问句写出了人们的种种猜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分)

18.文章第⑥段对伽西莫多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4分)

19.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20.“钟声”在文中有着怎样的丰富意蕴?

请作探究。

(6分)

【答案】

17.①表现了人们对伽西莫多不再敲钟的不解;②对钟声的渴盼;③侧面突出了伽西莫多所受刑法之重,所受侮辱之深,其精神所受打击之大;④突出下文钟声响起的出人意料;⑤为表现伽西莫多坚韧、善良、不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