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0941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

测量101张德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姓   名:

张德贺

班级:

测量10-1

学号:

1040153142

指导老师:

林乐胜

实习日期:

2012年5-6月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设计人-----张德贺

一概述部分

1任务概述

由于课程要求,我们进行控制测量的实习,任务是对徐州市铜山区指定测区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2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东经117°11’16.35″、北纬34°15’48.37″附近。

位于铜山新区,测区地处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和淮海经济区中心。

季风性气候,半湿润暖温带,四季分明。

测区内地形由平原和丘陵岗地两部分组成,公路以及树木陡坡较多,车辆多且通视条件较差。

本次实习在测区内布设20个GPS控制点,构建一个D级GPS网,满足实习需要。

3技术依据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CH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JJ8-85《城市测量规范》

本次实习《技术设计书》

4测区已有资料

测区内已有控制点

铜山区C级GPS控制点(54坐标)

 

控制点名称

X

Y

H

三堡镇

3778022.179

515637.412

31.809

张集镇西

3779779.082

532643.988

32.069

 

铜山区C级GPS控制点卫星截图

 

测量10-12班《控制测量实习》测区卫星影像图(徐州市铜山区)

5、控制测量实习时间及进度安排

 

1、起止时间:

2011年5月9日至6月10日(每周6天,计30天。

4个休息日机动)

2、进度安排:

(除下雨天气外,白天不得安排内业计算,一律在当天晚上进行)

 

进度安排

内容及要求

备注(共30天)

第-1周周日下午

实习动员

教学第12周(0.5天)

第1周周一上午

领仪器,仪器检验

自行租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教学第13周(0.5天)

第1周周一下午至周二下午

勘察现场

(1.5天)

第1周周三上午至周四下午

GPS技术设计与外业布点

(2天)

第1周周五上午至周五下午

GPS静态外业观测

(1天)

第1周周六上午至周六下午

GPS网络RTK外业观测

连续运行参考站作业(1天)

第2周周一上午至周二下午

四等导线、一级导线技术设

计与外业布点

(2天)

第2周周三上午至第3周周三下午

四等、一级导线外业观测

(8天)

第3周周四上午至周六上午

二等、四等水准技术设计与

外业布点

(2天)

第4周周一上午至第5周周四下午

二等、四等水准外业观测

(9天)

第5周周周五上午

归还仪器,整理内业成果,

上缴实习成果。

(0.5天)

二基础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GPS控制测量、导线测量】

以四等GPS控制网作为首级控制起始点,设置首级四等导线,其下设置一级导线网作为加密网。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主要技术指标

(Ⅰ)四等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

1WW

m=

⎢⎥

平均边长2km,固定误差A≤10mm,比例误差系数BA≤10mm/km,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1/10万,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4万。

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下式计算

σ=2A+(B*d)

式中:

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平均边长(km)。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

1WW

3nn⎦

式中:

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的异步环的个数;

n──异步环的边数;

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并符合m≤σ(基线长度中误差)的规定。

(Ⅱ)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综合设计。

2首级网布设时,宜联测2个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点;对控制网内的长边,宜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

3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

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多于6条。

4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的1.5倍。

5加密网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比较灵活的布网方式。

6对于采用GPS-RTK测图的测区,在控制网的布设中应顾及参考站点的分布及位置。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

2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3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

控制点埋石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并绘制点之记。

(Ⅲ)GPS观测

四等GPS静态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接收机类型

仪器标称精度

观测量

卫星高度角

有效观测卫星数

单频或双频

10mm+5ppm

载波相位

≥15°

≥4

观测时段长度(min)

数据采样间隔(s)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15~45

10~30

≤6

 

GPS控制测量测站作业,应满足下列要求:

1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电池的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

2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lmm。

3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近旁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

4作业同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等相关的测站信息。

(Ⅳ)GPS测量数据处理

基线解算,应满足下列要求:

1起算点的单点定位观测时间,不宜少于30min。

2解算模式可采用单基线解算模式,也可采用多基线解算模式。

3解算成果,应采用双差固定解。

G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异步环和复测基线检核,并应满足《工程测量规范》3.2.11款要求。

GPS测量控制网的无约束平差,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第3.2.14款的规定。

GPS测量控制网的约束平差,应符合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第3.2.15款的规定。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

1表中n为测站数。

2本次实习,一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上表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上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上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上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Ⅱ)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

3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

扩展和寻找。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四等不宜小于1.5m;一级导线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四等导线点应绘制点之记,一级导线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

(Ⅲ)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

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

2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

2″级仪器不应超过15″。

3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4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5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旋转时的位移指标:

2″级仪器不应超过1″。

6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mm。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等级

仪器精度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

(″)

一测回内2c互差

(″)

同一角值各测回较差

(″)

四等

2″级仪器

8

13

9

一级

2″级仪器

12

18

12

 

 

注:

当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上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2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

度盘配置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附录C的规定。

3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右角。

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

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

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之差,不应大于上述表一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2倍。

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2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

四等的水平角观测,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

3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测回内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

2下半测回归零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3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

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

GPS点设计分布图

导线设计分布图

注:

绿色为四等导线,紫色为一级导线

2.高程控制测量

本次实习规定是每人7.5公里的二等水准路线(往返测)以及四公里的四等水准路线。

并未对导线点进行高程控制。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指标

二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指标(路线)

 

等级

水准仪

型号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距

较差(m)

前后视距较

差累积(m)

视线离地面

最低高度(m)

基、辅分划

读数较差

(mm)

基、辅分划

所测高差较

差(mm)

二等

DS1

50

1

3

0.5

0.5

0.7

四等

DS3

100

5

10

0.2

3

5

二等、四等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水准网,应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高程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应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水准应精确至1mm。

根据上述技术要求,沿老师指定的二等水准路线方案设计、布点、施测,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布设四等水准路线方案设计、点位布设,统一进行外业观测,内业解算平差等。

测量方法见规范

水准路线如下图:

红色为二等水准路线,绿色为四等水准路线。

三成果检查与验收

四提交资料

1.基础控制测量

1GPS测量数据及计算成果表

2导线测量数据及计算成果表

3高程控制测量数据及计算成果表

2.其他资料

1实习日记

2技术设计书

3技术总结

4实习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